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定地震典型底商多层建筑震害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董策 郭迅 +4 位作者 罗若帆 张钦哲 董孝曜 张俊 王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9-2056,共8页
为了探讨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6.8级地震震中大量底商多层建筑严重破坏或倒塌。选取代表正反两方面的5栋有代表性的建筑,通过理论基础和模型实验进行震害机理剖析。结果表明:震害主要集中在底层,而底层由混凝土柱和砌体墙混搭而成... 为了探讨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6.8级地震震中大量底商多层建筑严重破坏或倒塌。选取代表正反两方面的5栋有代表性的建筑,通过理论基础和模型实验进行震害机理剖析。结果表明:震害主要集中在底层,而底层由混凝土柱和砌体墙混搭而成。横向不开洞的砌体墙约束了结构横向及扭转变形,楼板只沿纵向平动,各构件分担的地震剪力与其纵向抗侧刚度成比例。刚度大的硬脆构件将出现“内力凝聚”,进而达到“变形饱和”,以脆性破坏的方式丧失承重能力,此时上部各层的重力转由横墙承担。如果此时地震还未停止,横墙因在出平面方向失去“扶壁”作用,结构整体将沿纵向触地倒塌。相反,底层的构造如果避免刚度的过大差异,就可显著提升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底商建筑 震害机理 内力凝聚 变形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近距离交叉大直径输水管道振动台试验研究
2
作者 陆耀波 黄晓佳 +2 位作者 欧阳志勇 李亚东 崔杰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9,共10页
输水管道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为研究近距离交叉大直径输水管道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模型相似比为1∶10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单管结构工况和交叉管道工况下,结构和土层加速度反应及结构应变反应规律。对比分析表明:下穿管道存在对上部... 输水管道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为研究近距离交叉大直径输水管道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模型相似比为1∶10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单管结构工况和交叉管道工况下,结构和土层加速度反应及结构应变反应规律。对比分析表明:下穿管道存在对上部管道加速度响应影响复杂,取决于荷载大小、场地动力特性等;输入激励为0.1 g和0.2 g El-Centro波时,下穿管道使上部管道加速度(相对于单管道)分别减小28.0%和7.9%,而输入激励为0.4 g和0.6 g El-Centro波时,上部管道加速度峰值相对于单管道分别增大了4.9%和39.5%。下穿管道使上穿管道加速度傅里叶谱的峰值减小和频宽增大。管道最大应变峰值出现在管道下部与水平面成45°处,上穿管道应变峰值相对于单管道减小了3.6%~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大直径输水管道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廊式教学楼自振周期测试与分析
3
作者 阿拉塔 郭迅 +2 位作者 罗若帆 董孝曜 王波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根据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构基本周期是确定设计地震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中小学外廊式教学楼在历次地震中均表现出较严重的震害。为研究教学楼实际自振周期与结构设计模型的差异,本文选取4栋典型的外廊式教学楼,采用脉动法测试结构一阶... 根据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构基本周期是确定设计地震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中小学外廊式教学楼在历次地震中均表现出较严重的震害。为研究教学楼实际自振周期与结构设计模型的差异,本文选取4栋典型的外廊式教学楼,采用脉动法测试结构一阶平动和扭转的固有周期,并根据原设计图纸复现了结构计算模型。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纵横向自振周期较经验公式估算的周期小,相差范围在8.9%~28.0%,且经验公式估算的周期介于实测值与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值之间。填充墙的数量和布置形式会对结构3个方向的自振周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填充墙对横向的刚度作用远大于纵向,同时横墙也使结构抗扭刚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不考虑填充墙的计算模型和经验公式均无法同时准确评估3个方向的自振周期。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与填充墙的分布形式和连接方式都有重要的联系,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填充墙的布置及参与工作状态,才能准确评估结构抗震设计及结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廊式教学楼 脉动测试 自振周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结构中哑铃形墙体内力及变形集中效应分析
4
作者 罗若帆 郭迅 +2 位作者 董孝曜 武继皎 阿拉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基于实际震害与构件受力特征,提出以开间中线划分墙体单元,形成哑铃形构件。为验证哑铃形构件在受力过程中存在内力和变形集中现象,设计了等初始刚度的矩形和哑铃形构件拟静力试验,测试墙体剪应变和关键位置的相对位移。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实际震害与构件受力特征,提出以开间中线划分墙体单元,形成哑铃形构件。为验证哑铃形构件在受力过程中存在内力和变形集中现象,设计了等初始刚度的矩形和哑铃形构件拟静力试验,测试墙体剪应变和关键位置的相对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哑铃形构件率先发生剪切破坏,破坏集中于窗间墙,楼板沿哑铃形构件一端垂直塌落。哑铃形构件截面剪应变明显高于矩形构件,且随着位移的增大,应变比值逐渐增大。窗间墙上下侧的相对位移显示,随着加载位移增大,窗上墙与窗间墙的位移比值逐渐减小,而窗间墙和窗下墙的位移比值逐渐增大。应变和位移数据均表明,哑铃形构件在变形过程中,内力和变形均逐渐向窗间墙集中。基于分析结果,对砌体结构和框架-砌体混杂式结构的破坏倒塌机制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哑铃形构件 内力及变形集中 混杂式结构 倒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与L_(1)正则化的结构损伤识别
5
作者 骆紫薇 蔡楚欣 +1 位作者 赖小李 刘焕林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17-223,共7页
模态参数因其易于获取且对结构损伤敏感等特点常被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基于模态参数和有限元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能有效定位和量化结构损伤,但在测量噪声和模型误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识别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准确评估... 模态参数因其易于获取且对结构损伤敏感等特点常被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基于模态参数和有限元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能有效定位和量化结构损伤,但在测量噪声和模型误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识别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准确评估结构的安全状态。针对此问题,基于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与L_(1)正则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既有灵敏度方程中误差的来源;然后,通过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构造了损伤折减系数改变量与模态参数改变量之间新的近似关系式;最后,结合结构损伤的稀疏性,引入L_(1)正则化对问题进行约束,以改善问题的不适定性并提高识别精度。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识别结构的多种损伤工况,且误判较少,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一阶灵敏度分析 L_(1)正则化 截断总体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建筑结构抗震缺陷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阿拉塔 郭迅 +3 位作者 董孝曜 董策 罗若帆 王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3-578,共16页
我国强震多发、震灾严重,小震致灾、大震巨灾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多层建筑倒塌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基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川滇地区发生的十余次6.0级以上地震震害调查资料,对比了“破坏”与“未破坏”建筑的... 我国强震多发、震灾严重,小震致灾、大震巨灾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多层建筑倒塌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基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川滇地区发生的十余次6.0级以上地震震害调查资料,对比了“破坏”与“未破坏”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平立面布置、抗侧力构件分布及结构体系,剖析了建筑结构震害特点,总结了房屋破坏、倒塌的原因。认为在强地震中,建筑结构发生破坏及倒塌是因为其自身存在“散”“脆”“偏”“单”等抗震缺陷,其中“偏”的缺陷更为普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墙体的约束使结构同层各抗侧力构件的力学性能相差巨大,即硬脆构件和弱延构件同层并存,这有别于传统抗震设计理论将同层所有构件同等对待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调查 倒塌机理 硬脆构件 弱延构件 变形饱和 倒塌触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6.8级地震典型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俊 郭迅 +3 位作者 罗若帆 董孝曜 董策 张钦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9,共10页
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极震区中磨西镇和得妥镇的建筑物进行震害调查与分析,发现具有“散、脆、偏”特性的建筑物破坏严重,而具备完好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结构布置具备“匀”思想的建筑物震害较轻。基于“变形饱和”建筑物致灾机理... 对四川泸定6.8级地震极震区中磨西镇和得妥镇的建筑物进行震害调查与分析,发现具有“散、脆、偏”特性的建筑物破坏严重,而具备完好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结构布置具备“匀”思想的建筑物震害较轻。基于“变形饱和”建筑物致灾机理和泸定地震震害调查结果,将建筑物常见的结构布置划分为5种典型形式:全硬脆轴线结构、全弱延轴线结构、全弱脆轴线结构、普通结构和具有“偏中带匀”特点的硬脆与弱延混搭结构,分析每种形式对应的震害表现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全硬脆轴线结构、全弱延轴线结构和具有“偏中带匀”特点的硬脆与弱延混搭结构因未到达“变形饱和点”,震害表现极轻,几乎无可见裂缝,而其他2种结构布置形式的建筑均出现破坏,甚至倒塌。最后,结合“变形饱和”致灾机理对房屋抗震设计理念提出“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塌机理 震害调查 变形饱和 泸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废弃地重金属含量及3种土著先锋植物吸收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沈洽金 刘德良 +2 位作者 郭宇翔 李睿 袁硕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34-138,共5页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广东梅州明山煤矿总厂附近的能发矿堆积场5个土壤采样点及3种土著先锋植物体内7种重金属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明山煤矿废弃地土壤土壤pH在2.87~6.16之间;(2)土壤镉含量为0.759~3.109mg/kg,超标严...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广东梅州明山煤矿总厂附近的能发矿堆积场5个土壤采样点及3种土著先锋植物体内7种重金属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明山煤矿废弃地土壤土壤pH在2.87~6.16之间;(2)土壤镉含量为0.759~3.109mg/kg,超标严重;铜含量为39.522~270.308 mg/kg,存在一定程度的铜污染,但污染不严重;锰含量为387.057~488.660 mg/kg,锰污染严重;但土壤镍、铅、锌、铬污染较轻或基本没有污染;(3)五节芒体内重金属含量最低,胜红蓟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小飞蓬介于两者之间;所测定的7种元素(镍、镉、铜、铅、锌、锰、铬)中,锰和锌在3种土著先锋植物体内的含量均较大,镉、铬的含量相对较小;(4)3种先锋植物间及植物根茎叶不同部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转移能力是不同的,其中五节芒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弱而小飞蓬、胜红蓟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其中,小飞蓬、胜红蓟可认为是土壤镉的超富集植物;(5)胜红蓟对镍的转移系数最大,高达398.58%,而五节芒对镉的转移系数最小,仅43.53%;小飞蓬对镉的生物浓缩系数最大,高达3750.36%,胜红蓟对镉、铬的生物浓缩系数均达1 66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山煤矿 重金属元素 土著先锋植物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日镜结构风振响应的时域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莺歌 李正农 +1 位作者 宫博 李秋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定日镜是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结构轻巧,对阵风反应敏感,设计中应着重考虑风荷载的作用。由于定日镜体型特殊,使用时处于多种工况工作状态,需要对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专门研究。因此对定13镜刚性模型进行了三... 定日镜是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结构轻巧,对阵风反应敏感,设计中应着重考虑风荷载的作用。由于定日镜体型特殊,使用时处于多种工况工作状态,需要对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专门研究。因此对定13镜刚性模型进行了三维风荷载风洞试验,得到定13镜在竖向转角0°~90°(每10°一次定位),风向角0°~180°(每15°测量一次)范围内共130种工况下,镜面表面脉动风压时程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定日镜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风振响应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了风振位移响应峰值,并且从镜面表面脉动风成因入手深入研究了结构动力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竖向转角较小时,整个镜面各部分背景响应值接近,镜面底部存在多阶共振反应;随着转角θ增大,空气在靠近镜面的一方分离,在远端再附着,形成脱落旋,镜面上部的动力响应增加。文章还对有代表性的工况进行了结点位移反应谱分析,汇总出多种工况下定日镜表面风压风振系数,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载荷 动力反应 时域分析 风振系数 定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日镜群风荷载干扰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莺歌 李正农 卢春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03-2412,共10页
定日镜通常以群的形式出现,在气流流过时,各个单体之间会出现干扰效应,影响到它们的风压分布以及流场特性。为了研究这种干扰效应,建立数值风洞模型,编制相应的UDF程序,模拟B类地貌下大气边界层风场入口条件,选用标准k-ε模型模拟计算... 定日镜通常以群的形式出现,在气流流过时,各个单体之间会出现干扰效应,影响到它们的风压分布以及流场特性。为了研究这种干扰效应,建立数值风洞模型,编制相应的UDF程序,模拟B类地貌下大气边界层风场入口条件,选用标准k-ε模型模拟计算不利工况、常用工况、停放工况下的两定日镜前后径向布置的干扰效应和四定日镜辐射状布置的干扰效应,计算风力干扰因子,给出其流场分布图,分析不同工况、不同距离、不同布置形式等因素对定日镜表面风压的影响。计算中通过选用混合网格强制内部非结构化网格向外部结构化网格过渡,使用Gambit软件中的Size Function功能,在确保网格精度的同时大大减小了计算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布置定日镜中,后方定日镜处于前方定日镜的尾流区,其表面风压减小较为明显,仰角为0°时对距离影响最为敏感;辐射状布置的定日镜受到斜侧前方定日镜干扰,表面风压呈现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镜群 数值模拟 干扰效应 流场特性 风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其胜 万国香 李夕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在霍普金森(SHPB)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获得了动静组合加载下花岗岩声发射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静组合加载下声发射能量规律呈现出2种明显不同的特征:I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迅速衰减,到加... 在霍普金森(SHPB)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获得了动静组合加载下花岗岩声发射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静组合加载下声发射能量规律呈现出2种明显不同的特征:I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迅速衰减,到加载末期,能量出现一定的回升,产生了"拐点";II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衰减相对I型较慢,且不出现"拐点"。分别讨论了轴向静载和动载应变率对声发射能量的影响:声发射峰值能量随轴向静载增大而减小;当轴向静载位于岩石弹性段时,峰前声发射能量随静载缓慢增大,当轴向静载超过弹性段时,峰前声发射能量随轴向静载增大而急剧增大;声发射峰值能量和峰前能量均随动载应变率增大而减小。本研究对于重新寻求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前兆规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声发射 动静组合加载 峰值能量 破碎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矮房屋屋面脉动风压的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莺歌 李正农 +1 位作者 吴红华 张灵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7-162,共6页
利用实测手段研究结构表面风压时,因测点布置数量有限,整个风场面貌不能充分反映,通常用插值法,但直接对时间序列插值难以实现。基于POD技术并借鉴地理统计学中"网格化"思想,对各阶空间本征向量进行处理,引入克里金法插值方法... 利用实测手段研究结构表面风压时,因测点布置数量有限,整个风场面貌不能充分反映,通常用插值法,但直接对时间序列插值难以实现。基于POD技术并借鉴地理统计学中"网格化"思想,对各阶空间本征向量进行处理,引入克里金法插值方法,编制与Surfer软件接口的Matlab程序,利用Surfer软件强大空间插值功能,对结构表面各阶本征向量进行空间插值。通过对台风发生时实测得到的低矮房屋屋盖风压时序的预测及误差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克里金法可弥补三角线性插值法无法外插测点连线范围以外数值的不足,在风压变化梯度较大区域具有优于距离反比法的预测效果。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房屋 现场实测 风压预测 克里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体-桩筏-地基土共同作用非线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定松 吕西林 王莺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19-1023,共5页
考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三者共同作用,以及土的弹塑性性质,采用中厚板理论分析筏板,建立了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筒体结构下桩筏基础受力作了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对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明确了非线性分析的意义。研... 考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三者共同作用,以及土的弹塑性性质,采用中厚板理论分析筏板,建立了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筒体结构下桩筏基础受力作了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对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明确了非线性分析的意义。研究了地基土应力、应变随荷载的变化情况及桩顶反力分布的发展过程,并指出筏板厚度的增加并不总是使桩顶反力趋于不均匀。同时,讨论了土塑性及基础沉降曲面形状对桩筏基础工作性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作用 弹塑性 简体结构 桩筏基础 非线性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远瑛 张德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9,共8页
本文以4根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进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对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耗能性能、强度及刚度退化等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高轴压比、配箍率的变化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柱在反... 本文以4根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进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对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耗能性能、强度及刚度退化等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高轴压比、配箍率的变化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柱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弯曲破坏,箍筋间距较小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滞回环面积大,耗能大,延性好。各试件在加载初期刚度退化较快,后期较慢。试件C-1设计轴压比达到1.185时仍有较好的延性与抗震性能。该研究结果对发展应用高强混凝土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轴压比 高强混凝土柱 反复水平荷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边界层脉动风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正农 刘艳萍 +1 位作者 王莺歌 苏万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在研究以往脉动风时程模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非均匀圆频率间隔的方法,改进以往谐波合成法模拟的周期性缺点.改进前后2种方法的对比表明,在时程曲线方面,原有方法显示的明显周期在改进方法中已经较难发现;在自功率谱方面,改进方法以较小... 在研究以往脉动风时程模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非均匀圆频率间隔的方法,改进以往谐波合成法模拟的周期性缺点.改进前后2种方法的对比表明,在时程曲线方面,原有方法显示的明显周期在改进方法中已经较难发现;在自功率谱方面,改进方法以较小的波动更加贴合目标曲线,提高了模拟精度.对改进方法与实测数据在功率谱、方差和湍流强度等相关参数方面进行了比较,相差均较小.这说明了该改进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 数值模拟 谐波合成法 脉动风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桥静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德生 李远瑛 刘洋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4-66,共3页
南浦虹桥为净跨120m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本文介绍了该桥静载实测试验的主要内容、测点布置以及加载方法,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静载测试进行模拟。经过计算给出了静载试验中3个主要工况的理论与试验... 南浦虹桥为净跨120m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本文介绍了该桥静载实测试验的主要内容、测点布置以及加载方法,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静载测试进行模拟。经过计算给出了静载试验中3个主要工况的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值,最后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拱桥 静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和蒙特卡罗法结构位移可靠度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远瑛 张德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2-395,共4页
为了研究结构位移可靠度,以门式框架为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基于蒙特卡罗法、响应面法、响应面—蒙特卡罗法的计算程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得到结构的失效概率、可靠指标、结构最不利点水平位移的概率分布情况。... 为了研究结构位移可靠度,以门式框架为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基于蒙特卡罗法、响应面法、响应面—蒙特卡罗法的计算程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得到结构的失效概率、可靠指标、结构最不利点水平位移的概率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计算结构的失效概率与文献[5]结果接近,但蒙特卡罗法的计算工作量大、时间最长,响应面法的计算时间最短。响应面—蒙特卡罗法、响应面—重要抽样蒙特卡罗法在较少样本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且计算效率较高。本文基于MATLAB编制的可靠度模拟分析程序为复杂结构可靠度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响应面 蒙特卡罗法 可靠度 结构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文花 姚勇 高加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552-7554,共3页
基于多级模糊评判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成因、机理,建立一种新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和对比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上卓沟泥石流为例,选用典型评判指标,建立2级模... 基于多级模糊评判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成因、机理,建立一种新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和对比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上卓沟泥石流为例,选用典型评判指标,建立2级模糊近似推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上卓沟泥石流为中易发;多级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适用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卓沟泥石流 易发性 模糊数学 权的最小平方法 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作用下岩石声发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万国香 王其胜 李夕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在霍普金森(SHPB)冲击系统上进行了应力波作用下岩石声发射实验,获得了该加载条件下岩石破裂的声发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波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前所出现的声发射信号相当匮乏;而且其能量规律呈现出两种明显不同的特征:Ⅰ型,声发射... 在霍普金森(SHPB)冲击系统上进行了应力波作用下岩石声发射实验,获得了该加载条件下岩石破裂的声发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波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前所出现的声发射信号相当匮乏;而且其能量规律呈现出两种明显不同的特征:Ⅰ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迅速衰减,到了加载的末期,能量出现了一定的回升,产生了"拐点";Ⅱ型,声发射峰值能量之后,能量衰减相对Ⅰ型较慢,且不出现"拐点"。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的能量特征与岩石破碎的程度密切相关;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声发射不仅仅是裂纹信息的反映,其中也包含了对应力波信号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声发射 峰值能量 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美娜 张奕亮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一、研究背景(一)建筑与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观念认为,建筑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实际上,建筑更是文化的。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建筑能够很好的体现和传承地区文化。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客家建筑 功能 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 传统观念 传统文化 地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