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分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性脑转移瘤的多模态融合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1
作者 申珊珊 李春泉 +5 位作者 范耀华 卢山富 颜子夜 刘虎 周海航 张子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和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s)是成人中常见的恶性脑肿瘤,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筛查和评估脑肿瘤预后的常用方法,但其鉴别诊断GBM和BMs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近年...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和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s)是成人中常见的恶性脑肿瘤,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筛查和评估脑肿瘤预后的常用方法,但其鉴别诊断GBM和BMs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在诊断分类和创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研究旨在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探讨其在初诊GBM和单发性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es,SBMs)术前准确分类中的可行性,进一步探索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对分类任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135例初诊GBM患者和73例SBMs患者的头颅MRI序列数据。首先,选择结构性T_(1)加权、T_(1)C加权和T_(2)加权作为整个模型的3个输入,在配准后的3种模态MR图像上人工勾画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并获取多模态放射组学特征,使用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特征选择方法降低维度,进一步分析每个特征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比解纠缠的方法寻找不同模态特征之间的共享特征和互补特征。最后,通过融合不同模态的2种特征,预测每个样本对GBM和SBMs的响应。结果:应用机器学习和本文提出的多模态融合方法的放射组学特征对GBM和SBMs有较好的区分能力。相较于单模态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Logistic回归、RF、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机器学习算法的多模态融合模型均取得了较大提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74、0.978、0.943、0.938、0.947。本研究的对比解纠缠多模态MR融合方法表现更好,测试集上AUC、准确度(accuracy,ACC)、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分别为0.985、0.984、0.900、0.990。相较于其他多模态融合方法,本研究方法的AUC、ACC和SEN均呈现出最好的性能表现。验证本研究各模块组件作用的消融实验中,同时使用3种损失函数后,AUC、ACC和SEN分别提升了1.6%、10.9%和15.0%。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对比解纠缠多模态MR放射组学特征融合技术有助于提高GBM和SBMs的分类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单发性脑转移瘤 深度学习 多模态数据 解纠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2例的处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志峰 王翊飞 +2 位作者 张永革 蒋伟浩 尤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77-977,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技术 造影术后 皮质盲 脑血管造影术 术后并发症 双目失明 视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JNK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田和平 褚正民 +1 位作者 金成胜 沈建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3(JNK3)表达的影响,探讨纳洛酮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小剂量纳洛酮给药组、高...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3(JNK3)表达的影响,探讨纳洛酮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小剂量纳洛酮给药组、高剂量纳洛酮给药组、SP600125(JNK3抑制剂)给药组及其溶剂组;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范围;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JNK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高剂量纳洛酮干预组、SP600125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梗死范围缩小,蛋白JNK3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随着干预剂量增加,纳洛酮抑制蛋白JNK3磷酸化水平作用增强。结论:纳洛酮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NK3的磷酸化激活参与了对脑组织的部分保护性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缺血再灌注 c—jun氨基末端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对难免性压疮的预防 被引量:18
4
作者 沈泉妹 贾亚平 柳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总结重点环节质量控制预防神经外科患者难免性压疮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神经外科实施住院患者难免性压疮预先报告制度,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制度。一年来,依据嘉兴第二医院难免性压疮申报表,共计上... 目的总结重点环节质量控制预防神经外科患者难免性压疮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神经外科实施住院患者难免性压疮预先报告制度,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制度。一年来,依据嘉兴第二医院难免性压疮申报表,共计上报难免性压疮患者113例及带入压疮6例(Ⅱ度以上)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报113例难免性压疮中,经评定确属难免性压疮108例,其中有4例发生难免性压疮(由于长期昏迷,极度消瘦,大小便失禁;Ⅰ度、Ⅱ度各2例),其他的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难免性压疮的发生率为3.7%。带入压疮6例,3例痊愈,2例好转,1例无变化自动出院。结论实施重点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预测能力,加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切实有效地落实预防措施,难免性压疮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显著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环节 质量控制 难免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3信号介导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和平 褚正民 +1 位作者 金城胜 沈建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JNK3信号通路在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全脑缺血,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亚低温处理组、SP600125(JNK3抑制剂)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亚甲基蓝... 目的:探讨JNK3信号通路在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全脑缺血,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亚低温处理组、SP600125(JNK3抑制剂)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JNK3及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亚低温处理组、SP600125(JNK3抑制剂)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蛋白JNK3、c-jun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NK3的磷酸化激活参与了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亚低温 c-Jun氨基末端激酶3(JNK3) c-jun(JNK蛋白天然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头痛期间的身心体验 被引量:4
6
作者 贾亚平 沈泉妹 +1 位作者 彭冬妹 朱建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深入了解和理解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剧烈头痛过程中的心理真实体验,以引导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整体护理。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对9名患者进行访谈,让患者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由谈论其经历,对... 目的深入了解和理解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剧烈头痛过程中的心理真实体验,以引导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整体护理。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对9名患者进行访谈,让患者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由谈论其经历,对谈话内容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访谈结果揭示了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在剧烈头痛期间的主要心理体验,即极度的痛苦及忍耐、健康信息需求、医护人员的关心需求。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头痛期间,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关爱,适当给予有效止痛,鼓励患者战胜病痛,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以有效缓解患者因剧烈头痛带来的巨大压力,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出血 头痛 身心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带管出院患者随访一年间意外事件的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贾亚平 金钰梅 +1 位作者 沈泉妹 彭冬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611-612,共2页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带管出院患者随访1年间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开展患者连续性护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0例,由固定专科护士2名随访1年,观察和询问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47例患者出院后1年间分别发生...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带管出院患者随访1年间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开展患者连续性护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0例,由固定专科护士2名随访1年,观察和询问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47例患者出院后1年间分别发生各种程度的意外事件。结论对颅脑损伤带管出院患者在出院后给予连续性的专科护理指导和各类管道的护理指导,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之再次走向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带管出院 意外事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