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不同部位深静脉血栓抗凝疗程的研究新进展
1
作者 马景滔 黄劼 +2 位作者 张烨 陈萌 张智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721-3728,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已有广泛研究,但疾病的个性化最优管理甚少。本文从下肢不同部位系统探讨了该疾病的血栓抗凝时间,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小腿肌间静脉、小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已有广泛研究,但疾病的个性化最优管理甚少。本文从下肢不同部位系统探讨了该疾病的血栓抗凝时间,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小腿肌间静脉、小腿轴静脉、股腘静脉以及髂股静脉等不同部位抗凝疗程的循证建议。本文认为在下肢不同部位的深静脉血管中,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发生率高,而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PDVT)并发肺栓塞(PE)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概率更大。DDVT抗凝推荐采用短期抗凝(2~6周),延长抗凝疗程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相反还会增加出血风险;PDVT及混合型LEDVT应采用中长期抗凝(≥3个月),特别是未达到介入治疗指征的股腘深静脉血栓形成(FDVT)。无限期的抗凝治疗仅是延迟血栓栓塞的复发,并没有真正降低血栓复发风险。本文可为深入了解LEDVT和优化其抗凝疗程,以及为LEDVT的个性化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疗程 肺栓塞 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银/生物基聚酰胺56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2
作者 徐丽亚 汪瑱 +1 位作者 杨鸿杰 汪蔚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5,共9页
为开发医疗卫生用生物基聚酰胺56(PA56)超细纤维及制品,将纳米氧化锌-银(ZnO-Ag)复合抗菌剂与PA56熔融共混,再经静电纺丝制得ZnO-Ag/PA56纳米纤维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ZnO-Ag和ZnO-Ag/PA56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 为开发医疗卫生用生物基聚酰胺56(PA56)超细纤维及制品,将纳米氧化锌-银(ZnO-Ag)复合抗菌剂与PA56熔融共混,再经静电纺丝制得ZnO-Ag/PA56纳米纤维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ZnO-Ag和ZnO-Ag/PA56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ZnO-Ag/PA56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及亲水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ZnO-Ag/PA56复合纳米纤维形态结构圆整,表面ZnO-Ag颗粒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随ZnO-Ag质量分数的增加,ZnO-Ag/PA56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结晶度、拉伸强度及亲水性提高,纤维平均直径减小;当ZnO-Ag质量分数为6%时,ZnO-Ag/PA56复合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8.7%和89.3%,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纤维 功能纤维 生物基聚酰胺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纳米氧化锌-银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倩 陈铃炎 +3 位作者 周佳 杏郭良有 居俏艳 戴苏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6,共6页
目的:提炼、分析和总结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开展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干预的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 目的:提炼、分析和总结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开展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干预的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判断提取证据并进行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9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从运动前准备、运动类型、运动方案、运动支持4个方面总结了1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证据,为医护人员制定安全、规范、有效的运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运动 生存者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荣 姚明 +4 位作者 盛晗 朱志红 周清河 周煦燕 杨国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58,63,共5页
目的构建与验证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识别转出延迟高风险患者提供评估工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的手术患者511例,分为训练集361例和验证集150例。运用logis... 目的构建与验证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的风险预测模型,为识别转出延迟高风险患者提供评估工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的手术患者511例,分为训练集361例和验证集150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的风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ASAⅢ级、低体温、高血压、术中出血>200 mL、中重度贫血5项因素为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的主要危险因素。使用这5项因素构建转出延迟风险预测模型,训练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52,0.857)],最大约登指数为0.484;验证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53,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69,校准曲线为斜率近似于1的直线。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为临床早期甄别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室转出延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全麻手术 麻醉恢复室 转出延迟 风险预测 列线图 低体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对面肌痉挛病人射频热凝治疗期间疼痛恐惧的影响
5
作者 张明敏 夏建妹 +2 位作者 潘洁 朱志红 费叶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5-948,共4页
疼痛恐惧是指个体在预感或遭遇疼痛时产生的焦虑或紧张的情绪反应,通常源于对疼痛的灾难化信念及负性解释[1]。一项研究报道显示,疼痛恐惧的发生率为15%~50%,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在清醒手术病人中尤为常见[2]。对于面肌痉挛(hemifacia... 疼痛恐惧是指个体在预感或遭遇疼痛时产生的焦虑或紧张的情绪反应,通常源于对疼痛的灾难化信念及负性解释[1]。一项研究报道显示,疼痛恐惧的发生率为15%~50%,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在清醒手术病人中尤为常见[2]。对于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病人,疼痛恐惧是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射频热凝治疗期间。Huang等[3]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术已被证实在治疗HFS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痛觉感受明显,容易引发强烈的疼痛恐惧[4]。这一情绪不仅影响手术体验,还可能增加术中并发症风险和手术失败率[5]。疼痛恐惧会通过加重病人的生理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暂停等),对手术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术后恢复和病人对未来疼痛的敏感性[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聚焦解决模式 射频热凝术 射频热凝治疗 呼吸暂停 茎乳孔 情绪反应 术中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