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EMMs-PARAFAC技术的运河桐乡水源地夏季低溶解氧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淼 金梦 +3 位作者 兰亚琼 金晓燕 赵远 刘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3-1944,共12页
运河桐乡水源地处长江流域太湖水系,是桐乡市70多万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近年来连续数年夏季溶解氧(DO)偏低,影响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基于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以及常规水质分析和氮形态解析,研究了上游... 运河桐乡水源地处长江流域太湖水系,是桐乡市70多万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近年来连续数年夏季溶解氧(DO)偏低,影响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基于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以及常规水质分析和氮形态解析,研究了上游来水、桐乡自身污染以及运河底泥释放对水源地DO的影响,解析了夏季低DO成因.结果表明,桐乡入境水具有生活污水荧光特征峰,夏季DO浓度低、氨氮浓度高,是造成运河桐乡水源地DO不能稳定达标的首要原因,桐乡入境水和桐乡水源地取水口DO显著正相关(R^(2)=0.76,P<0.01).其次,运河桐乡段水体中DOM主要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其中C1(230/275,307)和C2(235/295,338)为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3(255/330,297/422)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水源地保护区内类蛋白质物质荧光强度大幅增强,在总荧光强度中占比67.6%—95.9%,显示村镇生活污水排放对水源地水质有所影响.此外,运河干流通航引起底泥悬浮、水体浊度上升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以及支流底泥在缺氧条件下的氮磷释放进一步加剧了水源地DO消耗.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运河桐乡水源地水质提升和平原河网地区低氧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溶解氧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成因分析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运河上游河段磷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梦 兰亚琼 +2 位作者 丁淼 嵇春红 刘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揭示京杭运河上游桐乡段总磷浓度不能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原因,在桐乡段干流布设24个采样点,入河支流布设18个采样点,开展水质加密监测,研究磷污染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水质常规指标的主成分分... 为揭示京杭运河上游桐乡段总磷浓度不能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原因,在桐乡段干流布设24个采样点,入河支流布设18个采样点,开展水质加密监测,研究磷污染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水质常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以及各主成分因子中强载荷指标与三维荧光组分的相关性分析,对重点河段磷的主要污染源进行解析;并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主要磷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京杭运河上游桐乡段干流入境水总磷浓度为0.14~0.20 mg/L,沿程监测点5~7、9和21~24有明显变差趋势,最高浓度达0.40 mg/L;部分入河支流水质较差,总磷浓度达到0.44 mg/L。2)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因子1以氨氮、溶解态磷为主要载荷,与类蛋白质组分显著相关,代表生产生活污染;因子2以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态磷、颗粒态氮为主要载荷,与类腐殖质组分显著相关,代表农业源;因子3以颗粒态磷、颗粒态氮为主要载荷,与浊度显著相关,代表码头污染与底泥源。3)运河上游河段的磷污染主要发生在干流监测点5~7和9,主要为码头污染与底泥源,其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贡献率分别为65.9%和31.8%;监测点21~24主要为农业源,其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贡献率分别为34.0%和32.1%;此外,生产生活污染在丰水期也有较大影响,其对监测点5~7和9、21~24的贡献率分别为42.6%、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污染 主成分分析(PCA)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 污染源解析 平原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