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军 傅建明 +3 位作者 李岩 吴华 李辉 孙亚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偏... 目的观察“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常规治疗及手部康复机器人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补阳通络”电针法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情况: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评分变化、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与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评分变化、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及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等手部功能指标变化、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与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变化、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os teriorCerebral Artery,PCA)与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等脑部循环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与STEF评分、手部功能指标(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AROM)、BBS评分与MBI评分、脑部循环指标(MCA、PCA、ACA)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与STEF评分、手部功能指标(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AROM)、BBS评分与MBI评分、MCA、PCA、ACA等均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与STEF评分、手部功能指标(最大屈曲角度、最大伸展角度、AROM)、BBS评分与MBI评分、MCA、PCA、ACA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通络”电针法结合手部康复机器人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 手部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补阳通络”电针法 疗效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形势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被引量:4
2
作者 顾旭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科 综合医院 康复治疗 医务工作者 康复目标 临床诊疗 医疗活动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3
作者 沈芳 王晶 曾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0-593,共4页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本文将对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做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偏瘫 存活患者 存活者 视觉反馈 康复措施 健侧肢体 偏瘫肢体 上肢功能 BRUNNSTR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华 吴彩虹 +5 位作者 顾旭东 李辉 陈迎春 童仕高 王伟 俞志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指导前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指导前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评定患者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指导前后患者的SCL-90得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心理干预 指导性家庭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治疗对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9
5
作者 叶靓 叶祥明 +1 位作者 陶丹红 沈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选择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选择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持续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修订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SADQ-H)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ADQ-H重度抑郁人数较对照组少(χ~2=8.926,P<0.05);研究组的听理解、复述、命名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5.707,P<0.001)。结论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卒中后抑郁伴左侧基底节失语患者的心境和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基底节失语 音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排便障碍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9
6
作者 时美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1期921-921,共1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排便障碍 护理 康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康复医学实习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启发式带教体会
7
作者 傅建明 顾旭东 +2 位作者 姚云海 陈蓝 万志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医学教育 实习生 启发式教学法 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顾旭东 吴华 +5 位作者 郭帅 胡淑珍 傅建明 姚云海 时美芳 申纯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给予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Berg平衡测试(BB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但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脑卒中 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傅建明 顾旭东 +6 位作者 姚云海 王晶 李亮 顾敏 任芸 尹汉逵 金敏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统一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统一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42例,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TCA)认知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DL—BREF)中文版对其进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WHO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长时间留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认知障碍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认知训练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伟 傅建明 +3 位作者 顾旭东 李岩 陈迎春 金敏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578-2580,共3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抽提法结合认知训练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75例有认知障碍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抽提法组(n=25)、头皮针捻转法组(n=25)和对照组(n=25)。3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科常规... 目的:观察头皮针抽提法结合认知训练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75例有认知障碍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抽提法组(n=25)、头皮针捻转法组(n=25)和对照组(n=25)。3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科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及由专业康复师进行的认知训练,头皮针抽提法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抽提疗法;头皮针捻转法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捻转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对3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头皮针抽提组、头皮针捻转组的LOTCA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且头皮针抽提组疗效优于头皮针捻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抽提法或捻转法结合认知训练能明显改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且给予头皮针抽提法的患者效果优于头皮针捻转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期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皮针抽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式康复宣教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小英 吴戴悦 杨叶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7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宣教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入院评估→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阶段式康复宣教方法(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宣教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入院评估→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阶段式康复宣教方法(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步行期→恢复期),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及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及预防跌倒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及预防跌倒知识得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1),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阶段式康复宣教能使患者及家属更好地掌握预防脑卒中偏瘫后跌倒的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跌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阶段式 康复宣教 跌倒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灵慧 郑琦 +4 位作者 李岩 傅建明 曾明 金鑫 陆晶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4,共8页
目的探讨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CNLB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两组均进行健康宣教、物理因子治疗... 目的探讨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CNLB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两组均进行健康宣教、物理因子治疗和核心稳定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腹横肌、多裂肌和肱三头肌(运动肌)的均方根植(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并计算腹横肌、多裂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激活顺序、相对激活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t|>8.515,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089,P<0.05);两组腹横肌RMS、多裂肌RMS、腹横肌iEMG、多裂肌iEMG均显著改善(|t|>18.831,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481,P<0.01);两组腹横肌和多裂肌均在运动肌之前激活,激活时间负值均显著增加(|t|>48.115,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29,P<0.01)。结论联合呼吸训练有利于减轻CNLBP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改善肌肉激活顺序,加强前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呼吸训练 前馈控制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岩 陈迎春 +5 位作者 顾旭东 何雯雯 李辉 劳方金 傅建明 吴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治疗 STIMULATION 步态训练 步行速度 治疗仪 常规康复 交互神经支配 时间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迎春 李岩 +3 位作者 李辉 顾旭东 姚云海 傅建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FAC分级及BB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能促进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 痉挛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5
作者 任芸 顾旭东 +4 位作者 姚云海 顾敏 傅建明 尹汉逵 俞志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运动疗法 肩痛 脑卒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骨盆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岩 顾旭东 +5 位作者 姚云海 吴华 俞志良 李辉 王伟 张雄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6-1047,共2页
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许多患者经抢救治疗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临床上常注重肢体功能的治疗,往往忽略骨盆控制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步行能力 偏瘫患者 强化训练 骨盆 平衡 早期 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干扰电疗法结合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云海 顾旭东 +2 位作者 付建明 张雄伟 俞志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干扰电疗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干扰电结合牵引(治疗组)133例和单纯牵引治疗(对照组)132例,治疗20天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2组间的颈椎活动度... 目的:观察动态干扰电疗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干扰电结合牵引(治疗组)133例和单纯牵引治疗(对照组)132例,治疗20天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2组间的颈椎活动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改善率(临床治愈+显效)78.2%优于对照组57.6%(P<0.01)。结论:动态干扰电疗法结合牵引治疗能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干扰电 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曾明 王月丽 +6 位作者 崔尧 顾旭东 傅建明 李岩 沈芳 王中莉 陆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9-793,800,共6页
目的:探讨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仅限陆地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水中平衡训练联合陆地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min,共治疗6周。... 目的:探讨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仅限陆地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水中平衡训练联合陆地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min,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试、起立步行测试、2min步行测试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步行功能。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尽最大努力进行患侧踝背伸动作时胫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45.10±9.30)分]、起立步行测试[(27.17±6.69)秒]、2min步行测试[(94.00±17.39)m],步态分析中健侧步长[(39.34±15.46)cm]、患侧步长[(38.38±12.58)cm]、步速[(78.17±17.19)cm/s]、步宽[(9.76±2.54)cm]、步频[(80.31±19.29)步/min]和积分肌电值[(61.31±12.80)μV·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水中平衡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运动 平衡 步行 脑梗死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牵引配合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痛的疗效 被引量:15
19
作者 傅建明 姚云海 张雄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的疗效。方法86 例以一侧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的疗效。方法86 例以一侧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优于单纯腰椎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跳穴 穴位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极限学习机的Fugl-Meyer量表自动评估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景丽 李亮 +2 位作者 郁磊 王计平 方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7-910,914,共5页
为实现脑卒中上肢居家康复评定的自动化和定量化,针对临床上最常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了FMA量表得分自动预测模型。选取FMA肩肘部分中的4个动作,采用固定于偏瘫侧前臂和上臂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 为实现脑卒中上肢居家康复评定的自动化和定量化,针对临床上最常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了FMA量表得分自动预测模型。选取FMA肩肘部分中的4个动作,采用固定于偏瘫侧前臂和上臂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采集24名患者的运动数据,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基于遗传算法(GA)和ELM进行特征选择,分别建立单个动作ELM预测模型和综合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对FMA肩肘部分得分进行精确的自动预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1849分。该方法突破了传统评定中主观性、耗时性的限制及对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依赖性,可方便用于居家康复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居家康复 Fugl-Meyer评定 加速度传感器 遗传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