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潘建平 李玉凤 +7 位作者 马西 韩春玲 郭彦萍 孙厚荣 王端霄 袁建新 李建荣 汪高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7个城市社区的683户有3~6岁儿童的家庭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陕西省3~6岁城区儿... 目的了解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7个城市社区的683户有3~6岁儿童的家庭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的总忽视率为32.5%,总忽视度为42.5,忽视总分值为154.9,与2002年全国的调查结果相比,总忽视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总忽视度与忽视总分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男、女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年龄忽视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岁组儿童的忽视程度与3岁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从不同的忽视层面来看,陕西省儿童在身体和安全层面受到的忽视较多,而在教育、身体、情感层面受到的忽视较重.结论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的忽视状况较全国更为严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视 儿童 城区 状况 调查分析 不同年龄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陕西 显著性 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忽视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玉凤 潘建平 +7 位作者 马西 郭彦萍 韩春玲 孙厚荣 王端霄 袁建新 李建荣 汪高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以减少儿童忽视的发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7个城市社区的683户有3~6岁儿童的家庭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以减少儿童忽视的发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7个城市社区的683户有3~6岁儿童的家庭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完成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与儿童忽视有显著性相关的影响因素有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月均收入、近1年收入减少以及孩子的年龄等.结论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儿童忽视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视 儿童 城区 调查分析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干预措施 影响因素 父母 陕西 少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158例腮腺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长湖 李三军 +1 位作者 何三虎 何家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806-1807,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158例腮腺肿瘤患者其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术式其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同,并与疗效密切相关。结论:腮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综...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158例腮腺肿瘤患者其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术式其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同,并与疗效密切相关。结论:腮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综合分析判断其性质并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首次手术和术式选择至关重要。良性肿瘤应采用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叶)摘除术。对于局限、表浅者可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不宜采用。恶性肿瘤应行腮腺全叶摘除术,必要时联合颈淋巴清扫术。术后配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 腮腺肿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练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动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另选同期...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动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另选同期无感染症状的81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新生儿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WBC、CRP、PLT、IL-6,比较相互间差异。结果:8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大肠埃希菌27例,肺炎克雷伯菌20例,金葡菌14例,绿脓假单胞菌11例,粪肠球菌7例,阴沟肠杆菌4例。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和3代头孢菌素;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其次分别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对3代头孢菌素普遍耐药,同时对头孢吡肟普遍耐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其次为碳青霉烯类;绿脓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败血症组治疗前CRP阳性率为71.1%,IL-6、CR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恢复期,与对照组CRP、WBC、PLT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83例败血症患儿中治愈61例,好转15例,7例病情无好转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中4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动态观察WBC、CRP、PLT、IL-6的变化以反映细菌感染的消退情况,弥补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及培养周期长的缺陷,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药敏试验 白细胞计数(WBC) C-反应蛋白(CRP) 血小板计数(PLT) 白介素-6(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