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控制与地方社会的整合:闽粤赣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视野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德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在客家传统社会,由于庙宇与乡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为民间处理地方事务的行政机构,并且得到官方的认同,成为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渗透的窗口。一方面,民间信仰体现出的象征与权威,有助于客家社会宗族聚居地的形成,这也成为... 在客家传统社会,由于庙宇与乡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为民间处理地方事务的行政机构,并且得到官方的认同,成为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渗透的窗口。一方面,民间信仰体现出的象征与权威,有助于客家社会宗族聚居地的形成,这也成为客家地区宗族界限分明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透过民间信仰活动,可以发现不同社区内的族群之间的对立统一性,正是民间信仰使得客家传统社会维持着一种"有序的无序"状态,推动了客家社会的进步,成为客家传统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民间信仰 国家 基层社会 控制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前期赣南客家婚嫁习俗中的“薄聘厚奁”之风——以《绅士条议婚嫁刊约》为中心的研究
2
作者 宋德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婚姻制度作为中国社会流行几千年的社会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领域学者所亲睐,然而检阅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对客家婚俗的研究,学者多依循两方面的材料进行论证,
关键词 客家 习俗 赣南 前期 社会制度 历史学 社会学 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人生仪礼中的中州渊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永章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5期142-146,174,共6页
客家人的根系中原。本文就构成文化重要内容的礼制方面 ,对客家文化中保存的中原古风阐述己见 ,并深入探求与讨论中原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源流因袭关系。
关键词 客家 人生仪礼 中州文化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碑刻与乡村社会生活变迁:以明清时期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文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5,共7页
本文以大埔县湖寮双坑村发现的20余通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中所反映的山区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宗族建构过程、村民为维护良好社会风气的努力以及乡村民俗活动,认为民间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乡村文献,对理解和研究乡民生活和乡村社会变... 本文以大埔县湖寮双坑村发现的20余通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中所反映的山区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宗族建构过程、村民为维护良好社会风气的努力以及乡村民俗活动,认为民间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乡村文献,对理解和研究乡民生活和乡村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碑刻 乡村社会 客家 宗族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职业教育的困境看农村劳动力资源建设
5
作者 宋德剑 曾亚农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都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农村学校辍学率高居不下,职业技术学校有等于无,它们在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劳动力方面,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都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农村学校辍学率高居不下,职业技术学校有等于无,它们在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劳动力方面,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深层原因有: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产生严重偏差;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急剧变化,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技能培训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兴学时期广东潮嘉地区的练习员
6
作者 夏远鸣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72-77,共6页
清末新政时期,广东潮嘉地区的练习员积极从事新学推广工作、筹办新学行政机构、创办学校并负责学堂管理,为新式教育在潮嘉基层社会的普及作出了开创性工作。同时,练习员也通过推广新学获得政治资本,从而实现自己身份的变化。
关键词 兴学植材 潮嘉地区 练习员 清朝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