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光引发剂固化前后释放的味道,一方面通过多官能团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环保型光引发剂;另一方面,研究光引发剂在漆膜中的光解反应动力学,优化光固化工艺来减少漆膜的气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低VOC紫外光固化涂料的...为了降低光引发剂固化前后释放的味道,一方面通过多官能团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环保型光引发剂;另一方面,研究光引发剂在漆膜中的光解反应动力学,优化光固化工艺来减少漆膜的气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低VOC紫外光固化涂料的配方为:25%的环氧丙烯酸树脂、43%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2%的二官能团活性稀释剂、7%的三官能团活性稀释剂、3%的改性光引发剂。优化的UV光固化涂装工艺参数为:膜厚50μm,UV灯管功率为1 k W,传送带速率为1 m/min。制备的涂料和漆膜几乎没有气味,漆膜的VOC排放为0.5%,且漆膜性能较佳,适用于环保木器UV涂料及其涂装。展开更多
分别以乙基丁基丙二醇(BEPD)、1,4-丁二醇(BDO)和新戊二醇(NPG)为核单体,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三代超支化聚酯(HBP-1、HBP-2和HBP-3)。采用FT-IR、1H-NMR和GPC对其结构和分子量进行表征并...分别以乙基丁基丙二醇(BEPD)、1,4-丁二醇(BDO)和新戊二醇(NPG)为核单体,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三代超支化聚酯(HBP-1、HBP-2和HBP-3)。采用FT-IR、1H-NMR和GPC对其结构和分子量进行表征并测定了超支化聚酯的特性黏度。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为固化剂,研究了超支化聚酯的固化涂膜性能,使用热重分析仪(TGA)考察了超支化聚酯涂膜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核单体成功合成了超支化聚酯,以BEPD为核单体的超支化聚酯HBP-1具有最高的支化度达到0.55。GPC测得的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接近,且以BEPD为核的HBP-1分子量分布最低为1.68。超支化聚酯在极性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在非极性溶剂中不溶,其中HBP-1具有更好的溶解性能和较低的特性黏度(4.24 mL g 1)。超支化聚酯的固化涂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优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较高的硬度。展开更多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二代超支化聚酯(HBP-0)。HBP-0分别经己内酯和月桂酸改性得到改性超支化聚酯(HBPs)。采用FT-IR、1 H NMR和GPC对HBP-0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二代超支化聚酯(HBP-0)。HBP-0分别经己内酯和月桂酸改性得到改性超支化聚酯(HBPs)。采用FT-IR、1 H NMR和GPC对HBP-0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发现超支化聚酯的支化度为0.43,相对分子量与理论相对分子量比较接近,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只有1.72。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为交联剂,考察了改性超支化聚酯交联涂膜性能,结果表明,3种改性超支化聚酯的涂膜性能在光泽度、耐冲击性、附着力和柔韧性方面表现十分优异。其中HBP-3同时用己内酯和月桂酸改性具有最佳性能,黏度最低为7500mPa.s,涂膜表干40min,且硬度达到F。而单独用己内酯或月桂酸改性的HBP-1和HBP-2的相应数据分别为7×105 mPa.s、20min和HB及17500mPa.s、90min和2B。展开更多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GE)为核分子,利用AB2型单体2,2-二羟甲基丙酸与ε-己内酯开环反应产物及一元羧酸的羧基与TMPGE的环氧基反应,合成了系列星形羟基聚酯(SHPs),研究了一元羧酸种类及原料配比对SHPs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GE)为核分子,利用AB2型单体2,2-二羟甲基丙酸与ε-己内酯开环反应产物及一元羧酸的羧基与TMPGE的环氧基反应,合成了系列星形羟基聚酯(SHPs),研究了一元羧酸种类及原料配比对SHPs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 NMR对SHPs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用GPC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其溶液黏度和特性黏度。测试了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TDI/TMP)加成物为固化剂制备的SHPs漆膜性能。SHP-2的溶液黏度低至220 m Pa·s(80%固含),用其制备的高固含涂料VOC低于320 g·L-1,其漆膜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较高的硬度。展开更多
采用小分子多元醇与苯酐反应生成含端羧基的半酯,再与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制得系列羟基聚酯,该反应在较低温度(130℃以下)下进行,且不需要二甲苯作为带水剂,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采用聚醚多元醇改性进一步降低聚酯的黏度,探究了多元醇种...采用小分子多元醇与苯酐反应生成含端羧基的半酯,再与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制得系列羟基聚酯,该反应在较低温度(130℃以下)下进行,且不需要二甲苯作为带水剂,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采用聚醚多元醇改性进一步降低聚酯的黏度,探究了多元醇种类、多元醇与酸酐物质的量比、环氧单体种类、聚醚多元醇的种类和添加量对聚酯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聚酯的稀释曲线。利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树脂进行表征,测试了固化涂膜的机械性能、耐溶剂性和热稳定性。得到的聚酯黏度低至860 m Pa·s(质量固含量80%),相对分子质量为800~2 000,分布系数约为1.12。用其配制的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施工VOC含量低至350 g/L,且涂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降低光引发剂固化前后释放的味道,一方面通过多官能团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环保型光引发剂;另一方面,研究光引发剂在漆膜中的光解反应动力学,优化光固化工艺来减少漆膜的气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低VOC紫外光固化涂料的配方为:25%的环氧丙烯酸树脂、43%的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2%的二官能团活性稀释剂、7%的三官能团活性稀释剂、3%的改性光引发剂。优化的UV光固化涂装工艺参数为:膜厚50μm,UV灯管功率为1 k W,传送带速率为1 m/min。制备的涂料和漆膜几乎没有气味,漆膜的VOC排放为0.5%,且漆膜性能较佳,适用于环保木器UV涂料及其涂装。
文摘分别以乙基丁基丙二醇(BEPD)、1,4-丁二醇(BDO)和新戊二醇(NPG)为核单体,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三代超支化聚酯(HBP-1、HBP-2和HBP-3)。采用FT-IR、1H-NMR和GPC对其结构和分子量进行表征并测定了超支化聚酯的特性黏度。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为固化剂,研究了超支化聚酯的固化涂膜性能,使用热重分析仪(TGA)考察了超支化聚酯涂膜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核单体成功合成了超支化聚酯,以BEPD为核单体的超支化聚酯HBP-1具有最高的支化度达到0.55。GPC测得的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接近,且以BEPD为核的HBP-1分子量分布最低为1.68。超支化聚酯在极性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在非极性溶剂中不溶,其中HBP-1具有更好的溶解性能和较低的特性黏度(4.24 mL g 1)。超支化聚酯的固化涂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优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较高的硬度。
文摘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二代超支化聚酯(HBP-0)。HBP-0分别经己内酯和月桂酸改性得到改性超支化聚酯(HBPs)。采用FT-IR、1 H NMR和GPC对HBP-0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发现超支化聚酯的支化度为0.43,相对分子量与理论相对分子量比较接近,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只有1.72。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为交联剂,考察了改性超支化聚酯交联涂膜性能,结果表明,3种改性超支化聚酯的涂膜性能在光泽度、耐冲击性、附着力和柔韧性方面表现十分优异。其中HBP-3同时用己内酯和月桂酸改性具有最佳性能,黏度最低为7500mPa.s,涂膜表干40min,且硬度达到F。而单独用己内酯或月桂酸改性的HBP-1和HBP-2的相应数据分别为7×105 mPa.s、20min和HB及17500mPa.s、90min和2B。
文摘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GE)为核分子,利用AB2型单体2,2-二羟甲基丙酸与ε-己内酯开环反应产物及一元羧酸的羧基与TMPGE的环氧基反应,合成了系列星形羟基聚酯(SHPs),研究了一元羧酸种类及原料配比对SHPs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 NMR对SHPs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用GPC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其溶液黏度和特性黏度。测试了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TDI/TMP)加成物为固化剂制备的SHPs漆膜性能。SHP-2的溶液黏度低至220 m Pa·s(80%固含),用其制备的高固含涂料VOC低于320 g·L-1,其漆膜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较高的硬度。
文摘采用小分子多元醇与苯酐反应生成含端羧基的半酯,再与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制得系列羟基聚酯,该反应在较低温度(130℃以下)下进行,且不需要二甲苯作为带水剂,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采用聚醚多元醇改性进一步降低聚酯的黏度,探究了多元醇种类、多元醇与酸酐物质的量比、环氧单体种类、聚醚多元醇的种类和添加量对聚酯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聚酯的稀释曲线。利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树脂进行表征,测试了固化涂膜的机械性能、耐溶剂性和热稳定性。得到的聚酯黏度低至860 m Pa·s(质量固含量80%),相对分子质量为800~2 000,分布系数约为1.12。用其配制的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施工VOC含量低至350 g/L,且涂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