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木植物染料对真丝针织内衣染色抗菌性能及设计要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隽颖 吴国祥 陈东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27,共7页
文章采用溶液二倍稀释法探讨了苏木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琼脂平皿扩散法、吸收法试验探讨苏木染色真丝针织内衣的抗菌性能;并研究了染色方法、媒染剂种类、染料用量和水洗次数对苏木染色真丝内衣抗菌性能的影响。经分析发现:苏木... 文章采用溶液二倍稀释法探讨了苏木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琼脂平皿扩散法、吸收法试验探讨苏木染色真丝针织内衣的抗菌性能;并研究了染色方法、媒染剂种类、染料用量和水洗次数对苏木染色真丝内衣抗菌性能的影响。经分析发现:苏木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 500μg/m L,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经过苏木直接和预媒染染色的真丝针织内衣,不仅色彩更加柔和淡雅,在款式设计和色彩设计中,都呈现出较鲜明的特色,而且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 植物染料 真丝 针织内衣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式无缝上衣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其舒适压范围 被引量:6
2
作者 金子敏 罗晓菊 +1 位作者 阎玉秀 陶建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挑选120名不同体型的青年男子,在静态下试穿12件运用相同款式与材料,不同筒径、组织结构和编织方法织造的无缝内衣,测试上体不同部位产生的服装压,同时要求被测试者进行主观压力舒适性评价。运用模糊数学、箱控图等统计方法对主客观实... 挑选120名不同体型的青年男子,在静态下试穿12件运用相同款式与材料,不同筒径、组织结构和编织方法织造的无缝内衣,测试上体不同部位产生的服装压,同时要求被测试者进行主观压力舒适性评价。运用模糊数学、箱控图等统计方法对主客观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无缝上衣服装压的分布规律及男式上体部位的舒适压范围:青年男子穿着无缝内衣,对肘部、侧缝部、臂干部和背部客观压力大小的变化非常敏感;前臂部、上臂部尽管客观压力大,但主观评价舒适,反之胸部客观压力小。主观评价差产生的原因是不同部位承受服装压的能力不同。提出男式无缝上衣设计中应尽量减小臂干部、背部、胸部服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式无缝内衣 服装压 舒适压 分布规律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系列与R系列染料配伍性能对比与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颖 戴桦根 +1 位作者 刘会 曹宗满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8,共5页
通过滤纸渗圈试验、测试染料的直接性值(S)、吸尽值(E)、固色值(F)、固色速率(R)值、拼色试验、残液中各染料浓度比例、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两组常用活性染料配伍性能,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结果表明:M系列染料的亲和力相差较小,上染率、... 通过滤纸渗圈试验、测试染料的直接性值(S)、吸尽值(E)、固色值(F)、固色速率(R)值、拼色试验、残液中各染料浓度比例、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两组常用活性染料配伍性能,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结果表明:M系列染料的亲和力相差较小,上染率、固色率相近,反应时残液中染料浓度比例变化不大,配伍性好。相比而言,R系列染料扩散性好,但染料上染固色曲线规律差别大,配伍性差,因此,残液中染料比例及色光有较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配伍性 M系列染料 R系列染料 上染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针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晓菊 刘伟 沈加加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8,共4页
采用直接染料、弱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对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针织物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织物的上染率、固色率和提升性以及染色过程中蛋白质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弱酸性染料染色时,得色量比采用直接染料染色深,但是... 采用直接染料、弱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对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针织物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织物的上染率、固色率和提升性以及染色过程中蛋白质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弱酸性染料染色时,得色量比采用直接染料染色深,但是皂洗牢度较低;毛用活性染料的固着率高于棉用活性染料;毛用活性染料及阳离子染料更适宜用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针织物的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 改性 聚丙烯腈针织物 染色性能 直接染料 弱酸性染料 阳离子染料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绒制品的填充密度和分割空间与保暖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慧英 蒙冉菊 《现代纺织技术》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了在相同的羽绒填充量条件下,更好地提高羽绒制品的保暖性能,模拟实际的羽绒制品,分别制备了不同含绒量、不同填充密度、不同分割空间的羽绒制品,采用平板式织物保暖仪和织物厚度仪测试了样品的填充密度和保暖率,研究了羽绒制品的填... 为了在相同的羽绒填充量条件下,更好地提高羽绒制品的保暖性能,模拟实际的羽绒制品,分别制备了不同含绒量、不同填充密度、不同分割空间的羽绒制品,采用平板式织物保暖仪和织物厚度仪测试了样品的填充密度和保暖率,研究了羽绒制品的填充密度、空间分割与保暖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羽绒制品的保暖性能与填充密度和分割空间有很大的关系,制品的保暖性能随填充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填充密度达到一定值后,保暖性能处于恒定;在饱和填充密度附近,含绒率对保暖性能的影响不大,空间分割过大或过小,均影响羽绒的保暖性能,因此,适宜的填充密度和空间分割有利于提高羽绒制品的保暖性,控制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制品 保暖性 填充密度 分割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体系的真丝绉类织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慧英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6,共4页
对常见的真丝绉类织物——乔其、顺纡乔其、双绉、建宏绉、双乔绉、重绉、素绉缎的的拉伸性能、透气性、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及刚柔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使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来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真丝绉类织物的综合性能。结果表... 对常见的真丝绉类织物——乔其、顺纡乔其、双绉、建宏绉、双乔绉、重绉、素绉缎的的拉伸性能、透气性、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及刚柔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使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来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真丝绉类织物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体系可以全面评价真丝绉类织物的服用性能,为此类织物的应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绉类织物 性能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羽绒重金属元素形态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蒙冉菊 高慧英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22,共5页
为了分析羽毛羽绒重金属的各种形态,运用Tessier五步连续法提取羽毛羽绒中Cu、Zn、Pb、Cd、Cr、Ni这6种重金属元素,并使用原子吸收光谱进行测定。根据所检测重金属元素形态的分析,羽毛羽绒各金属的含量及其形态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Cu... 为了分析羽毛羽绒重金属的各种形态,运用Tessier五步连续法提取羽毛羽绒中Cu、Zn、Pb、Cd、Cr、Ni这6种重金属元素,并使用原子吸收光谱进行测定。根据所检测重金属元素形态的分析,羽毛羽绒各金属的含量及其形态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Cu、Zn、Ni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Pb、Cr、Cd元素的碳酸盐结合态的占比比其他形态的占比要多。通过Tessier五步连续法提取的重金属元素各形态的和与羽毛羽绒直接消解测出的含量进行对比,可以推测出用Tessier五步连续法提取羽毛羽绒重金属形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形态 羽毛羽绒 Tessier五步连续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结构参数对真丝绉类织物风格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慧英 《现代纺织技术》 2013年第5期33-35,共3页
以8种真丝绉类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光泽度、表观厚度、剪切刚性和弯曲刚度等4种风格特性参数,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风格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真丝绉类织物可以通过对经纬线密度、经纬捻度... 以8种真丝绉类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光泽度、表观厚度、剪切刚性和弯曲刚度等4种风格特性参数,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风格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真丝绉类织物可以通过对经纬线密度、经纬捻度和捻向的不同设置和排列组合,配合不同的织物组织,构造出多样化的绉类织物;同时,织物的光泽度随着织物的组织系数、捻度的增加而减小,织物的组织系数、紧度的增加使织物的表观厚度增大,织物的弯曲刚度随着织物的平方米质量增加而增大,随着捻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织物的剪切刚性随着织物的平方米质量、组织系数、紧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为真丝产品的结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绉类织物 织物风格 织物结构参数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羽绒微波消解方法的研究
9
作者 蒙冉菊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2,共3页
运用微波消解技术对羽毛羽绒样品消解,探究了消解试剂的种类和比例,样品粉碎的程度,消解前放置的时间,消解时间、消解功率和压力等微波消解的工艺条件。综合节省资源、减小污染、提高效率以及消解效果良好的要求,可确立较佳的消解工艺... 运用微波消解技术对羽毛羽绒样品消解,探究了消解试剂的种类和比例,样品粉碎的程度,消解前放置的时间,消解时间、消解功率和压力等微波消解的工艺条件。综合节省资源、减小污染、提高效率以及消解效果良好的要求,可确立较佳的消解工艺。结果表明:将羽毛羽绒样品粉碎至5mm以下,在室温下于4mLHNO_3和1mLH_2O_2混合试剂中浸泡2h后进行微波消解,消解功率采用梯度升高的模式,消解总时间取15min,可获得较好的消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技术 羽毛羽绒 消解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