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洛钒尾矿烧制轻质高强陶粒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威 王彬宇 +2 位作者 周春生 张国春 韩茜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58-1863,共6页
采用80wt%商洛钒尾矿为主要原料,加入钾长石、粘土为辅助原料,以SiC为发泡剂,制备性能优异的轻质高强陶瓷颗粒。采用单因素变量分析法研究钒尾矿含量、SiC添加量、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陶粒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Si... 采用80wt%商洛钒尾矿为主要原料,加入钾长石、粘土为辅助原料,以SiC为发泡剂,制备性能优异的轻质高强陶瓷颗粒。采用单因素变量分析法研究钒尾矿含量、SiC添加量、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陶粒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SiC含量的增加、烧成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陶粒的堆积密度和筒压强度均降低,吸水率均升高。最终加入2wt%SiC为发泡剂,在1125℃下保温30 min制得堆积密度631 kg/m3,筒压强度9.1 MPa,吸水率3.1%的轻质高强陶瓷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尾矿 陶粒 轻质 高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钼尾矿发泡水泥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凯斌 周春生 +3 位作者 刘彦峰 李倩 崔孝炜 李仲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75-78,共4页
以普通425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双氧水为发泡剂,乳液为稳泡剂,制备掺杂钼尾矿发泡水泥.以乳液、水温、纤维、双氧水等作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抗折强度、干密度和吸水率为评价指标,对发泡水泥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优工艺做了验... 以普通425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双氧水为发泡剂,乳液为稳泡剂,制备掺杂钼尾矿发泡水泥.以乳液、水温、纤维、双氧水等作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抗折强度、干密度和吸水率为评价指标,对发泡水泥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优工艺做了验证性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发泡水泥水化产物的物相及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钼尾矿发泡水泥的最优制备工艺为水温38℃、纤维4.0g、乳液30g、双氧水37g,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温度、双氧水、乳液、纤维.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发泡水泥制品中含有大量的SiO_2,还含有钙矾石、Ca(OH)_2和少量非晶态的CaCO_3等水泥水化产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 钼尾矿 正交试验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10乳化剂对掺杂金尾矿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凯斌 张星 +3 位作者 胡润勃 雷帆 余苗苗 李仲谨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47,68,共5页
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作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亲水扩链剂,采用OP-10乳化剂对金尾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其作为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 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作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亲水扩链剂,采用OP-10乳化剂对金尾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其作为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作为异氰酸酯基的封端剂,进行中和、加水分散等过程,最终得到了聚氨酯材料。研究了OP-10乳化剂的含量对聚氨酯乳液的稳定性、薄膜的结晶性、透光率和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P-10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氨酯乳液的离心沉淀率和透光率呈下降趋势,聚氨酯乳液的离心沉淀率由4.28%下降至3.34%,聚氨酯薄膜的透光率由62.66%下降至44.46%。随OP-10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氨酯形成了更致密的空间结构,因此,结晶性增强,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这是由于,过量的OP-10乳化剂含有亲水基,降低了聚氨酯薄膜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金尾矿 乳液 改性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2对钼尾矿基发泡陶瓷升温速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威 王竹 +2 位作者 戴永刚 周春生 南宁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6-1271,共6页
随着发泡陶瓷社会需求的增多,采用固体废弃物烧制发泡陶瓷成为了研究热点。但关于如何缩短烧成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研究寥寥无几。研究采用商洛钼尾矿为主要原料烧制发泡陶瓷,加入氧化剂MnO2,弥补发泡剂由于氧气不足而引起的发泡不均。... 随着发泡陶瓷社会需求的增多,采用固体废弃物烧制发泡陶瓷成为了研究热点。但关于如何缩短烧成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研究寥寥无几。研究采用商洛钼尾矿为主要原料烧制发泡陶瓷,加入氧化剂MnO2,弥补发泡剂由于氧气不足而引起的发泡不均。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加入MnO2可使发泡陶瓷的平均孔径明显增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将高温段的升温速率从3℃/min提高到5℃/min,缩短烧成周期约45 min,提高发泡陶瓷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陶瓷 氧化剂 MNO2 钼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尾矿用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凯斌 杨智婷 +2 位作者 周春生 任有良 李仲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126,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醇、二羟甲基丁酸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为主要原料,掺杂表面处理后的金尾矿,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氨酯乳液及薄膜材料,探讨了金尾矿质量对聚氨酯乳液稳定性及薄膜透光率、结晶性、耐水性、拉伸性能...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内酯二醇、二羟甲基丁酸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为主要原料,掺杂表面处理后的金尾矿,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氨酯乳液及薄膜材料,探讨了金尾矿质量对聚氨酯乳液稳定性及薄膜透光率、结晶性、耐水性、拉伸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尾矿质量的增加,聚氨酯乳液的稳定性下降,聚氨酯薄膜的结晶性增强,耐水性提高,透光率降低,热稳定性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始终呈现下降趋势。过量的金尾矿会影响到体系的相容性,使得吸水率减小幅度和透光率下降幅度均较小,甚至会使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金尾矿 透光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尾矿的表面处理及其改性聚氨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凯斌 李盼 +2 位作者 田鸽 杨智婷 李仲谨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2,38,共5页
采用硬脂酸、吐温80、柠檬酸3种有机试剂分别对Mo尾矿进行表面预处理,再用其改性聚氨酯。探讨了3种不同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钼尾矿对聚氨酯乳液的储存稳定性以及膜的体系相容性、耐水性、透光率、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吐温80... 采用硬脂酸、吐温80、柠檬酸3种有机试剂分别对Mo尾矿进行表面预处理,再用其改性聚氨酯。探讨了3种不同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钼尾矿对聚氨酯乳液的储存稳定性以及膜的体系相容性、耐水性、透光率、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吐温80改性制得聚氨酯乳液的储存稳定性以及膜的体系相容性、热稳定性、耐水性均较好,热失重率10%、50%、90%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45.73、368.49、458.24℃,吸水率为120.1%,但透光率最低,仅为58.1%。硬脂酸改性制得的聚氨酯综合性能次之,柠檬酸改性制得的聚氨酯综合性能最差。采用硬脂酸、柠檬酸、吐温80制得的改性聚氨酯材料的综合性能均优于未加表面处理剂制备的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 尾矿 吐温80 硬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透山铜矿废石X荧光预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明宝 杨超普 +2 位作者 阎赞 印万忠 周春生 《有色金属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1,共4页
对-150+20 mm粒级铜品位为0.10%的红透山采矿废石进行X荧光预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发电压为36 k V、滤光片数目为9片、给矿频率为30 Hz、分离阈值为0.11时,可获得铜品位为1.10%,回收率为70.80%的预选产品。
关键词 辐射预选 资源综合利用 分离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8
作者 毕欣雨 李卫卫 +5 位作者 张洪曼 田慧 王文康 曹蜻蜓 杨宸豪 张美云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9-138,共10页
隔膜作为电池的基本组成之一,具有隔开正负极防止电池短路的作用。隔膜的微观结构直接关联电池充放电循环效率、电池容量的保持率。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普及,对高性能电池隔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聚烯烃类电池隔膜因其耐温性... 隔膜作为电池的基本组成之一,具有隔开正负极防止电池短路的作用。隔膜的微观结构直接关联电池充放电循环效率、电池容量的保持率。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普及,对高性能电池隔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聚烯烃类电池隔膜因其耐温性差易收缩变形、电解液浸润性差等一系列劣势,使其难以满足高效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热潮,因此,需对传统隔膜进行改性或使用新型电池隔膜。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传统隔膜改性、新型电池隔膜材料制备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分析了当前高性能电池隔膜发展存在的技术瓶颈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推动高性能电池隔膜开发、提高电池整体充放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隔膜 隔膜改性 新型隔膜材料 充放电性能 电池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12O17Cl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月红 代卫丽 赵敬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01-12106,共6页
采用简单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出了Ag/Bi12O17Cl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固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所得产物的晶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研究... 采用简单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出了Ag/Bi12O17Cl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固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所得产物的晶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摩尔量的Ag的添加对Bi12O17Cl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其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Ag的添加量为0.3 mol/L时,所得Bi12O17Cl2样品光催化性能最好,见光2 h后,对罗丹明B(RhB)光催化降解率可以达到9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淀法 Ag/Bi12O17Cl2纳米复合材料 罗丹明B 光催化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配合物(NH_(4))_(2)[Sr(C3H_(5)O_(3))_(4)]的晶体结构、Hirshfeld表面分析和溶液化学性质
10
作者 柯曾波 范新会 +4 位作者 邸友莹 陈凤英 张丽君 杨珂 李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合成了无水乳酸配合物(NH_(4))_(2)[Sr(C3H_(5)O_(3))4]。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空间结构和配位方式。绘制了配合物的Hirshfeld表面和2D指纹图,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该配合物具有多个... 合成了无水乳酸配合物(NH_(4))_(2)[Sr(C3H_(5)O_(3))4]。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空间结构和配位方式。绘制了配合物的Hirshfeld表面和2D指纹图,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该配合物具有多个配位位点和较强的配位活性。根据相关的晶体数据计算出了该配合物的晶格能及其对应阴离子的摩尔体积,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晶格能为2742.9 kJ·mol^(-1)。用等温环境反应-溶解量热计测量了该配合物在298 K超纯水溶剂中的溶解焓。根据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在298 K下获得了该配合物的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焓Δs H∞m和Pitzer参数,确定该配合物的Δs H∞m为(114.01±0.04)kJ·mol^(-1)。计算了该配合物的表观相对摩尔焓(ΦL)以及不同浓度下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偏摩尔焓(■和■)。最后,根据晶格能和Δs H∞m设计了热化学循环,并计算出了阴离子的水合焓值。热重和微商热重曲线进一步揭示了该配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乳酸配合物 Hirshfeld表面分析 溶解焓 PITZER参数 晶格势能 水合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装态Bi5O7I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1
作者 宋月红 代卫丽 +2 位作者 周春生 赵杰 赵敬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104,共5页
以硝酸铋、PEG 4000、NaCl、KI和NaOH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组装态Bi5O7I纳米材料。通过XRD、XPS、SEM、UV-Vis等对所得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了不同NaCl和KI的添加量对Bi5O7I的形成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光催化反应机... 以硝酸铋、PEG 4000、NaCl、KI和NaOH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组装态Bi5O7I纳米材料。通过XRD、XPS、SEM、UV-Vis等对所得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了不同NaCl和KI的添加量对Bi5O7I的形成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NaCl和KI的加入量分别为45 mL和5 mL时,所得Bi5O7I样品光催化性能最好;见光2 h后,对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和环丙沙星(CIP)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为92.53%、88.15%、4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态 Bi5O7I纳米材料 液相沉淀法 光催化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N_(4)/MnCo_(2)S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芳 杨和平 +3 位作者 李凯斌 丛世强 张柏洁 郭珊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74,共5页
以剥离C_(3)N_(4)(氮化碳)纳米片为保护层,在水热过程中对MnCo_(2)S_(4)进行包覆修饰,得到C_(3)N_(4)/MnCo_(2)S_(4)复合材料。借助于C_(3)N_(4)纳米片的包覆保护,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比电容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采用三电极体系,在6 mo... 以剥离C_(3)N_(4)(氮化碳)纳米片为保护层,在水热过程中对MnCo_(2)S_(4)进行包覆修饰,得到C_(3)N_(4)/MnCo_(2)S_(4)复合材料。借助于C_(3)N_(4)纳米片的包覆保护,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比电容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采用三电极体系,在6 mol/L的KOH电解液中,当扫描速率为5 m V/s时C_(3)N_(4)/MnCo_(2)S_(4)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可达到565 F/g,而未包覆修饰的MnCo_(2)S_(4)的比电容为468 F/g。1 A/g的电流密度下,MnCo_(2)S_(4)、C_(3)N_(4)/MnCo_(2)S_(4)电极材料经2000次的循环充放电测试后,比电容保持率分别为77%和83%。C_(3)N_(4)纳米片对泡沫镍上所生长的MnCo_(2)S_(4)起到保护和防剥落作用,纳米片包覆法为高比电容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电极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o2S4 C3N4纳米片 防剥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的一维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13
作者 孙楠 陈鹏 +1 位作者 任有良 狄燕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0-155,164,共7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并通过一体式同轴喷头制备了TiO_(2)空心纳米纤维,通过调整前驱体溶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浓度制备了TiO_(2)纳米纤维和纳米带;研究这3种形貌的TiO_(2)纳米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由于TiO_(2)纳...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并通过一体式同轴喷头制备了TiO_(2)空心纳米纤维,通过调整前驱体溶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浓度制备了TiO_(2)纳米纤维和纳米带;研究这3种形貌的TiO_(2)纳米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由于TiO_(2)纳米带比表面积最大,其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这3种材料经5次光催化循环后光催化能力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说明3种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空心纳米纤维 纳米带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洛南废次烟叶提取茄尼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楠 任有良 +1 位作者 孙强强 王毅梦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53-56,共4页
以洛南废次烟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溶剂提取法得到茄尼醇的粗产物,继而对粗产物进行皂化,得到茄尼醇精品。利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探究了不同溶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对提取率的... 以洛南废次烟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溶剂提取法得到茄尼醇的粗产物,继而对粗产物进行皂化,得到茄尼醇精品。利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探究了不同溶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法浸提烟叶中茄尼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液为石油醚,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次烟叶 茄尼醇 溶剂提取法 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法对废旧电路板热解过程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阳宇 夏勇 +3 位作者 王君 欧阳少波 熊道陵 李立清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废旧电路板(SPCB)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废弃物,可通过热解技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采用热重分析技术(TGA)对其热解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热解过程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在氮气气氛下,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5、10、15℃/min)对SPCB热失重特性的影... 废旧电路板(SPCB)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废弃物,可通过热解技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采用热重分析技术(TGA)对其热解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热解过程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在氮气气氛下,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5、10、15℃/min)对SPCB热失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主要发生在250~400℃温度区间,随着升温速率增大,SPCB热失重(TG)曲线逐渐向高温方向偏移,在对应的热失重速率(DTG)曲线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失重峰,且峰值温度不断增加,热滞后现象显著。采用Flynn-Wall-Ozawa(FWO)模型、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模型和Friedman(FM)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拟合得到平均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168.46、167.31、234.84 kJ/mol,活化能均随转化率增加而相应增大。利用FWO模型对热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在相同升温速率下,随着转化率的增大,吉布斯自由能变(ΔG)逐渐降低,对应的焓变(ΔH)和熵变(ΔS)不断增加;在相同转化率时,ΔH和ΔS随升温速率增加稍有降低,而ΔG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路板 热解特性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超疏油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董广利 商淑瑜 +1 位作者 王君 郝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4,65,共6页
为制备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能的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合物P(NIPAm-co-TMSPMA),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溶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F... 为制备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能的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聚合物P(NIPAm-co-TMSPMA),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溶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P(NIPAm-co-TMSPMA)/SiO_(2)复合涂层。通过FTIR、^(1)H-NMR、GPC、热重分析、SEM、接触角仪、UV对聚合物及复合涂层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SiO_(2)质量分数的增加,亲水性逐渐降低,水下疏油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SiO_(2)质量分数为30%时,水下油接触角为156°,涂层具有较低粘附力,表明复合涂层具有较大的水下疏油接触角和较低粘附力,表现出良好水下超疏油性能。蛋白质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空白样品表面蛋白质吸附量为163μg/cm^(2),复合涂层表面蛋白质吸附量为82μg/cm^(2),表现出一定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由于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水下超疏油性、极低粘附力以及一定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超疏油 复合涂层 抗蛋白质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化退火等温冷却对Mg-10Al-1Zn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茜 杨君刚 +2 位作者 何炳奎 周春生 刘彦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103,131,共5页
对Mg-10Al-1Zn镁合金进行均匀化退火等温冷却处理,探讨等温温度和时间对β-Mg17Al12相析出形貌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20℃保温24h再经200~300℃保温1~6h后,β-Mg17Al12相均以层片状形态均匀析出。β-Mg17Al12相析出... 对Mg-10Al-1Zn镁合金进行均匀化退火等温冷却处理,探讨等温温度和时间对β-Mg17Al12相析出形貌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20℃保温24h再经200~300℃保温1~6h后,β-Mg17Al12相均以层片状形态均匀析出。β-Mg17Al12相析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平均层片间距随等温温度升高而增大。合金在420℃保温24h再经250℃保温2h后,布氏硬度达到最高值80.1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0Al-1Zn镁合金 均匀化退火等温冷却 β-Mg17Al12相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吸附Zn2+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启英 王书民 +2 位作者 李凯斌 刘彦峰 李仲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5,共4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吸附剂,用S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吸附剂对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出的吸附剂成规整的球状,且粒径多数在120μm左右,结晶度达37.43%。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吸附量和Zn2+去除率可分别达... 制备了一种新型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吸附剂,用S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吸附剂对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出的吸附剂成规整的球状,且粒径多数在120μm左右,结晶度达37.43%。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吸附量和Zn2+去除率可分别达到2.71 mmol/g、97.2%,吸附效果良好,该吸附剂有望用于废水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磁性微球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NO_2^-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艳 焦锋刚 樊雪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建立了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NO_2^-的方法。实验以Metrosep A Supp5-250/4.0型色谱柱为分离柱,3.2 mmol/L Na_2CO_3-1.0 mmol/L NaHCO_3溶液为淋洗液,分析饮用水中的NO_2^-。结果表明:NO_2^-在0.0569~10.0mg/L浓度范... 建立了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NO_2^-的方法。实验以Metrosep A Supp5-250/4.0型色谱柱为分离柱,3.2 mmol/L Na_2CO_3-1.0 mmol/L NaHCO_3溶液为淋洗液,分析饮用水中的NO_2^-。结果表明:NO_2^-在0.0569~10.0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69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102.0%~10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49%。该方法用于饮用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测定,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饮用水 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技术在婴幼儿奶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香婷 高利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1,共4页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采集50多种婴幼儿奶粉样品的红外谱图,对奶粉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婴幼儿奶粉的红外谱图中,蛋白质的特征峰在1 657 cm^(-1)和1 543 cm^(-1)左右处,脂肪的特征峰在2 926 cm^(...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采集50多种婴幼儿奶粉样品的红外谱图,对奶粉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婴幼儿奶粉的红外谱图中,蛋白质的特征峰在1 657 cm^(-1)和1 543 cm^(-1)左右处,脂肪的特征峰在2 926 cm^(-1)和1 747 cm^(-1)左右处,糖类的特征峰在1 200~900 cm^(-1)处,含量不同时对应吸收峰的强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同一品牌不同阶段婴幼儿奶粉中各营养物质的吸收峰强度差异明显,即质量分数差别较为明显,可直接通过红外谱图区分;而不同品牌相同阶段婴幼儿奶粉中各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差别不太明显,但二阶导数谱图差异较为显著,可间接区分。可见,FTIR技术可方便快捷地对婴幼儿奶粉品质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技术) 婴幼儿奶粉 红外谱图 二阶导数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