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家庭为单位的医院社区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顾叶 刘玲 +1 位作者 敖丽 胡善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医院社区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由二级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合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延伸护理1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年。结果两组神经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医院社区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由二级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合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延伸护理1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年。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疾病知识在时间、分组及时间和分组因素的交互作用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二级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延伸护理,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延伸护理 以家庭为单位 二级医院 社区护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洪剑 刘团结 +9 位作者 王文安 徐建华 解炯 蒋超 徐中杰 张永巍 杨鹏飞 邓本强 朱勤忠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0-976,共7页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0在将患者转运至目的医院之前通过软件向脑卒中团队发出预警。按照院内处理方式将患者分成非脑卒中组、保守治疗组、单纯溶栓组、单纯取栓组、桥接组和脑出血组。评价各组患者救治中智能预警系统各环节的效率,急救医师判定脑卒中的能力和应用凝视-面臂语言时间(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能力,接诊医师急救响应速度,以及初级卒中中心急救效率[入院至出院(DIDO)时间]。结果共纳入患者248例,其中非脑卒中患者24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保守治疗组101例、单纯溶栓组23例、单纯取栓组32例、桥接组22例、脑出血组46例)。248例患者的中位初筛时间、预警时间、响应时间分别为28.0(13.0,92.5)、11.0(7.3,15.3)、19.0(13.0,35.0)s。6名院前急救医师应用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4%、71%、83%、72%、79%。其中8例重度脑卒中患者通过软件实行院前救治全流程监测,中位转运时间为113(82,142)min,DIDO时间为84(12,125)min。结论智能预警系统可实现对转运时间点数据采集自动化,使数据更全面、可信度高。该系统有助于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环节中急救医师、驾驶员、脑卒中团队的效率及初级卒中中心院内救治效率等,从而不断缩短院前救治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急救 信息化 人工智能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对我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国将 卓子良 +4 位作者 于婷 刘渊华 徐建华 李云霞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541-548,共8页
目的比较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DRAGON评分和血管事件患者总体健康风险评分(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 score,THRIVE)对我国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 目的比较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DRAGON评分和血管事件患者总体健康风险评分(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 score,THRIVE)对我国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入院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使用ASPECTS、DRAGON和THRIVE量表进行评分.以卒中后3个月临床预后为观察终点,不良预后定义为mRS评分≥3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评分对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采用C值表示,通过C值比较3个评分的预测价值;应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χ2(P)]检验评价各模型与实际结果的拟合度;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实际与预期结局事件的关联程度.结果最终纳入207例患者,有58例(28%)预后不良.ROC曲线分析,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对应C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0.825、0.800、0.765,在前循环分别为0.850、0.817、0.797,在男性组分别为0.764、0.736、0.697,在女性组分别为0.909、0.878、0.861(均P﹤0.05).对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进行H-L拟合优度检验,各评分对应χ2(P)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4.865、6.758、7.836,在前循环分别为3.932、6.060、4.328,在男性组分别为7.021、6.631、4.647,在女性组分别为2.493、2.972、10.788(均P>0.05).对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各评分对应r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0.532、0.473、0.418,在前循环分别为-0.572、0.501、0.471,在男性组分别为-0.427、0.359、0.300,在女性组分别为-0.688、0.626、0.601(均P﹤0.05).结论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模型都能预测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风险,其中ASPECTS评分预测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预测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急性期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国将 毛相濡 +4 位作者 丁刚玉 王星 徐建华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533-540,共8页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DRAGON评分和SEDAN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急性期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DRAGON评分和SEDAN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急性期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入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有关基线资料,并使用ASPECTS、DRAGON和SEDAN 3个量表进行评分.以住院期间出血转化作为观察终点.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量表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采用C值表示,通过C值比较3个量表的预测价值;使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χ2(P)]检验法判断各模型与实际结果的拟合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评分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99例患者,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在总体患者中C值分别为0.889、0.810和0.793;前循环中C值分别为0.889、0.823和0.788;男性组中C值分别为0.893、0.788和0.818;女性组中C值分别为0.882、0.808和0.720(均P<0.05).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在总体患者中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分别为8.253、2.685和7.511;在前循环中分别为9.875、4.330和6.441;在男性组中分别为8.966、1.697和3.049;在女性组中分别为4.284、6.548和7.669(仅前循环和男性组的ASPECTS评分P<0.05,余P>0.05).Logistic回归分析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的OR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0.588、1.839和2.229,在前循环分别为0.567、1.951和2.198,在男性组分别为0.595、1.969和2.675,在女性组分别为0.573、1.833和1.787(均P<0.05).结论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量表均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ASPECTS评分要优于另外2种评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不良预后的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国将 卓子良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585-593,共9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然而早期再通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难以早期预测,且增加了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为了能够早期判断AIS患者早期血管再通的预后及出血转化风险,...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然而早期再通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难以早期预测,且增加了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为了能够早期判断AIS患者早期血管再通的预后及出血转化风险,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预测模型的研发及应用,相关评分预测模型也层出不穷。本文对近年一些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以期待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预后 出血转化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秋红 陈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5-777,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9例),溶栓组采用rtPA0.8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9例),溶栓组采用rtPA0.8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7d、14d、21d、90d的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随访90d,溶栓组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