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OXO3a/Bim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吴茂林 翟昌林 +1 位作者 张亚梅 吴飞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763-2766,I0016,共5页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OXO3a/Bim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PQS预处理组(IR+P)在术前3 d腹腔注射PQS,假手术组(S组)仅接受假手术。再灌注24 h后TUNEL法检...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OXO3a/Bim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PQS预处理组(IR+P)在术前3 d腹腔注射PQS,假手术组(S组)仅接受假手术。再灌注24 h后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生化指标测定、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s检测心肌FOXO3a,p-FOXO3a和Bim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Bim mRNA表达。结果:TUNEL结果显示,与S组(0.6±0.0)相比,IR组(23.1±3.7)和(IR+P)组(12.4±3.1)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且(IR+P)组明显低于IR组(P<0.01)。IR组和(IR+P)组心肌SOD明显低于S组(P<0.01),且(IR+P)组明显高于IR组(P<0.01);IR组和(IR+P)组心肌MDA、CK、LDH高于S组(P<0.05或P<0.01),且(IR+P)组明显低于IR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s结果发现,三组心肌组织FOXO3a蛋白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和(IR+P)组p-FOXO3a蛋白明显低于S组(P<0.01),(IR+P)组高于IR组(P<0.01);IR组和(IR+P)组Bim蛋白明显高于S组(P<0.05或P<0.01),(IR+P)组低于IR组(P<0.05或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IR组和(IR+P)组Bim mRNA明显升高(P<0.01),(IR+P)组低于IR组(P<0.01)。结论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可能是通过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调节FOXO3a/Bim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FOXO3a/Bim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camtide 2-相关抑制肽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钟拥军 陈东芹 姚小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目的:观察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抑制剂(autocamtide 2-相关抑制肽,AIP)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新生1~3 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3代),分为正常对照组(CO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 umol/L)组... 目的:观察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抑制剂(autocamtide 2-相关抑制肽,AIP)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新生1~3 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3代),分为正常对照组(CO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 umol/L)组,AngⅡ(0.1μmol/L)+AIP(0.2μmol/L)组,AngⅡ(0.1μmol/L)+AIP(0.5μmol/L)组,AngⅡ(0.1μmol/L)+AIP组(1.0μmol/L);MTT法及细胞记数法分别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GF-β_1,TNF-a);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mRNA水平;免疫印记法检测MMP-2,9的蛋白表达。结果:AIP(0.5μmol/L,1.0μmol/L)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AIP(0.5μmol/L,1.0μmol/L)抑制AngⅡ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并呈剂量依赖AIP(0.5μmol/L,1.0μmol/L)预防0.1μmol/LAngⅡ引起的MMP-2,9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AIP(0.5μmol/L,1.0μmol/L)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IP预防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autocamtide 2-相关抑制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联合比索洛尔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张美齐 翟昌林 +3 位作者 陈环 沈晔 涂建锋 杨向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比索洛尔对心肺复苏后心肌的协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左卡尼汀和比索洛尔联合用药组(10例),比索洛尔组(10例),左卡尼汀组(10例),安慰剂组(10例)。观察心肺复苏自主循...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比索洛尔对心肺复苏后心肌的协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左卡尼汀和比索洛尔联合用药组(10例),比索洛尔组(10例),左卡尼汀组(10例),安慰剂组(10例)。观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酶生化法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水平;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损伤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BCL-2与Bax蛋白表达,以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溴化乙锭(EtBr)和3-硝基酪氨酸(3-NT)的变化。结果:与比索洛尔组、安慰剂组不同,左卡尼汀组各时间点心率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亦有升高(P<0.05),CK-MB和MDA水平降低(P<0.05),BCL-2水平升高,Bax水平降低(P<0.05),而联合用药组差异更加显著(P<0.01)。同时发现,左卡尼汀组较安慰剂组,EtBr和3-N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安慰剂组相比,EtBr和3-NT水平的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以通过增加上调SOD、下调MDA水平;上调BCL-2、下调Bax水平产生保护心肌作用,并且与比索洛尔有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比索洛尔 心肺复苏 心肌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4
作者 殷惠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0年第4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病 心理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KⅡ抑制剂抑制AngⅡ或电场刺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TNF-α、TGF-β_1及collagenⅠ、Ⅲ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钟拥军 陈东芹 姚小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9-1554,共6页
目的:观察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电场刺激(EFS)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及胶原酶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新生1-3 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3代),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0.... 目的:观察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电场刺激(EFS)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及胶原酶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新生1-3 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3代),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0.1μmol/L AngⅡ组、0.1μmol/L AngⅡ+0.5μmol/L CaMKⅡ抑制剂KN92组、0.1μmol/L AngⅡ+0.5μmol/L CaMKⅡ抑制剂KN93组、0.1μmol/L AngⅡ+0.5μmol/L CaMKⅡ抑制剂AIP组;10 V1.0 Hz EFS组、10 V 1.0 Hz EFS+0.5μmol/L KN92组、10 V 1.0 Hz EFS+0.5μmol/L KN93组、10 V1.0 Hz EFS+0.5μmol/L AIP组、10 V1.0 Hz EFS+0.1μmol/L AngⅡ组。MTT法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GF-β1,TNF-α)分泌;RT-PCR检测TGF-β1、TNF-α、collagenⅠ、ⅢmRNA水平。结果:CaMKⅡ抑制剂(0.5μmol/L KN93,0.5μmol/L AIP)能预防AngⅡ或EFS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CaMKⅡ抑制剂(0.5μmol/L KN93,0.5μmol/L AIP)可预防AngⅡ或EFS引起的细胞培养上清液TGF-β1、TNF-α含量及相应mRNA表达增加。CaMKⅡ抑制剂(0.5μmol/L AIP,1.0μmol/L AIP)预防0.1μmol/L AngⅡ引起的collagenⅠ、Ⅲ表达增加。结论:抑制CaMKⅡ对AngⅡ或EFS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MKⅡ抑制剂抑制TGF-β1、TNF-α以及胶原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电场刺激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胶原酶Ⅰ 胶原酶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金英 刘加芳 杨清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522-523,共2页
目的 探讨尿内 4种微量蛋白 :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f)、免疫球蛋白 (IgG)、α1-微球蛋白 (α1-MG)的改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 (EHⅠ、EHⅡ )及正常健康人 (对照组 )各 30... 目的 探讨尿内 4种微量蛋白 :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f)、免疫球蛋白 (IgG)、α1-微球蛋白 (α1-MG)的改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 (EHⅠ、EHⅡ )及正常健康人 (对照组 )各 30例 ,观察和比较其尿液中 4种微量蛋白的量。结果 尿 4种微量蛋白的测定值 (mg/L) ,对照组依次为 :(4 94± 2 6 1)、 (0 99± 0 0 8)、 (4 6 3± 1 6 2 )、 (4 6 3± 0 93) ;EHⅠ组 :(18 0 0± 12 30 )、 (1 43± 1 0 4)、 (5 92± 4 30 )、 (10 0 0± 3 2 3) ;EHⅡ组 :(32 6 6± 2 1 6 6 )、 (2 90± 2 97)、(9 45± 7 95 )、 (12 84± 6 84)。除IgG含量在对照组和EHⅠ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各种尿蛋白含量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1)。结论 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是发现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其排泄量与高血压的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尿微量蛋白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