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名城喀什老城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贾巧云 麦麦提依明.马木提 艾尔西丁.伊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93-100,共8页
以喀什噶尔的老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探讨了居民在旅游业方面的经济收入、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结果表明: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是积极热情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和环境... 以喀什噶尔的老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探讨了居民在旅游业方面的经济收入、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结果表明: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是积极热情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正面影响感知总体上强于负面影响感知;由于与旅游业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旅游部门居民比非旅游部门居民对游客的态度更加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老城区 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影响 居民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4
2
作者 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 甘桂琴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0-73,共4页
新疆喀什的饮食文化因其具有维吾尔族特有的文化以及最大程度地保持和传承了维吾尔民族文化的淳朴本色和原生态特质成为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典型。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饮食文化大众化、寓情于食、种类丰富齐全,饮食代表有馕、羊肉... 新疆喀什的饮食文化因其具有维吾尔族特有的文化以及最大程度地保持和传承了维吾尔民族文化的淳朴本色和原生态特质成为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典型。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饮食文化大众化、寓情于食、种类丰富齐全,饮食代表有馕、羊肉抓饭、薄皮包子等。利用和整合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采取建构新的思想观念、建树品牌和宣传品牌、加强饮食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转变餐饮经营管理模式、由分散走向集中和凝聚饮食文化资源及切实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等措施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喀什 维吾尔族 传统饮食文化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9
3
作者 潘立勇 陆庆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8-173,共6页
按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休闲的本体为适度之"闲","闲"即"各得其分"的生命本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存体验。休闲的工夫为"适",既指对生存活动和生存方式的适度把握,亦指通过"心... 按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休闲的本体为适度之"闲","闲"即"各得其分"的生命本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存体验。休闲的工夫为"适",既指对生存活动和生存方式的适度把握,亦指通过"心适"达到"物闲"的境界生成,其深层含义指人在身心欲求得以合乎限度地舒适满足之后,在当下的人生境遇中享受生命之安闲。传统的休闲审美境界分为三种,即遁世境界、谐世境界、自得境界。超然自得是休闲审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审美 本体 工夫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云南回族社会对基督教传播的认知与回应--马联元《辨理明证语录》及其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景 王建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清末民初,基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宣教活动的成功,基督教传教士将福音的传教对象指向了云南回族。当时的云南回族曾积极地回应了基督教传教士,其中著名经师马联元的回应之作《辨理明证语录》较为典型。《辨理明证语录》一书影响了云南... 清末民初,基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宣教活动的成功,基督教传教士将福音的传教对象指向了云南回族。当时的云南回族曾积极地回应了基督教传教士,其中著名经师马联元的回应之作《辨理明证语录》较为典型。《辨理明证语录》一书影响了云南和全国的回族社会,也影响了基督教传教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联元 《辨理明证语录》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 被引量:1
5
作者 戴建业 彭曙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95,共4页
本文通过勾勒中古与近古文献史的构架,论析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分类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献学史就只能"就事论事";如果忽视了古代知识的消长,文献学史就只是"自言自语"。在即将撰写的... 本文通过勾勒中古与近古文献史的构架,论析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分类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献学史就只能"就事论事";如果忽视了古代知识的消长,文献学史就只是"自言自语"。在即将撰写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中,我们将探究中国古代知识系统建构与古代典籍分类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献学史》 典籍分类 价值取向 知识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古典诗歌“头韵”传统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伟 闫新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押头韵是维吾尔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传统起源应该很早,最为可靠的依据是漠北回鹘汗国的诸多碑铭。高昌回鹘汗国的诗歌较好地保留了押头韵的传统,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诗歌代表作中,《突厥语大词典》中许多诗歌依然使用头韵... 押头韵是维吾尔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传统起源应该很早,最为可靠的依据是漠北回鹘汗国的诸多碑铭。高昌回鹘汗国的诗歌较好地保留了押头韵的传统,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诗歌代表作中,《突厥语大词典》中许多诗歌依然使用头韵,而《福乐智慧》则因为借鉴阿拉伯-波斯文化而特别重视脚韵,较少使用头韵。稍晚的《真理的入门》恢复使用了头韵,大概是维吾尔族诗人模仿波斯-阿拉伯诗歌韵律,又结合本民族传统所创造的新的诗歌押韵方式。但是,随着波斯-阿拉伯文化影响的深入,头韵传统在文人诗歌创作中渐渐变异,因而渐渐罕见,仅仅在民间流传的诗歌艺术中偶然可以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古典诗歌 头韵 继承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浒”人物的文化依存与命运走向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浩波 张海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中国人的生存哲思主要由儒墨道法等相互吸纳、整合,及对外来佛教包容并内塑而构筑。儒、墨、法家是入世文化,分别构成传统中国社会的仕宦型文化与草莽(草根)型文化、统领型文化,《水浒传》中王伦、晁盖、宋江三任梁山泊主,依次对三种文... 中国人的生存哲思主要由儒墨道法等相互吸纳、整合,及对外来佛教包容并内塑而构筑。儒、墨、法家是入世文化,分别构成传统中国社会的仕宦型文化与草莽(草根)型文化、统领型文化,《水浒传》中王伦、晁盖、宋江三任梁山泊主,依次对三种文化依存形态进行了相对封闭而又精微绝妙的集团运作演示,并最终在宋江招安的人生悲剧和以出世的鲁达、武松等为代表的由参佛悟道而捐弃归朝的结局比照中,形成对人置身乱世的普遍生存的深度文化思考,揭示出水浒塑造一百单八将的整体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 仕宦型 草莽型 统领型 个体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设立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甘桂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100,共6页
立足于清政府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以后的境内外形势,深入分析清政府在南疆设立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的整体思路,从而可以总结得出设立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的4个原因。
关键词 清代 回疆事务 参赞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罗布人的人生礼仪及其文化内涵——基于轮台县草湖乡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罗布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人生礼仪是罗布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起名仪式、摇篮庆典、割礼、婚礼、葬礼等礼仪。从形式上看,罗布人的人生礼仪与周边地区的其他维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罗布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人生礼仪是罗布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起名仪式、摇篮庆典、割礼、婚礼、葬礼等礼仪。从形式上看,罗布人的人生礼仪与周边地区的其他维吾尔族大致相似,但仪式的内容却有着很多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社会伦理观、渔猎生活以及歌谣对唱习俗,不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而且体现了罗布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人 人生礼仪 传统文化 婚礼 文化内涵 社会伦理 渔猎生活 歌谣对唱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湖托茂人的社会文化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43-45,共3页
在新疆博湖县有一支介于蒙回边缘的穆斯林群体,叫作"托茂人",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族群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托茂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关键词 托茂人 社会变迁 文化变迁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维吾尔族文学的印度文化渊源——从《世事记》与一则印度民间童话的比较谈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维吾尔叙事长诗《世事记》中的一则故事和印度民间童话《活了的木偶》故事中虽然人物角色有变化,个别细节有变化,叙述文体有不同,但故事基本情节、结构没有很大的区别。《世事记》故事不可能直接影响《活了的木偶》,印度文学对新疆早期... 维吾尔叙事长诗《世事记》中的一则故事和印度民间童话《活了的木偶》故事中虽然人物角色有变化,个别细节有变化,叙述文体有不同,但故事基本情节、结构没有很大的区别。《世事记》故事不可能直接影响《活了的木偶》,印度文学对新疆早期文学,包括新疆的民间文学的影响应在16世纪前。从《世事记》可见古代印度文化对古代西域、新疆文化、文学的影响,也说明了新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事记》 印度文化 渊源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尉犁县罗布人社会观念变迁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 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81-8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尉犁县罗布人在经济、婚姻、服饰、宗教信仰观念等方面都在经历和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这些变迁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文化的传播以及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整... 改革开放以来,尉犁县罗布人在经济、婚姻、服饰、宗教信仰观念等方面都在经历和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这些变迁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文化的传播以及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整个变迁过程中表现出开放性、进取性和自主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罗布人 社会观念 变迁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的意象:中国20世纪诗歌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关于"树"的诗歌,其意象绝大部分都是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含义,纵观这些诗歌,20世纪"树"的意象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意义的变迁阶段:一二十年代的独异,三四十年代的坚韧,五六十年代的挺立,六七十...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关于"树"的诗歌,其意象绝大部分都是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含义,纵观这些诗歌,20世纪"树"的意象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意义的变迁阶段:一二十年代的独异,三四十年代的坚韧,五六十年代的挺立,六七十年代的忍辱,八十年代初期的申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崇高,九十年代以来的世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诗歌 “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湖托茂人的源流与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斌 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托茂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穆斯林群体,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祁连县和新疆博湖县查干罗尔乡及焉耆县永宁乡。新疆"托茂人"的源流及变迁历来未有定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对新疆博湖等地托茂人... "托茂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穆斯林群体,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祁连县和新疆博湖县查干罗尔乡及焉耆县永宁乡。新疆"托茂人"的源流及变迁历来未有定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对新疆博湖等地托茂人族源等进行了梳理分析,并通过实地考察其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其人口、经济结构、生活习俗等现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托茂人 源流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小说中的纯情少女形象
15
作者 王明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4,共3页
纯情少女形象能够明显体现传统文化中人性美、人情美的美学价值。中国20世纪小说中的纯情少女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二三十年代:爱情觉醒后的无奈;三四十年代:纯情守望中的等待;五六十年代:时代剧变中的选择;八十年代:神往现... 纯情少女形象能够明显体现传统文化中人性美、人情美的美学价值。中国20世纪小说中的纯情少女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二三十年代:爱情觉醒后的无奈;三四十年代:纯情守望中的等待;五六十年代:时代剧变中的选择;八十年代:神往现代中的伤害;九十年代:捍卫真情中的付出。纯情少女为纯情所累,但是终究折射出无穷的人性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小说 纯情 少女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喀喇汗朝史研究综述(2000年-2009年)——兼论喀喇汗朝史研究对维吾尔族研究的影响
16
作者 王建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与上个世纪相比,近十年学界对喀喇汗王朝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这些突破涉及喀喇汗王朝的起源、社会状况、文化遗迹等各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喀喇汗王朝研究的深入,直接推动了对维吾尔民族相关问题研究的步伐。
关键词 喀喇汗朝 维吾尔族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理论对“词类活用”说的反思
17
作者 唐剑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7X期43-45,共3页
"词类活用"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在长期实践操作过程中"词类活用"出现滥用的现象而遭质疑。若借助"语境"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避免"活用"说存在... "词类活用"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在长期实践操作过程中"词类活用"出现滥用的现象而遭质疑。若借助"语境"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避免"活用"说存在的问题,以满足现代人准确阅读、理解文言作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滥用原因 语境作用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六朝“临终诗”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莹 胡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文章在全面整理汉魏六朝临终诗的创作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诗人对生命及死亡的看法。面对死亡,诗人心中哀伤,这与诗人的死亡方式、死亡原因及时代思潮有莫大的关系。然在儒、道、佛三家生死观的影响下,诗人对死亡哀伤又表现出理性的消... 文章在全面整理汉魏六朝临终诗的创作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诗人对生命及死亡的看法。面对死亡,诗人心中哀伤,这与诗人的死亡方式、死亡原因及时代思潮有莫大的关系。然在儒、道、佛三家生死观的影响下,诗人对死亡哀伤又表现出理性的消解甚至超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临终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麦西莱甫的多重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欧阳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91-94,共4页
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它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一样,是维吾尔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 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它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一样,是维吾尔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宝,具有多重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麦西莱甫 文化特征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语KP短语的句法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阿力木江.托乎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维吾尔语句法分析是维吾尔文信息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在机器翻译、文本摘要、信息过滤、自动问答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基于维吾尔语生成句法研究及其句法规则,探讨维吾尔语KP短语的句法分析方法。即通... 维吾尔语句法分析是维吾尔文信息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在机器翻译、文本摘要、信息过滤、自动问答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基于维吾尔语生成句法研究及其句法规则,探讨维吾尔语KP短语的句法分析方法。即通过利用基于规则的自底向上分析方法对维吾尔语的KP短语进行句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维吾尔语的KP短语具有严密的产生规则,可以利用这些产生规则顺利完成其句法分析。这些研究将给研制开发维吾尔多种语言机器翻译系统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分析 上下文无关文法 维吾尔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