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刀口法测量高斯光束光斑半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晓冬 邵建新 +3 位作者 廖生鸿 谭锦业 周杰 蒋跃文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9-832,共4页
根据高斯光束光强分布公式,讨论了P(x)%/(1-P(x)%)为任意值时,高斯光束光斑半径与刀口-光斑中心距比值及相应的光斑半径的测量误差;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在P(x)%为不同值条件下,对基模高斯光束光斑半径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根据高斯光束光强分布公式,讨论了P(x)%/(1-P(x)%)为任意值时,高斯光束光斑半径与刀口-光斑中心距比值及相应的光斑半径的测量误差;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在P(x)%为不同值条件下,对基模高斯光束光斑半径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口法 高斯光束光斑半径 透光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光束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晓冬 谭锦业 +1 位作者 刘定文 刘进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25,32,共4页
提出了2种在激光原理实验教学中,测量高斯光束特性参数、研究高斯光束变换规律的装置和方案。①利用刀口法直接测量氦氖激光器后方,不同位置高斯光束光斑半径,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可得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远场发散角及衍射... 提出了2种在激光原理实验教学中,测量高斯光束特性参数、研究高斯光束变换规律的装置和方案。①利用刀口法直接测量氦氖激光器后方,不同位置高斯光束光斑半径,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可得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远场发散角及衍射倍率因子;②利用刀口法测量高斯光束经辅助透镜变换后,辅助束腰两侧不同位置的光斑半径,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与计算,可确定光束经透镜变换后,光束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衍射倍率因子及远场发散角,再利用高斯光束变换规律,可以获得光束经透镜变换前,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衍射倍率因子及远场发散角。2方案测量结果基本符合,测量结果和谐振腔理论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光束变换规律 激光物理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耿爱丛 杨晓冬 杨明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本文对比了世界范围内对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的相关研究,标定了目前所达到的研究水平,对于即将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是一份有益的参考。目前,有必要解决将全固态绿光激光器进行实际应用上的技术难题,促使其进入产业化的高速发展期。
关键词 全固态 绿光 倍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螺旋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书汉 曾梦琳 +1 位作者 林恩宇 江绍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5-798,共4页
介电常数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分布的三维光子晶体因具有全光子带隙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种由方形螺旋周期性排列而成光子晶体不仅具有稳定的宽光子带隙,并且可以通过一种基于物理气相沉积的倾斜角沉积法经一步制备完成而具有自组装... 介电常数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分布的三维光子晶体因具有全光子带隙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种由方形螺旋周期性排列而成光子晶体不仅具有稳定的宽光子带隙,并且可以通过一种基于物理气相沉积的倾斜角沉积法经一步制备完成而具有自组装制备的优势。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方形螺旋光子晶体进行能带计算与优化,得到了一种宽带隙方形螺旋结构,并且研究了占空比与带隙宽度的统计分布,讨论了螺旋结构方位角对带隙宽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螺旋光子晶体 能带结构 倾斜角沉积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普通介质无缺陷一维光子晶体高Q值多通道滤波器 被引量:7
5
作者 钟远聪 方云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40,共4页
设计用常规介质构成的无缺陷的一维光子晶体,用特征矩阵法研究光波在其中的传输特性。在消逝波和传输波相互耦合的传播模式条件下,对特定的入射角度,有多个分离的高Q值频道可以让光波传播。因此可以将该结构用作多通道高Q值频率滤波器... 设计用常规介质构成的无缺陷的一维光子晶体,用特征矩阵法研究光波在其中的传输特性。在消逝波和传输波相互耦合的传播模式条件下,对特定的入射角度,有多个分离的高Q值频道可以让光波传播。因此可以将该结构用作多通道高Q值频率滤波器。通道位置和数目可以通过入射角度和结构的周期数目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光子晶体 消逝波 多通道频率滤波器 特征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理论思考 被引量:18
6
作者 解世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63,32,共6页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全新的物理教学设计的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注重物理学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尤其重要。物理教学设计既要利用好传统的数学路径...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全新的物理教学设计的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注重物理学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尤其重要。物理教学设计既要利用好传统的数学路径和应用路径,还要通过人文路径解决物理教学文化缺失问题。严格遵从五个基本环节,是搞好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教学设计 理念 路径 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激光器的热近半球面腔(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晓冬 耿爱丛 +1 位作者 邵建新 陈美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7-1051,共5页
理论与实验研究了激光二极管侧泵平-平非对称腔.理论分析表明,当谐振腔运行于热稳区边缘时,激光棒内基模半径随泵浦功率迅速增加,使光束质量快速提高并保持较高的输出功率.由于该谐振腔运行于热稳区边缘的特性与近半球面腔相近,所以将... 理论与实验研究了激光二极管侧泵平-平非对称腔.理论分析表明,当谐振腔运行于热稳区边缘时,激光棒内基模半径随泵浦功率迅速增加,使光束质量快速提高并保持较高的输出功率.由于该谐振腔运行于热稳区边缘的特性与近半球面腔相近,所以将此设计称为热近半球面腔.与运行于稳区边缘的平-平对称腔相比,热近半球面腔设计有助于缩短谐振腔腔长.在对热近半球面腔实验研究中,光束质量随泵浦功率迅速增加以及输出功率饱和现象被观察,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 ND:YAG激光器 模式匹配 热近半球面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近二十年高中物理教材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恩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近二十年来,关国高中物理教材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栏目数量增多,篇幅小型化;实验活动探究化、实验方案微型化;习题重视概念、强调标准;图片来源广泛、更贴近生活。美国物理教材结构变化将为当前我国物理教材的修订提供有益启示... 近二十年来,关国高中物理教材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栏目数量增多,篇幅小型化;实验活动探究化、实验方案微型化;习题重视概念、强调标准;图片来源广泛、更贴近生活。美国物理教材结构变化将为当前我国物理教材的修订提供有益启示:物理教材应当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要处理好教材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教材要实现多种关系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教材 关国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文化研究对物理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5
9
作者 解世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物理文化在物理教师中成为一个热门的概念,物理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对物理教育有哪些启示尚需进一步探讨。这里就我研究物理文化和物理教育十余年的体会谈一谈:物理文化概念的起源;物理文化研究对制定物理教育目标、学生发展及对物... 物理文化在物理教师中成为一个热门的概念,物理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对物理教育有哪些启示尚需进一步探讨。这里就我研究物理文化和物理教育十余年的体会谈一谈:物理文化概念的起源;物理文化研究对制定物理教育目标、学生发展及对物理教师角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文化 物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声效应的液位自动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惠玲 陈昭炎 +1 位作者 朱国强 王智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6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声效应产生的声音信号激励圆柱形封闭腔体产生共振,实现非接触式实时液位自动测量的装置。利用调制激光照射在封闭、透明腔体内的黑色涂层上,当激光信号频率与腔体机构固有频率达到一致时,腔体内的光声信号振幅将达到...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声效应产生的声音信号激励圆柱形封闭腔体产生共振,实现非接触式实时液位自动测量的装置。利用调制激光照射在封闭、透明腔体内的黑色涂层上,当激光信号频率与腔体机构固有频率达到一致时,腔体内的光声信号振幅将达到最大。腔体内的振动情况由顶部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进行检测。待测容器与密封腔体底部连通,液位变化,则共振频率随之变化。结合单片机设计相应的软件进行液位自动测量,同时利用手机APP实现液位的无线监测。测量过程在1 min之内完成,测量精度可达1 mm。应用光声效应产生腔体共振,通过测量共振频率来测量液位,是光声效应的独创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效应 液位测量 无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变革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恩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41,共7页
改革开放4 0年来,中学物理教学思想与观念从双基到能力再到三维目标,最后上升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40年中学物理教学变革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培养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加强素质教育和动手实... 改革开放4 0年来,中学物理教学思想与观念从双基到能力再到三维目标,最后上升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40年中学物理教学变革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培养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加强素质教育和动手实验;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实现三维目标与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第四阶段的主要特征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40年来中学物理教学在四个方面取得硕果,但需要在平衡与和谐等方面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教学变革 改革开放4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端面泵浦Cr4∶YAG被动调Q激光器输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晓冬 侯新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45-1148,共4页
对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Cr4+∶YAG被动调Q Nd∶YAG激光器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发现,激光器输出功率及脉冲重复频率随谐振腔长度增大而增大.为解释这一实验现象,测量了泵浦光斑在激光晶体内尺寸,同时计算了激光晶体及Cr4+∶YAG... 对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Cr4+∶YAG被动调Q Nd∶YAG激光器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发现,激光器输出功率及脉冲重复频率随谐振腔长度增大而增大.为解释这一实验现象,测量了泵浦光斑在激光晶体内尺寸,同时计算了激光晶体及Cr4+∶YAG晶体内的基模激光光斑半径随谐振腔长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晶体内泵浦光斑尺寸远小于激光晶体内基模光斑半径,腔模间交叠效率较低;当腔长增加时,激光晶体内的基模激光光斑减小,腔模间交叠效率增加,从而导致输出功率及脉冲重复频率随腔长增加而增加;另外,Cr4+∶YAG晶体内光斑半径也随谐振腔长度减小,引起Cr4+∶YAG晶体漂白时间缩短,导致脉冲重复频率随腔长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4+∶YAG 交叠效率 被动调Q 脉冲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数字散斑测量物体面内位移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书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利用激光数字散斑原理搭建光路对物体面内位移进行测量,利用CCD接收毛玻璃移动前后的散斑图像,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得到干涉条纹并计算毛玻璃的面内位移。最后讨论对本系统测量的灵敏度,范围和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激光数字散斑干涉测量 面内位移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缺陷中掺入增益介质的小信号增益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远聪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83-1587,共5页
详细推导了光在单层增益介质传播的传输矩阵,得到增益介质复折射率的具体表示形式。利用含增益介质的传输矩阵法研究在单缺陷一维光子晶体的缺陷层中掺入增益介质的小信号增益特性,分析了小信号增益受参量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 详细推导了光在单层增益介质传播的传输矩阵,得到增益介质复折射率的具体表示形式。利用含增益介质的传输矩阵法研究在单缺陷一维光子晶体的缺陷层中掺入增益介质的小信号增益特性,分析了小信号增益受参量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光子晶体缺陷层掺入一定增益系数的增益介质,当缺陷层两侧存在一个相匹配的高低折射率材料周期排列层数时,得到的小信号增益最大;否则,小信号增益减弱。增益系数小,要获得最大的小信号增益时,相匹配的介质排列周期层数就多,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增益介质 传输矩阵 小信号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光束教学实验仪
15
作者 杨晓冬 许鸿儒 +4 位作者 陈美华 谭锦业 刘定文 刘进宝 邓定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78,82,共4页
研制了测量高斯光束输出特性的实验教学仪。该仪器基本原理:利用刀口法测量高斯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后,在凸透镜后方所形成的束腰两侧不同位置的光斑半径,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与计算,可确定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后的光束的束腰半... 研制了测量高斯光束输出特性的实验教学仪。该仪器基本原理:利用刀口法测量高斯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后,在凸透镜后方所形成的束腰两侧不同位置的光斑半径,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与计算,可确定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后的光束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衍射倍率因子及远场发散角;根据上述测量所得的光束经过凸透镜变换后的光束特性参数及高斯光束变换规律,可确定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前的光束束腰半径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光束变换规律 实验教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拍摄中二元光学元件的应用
16
作者 周杰 徐满平 杨齐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物光和参考光的均匀性,对彩虹全息的拍摄,特别是模压全息防伪标记母版的拍摄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均匀的物光和参考光,应用二元光学元件,通过光学变换来实现。采用二步综合法拍摄的实验表明,参考光和物光的均匀性都得到改善,各个标... 物光和参考光的均匀性,对彩虹全息的拍摄,特别是模压全息防伪标记母版的拍摄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均匀的物光和参考光,应用二元光学元件,通过光学变换来实现。采用二步综合法拍摄的实验表明,参考光和物光的均匀性都得到改善,各个标记的衍射效率也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二元光学元件 模压全息母版 光强均匀分布 傅里叶变换 空间光学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间隔层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陈书汉 罗劲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3-1116,共4页
利用传输矩阵法系统研究了光学间隔层(ZnO)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光学间隔层能有效调控活性层内部的光场分布并能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效率。定量地研究了活性层内部在不同间隔层厚度条件下的光电场分布和... 利用传输矩阵法系统研究了光学间隔层(ZnO)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光学间隔层能有效调控活性层内部的光场分布并能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效率。定量地研究了活性层内部在不同间隔层厚度条件下的光电场分布和吸收光谱,当活性层厚度介于50 nm与150 nm之间时间隔层厚度的变化对短路电流密度影响较为明显。通过比较不同间隔层厚度所产生的短路电流密度,得出间隔层ZnO厚度不宜超过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矩阵法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学间隔层 短路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8
18
作者 陈昭炎 李惠玲 +1 位作者 范明星 朱仲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开放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室上层次、上水平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物理系的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开放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模式及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和实施方法,并探讨... 开放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室上层次、上水平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物理系的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开放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模式及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和实施方法,并探讨了深入开展开放实验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实验教学 层次化模式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其胜 万国香 李夕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在霍普金森(SHPB)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获得了动静组合加载下花岗岩声发射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静组合加载下声发射能量规律呈现出2种明显不同的特征:I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迅速衰减,到加... 在霍普金森(SHPB)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获得了动静组合加载下花岗岩声发射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静组合加载下声发射能量规律呈现出2种明显不同的特征:I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迅速衰减,到加载末期,能量出现一定的回升,产生了"拐点";II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衰减相对I型较慢,且不出现"拐点"。分别讨论了轴向静载和动载应变率对声发射能量的影响:声发射峰值能量随轴向静载增大而减小;当轴向静载位于岩石弹性段时,峰前声发射能量随静载缓慢增大,当轴向静载超过弹性段时,峰前声发射能量随轴向静载增大而急剧增大;声发射峰值能量和峰前能量均随动载应变率增大而减小。本研究对于重新寻求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前兆规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声发射 动静组合加载 峰值能量 破碎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导热系数测量仪的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永华 曾辉 陈美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3,35,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FD-TC-B型导热系数测量仪的加热平台。采用DS18B20集成温度传感器对温度信号采集,由AVR单片机结合上位机编辑LabVIEW软件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处理,通过PID算法稳定控制加热盘温度,实现全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实时显示温度曲线... 研制了一种基于FD-TC-B型导热系数测量仪的加热平台。采用DS18B20集成温度传感器对温度信号采集,由AVR单片机结合上位机编辑LabVIEW软件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处理,通过PID算法稳定控制加热盘温度,实现全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实时显示温度曲线,数据自动存储和计算,良好人机界面功能的改进型导热系数测量仪。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并通过测量验证了改进型导热系数测量仪装置可靠,数据直观准确、精度高、测量时间短和测量方法简单,能满足科研测试和教学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FD—TC—B型 单片机 LABVIEW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