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腹腔镜下注水疝气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铭 迟仁杰 +4 位作者 李富江 陈鑫 张桓瑜 英庆龙 鹿洪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注水疝气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340例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患儿,其中100例接受传统腹腔镜手术(普...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注水疝气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340例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患儿,其中100例接受传统腹腔镜手术(普通腹腔镜组),平均年龄为3.3岁,单侧为67例,双侧为33例;23例有嵌顿史。240例接受3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组),平均年龄为3.5岁,单侧165例,双侧75例,其中有50例有嵌顿史。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无差异。结果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单侧术中诊断时间分别为(4.5±1.4)min和(6.7±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P=0.001);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单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3.2±1.4)min和(15.5±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01);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双侧术中诊断时间分别为(5.7±2.1)min和(8.8±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P=0.001);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20.4±2.1)min和(23.5±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01);3D腹腔镜组术后有16例出现并发症,普通腹腔镜组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术后复诊和电话随访6个月,3D腹腔镜组有4例复发,普通腹腔镜组有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3)。术后2周患儿复诊,3D腹腔镜组患儿术后肚脐形状与普通腹腔镜组肚脐形状基本无差异。结论3D高清腹腔镜具有三维直视、分辨率高的优点,使疝针跨过输精管变得简单易学,二者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治疗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间质细胞参与调控结肠动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峰 朱慧 陈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91-1196,共6页
肠道间质细胞是起源于间胚层、非神经非胶质细胞的一类特殊细胞,分布于消化道管壁各层。消化道平滑肌层内存在两种间质细胞,包括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和PDGFRα^(+)细胞(platele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osi... 肠道间质细胞是起源于间胚层、非神经非胶质细胞的一类特殊细胞,分布于消化道管壁各层。消化道平滑肌层内存在两种间质细胞,包括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和PDGFRα^(+)细胞(platele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ositive cells,PDGFRα^(+)cells),在消化道平滑肌动力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SIP合胞体(smooth muscle cell,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 and PDGFRα^(+)cell syncytium,SIP syncytium)概念的提出,PDGFRα^(+)细胞成为结肠动力机制研究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肠道间质细胞,尤其是PDGFRα^(+)细胞在结肠传输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小儿外科 肠道间质细胞 生理学 肠神经系统 HIRSCHSPRUNG病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ROCK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段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童玲 臧婧羽 +4 位作者 袁小建 洪志华 邬文杰 陈杰 许文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观察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病变肠段中,与Rho A/ROCK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情况,为HD患者结肠动力障碍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别对9例HD患儿手术切除的病变段和扩张段肠... 目的观察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病变肠段中,与Rho A/ROCK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情况,为HD患者结肠动力障碍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别对9例HD患儿手术切除的病变段和扩张段肠壁中与Rho A/Rho激酶(Rho K,ROC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9例患者狭窄段P(Ser19)-MLC20的表达水平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35);在与Rho A/ROCK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中,狭窄段ROCK1蛋白表达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减少(t=3.104,P=0.015),狭窄段ROCK2蛋白表达与扩张段相比减少(t=2.357,P=0.046),狭窄段P(Thr853)-MYPT1蛋白表达与扩张段相比也减少(t=2.857,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D患者病变部位平滑肌细胞的Rho A/ROCK信号通路明显减弱,说明该途径可能与HD的发病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RHO激酶 肌细胞 平滑肌 收缩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臧婧羽 袁小建 +3 位作者 程思旸 洪志华 王俊 陈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6年收治的TCA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TCA患儿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TCA患儿53例,男37例,女16例,均行二期根治手术,平均(12.9±3.6)个月。根据手... 目的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6年收治的TCA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TCA患儿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TCA患儿53例,男37例,女16例,均行二期根治手术,平均(12.9±3.6)个月。根据手术演变过程及手术方式分为J-pouch、Duhamel、Soave三组,对其术前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病理、长期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J-pouch组(2001~2005)13例,男9例,女4例;Duhamel组(2006~2010)12例,男10例,女2例;Soave组(2011~2016)28例,男18例,女10例。Soave手术时间(2.8±0.9)h较J-pouch组(4.1±1.2)h及Duhamel组(3.7±1.1)h明显缩短(F=7.695,P<0.001);Soave组患儿住院时间(8.9±2.3)d较J-pouch组(15.9±2.8)d及Duhamel组(13.9±2.1)d明显缩短(F=41.820,P<0.001)。从并发症来看,术后小肠结肠炎、肛门狭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周糜烂的发生率Soave术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0,P<0.001)。长期随访各组部分患儿存在肠功能异常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663,P>0.05)。结论经腹会阴Soave根治术手术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长期随访患儿均获得较好的排便功能,远期营养发育基本正常。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的发生与术后不同病变段的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巨结肠 HIRSCHSPRUNG病 外科手术 小肠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渗透压校正样本浓度变异性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祉安 林厚维 +4 位作者 桂娟 朱伟超 何建华 汪航 冯蕾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1-398,共8页
尿液是代谢组学研究中主要关注的体液样本之一。尿液样本中的代谢物浓度受饮食、疾病等因素影响变异较大,这极大阻碍了高质量组学数据的获取和可靠生物标志物的鉴定。研究为克服尿液样本的浓度变异性,在原始数据采集前,根据样本渗透压... 尿液是代谢组学研究中主要关注的体液样本之一。尿液样本中的代谢物浓度受饮食、疾病等因素影响变异较大,这极大阻碍了高质量组学数据的获取和可靠生物标志物的鉴定。研究为克服尿液样本的浓度变异性,在原始数据采集前,根据样本渗透压的大小,针对性地调整进样量或者稀释样本,从而确保代谢组学分析样本的渗透压与进样量的乘积相当,再经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HRMS)分析,采用总离子丰度或总有用峰面积(MSTUS)对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研究利用临床样本及其梯度稀释的溶液,对该方法与现有研究普遍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随后通过先天性肾积水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本做了进一步的方法学验证。数据集经校正后,峰面积RSD<30%的提取峰数量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较校正前有更高的组内聚集和组间分群效应,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统计模型更不易过拟合。与肌酐比较,渗透压值与质谱信号间呈现了更好的线性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前通过样本渗透压进行校正,能有效消除因样本本身代谢物浓度变化引起的组内差异,提高方法的重复性和统计模型的可靠度。以渗透压为基准的校正策略,比肌酐校正法适用范围更广,结果也更准确。研究可对后续各类来源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提供数据归一化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代谢组学 渗透压 归一化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