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淑芳 常艳宇 +4 位作者 王晓红 祖丽皮亚·莫明 买买提艾力·吐尔逊 崇雨田 朱建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6,共8页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6(17~54.5)岁。所有患者均有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史。诊断为脑膜脑炎12例,脑膜炎5例,脑炎1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脊髓膜炎。2例患者合并骨关节炎,1例患者合并附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乏力。虎红平板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的阳性比分别为11/12、8/9,血培养阳性比2/10,脑脊液培养阳性比4/16,脑脊液病原高通量测序(NGS)阳性比5/5。脑脊液呈渗出性改变,白细胞升高,以单个核细胞升高为主。所有患者均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或磺胺中的2~4种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来自布鲁菌病疫区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需要考虑神经型布鲁菌病的可能性。当脑脊液出现渗出性改变时,可以通过结合布鲁氏菌血清学、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和NGS来鉴别其他病原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GS可以明显提高神经型布鲁菌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脑炎 脑膜炎 脑膜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娜迪热·艾孜热提艾力 严伟 +1 位作者 鲁庆波 玉苏普江·麦麦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97-601,共5页
目的评价3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性能,为缺血性卒中诊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特征选择筛选... 目的评价3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对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性能,为缺血性卒中诊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特征选择筛选出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作为预测因子,基于随机森林、决策树和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AUC)、灵敏度、准确率等指标评价3种模型对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性能。结果研究分析了2365例脑梗死患者的74种特征,通过特征选择选出23个特征作为预测因子纳入建模。决策树模型、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8±0.11、0.85±0.12、0.89±0.10;灵敏度依次为0.92±0.05、0.91±0.06、0.88±0.10;准确率依次为0.79±0.12、0.77±0.13、0.85±0.13。结论随机森林模型对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性能最佳,在无条件进行血管成像检查时可应用于脑梗死是否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决策树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小胶质细胞形态功能改变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曹睿 岑燕梅 +4 位作者 阿依夏·米吉提 古丽波斯旦·阿尤甫 于慧娟 徐叶子 毕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1-375,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是PD发病的关键因素,但衰老小胶质细胞对PD发病及疾病进展的潜在影响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衰老小胶...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是PD发病的关键因素,但衰老小胶质细胞对PD发病及疾病进展的潜在影响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衰老小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产生的促炎作用,分析了PD相关危险因素对小胶质细胞的衰老损害,初步探讨衰老小胶质细胞介导免疫失衡机制在PD的疾病过程中发挥的致病作用,并对靶向衰老小胶质细胞的潜在治疗手段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细胞衰老 神经炎症 免疫 炎症反应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技术在卒中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娜迪热.艾孜热提艾力 刘煜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81-886,共6页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降低生存质量。国内外卒中数据库及医院信息系统提供大量卒中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数据挖掘作为智能时代的新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分析大量临床资料,进行卒中病因、诊断、...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降低生存质量。国内外卒中数据库及医院信息系统提供大量卒中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数据挖掘作为智能时代的新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分析大量临床资料,进行卒中病因、诊断、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分两部分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卒中相关研究中的应用:(1)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资料的基本步骤,此部分重点探讨数据分析过程一般步骤以及常用数据挖掘预测模型;(2)数据挖掘技术在卒中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举例,此部分总结目前国内外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卒中相关研究,列出6种可应用数据挖掘进行的研究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数据挖掘 相关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症状首发Susac综合征1例5年随访
5
作者 古力加乃提·麦麦吐逊 严伟 +1 位作者 麦路德木·麦麦吐逊 蒋海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4-758,共5页
报告1例眼科症状首发Susac综合征患者5年的病情演变及诊治过程。患者,男,29岁。因反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复视、头痛2年,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8 h入院。神经系统查体:计算力减退;双眼视力下降,右侧鼻唇沟变浅,悬雍垂偏左,构音不清... 报告1例眼科症状首发Susac综合征患者5年的病情演变及诊治过程。患者,男,29岁。因反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复视、头痛2年,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8 h入院。神经系统查体:计算力减退;双眼视力下降,右侧鼻唇沟变浅,悬雍垂偏左,构音不清,咽反射弱,伸舌偏右;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Babinski征(+)。MR示胼胝体雪球样异常信号,眼底造影可见视网膜动脉荧光渗漏。听力五项提示中低频感音性耳聋。诊断:Susac综合征。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其易误诊原因,诊断方法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AC综合征 视网膜荧光渗漏 伴有视网膜荧光渗漏的神经经系统疾病 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听觉受损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指导老年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吴龙飞 何晓琴 +1 位作者 郭起峰 邱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多模式MRI指导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1年6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高级脑卒中中心救治的老年WUIS患者67例,通过多模式... 目的 探究基于多模式MRI指导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1年6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高级脑卒中中心救治的老年WUIS患者67例,通过多模式MRI评估筛选,适合且行rt-PA静脉溶栓的WUIS患者31例为溶栓组,适合静脉溶栓但未行rt-PA静脉溶栓的WUIS患者36例为非溶栓组,分别给予rt-PA或常规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和14 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30、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溶栓组比较,溶栓组治疗后24 h、7 d和14 d FIB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T和APTT明显升高(P<0.05,P<0.01)。溶栓组30、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8±1.31)分vs(3.53±0.74)分,P=0.001;(1.68±0.75)分vs(2.89±1.12)分,P=0.000]。与治疗前比较,溶栓组治疗后24 h、7 d和14 d FIB明显降低,PT和APTT明显升高,治疗后7、14 d PLT和hs-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 多模式MRI指导下对WUIS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卒中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