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铝合金表面氧化物的成因机理研究
1
作者 代卫丽 刘彦峰 +5 位作者 左恒 宋月红 韩茜 张美丽 王路扬 王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5,共7页
钒铝中间合金是战略金属钛合金的关键材料。以高纯V_(2)O_(5)和Al为原料,采用铝热法制备AlV55合金。通过XPS、SEM、XRD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质量缺陷氧化膜的物相组成及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钒铝合金的氧化膜颜色... 钒铝中间合金是战略金属钛合金的关键材料。以高纯V_(2)O_(5)和Al为原料,采用铝热法制备AlV55合金。通过XPS、SEM、XRD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质量缺陷氧化膜的物相组成及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钒铝合金的氧化膜颜色以黄色为主,还有少量深蓝色;该氧化膜的组织形貌较粗糙、气孔较少。膜厚为2μm,与基体材料结合良好,不易去除;该氧化膜主要成分是Al_(2)O_(3),还含有部分V_(2)O_(5)和少量的V_(2)O_(4),主要在铝热反应初期高温阶段产生。研究结果为钒铝合金氧化膜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55合金 铝热法 氧化膜 物相组成 生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HBP对铅锌尾矿区土样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龚伟 任赫赢 +4 位作者 孙可盈 陆盈 常亮亮 李美兰 刘白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该文以衣康酸、三乙醇及乙二甲酸为原料成功合成衣康酸型超支化聚合物(IA-HBP),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土样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发现土样中Pb、Cd、Zn均能高效地被IA-HBP淋洗去除,且在t=140 min、施用浓度为3%、pH=4.0及固液比=1∶15时,IA-... 该文以衣康酸、三乙醇及乙二甲酸为原料成功合成衣康酸型超支化聚合物(IA-HBP),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土样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发现土样中Pb、Cd、Zn均能高效地被IA-HBP淋洗去除,且在t=140 min、施用浓度为3%、pH=4.0及固液比=1∶15时,IA-HBP对Pb、Cd、Zn的去除率分别为73.6%、78.6%和58.8%。土柱淋洗实验证明,IA-HBP适用于高浓度Pb污染土样的淋洗修复。相比于对照组而言,IA-HBP淋洗可提高土样的有机质含量和颗粒尺寸,降低重金属的生态毒性,为植物及微生物生长提供更有利的环境,但随着IA-HBP的添加,IA-HBP分子结构中的羧基释放出大量的H+,表明IA-HBP淋洗过程易发生土样酸化问题。综合考虑,结合IA-HBP的使用浓度对铅锌尾矿区土样重金属含量控制及植物、微生物生长情况来看,IA-HBP可应用于铅锌库区污染土样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超支化淋洗剂 重金属 污染控制 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铝用TiC细化剂细化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代卫丽 刘慧 +3 位作者 宋月红 刘彦峰 张美丽 韩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143,共7页
以工业纯铝和5μm的TiC粉末及稀土Ce为原料,采用金属型模具浇注并通过调控TiC和Ce的含量制备了铝铸锭。采用OM、SEM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致密度、电导率、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当TiC的加入量为0.1%、0.2%、0.3%和0.4%时,Ce的最佳添... 以工业纯铝和5μm的TiC粉末及稀土Ce为原料,采用金属型模具浇注并通过调控TiC和Ce的含量制备了铝铸锭。采用OM、SEM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致密度、电导率、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当TiC的加入量为0.1%、0.2%、0.3%和0.4%时,Ce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4%、0.4%、0.3%和0.3%,所制备铸锭的晶粒尺寸较原始样品分别降低1.71、1.50、1.26和1.31倍;所制备样品的致密度和显微硬度均得到了提高,致密度达99%以上,显微硬度高达144.6 HV,较原始样品分别提高了16%和44.3%,而电导率无明显下降;TiC和Ce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1%和0.4%,此时稀土形成了稀土化合物,促进了TiC的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纯铝 TiC细化剂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对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影响
4
作者 龚伟 杨一帆 +4 位作者 常亮亮 李美兰 陈梦珍 孙焓钰 曹宝月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68,共10页
文章以超支化结构的衣康酸型超支化聚酯(IA-HBP)为共聚单体,成功制备出P(VAc-DBM-AA-AM-IA-HBP)超支化型共聚乳液(简称为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IA-HBP的引入,使得共聚乳液... 文章以超支化结构的衣康酸型超支化聚酯(IA-HBP)为共聚单体,成功制备出P(VAc-DBM-AA-AM-IA-HBP)超支化型共聚乳液(简称为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IA-HBP的引入,使得共聚乳液对铅锌矿区土样具有更加优异的固结强度、保水能力、抗热老化及固定重金属离子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处理土样后Pb、Cd、Zn的有效态含量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9.73%、23.66%和21.84%,且土壤残渣态Pb、Cd、Zn分别由7.88%、4.51%、13.04%提升到21.87%、22.81%、36.53%。另外,通过植物栽培实验发现,所制备的共聚乳液喷洒于铅锌尾砂表面后,能够促进植物的发芽及生长;而且,微生物实验也表明该超支化型共聚乳液能够促进铅锌矿区尾砂中普通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在治理铅锌矿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型共聚乳液 铅锌尾矿库区 污染控制 重金属离子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对5083铝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卫丽 刘宝琪 +5 位作者 朱建武 王帆 宋月红 刘彦峰 韩茜 张美丽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4,共8页
采用液相法和急冷急热的方法在-196℃下,深冷处理时间(6 h、24 h和28 h)和深冷处理次数(1次、2次、3次和5次)参数下对5083铝合金进行深冷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涡流电导仪、万能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分别对508... 采用液相法和急冷急热的方法在-196℃下,深冷处理时间(6 h、24 h和28 h)和深冷处理次数(1次、2次、3次和5次)参数下对5083铝合金进行深冷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涡流电导仪、万能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分别对5083铝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细化合金晶粒,且在深冷时间为6 h时,晶粒更加均匀细小且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至410.7 MPa和152.5 MPa,而电导率并无明显下降。同时,材料的自腐蚀电流较未处理的样品降低了65.7倍,电压提高了24.9%,阻抗弧半径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深冷次数为2次时,试样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也得以提高。为了获得优良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5083铝合金,可选择对其进行短时2次深冷或6 h单次深冷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深冷处理 组织 抗拉强度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氯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对汞离子检测
6
作者 王毅梦 李娜 +3 位作者 赵晨宇 樊雪梅 刘萍 孙强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4-258,共5页
以果糖、乙二胺、盐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将N、Cl原子掺杂在石墨烯量子点上,制备出氮氯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Cl-GQDs),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N,C... 以果糖、乙二胺、盐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将N、Cl原子掺杂在石墨烯量子点上,制备出氮氯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Cl-GQDs),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N,Cl-GQDs为分散效果良好的球形,与单独氮掺杂及未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相比,双元素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同时利用电化学发光淬灭原理构建了传感器,实现了对汞离子的检测,计算得出检测限为0.03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氯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电化学发光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