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邓世成 吴玉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9,共15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动力源泉,更是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该研究采用2006—2021年中国110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空间渐进双重差分模型,从空间...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动力源泉,更是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该研究采用2006—2021年中国110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空间渐进双重差分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考察了低碳城市建设对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低碳城市建设影响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尤其对城市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驱动效应更强。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存在“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本城市的低碳治理将向空间相邻城市溢出“政策红利”,激励空间相邻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且“政策红利”主要提高了空间相邻城市的绿色专利申请量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3)时空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在资源型城市中的政策激励效应存在时滞性,在政策实施后的第5年开始逐步增强;该效应还存在城市发展阶段和初始绿色创新水平的异质性,其在成熟型城市、再生型城市以及绿色创新高水平城市中更显著,且政策激励效应的空间正向溢出在再生型城市和绿色创新高水平城市中更显著。(4)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经济集聚程度,从而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5)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政策试点范围的扩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显著的推广效应。该研究拓宽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创新效应的研究视角,为夯实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现有成果、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绿色技术创新 低碳城市试点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2
作者 徐细雄 吴林春 段玲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共12页
既有的共同富裕研究文献主要沿袭传统的制度理论范式,忽视了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文化动因及其逻辑的诠释。本文立足中国独特的文化情境,重点考察儒家文化及其隐性规范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 既有的共同富裕研究文献主要沿袭传统的制度理论范式,忽视了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文化动因及其逻辑的诠释。本文立足中国独特的文化情境,重点考察儒家文化及其隐性规范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影响程度越深,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占比越高。机制检验揭示,提升管理者在企业收益分配中的共享意识和增强管理者对员工利益挤占的伦理约束是儒家文化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主要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儒家文化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作用在行业竞争度较低、人力资本强度较大以及位于劳动者议价能力较低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突出。本研究深化了对企业劳动投资决策赖以依存的文化土壤及其逻辑的理解,拓展了劳动收入分配研究文献;同时,也为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儒商精神,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劳动收入份额 收益共享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碳排放的时空动态效应——基于“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汪亚美 余兴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6,共17页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之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动态持...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之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动态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这对于进一步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低碳绿色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数字基础设施和碳排放纳入同一框架,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和时空动态效应,创新性地将双重差分的思想纳入空间矩阵的构建中,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碳排放的内在机制及时空动态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通过了工具变量法、三重差分法、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既能直接影响碳排放,又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渠道促进碳减排。时空动态效应分析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碳减排效果在政策实施后第二年才会发挥,但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并且,“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地理相近和经济相似地区的碳排放存在着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明显,并且中部地区的效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文章建议继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推广;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各城市不同发展特征,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策略;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畅通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碳减排的中间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宽带中国”战略 碳排放 时空动态效应 影响机制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