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8
1
作者 周新妹 姚慧 +3 位作者 夏满莉 曹春梅 蒋惠娣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槲皮素和芦丁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 lephrine,PE)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 目的:比较研究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槲皮素和芦丁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 lephrine,PE)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而芦丁对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槲皮素和芦丁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的最大舒张反应分别为(77.20±6.11)%和(44.28±7.48)%,但两者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最大舒张的半数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 E(0.1 mm o l/L)预处理后,可阻断芦丁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槲皮素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用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10μm o l/L)预处理后,两者的血管舒张作用均被阻断。用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0μm o l/L)预处理后可减弱槲皮素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芦丁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槲皮素的舒血管作用强于芦丁,槲皮素可能是通过鸟苷酸环化酶和环氧合酶途径产生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而芦丁可能是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舒张药/药理学 槲皮素/药理学 芦丁/药理学 主动脉 胸/药物作用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夏满莉 高琴 +4 位作者 周新妹 钱令波 沈忠华 蒋惠娣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张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珐: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①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0.25~32.0g/L)对苯肾上腺素(PE,10^-6 mol/L)和KCl(6×... 目的:探讨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张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珐: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①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0.25~32.0g/L)对苯肾上腺素(PE,10^-6 mol/L)和KCl(6×10^-2 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血管环均有舒张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②EC50(KCl 6g/L,PE6.4g/L)的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使CaCl2量效曲线下移,最大反应降低;③经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预处理的去内皮血管,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可加强PE引起的血管收缩,与ryanodine受体阻断剂钌红共孵育可取消维拉帕米的上述作用,而IP3受体阻断剂肝素则不能取消其作用。结论: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血管呈非内皮依赖性的双重作用,其舒张效应大于收缩效应。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产生的血管舒张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和受体依从性钙通道减少Ca^2+内流入血管平滑肌细胞所致;其收缩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内质网ryanodine受体,引起内质网内Ca^2+释放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化学 钙通道/药物作用 乙酸盐类 植物提取物/药理学 血管收缩/药物作用 主动脉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和线粒体渗透转换参与乙醇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正红 姜翠荣 +3 位作者 夏满莉 叶红伟 关宿东 高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相比,乙醇后处理明显促进了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ALDH2 mRNA表达增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剂苍术苷减弱了乙醇后处理的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LDH释放增多,梗死面积增加,同时ALDH2 mRNA表达降低。结论: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心脏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乙醇 醛脱氢酶 乙醇后处理 心脏 缺血/复灌损伤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_1受体在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延髓腹外侧部TH-IR变化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敏 姚齐颖 +2 位作者 夏满莉 周新妹 姜春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CBC)后引起的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改变和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th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CBC)后引起的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改变和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th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Los)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S+CBC组、Los+CBC组、Los+NS组、NS+NS组,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和/或氯沙坦(20μg)后,利用整体实验方法测定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与NS+NS组比,大鼠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后40min,肾排钠量显著增加,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增加(P<0.05);与NS+CBC组比,氯沙坦预处理后大鼠肾排钠量显著下降,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下降,免疫染色强度明显降低(P<0.05)。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或氯沙坦对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大鼠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可显著引起促钠排泄反应,对延髓腹外侧部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兴奋作用;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可下调氨甲酰胆碱诱导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药理学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药理学 延髓/药物作用 氯沙坦/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中5-羟色胺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褚玉霞 汪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底丘脑核(subthalamicnucleus,STN)神经元的过度活动,这是导致P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中脑中缝背核(dorsalraphenucleus,DRN)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系统可能在PD状态...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底丘脑核(subthalamicnucleus,STN)神经元的过度活动,这是导致P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中脑中缝背核(dorsalraphenucleus,DRN)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系统可能在PD状态下STN神经元过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PD状态下DRN中5HT能神经元、5HT能纤维投射及受体在数量和分布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进展,提出应用5HT类药物是PD治疗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5-羟色胺 中缝背核 底丘脑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脂酸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大鼠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傅佳寅 夏满莉 +5 位作者 陆建锋 柳琪 蔡新 杨洁 王会平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3-529,共7页
目的:研究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舒张血管效应及抗血管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取胸主动脉进行离体灌流,用累积加药法观察BA对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和去内皮血管环的... 目的:研究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舒张血管效应及抗血管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取胸主动脉进行离体灌流,用累积加药法观察BA对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和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将血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A对照组、H2O2组和BA+H2O2组,并在用PE预收缩后,检测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血管环张力变化均通过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结果:BA浓度依赖性(10-7mol/L^10-4mol/L)舒张PE(10-6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胸主动脉环,pD2值为5.61±0.18,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45×10-6)mol/L;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4mol/L)预处理抑制了该作用,而用吲哚美辛(10-5mol/L)预处理则无抑制作用。但对PE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BA无明显舒张作用。H2O2(5×10-4mol/L)孵育15 min,能降低ACh(10-9mol/L^10-5mol/L)诱导的血管舒张作用;EC50的BA孵育30min,能抑制H2O2氧化应激损伤所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结论:BA具有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BA可以减轻H2O2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这可能与其降低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维持血管内皮一氧化氮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内皮 血管 氧化性应激 三萜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