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兴市单植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朱晨辉 贾怀志 +3 位作者 徐伟东 姚张良 陈轶平 王晔青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33-135,157,共4页
为阐明嘉兴市不同单植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梨小食心虫虫口数量变化,利用Pearson积矩分析虫口变化与降水量、温度、日均光照时间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为阐明嘉兴市不同单植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梨小食心虫虫口数量变化,利用Pearson积矩分析虫口变化与降水量、温度、日均光照时间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存在差异,单植蜜梨园一年有6个高峰期,单植槜李园一年有7个高峰期。2个果园雄虫消长与温度呈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日均光照时间及降水量均无明显线性关系。由此可见,通过追踪关键气象因子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为实现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梨园 槜李园 梨小食心虫 发生规律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嘉兴市稻田杂草重发特点、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2
作者 王晔青 陈轶平 +3 位作者 徐伟东 曹梦娇 姚张良 陆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79-1883,共5页
由于异常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除草效果、直播栽培模式利于杂草生长、田间管理粗放易形成草害或药害等,2022年浙北平原稻区杂草发生程度重、发生类型多、防治效果差,草害明显重于常年。文章以嘉兴市为例,分析了2022年嘉兴地区稻田杂草重发... 由于异常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除草效果、直播栽培模式利于杂草生长、田间管理粗放易形成草害或药害等,2022年浙北平原稻区杂草发生程度重、发生类型多、防治效果差,草害明显重于常年。文章以嘉兴市为例,分析了2022年嘉兴地区稻田杂草重发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下一步稻田杂草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二要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改直播为移栽,减轻杂草发生;三要完善杂草防治技术,大力宣传推广,提高技术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杂草 发生特点 重发原因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3
作者 赵俊滔 石艳平 +5 位作者 曹梦娇 任佳佳 王晔青 陈轶平 王艺蓉 陈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90-594,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缓控释肥和脲铵分别替代传统复合肥和尿素,同时进行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缓控释肥+脲铵+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对氮累积量和氮肥...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缓控释肥和脲铵分别替代传统复合肥和尿素,同时进行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缓控释肥+脲铵+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对氮累积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有提升作用。在相对较合理的施氮条件下,继续减施氮肥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且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推广使用基施缓控释肥、追施脲铵配合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但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损失,667 m^(2)化肥总氮投入应不低于12 kg,以12~15 kg为宜,实现晚稻丰产与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缓控释肥 秸秆还田 氮肥表观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肥搭配脲铵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贵 鲁晨妮 +6 位作者 石艳平 倪雄伟 程旺大 张红梅 王保君 张丽萍 孙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搭配脲铵在水稻减氮和节本增效方面的应用效果,特开展田间试验,以嘉兴地区常规施肥(N 225 kg·hm^-2)为对照(CK),研究了分别基于木质素类缓控释肥好乐耕(HL)、脲甲醛类缓控释肥永笑(YX)、硝化抑制剂类缓控...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搭配脲铵在水稻减氮和节本增效方面的应用效果,特开展田间试验,以嘉兴地区常规施肥(N 225 kg·hm^-2)为对照(CK),研究了分别基于木质素类缓控释肥好乐耕(HL)、脲甲醛类缓控释肥永笑(YX)、硝化抑制剂类缓控释肥开擂喽(KL)与脲铵搭配的一基一追模式,在较CK减氮0、20%、35%和50%条件下对常规粳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一基一追模式下减氮量超过20%时水稻产量显著(P<0.05)下降,主要原因为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下降比例大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比例。随施氮量减少,一基一追模式下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其中,KL与脲铵组合的减氮50%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最高,达20.1 kg·kg^-1,且其谷物氮素生理利用效率较CK显著(P<0.05)增加14.7%。YX与脲铵组合的减氮20%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比CK显著(P<0.05)增加12.4%,表观氮肥回收效率显著(P<0.05)增加22.3%。一基一追模式下,施氮量减少时,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但是,不减氮条件下,其土壤碱解氮含量较CK显著(P<0.05)增加7.44%~9.57%。当选用KL与脲胺结合时土壤pH值较CK显著(P<0.05)下降0.17~0.31个单位。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效率、表观氮肥回收效率和土壤养分,一基一追模式下较CK减氮20%较为合理,且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搭配脲铵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脲铵 施肥模式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和钝化剂阻控水稻吸收镉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马瑗蕊 石艳平 +5 位作者 黄其颖 任佳佳 郭俏俏 徐彦 徐炜杰 柳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镉(Cd)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环境,Cd污染水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防控水稻Cd污染迫在眉睫,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水肥管理和施用钝化剂是目前治理水稻Cd污染有效且主流的措施。本文综述了水稻Cd污染的现状,及水肥管理和钝化剂施用... 镉(Cd)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环境,Cd污染水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防控水稻Cd污染迫在眉睫,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水肥管理和施用钝化剂是目前治理水稻Cd污染有效且主流的措施。本文综述了水稻Cd污染的现状,及水肥管理和钝化剂施用治理Cd污染的作用机制,即水肥管理主要通过吸附沉淀作用和离子竞争作用阻控,钝化剂主要通过共沉淀、络合作用、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以及氧化还原作用进行阻控。分析了治理后的土壤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变化,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污染 水肥管理 钝化剂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某典型水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石艳平 许靖雯 罗玉博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807-2810,共4页
稻田土壤养分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某典型水稻产区为对象,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各项肥力指标,采用传统统计法以及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内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 稻田土壤养分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某典型水稻产区为对象,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各项肥力指标,采用传统统计法以及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内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基本处于酸和偏酸的等级,20~40 cm土层土壤均处于酸、偏酸和适量的等级。土壤pH值处于中变异水平,各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小。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丰富;近一半点位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的等级,在较丰富、适量和贫乏的等级也有点位分布;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各等级均有分布,呈强变异水平,各点位之间差距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较丰富和适量的等级。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各等级均有分布;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量,均不存在点位处于极贫乏的等级,其中大部分点位的有效磷含量处于较丰富和贫乏的等级,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较丰富和适量的等级。各指标均处于中变异水平,各点位之间的差距较小。20~40 cm土层土壤的土壤质量指数总体略高于0~<20 cm的土层土壤,大部分土壤都处于三级的质量等级,整体土壤肥力质量一般,但也有少数点位处于二级和四级的质量等级,土壤处于较肥沃或者瘦瘠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热解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及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
7
作者 陈伟 俞倩 +1 位作者 叶正钱 石艳平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7-23,共7页
农田土壤镉(Cd)污染严重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安全,通过制备和应用共热解生物炭探究其对水稻吸收和积累Cd及改良土壤效果,以期为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提供新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探究花生壳-玉米秸秆共热解生物炭的3种不同添加量对水稻各器官... 农田土壤镉(Cd)污染严重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安全,通过制备和应用共热解生物炭探究其对水稻吸收和积累Cd及改良土壤效果,以期为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提供新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探究花生壳-玉米秸秆共热解生物炭的3种不同添加量对水稻各器官中Cd转运迁移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共热解生物炭可以降低水稻籽粒中Cd的积累,减少对水稻植株的毒害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并促进水稻植株生长。与不添加共热解生物炭相比,生物炭处理土壤pH提高0.06~0.12个单位,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7.20%~78.27%、49.62%~134.10%、20.79%~35.26%。添加共热解生物炭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下降11.11%~26.98%(P<0.05),水稻籽粒中Cd含量显著降低23.46%~47.49%(P<0.05)。田间应用花生壳—玉米秸秆共热解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其中用量为15 t/hm^(2)时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 生物炭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水稻二化螟冬前虫量测算
8
作者 曹梦娇 白石 +3 位作者 唐攀攀 徐红星 王晔青 周国鑫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2,共8页
为实现稻田二化螟冬前虫量的精确测算,本研究在二化螟差异化防控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获取水稻灌浆期和蜡熟期的双时相多光谱数据,并结合虫量稳定期的冬前虫量田间调查,基于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随机森林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 为实现稻田二化螟冬前虫量的精确测算,本研究在二化螟差异化防控的基础上,利用无人机获取水稻灌浆期和蜡熟期的双时相多光谱数据,并结合虫量稳定期的冬前虫量田间调查,基于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随机森林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和贝叶斯回归等方法构建稻田二化螟冬前虫量的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灌浆期450 nm(b1)、660 nm(b3)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和蜡熟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稻田二化螟冬前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不同回归方法下,采用双时相数据建立的稻田二化螟冬前虫量遥感估算模型的估算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整体上优于单时相数据,其中,基于双时相遥感数据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建立的估算方法最佳,测试集和训练集的估算虫量和观测虫量相关系数分别达0.85和0.94,且此方法下稻田二化螟冬前虫量的估算结果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技术建立的稻田二化螟冬前虫量估算方法,可为稻田二化螟的精确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冬前虫量 多光谱 随机森林 双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早稻二化螟为害程度评价
9
作者 曹梦娇 白石 +3 位作者 唐攀攀 王晔青 徐红星 周国鑫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1,共9页
为明确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能否用于早稻二化螟为害程度评估,通过喷施不同农药、不同次数来控制二化螟的为害,利用多光谱无人机获取b1(450 nm)、b2(555 nm)、b3(660 nm)、b4(720 nm)、b5(750 nm)、b6(840 nm)波段的反射率数据,记录田... 为明确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能否用于早稻二化螟为害程度评估,通过喷施不同农药、不同次数来控制二化螟的为害,利用多光谱无人机获取b1(450 nm)、b2(555 nm)、b3(660 nm)、b4(720 nm)、b5(750 nm)、b6(840 nm)波段的反射率数据,记录田间作物生长状态和环境信息,采用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岭回归、Lasso回归和贝叶斯回归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研究了在3个时间段获取的多光谱数据和二化螟为害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双时相(抽穗期、腊熟期)数据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更能反映二化螟为害信息,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田间二化螟为害程度相对一致。研究结果初步证实,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结合双时相支持向量机模型可有效评估二化螟的为害程度,可为智慧植保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为害率 多光谱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药剂对早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10
作者 曹梦娇 姚张良 +3 位作者 王晔青 叶丽萍 应超 陈轶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21-424,共4页
为明确早稻上常用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2023年5—8月开展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67 m^(2)使用25%喹硫磷乳油100 mL、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 g和新型药剂CS003-S 30 mL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 为明确早稻上常用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2023年5—8月开展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67 m^(2)使用25%喹硫磷乳油100 mL、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 g和新型药剂CS003-S 30 mL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产量挽回损失率超35%。而667 m^(2)使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24 mL、200 g·L^(-1)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在二化螟上防治效果较差,不建议单独使用。在早稻上施用这些药剂后会不同程度加重后期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其中667 m^(2)使用25%喹硫磷乳油100 mL或新药剂CS003-S 30 mL后,卷叶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可能是田间天敌数量受药剂影响所致。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出发,在早稻上施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沼-葡”生态模式的构建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任佳佳 尤滨乾 +4 位作者 徐陈钰 曹敦企 沈艳 蔡竹琳 程勤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5期25-29,共5页
以沼气工程设施改造提升为纽带,因地制宜构建种养结合的新型高效生态循环模式,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浙江嘉兴某农业公司三沼(沼液、沼气、沼渣)综合利用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公司工程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猪... 以沼气工程设施改造提升为纽带,因地制宜构建种养结合的新型高效生态循环模式,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浙江嘉兴某农业公司三沼(沼液、沼气、沼渣)综合利用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公司工程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猪—沼—葡”生态循环模式的改造过程,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公司三沼综合利用工程运行时间较长,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厌氧发酵效率有待提升,沼肥利用设施亟需完善,沼气资源化利用有待加强,猪粪沼渣贮存设施和利用途径有待完善补充,沼肥施用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情况。具体改造措施包括利用厌氧扩容优化,提升了厌氧发酵效率;采用多级沉淀过滤、氧化塘曝气、葡萄种植消纳、调压供气等工艺结合的方式,完善了沼液后处理、沼液输送、沼气输配等设施;利用混合厌氧等发酵技术,优化了粪污处理工艺;从浸种、基肥、追肥等角度对沼肥施用技术进行规范。通过以上改造,成功构建了“猪—沼—葡”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体包括提升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集成了绿色生产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有效解决了规模养猪场粪便污水的利用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工程 改造提升 生态循环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驱避、触杀、熏蒸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炜 曹梦娇 王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62-966,共5页
通过索式提取法获得了八角茴香粉末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测定了提取液对褐飞虱的驱避、触杀、熏蒸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褐飞虱在八角茴香提取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都极显著减少(P<0.01),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36... 通过索式提取法获得了八角茴香粉末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测定了提取液对褐飞虱的驱避、触杀、熏蒸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褐飞虱在八角茴香提取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都极显著减少(P<0.01),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36.11%,产卵忌避率达46.94%;而48 h内拒食率为35.38%~66.78%。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具一定的熏蒸活性,24 h和48 h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2%和13.98%,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几率值法测定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触杀活性较好,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7.04和4.69 mg·mL^(-1)。说明八角茴香中存在对褐飞虱行为调控和杀虫活性物质,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控褐飞虱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褐飞虱 生物活性 索式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梨树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梦娇 徐伟东 +3 位作者 姚张良 陆强 贾怀志 朱晨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672-2675,共4页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梨园二斑叶螨的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为63.93%~74.59%,药后7 d防治效果为71.55%~83.04%,药后14 d防治效果为75.97%~86.80%,前期整体防治效果不高,后期防治效果有所上升。其中,...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梨园二斑叶螨的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为63.93%~74.59%,药后7 d防治效果为71.55%~83.04%,药后14 d防治效果为75.97%~86.80%,前期整体防治效果不高,后期防治效果有所上升。其中,20%丁氟螨酯悬浮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处理14 d后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6.80%,其次是43%联苯肼酯悬浮剂和22%阿维菌素·螺螨酯悬浮剂,14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84%和83.05%。以上3种农药可以在当地梨树上推广应用,不推荐施用20%丁氟螨酯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杀螨剂 防治效果 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的相关分析
14
作者 谢乾 曹梦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01-404,共4页
为明确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途径的关系,本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农药信息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药登记数据在不同作物上差异极大,主要集中在水稻和小麦等大面积种植作物上,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宗作物上登记农药品种极少;... 为明确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途径的关系,本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农药信息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药登记数据在不同作物上差异极大,主要集中在水稻和小麦等大面积种植作物上,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宗作物上登记农药品种极少;在防治中选择不同农药及剂型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以登记农药数据较多的水稻纹枯病为例,噻呋酰胺的推荐制剂剂量低于嘧菌酯,远低于井冈霉素等用量较大的杀菌剂;使用噻呋酰胺和嘧菌酯混剂并不能减少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但使用混剂其有效成分用量要低于单独使用单剂时的农药使用量。科学选择登记农药或可成为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使用量 剂型 农药登记 纹枯病 嘧菌酯 噻呋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种稻田常用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婕 沈亚强 +3 位作者 王晔青 宋瑜 孙祥良 曹奎荣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6,共7页
本研究采用室内静水法(试验用水pH 7.48,温度(25±1)℃,水体耗氧量≤1.2 mg/L)测定了13种水稻田常用药剂对质量约8~15 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60 g/L二甲四氯·400 g/L灭草松、200 g/L氯... 本研究采用室内静水法(试验用水pH 7.48,温度(25±1)℃,水体耗氧量≤1.2 mg/L)测定了13种水稻田常用药剂对质量约8~15 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60 g/L二甲四氯·400 g/L灭草松、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0%井冈霉素、50%戊唑醇·25%肟菌酯和30%吡唑醚菌酯等5种药剂在10000 mg/L攻毒条件下试验虾72 h的存活率均为100%,稻虾田可放心使用;50%丁草胺、10%氰氟草酯、25 g/L五氟磺草胺、20%氯氟吡氧乙酸、20%烯啶虫胺·80%吡蚜酮、5%阿维菌素乳油、5%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3%阿维菌素微乳剂等8种药剂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24 h LC_(50)分别为1945.36、112.85、2884.03、141.25、5.13、39.58、275.42、358.92 mg/L;48 h LC_(50)分别为931.11、74.56、2275.10、117.49、4.07、37.15、173.78、272.27 mg/L;72 h LC_(50)分别为574.12、66.07、1949.85、102.68、3.55、33.69、147.91、237.14 mg/L;96 h LC_(50)分别为466.66、58.55、1786.49、97.27、3.02、32.36、138.04、210.14 mg/L。结果表明,80%烯啶·吡蚜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最高,根据国家标准,属于中毒,稻虾田中应避免使用,其他7种药剂可在正确指导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大田喷雾接种技术试验
16
作者 曹奎荣 陈婕 +1 位作者 王晔青 曹沈昊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329-1331,共3页
开展了水稻稻曲病大田人工喷雾接种适宜菌源和接种时期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分生孢子培养液接种效果更佳,水稻破口初期喷雾接种发病率为36.7%,显著优于稻曲球粉碎液接种。接种时期筛选发现,水稻幼穗分化后期至破口期的接种效果显著... 开展了水稻稻曲病大田人工喷雾接种适宜菌源和接种时期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分生孢子培养液接种效果更佳,水稻破口初期喷雾接种发病率为36.7%,显著优于稻曲球粉碎液接种。接种时期筛选发现,水稻幼穗分化后期至破口期的接种效果显著优于幼穗分化初期及齐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分生孢子液 人工接种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对小麦锈病的防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雅芸 王晔青 +3 位作者 劳晓梅 陈斌 朱金良 陈轶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575-576,587,共3页
通过7种常用杀菌剂和2种防治器械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硫·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丙硫唑·戊唑醇对小麦锈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戊唑·咪鲜胺、丙环唑对小麦锈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上6种药剂... 通过7种常用杀菌剂和2种防治器械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硫·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丙硫唑·戊唑醇对小麦锈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戊唑·咪鲜胺、丙环唑对小麦锈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上6种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锈病对口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锈病与传统喷雾器的防效相近,可替代喷雾器等传统防治器械而应用于小麦锈病等病虫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锈病 杀菌剂 植保无人机 电动喷雾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桐乡豌豆修尾蚜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梦娇 沈玉元 +2 位作者 金新梅 姚张良 张倩倩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175-1176,共2页
豌豆修尾蚜是近年来浙北桐乡地区蚕豆上发生最重的害虫,对蚕豆及大巢菜2种寄主上豌豆修尾蚜的发生进行观察,并测定了吡虫啉对豌豆修尾蚜的防治效果和对蚕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中旬豌豆修尾蚜零星聚集于大巢菜顶部为害,而3月下旬... 豌豆修尾蚜是近年来浙北桐乡地区蚕豆上发生最重的害虫,对蚕豆及大巢菜2种寄主上豌豆修尾蚜的发生进行观察,并测定了吡虫啉对豌豆修尾蚜的防治效果和对蚕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中旬豌豆修尾蚜零星聚集于大巢菜顶部为害,而3月下旬早播的蚕豆顶部才出现豌豆修尾蚜聚集为害;4月以后为害逐渐加重,4月下旬豌豆修尾蚜在蚕豆、大巢菜上已经随处可见;5月蚕豆上以有翅豌豆修尾蚜为害为主。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蚕豆上豌豆修尾蚜速效性好,5 d后防效达100%,10 d后防效达98%。相比对照株,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每株豆荚数、每荚豆粒数、每豆粒鲜重无显著性差异,但每荚鲜重数显著大于对照。吡虫啉可用于蚕豆上豌豆修尾蚜的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豌豆修尾蚜 吡虫啉 大巢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钝化剂对水稻田中汞的修复效果
19
作者 任佳佳 石艳平 陈轶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611-2615,共5页
开展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钝化剂(石灰、土壤调理剂、甲壳素、有机肥)施用对水稻各体系中重金属汞转运迁移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施用钝化剂可以降低水稻籽粒中重金属汞的积累,减少对水稻植株的毒害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并促进水稻植株生... 开展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钝化剂(石灰、土壤调理剂、甲壳素、有机肥)施用对水稻各体系中重金属汞转运迁移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施用钝化剂可以降低水稻籽粒中重金属汞的积累,减少对水稻植株的毒害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并促进水稻植株生长。结果显示:分别添加不同钝化剂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Hg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了51%~59%。添加石灰、土壤调理剂、甲壳素、有机肥处理水稻籽粒中的Hg含量显著减少,较空白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5%、29%、46%、38%,其中甲壳素处理效果优于其他3种钝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钝化剂 甲壳素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