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喀斯特山地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固碳效应的影响
1
作者 申佳龙 吴栎宏 +2 位作者 李林霜 周远芳 杨孝民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研究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对于发挥喀斯特山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喀斯特山区撂荒地、耕地、板栗林地、灌丛林地等4种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0... 研究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对于发挥喀斯特山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喀斯特山区撂荒地、耕地、板栗林地、灌丛林地等4种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0-20、20-40、40-60、60-80、80-10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氧化法和修正后的硫酸水解法将土壤总有机碳(SOC)划分为活性有机碳(LOC)和惰性有机碳(ROC)组分,以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及其固碳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深度土层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LOC储量并无显著性差异,而SOC和ROC储量在20-40 cm和80-100 cm土层中则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灌丛林地具有较高的SOC储量和ROC储量,表明其固碳效应相对较强;由于荒地具有较低的ROC储量和较高的LOC储量,因此其固碳效应相对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范围的土层中土地利用类型对LOC和ROC组分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此外,通过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减少或杜绝耕地弃耕抛荒现象可提高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喀斯特山区土地管理,从而提高喀斯特山区土壤固碳效应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惰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典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乐乐 李彦澄 +1 位作者 李江 刘滨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城市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为了解贵州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征和污染状况,选取7个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开展水质指标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渗滤... 城市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为了解贵州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征和污染状况,选取7个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开展水质指标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渗滤液中有机官能团和有机物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7个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均为重度,综合污染指数顺序为平塘<黔西<天柱<盘州<绥阳<仁怀<荔波;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渗滤液中的有机官能团种类丰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是类腐殖酸物质。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水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黑色岩系和煤系地层发育的富硒黄壤中硒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阳召文 袁永强 +3 位作者 顾尚义 瞿珮琳 杨长鸿 吴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818,共10页
研究富硒土壤硒的分异特征对贵州富硒农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南二叠纪煤系地层和遵义寒武纪黑色岩系地层中发育的黄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总硒含量、硒的形态分布、有效硒含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和煤系... 研究富硒土壤硒的分异特征对贵州富硒农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南二叠纪煤系地层和遵义寒武纪黑色岩系地层中发育的黄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总硒含量、硒的形态分布、有效硒含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和煤系地层发育黄壤的总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76 mg/kg和0.99 mg/kg;两种地层发育黄壤中的硒元素(Se)以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有效硒平均含量分别为67.2μg/kg和71.8μg/kg,分别占其总硒的8.57%和6.98%,包括水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的有效硒供给水平很低。黑色岩系地层发育的黄壤总体呈酸性(pH均值为5.88),其有效硒含量主要受有机质影响;煤系地层发育的黄壤总体呈中性(pH均值6.84),其有效硒含量主要受pH影响。黑色岩系和煤系地层发育的黄壤,其影响硒有效性的因素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发展富硒农业时需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黑色岩系地层 煤系地层 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瓮福磷矿床大塘矿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
作者 梁坤萍 何明勤 田欢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62,共20页
大塘矿段位于贵州瓮福磷矿白岩矿区,矿体(层)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Pt_(3)^(3)d),根据成矿的先后时间,该矿段形成了a矿层(下矿层)、b矿层(上矿层)2个矿层,矿层中间为一白云岩G夹层,是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型磷矿床。为深入研究该矿段... 大塘矿段位于贵州瓮福磷矿白岩矿区,矿体(层)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Pt_(3)^(3)d),根据成矿的先后时间,该矿段形成了a矿层(下矿层)、b矿层(上矿层)2个矿层,矿层中间为一白云岩G夹层,是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型磷矿床。为深入研究该矿段磷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XRF)与等离子体质谱(ICP-MS)、扫描电镜与能谱(SEM-EDS)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b矿层磷矿石的δCe、δEu呈负异常,b矿层较a矿层负异常值更明显,且Y/Ho比值由a矿层到b矿层逐渐升高,同时结合Ce_(anom)-Nd关系图,均反映出由a矿层到b矿层的形成环境是由相对还原环境转变为相对氧化环境。b矿层稀土元素PAAS标准化模式曲线较为一致,为中稀土元素略富集的帽状形态,反映磷矿形成过程中明显有生物或有机质参与;b矿层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水动力搬运,沉积速率较高,沉积时间较短,其ΣREY较a矿层低。大塘矿段a、b两个矿层磷矿石中Y等大部分稀土元素都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胶磷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大塘矿段 瓮福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构造解析及其成矿意义
5
作者 杨旭 杨亚琦 +6 位作者 黄智龙 曹鹏 薛忠喜 卢贸达 肖凯 衮民汕 赵兴华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84,共17页
黔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发育大量铅锌矿床,是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定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是一个中型的锌矿床,锗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其矿体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矿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但构造控矿规... 黔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发育大量铅锌矿床,是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定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是一个中型的锌矿床,锗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其矿体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矿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但构造控矿规律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对成矿过程的理解和下一步的找矿方向。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和构造解析表明,矿区至少经历3期明显的构造变形。D_(1)为NNE–SSW向缩短形成北西-南东向逆冲断层(兼右行走滑)活动,伴随着断层上下盘的牵引褶皱及层间滑动等;D_(2)为NW–SE向到NWW–SEE向的缩短变形,形成区域上典型隔槽式褶皱和近南北向的逆断层;D_(3)为近S–N向的伸展作用,使得矿区内北西-南东向断层发生明显的伸展变形并伴生大量不同规模的共轭节理。不同矿段矿体特征显示:矿体受控于上泥盆统高孔隙度的白云岩地层,由大量切层、顺层矿脉以及少量切层矿体组成。构造角砾岩容矿矿体和切层矿脉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以及矿体围岩的剪切变形表明,容矿构造可能是NNE–SSW向缩短变形的结果,与MVT型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基本一致。通过对深部物探剖面和地表构造的解析,本文重建了矿区成矿期深部构造控矿样式,初步拟定F4断层上下盘望城坡组地层可能是成矿潜力区。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与黔南及邻区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岩性-构造特征,其控矿构造模型对于区域内铅锌矿的找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黔东成矿带 锌锗矿床 构造解析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三维点云岩体结构面半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涛 史文兵 +2 位作者 刘永志 王勇 梁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结构面在评价岩体力学性质和边坡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测量,一种准确、高效的结构面参数识别方法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三维点云岩体结构面提取的新方法,首先获取点云坐标、RGB、法向量、曲率... 结构面在评价岩体力学性质和边坡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测量,一种准确、高效的结构面参数识别方法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三维点云岩体结构面提取的新方法,首先获取点云坐标、RGB、法向量、曲率和密度等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结合人工和自动挑选学习样本,随后把学习样本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于训练SVM模型并测试模型,将被接受的模型用于点云的预测分类,进而识别结构面和提取信息。将该方法应用于公开边坡数据集和发耳镇某采区边坡结构面调查,结果表明:使用LOF与PCA结合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法向量估计的准确性,而DetRD-PCA方法用于估计单个结构面的法向量并计算产状时得到结果更加准确;对公开点云数据集的结构面进行识别,SVM识别881552个点时间仅需9 s,成功提取了四组结构面,与前人结果对比,倾向平均偏差最大3.12°,倾角平均偏差最大1.54°;将方法应用于发耳镇某采区边坡的结构面调查中,SVM识别1450148个点仅需18 s,成功提取了两组结构面,与经典的三点法估算比较,倾向和倾角的偏差为0.7°~3.3°和0.1°~3.3°;该方法对于小样本的训练数据依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支持向量机 岩体结构面 半自动识别 产状计算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统计与机器学习模型耦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山东 李军 +2 位作者 江兴元 杨义 赵荣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7-1839,共13页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一种重要手段,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取和优化至关重要。以思南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土地利用、年平均降雨量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uppo...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一种重要手段,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取和优化至关重要。以思南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土地利用、年平均降雨量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相耦合,引入网格搜索方法来获取SVM模型、RF模型及其耦合模型最优参数组合并用于模型训练,最终构建SVM、RF、FR-SVM及FR-RF模型对整个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预测,并进行了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与单一机器学习模型相比,耦合机器学习有更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有更高的准确率。单一模型中,RF模型有较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耦合模型中,FR-RF模型有较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且FR模型和FR-RF模型中没有滑坡灾害样本落在极低易发区,表明无论是单一模型还是耦合模型,RF模型的性能优于SVM模型。4种模型的ROC预测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16、0.8439、0.8644、0.9104,说明FR模型与RF模型结合的耦合模型有更高的准确率,该模型更适用于思南县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滑坡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频率比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耦合模型 ROC曲线 思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发性岩溶塌陷群时序InSAR变形特征分析与早期识别
8
作者 张磊 向喜琼 +3 位作者 程欢欢 刘宏 李麟玮 王文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7-4863,共7页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技术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集成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 PS)技术的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SBAS)-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技术在岩溶塌陷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集成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 PS)技术的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SBAS)-InSAR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用于监测浅埋覆盖层岩溶塌陷群的形变特性。选取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洞丢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收集2020年1月30日—2022年12月21日期间覆盖该区域的83幅Sentinel-1A影像数据,并应用时序InSAR技术对塌陷区域的形变速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2022年,塌陷区域经历了形变速率的快速发展阶段,监测结果与实际划定的塌陷区域范围相吻合;塌陷区域的最大形变速率为-167.5 mm/a,主要发生在塌陷最为集中的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岩溶塌陷群识别判据,该判据通过分析监测区域内任意3点相连的形变累积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性以及局部突变点,作为群发性岩溶塌陷群发育的早期识别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群发性浅埋覆盖层岩溶塌陷发育过程的识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速率 早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乌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9
作者 朱啟莲 方发永 +4 位作者 余万洋 韩珍 毛天旭 罗松平 赵龙山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80,391,共11页
[目的]探讨乌江流域贵州段长时间序列下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为区域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主,通过移动窗口法、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乌江流域贵州段景观格局与生... [目的]探讨乌江流域贵州段长时间序列下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为区域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主,通过移动窗口法、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乌江流域贵州段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进行计算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1990—2020年,景观格局在上游南部距干流30 km以内区域破碎度和斑块形状复杂度加深,斑块优势度和景观连通性降低;在中游南部距干流30~60 km处景观破碎度和斑块形状复杂度减弱,景观连通性增强。2)生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7,高等生境面积增加1.67%,较低和低等生境面积分别增加0.17%和1.46%。其中上游高等生境和中游较低与低等生境的比例增幅最大。距干流<30 km处高等生境和30~60 km处较低与低等生境的比例增幅最大。3)生境质量空间异质性驱动因素中土地利用强度为主要因素,温度和降雨为次要因素。[结论]乌江流域贵州段生境质量总体较高,局部地区表现为由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权衡关系造成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乌江流域贵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及其晶须对聚酰胺6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影响
10
作者 吕晴 刘江 +2 位作者 石文建 秦军 刘玉飞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8,共10页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聚酰胺6(PA6)/磷石膏(PG)和PA6/磷石膏晶须(PSW)复合材料,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研究了PG和PSW对PA6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G和PSW,均能使PA6的起始结晶温度和结晶峰温度升高,总结晶速率加快,结晶...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聚酰胺6(PA6)/磷石膏(PG)和PA6/磷石膏晶须(PSW)复合材料,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研究了PG和PSW对PA6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G和PSW,均能使PA6的起始结晶温度和结晶峰温度升高,总结晶速率加快,结晶时间缩短。Jeziorny法分析显示,PA6及PA6/PG,PA6/PSW复合材料在结晶初期[相对结晶度(Xt)<80%],晶体呈三维生长,而在二次结晶阶段(Xt≥80%),结晶的生长方式变为一维线性;在相同降温速率时,PA6/PSW在初期结晶阶段和二次结晶阶段的非等温结晶速率常数Zc1及Zc2均大于纯PA6和PA6/PG,即添加PSW可促进PA6的结晶;莫志深法分析表明,在初期结晶阶段(Xt<80%),PA6/PG的结晶动力学参数[F(T)值]小于纯PA6,PG的加入有利于PA6的结晶,但当Xt为80%时,PA6/PG的F(T)值略高于纯PA6,即结晶度较大后,PG抑制了PA6的结晶,使其结晶速率变慢;当Xt大于20%时,PA6/PSW具有比纯PA6和PA6/PG更低的F(T)值,即具有更快的结晶速率;通过Kissinger模型计算结晶活化能,通过Friedman微分等转换法计算不同Xt时的表观活化能,PA6/PSW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217.89 kJ/mol)低于PA6/PG(-213.09 kJ/mol)和纯PA6(-200.57 kJ/mol),PA6/PSW的平均表观活化能(-122.71 kJ/mol)低于PA6/PG(-115.77 kJ/mol)和纯PA6(-104.59 kJ/mol),进一步证实PSW具有更好的成核作用,能促进PA6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磷石膏晶须 聚酰胺6 差示扫描量热法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公岭磷矿岩爆倾向性评价研究
11
作者 祝雨杭 陈世万 +1 位作者 阮亮 田云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240,共14页
【目的】随着深部矿山开采活动的增多,岩爆已成为威胁地下工程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为快速评价深部矿山岩爆倾向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量化深部岩心的卸荷损伤特征来确定地应力方向,并结合变形率分析法(DRA)测定地应... 【目的】随着深部矿山开采活动的增多,岩爆已成为威胁地下工程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为快速评价深部矿山岩爆倾向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量化深部岩心的卸荷损伤特征来确定地应力方向,并结合变形率分析法(DRA)测定地应力大小,综合其他岩石力学参数对贵州省鸡公岭磷矿岩爆倾向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深部岩心的波速和孔隙度因卸荷损伤呈现一致的正交各向异性,从而确定了水平主应力方向。(2)DRA试验结果表明,在728~1076.2 m范围内,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5.5~19.5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为21.1~25.6 MPa。(3)基于DRA试验的弹性应变能指数W et、脆性指数F、应力强度比R和岩体质量指标RQD,对深部矿岩开展了岩爆倾向性评价,该矿山岩爆倾向性主要为中等。【结论】该方法在矿山建设前期设计阶段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地应力和岩爆评价关键参数,为评价矿山深部岩爆倾向性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岩爆 核磁共振 变形率分析法 影响因素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固定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游晨 李冰雁 李金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4-1390,共7页
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涉及固定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防控的政策法规与标准,全面梳理了当前发达国家与中国国家及地方VOCs标准体系,重点结合了几大主要行业的特征VOCs物种及对臭氧(O_(3))生成的贡献,提出固定源VOCs排放体系中指标设... 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涉及固定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防控的政策法规与标准,全面梳理了当前发达国家与中国国家及地方VOCs标准体系,重点结合了几大主要行业的特征VOCs物种及对臭氧(O_(3))生成的贡献,提出固定源VOCs排放体系中指标设立存在管控模糊、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借鉴国外管理方法及经验、及时修订现行标准和纳入更多O_(3)生成高贡献物种并分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固定源VOCs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固定源 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释放特性
13
作者 周廷艺 林发利 +2 位作者 韩志伟 吴攀 何守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5,共12页
赤泥和锰渣等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放射性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典型的赤泥和锰渣样中^(238)U、^(232)Th、^(226)Ra和^(40)K这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利用静态浸泡实验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并对浸出液的... 赤泥和锰渣等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放射性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典型的赤泥和锰渣样中^(238)U、^(232)Th、^(226)Ra和^(40)K这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利用静态浸泡实验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并对浸出液的释放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产生的赤泥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较老化赤泥高,电解锰渣中天然核素含量低于锰矿渣。废渣浸出液中核素比活度依次是^(40)K>^(226)Ra>^(238)U>^(232)Th,但固液分配系数(K_(d))显示废渣天然核素的释放能力为^(226)Ra>^(40)K>^(238)U>^(232)Th,^(226)Ra易被水浸泡或淋滤释放进入水体产生环境风险。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放射性核素风险评价结果显示,^(232)Th水浸释放的环境风险较小;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锰渣中^(238)U在90 d时均超过了WHO(10 Bq·L^(-1))和US EPA(11.1 Bq·L^(-1))限值,赤泥中仅老化赤泥在90 d时超出WHO限值。废渣浸泡7 d内^(226)Ra均已超出WHO(1.0 Bq·L^(-1))和US EPA(2.22 Bq·L^(-1))的限值,^(226)Ra释放风险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导致不断增高,第90天时新鲜赤泥分别超出31.09倍和14.00倍。^(226)Ra释放产生的高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是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释放风险管控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渣 天然放射性核素 静态浸泡 固液分配系数 放射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滨伶 吴道勇 +1 位作者 季怀松 侯林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以及土壤pH对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综述了无机钝化剂、有机钝化剂、无机-有机复合钝化剂、新型钝化剂以及钝化剂-微生物联合修复酸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指出钝化修复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 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以及土壤pH对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综述了无机钝化剂、有机钝化剂、无机-有机复合钝化剂、新型钝化剂以及钝化剂-微生物联合修复酸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指出钝化修复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酸性土壤中重金属钝化的优化方案:利用各类型钝化剂的优点进行复配或改性、优化制备过程、研究新型钝化剂在长期田间环境下的稳定性、监测材料对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根据不同污染类型、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建立更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价;优化耕地的水管理、施肥管理和轮作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钝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矿山排水影响的水库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星星 吴攀 +2 位作者 周少奇 谢峰 荣嵘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2-1126,共15页
为了解酸性矿山排水(AMD)影响下水库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及其分布特征,对常年受酸性废水影响的贵州兴仁猫石头水库沉积物中2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关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猫石头水库沉积物柱中Sr、Ba、Zr、... 为了解酸性矿山排水(AMD)影响下水库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及其分布特征,对常年受酸性废水影响的贵州兴仁猫石头水库沉积物中2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关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猫石头水库沉积物柱中Sr、Ba、Zr、V、Cr和As质量分数平均值超过了100μg/g,其中As质量分数最高,平均值超过800μg/g;Be、Ta、Co、Ag、Cd、Sn和Se质量分数的平均值都在5μg/g以下;其他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则在10~60μg/g之间。相较未受AMD影响的水系沉积物,研究区水库沉积物具有明显的As和Sb富集特征。水库沉积物中Li、Be、Rb、Sr、Cs、Ba、Sc、Y、Zr、Hf、Nb、Ta、Th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As与这些元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元素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微量元素图解表明,Li、Be、Rb、Sr、Cs、Ba、Sc、Y、Zr、Hf、Nb、Ta、Th、Cr、Sb等元素受控于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和土壤物理侵蚀,这也是控制研究区元素分布最重要的因素,而Cu、Cd等重金属元素则与AMD对地层中元素的溶蚀析出和有机质等细颗粒物的吸附有关。另外,研究区重金属元素中,Cd、Cu、Pb、Cr、Zn的生态风险轻微,而As和Sb则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水库沉积物 酸性矿山排水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碳酸盐岩室内动态溶蚀实验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佳欣 褚学伟 +2 位作者 付海 张启林 宗劭康 《中国岩溶》 2025年第3期519-531,共13页
为研究原生环境改变后碳酸盐岩的溶蚀机制,采集5个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样,在不同酸液浓度及水动力条件下开展了室内动态溶蚀模拟实验,获得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溶蚀前后微观形态、pH变化以及Ca^(2+)和Mg^(2+)溶出量,探讨不同条... 为研究原生环境改变后碳酸盐岩的溶蚀机制,采集5个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样,在不同酸液浓度及水动力条件下开展了室内动态溶蚀模拟实验,获得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溶蚀前后微观形态、pH变化以及Ca^(2+)和Mg^(2+)溶出量,探讨不同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溶蚀特征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碳酸盐岩溶解过程中,水动力、酸液浓度和岩石岩性3个条件两两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水动力条件变化对灰岩溶蚀的影响大于白云岩,且当溶液pH越小,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越突出。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Ca^(2+)、Mg^(2+)溶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性,这与地层中方解石与白云石含量有显著关系,当2<CaO/MgO<30时,反应级数变化明显;当30<CaO/MgO<66时,反应级数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岩反应 微观形态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 溶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球型差分模板的低秩有限差分法纯qP波逆时偏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礼胜 黄金强 +3 位作者 高国超 夏鹏 何云川 吴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1114,共14页
各向异性介质拟声波方程正演模拟及逆时偏移存在伪横波干扰及数值不稳定现象,成像质量不佳;同时计算效率也是各向异性逆时偏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一种兼具成像质量和计算效率的纯qP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首先,从波动方程伪解析解... 各向异性介质拟声波方程正演模拟及逆时偏移存在伪横波干扰及数值不稳定现象,成像质量不佳;同时计算效率也是各向异性逆时偏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一种兼具成像质量和计算效率的纯qP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首先,从波动方程伪解析解和各向异性精确频散关系出发,分别构建了VTI和TTI介质纯qP波伪解析解波场延拓公式,避免了推导显式波动方程,无需对频散关系做平方处理,由此消除了波场模拟存在的伪横波干扰;然后,通过设计三维球型或二维圆形差分模板,并借助低秩有限差分法求解与模型相适应的差分系数,推导了基于低秩有限差分的纯qP波波场延拓公式,在时间方向延拓时,无需进行多次Fourier变换,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GPU并行计算正、反向地震波场,提高了逆时偏移的成像效率。典型二维和三维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伪横波干扰,保证计算过程稳定,在二维和三维各向异性介质中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逆时偏移 纯qP 低秩有限差分 GPU 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