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商河县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1
作者 王有波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5期52-53,共2页
受地势与气候环境影响,山东商河县玉米顶腐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趋势。该文根据当地玉米生产实际,总结了顶腐病的发生现状,产生了发病症状、病原特征及发生规律,介绍了针对性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以期保障当地玉米产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 玉米 顶腐病 发生特征 防治技术 商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商河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龙龙 宋新会 +1 位作者 于卫卫 李金凤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10期77-78,共2页
近年来,山东省商河县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机制及组织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撑等方式,大力扶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搭建政策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平台,构建覆盖全县的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鼓励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以... 近年来,山东省商河县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机制及组织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撑等方式,大力扶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搭建政策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平台,构建覆盖全县的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鼓励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以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中,实现了产业链内服务平台、村集体、农户的利益共享,建设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自2015年以来,商河县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依托粮食种植、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业机械等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了“10+N”、“1+X”模式,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单农业 综合服务平台 小农户 农业产业链 农业生产社会化 商河县 农业机械 创新服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商河县小麦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宝江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8期58-58,60,共2页
小麦是商河县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该文介绍了当地小麦生长现状,总结了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等当地常见病害的发生情况与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提高当地小麦种植效益,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关键词 小麦 常见病害 发生 防治 商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商河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4
作者 孙红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8期61-61,63,共2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商河县小麦常见病之一,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达60%以上。该文根据当地小麦生产实际,总结了小麦茎基腐病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发病特点,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土地深耕、种子处理、适时适量晚播、科学水肥... 小麦茎基腐病是商河县小麦常见病之一,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达60%以上。该文根据当地小麦生产实际,总结了小麦茎基腐病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发病特点,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土地深耕、种子处理、适时适量晚播、科学水肥管理、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要点,以期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率,确保当地小麦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症状 发生规律 发病特点 综合防治技术 商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商河县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绿色防控措施
5
作者 杜宝江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34期41-42,共2页
小麦穗期多种病虫害高发,该文结合商河县小麦生产实际,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和灰飞虱等穗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阐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技术要点,以期提升防控成效,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关键词 小麦 穗期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商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商河路径
6
作者 刘龙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9期46-47,共2页
商河县以实现科技入户到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生态宜居为目标,建立健全三大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大力推行“合作社+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链中服务组织、... 商河县以实现科技入户到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生态宜居为目标,建立健全三大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大力推行“合作社+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链中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的利益共享,开辟出了一条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服务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河县 社会化服务 订单农业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商河县大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
作者 赵后兴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6期35-35,37,共2页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商河县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为确保种植效益,需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该文总结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以期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大豆生产水平。
关键词 大豆 病虫害 防治技术 商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诱抗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牛雯雯 李跃 +6 位作者 商明清 王涛 唐文颖 赵艳丽 高俊平 张路生 杜宝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为探索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小麦生长势、抗病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21—2023年,在邹城市、滨城区、牡丹区、商河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维大力、氨基寡糖素、常规药剂和CK处理,通过种子包衣、茎叶喷雾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 为探索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小麦生长势、抗病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21—2023年,在邹城市、滨城区、牡丹区、商河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维大力、氨基寡糖素、常规药剂和CK处理,通过种子包衣、茎叶喷雾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维大力处理小麦长势优于其他3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77.46%、62.39%、74.58%,增产率分别为23.69%、38.25%、20.75%、9.12%,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通过整体分析,维大力可不同程度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提高防效,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出苗量,增加产量,与氨基寡糖素处理效果相当,且略优于氨基寡糖素。该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维大力 茎基腐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 被引量:13
9
作者 薛光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8期215-216,共2页
冬小麦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收益对国民生活具有极大意义,因此如何科学种植冬小麦并提高其产量成为当前农业学者及工作者们所关注的事情。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以影响冬小麦产出的自然因素为开端,通过对农业耕作技术优化和病... 冬小麦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收益对国民生活具有极大意义,因此如何科学种植冬小麦并提高其产量成为当前农业学者及工作者们所关注的事情。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以影响冬小麦产出的自然因素为开端,通过对农业耕作技术优化和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分析,结合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讨研究冬小麦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冬小麦 种植技术优化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吉彬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7期63-64,共2页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却十分严重,对于农村的发展也是如此。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政策,针对这一政策,主要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应对措施和路径简要提出并进行分...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却十分严重,对于农村的发展也是如此。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政策,针对这一政策,主要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应对措施和路径简要提出并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政府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策略 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措施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真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35期15-15,共1页
中国的城镇化及农业的现代化越来越快,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展示出它的生机,农业的生产力越来越壮大,农业逐渐步向现代化。但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仍然出现很多问题,要通过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快... 中国的城镇化及农业的现代化越来越快,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展示出它的生机,农业的生产力越来越壮大,农业逐渐步向现代化。但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仍然出现很多问题,要通过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培养和引进更多人才等措施,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构建多元化模式,完善农业服务,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多元模式 培育 农业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首先对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阐述,其次分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相应地给出了参考的办法,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13
作者 张吉彬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27期82-83,共2页
结合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拓宽农民群众收入渠道,进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助力中国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取... 结合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拓宽农民群众收入渠道,进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助力中国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取得实质性工作进展。该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武隆区水产养殖模式及其发展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嵩 李之涛 +6 位作者 张士国 张士顺 陈晓 杜兴峰 魏斌 江英怀 马盼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文章针对重庆市武隆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受到典型山区地形因素而影响水产养殖发展的情况,通过山东省济南市对口重庆市武隆区东西部协作发展的挂职交流活动,针对武隆区实际情况,总结出了适宜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可供当地相关产业参考。
关键词 武隆区 水产养殖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种西繁”种薯繁育模式对甘薯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爱贤 张立明 +5 位作者 王庆美 王登良 解备涛 秦桢 侯夫云 董顺旭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87-90,共4页
近年来我国甘薯病毒病爆发,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建立全新的种薯繁育模式,为生产提供充足的健康种苗。本研究首次将“东种西繁”种薯繁育模式应用于甘薯,研究比较3个甘薯品种在西部高海拔冷凉地区和内陆地区两种生态环境下... 近年来我国甘薯病毒病爆发,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建立全新的种薯繁育模式,为生产提供充足的健康种苗。本研究首次将“东种西繁”种薯繁育模式应用于甘薯,研究比较3个甘薯品种在西部高海拔冷凉地区和内陆地区两种生态环境下繁育脱毒种薯的质量差异,发现种薯带毒率与烟粉虱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相同基础苗繁育的种薯,内陆地区繁育的带毒率为17.41%~42.50%,西部冷凉地区繁育的带毒率为1.43%~8.72%,表明繁种环境是影响种薯质量的关键因素。“东种西繁”种薯繁育模式可显著提高种薯质量,推动我国甘薯种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烟粉虱 繁育模式 东种西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H影响大豆和菜豆对氮素形态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亚楠 王登良 苏彦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936,共8页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模拟了植株生长的缺氮、纯铵、纯硝3个不同氮素营养环境,研究了两种豆科作物(大豆和菜豆)幼苗生长对氮素及氮素形态的响应,同时对营养液pH进行了实时监测;在单一供铵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pH(pH4.5,pH6.5)下两种豆科...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模拟了植株生长的缺氮、纯铵、纯硝3个不同氮素营养环境,研究了两种豆科作物(大豆和菜豆)幼苗生长对氮素及氮素形态的响应,同时对营养液pH进行了实时监测;在单一供铵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pH(pH4.5,pH6.5)下两种豆科作物对铵态氮的响应特征,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探究了植株体内的铵转运蛋白(AMT)基因对pH的响应规律;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关键位点序列比对,对不同物种的AMT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缺氮处理相比,纯硝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和菜豆的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生物量,而纯铵处理下无显著变化;但是纯铵与纯硝处理下植株体内的氮积累量基本相同,且发现纯铵处理下营养液pH显著下降。通过控制纯铵处理的营养液pH,发现相比于pH 6.5,pH 4.5显著降低了两种豆科作物的生物量。进一步研究大豆体内主要铵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相比于pH 6.5,pH 4.5显著降低了大多数铵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大豆和菜豆的AMT在亲缘关系上高度相近,而与喜铵作物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大豆和菜豆对铵态氮的吸收会导致根际环境酸化,从而限制植株生长,这为田间提高豆科作物的氮素营养提供了一个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PH 铵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露地大葱主要害虫种群动态与诱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光山 张秀霞 +2 位作者 毛晓红 陈鹏 张安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为了解大葱葱蓟马和甜菜夜蛾发生情况,提高防治效率,本试验对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探究物理诱集技术,为大葱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葱定植期正是葱蓟马危害期,6月下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是葱蓟马发生高峰期... 为了解大葱葱蓟马和甜菜夜蛾发生情况,提高防治效率,本试验对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探究物理诱集技术,为大葱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葱定植期正是葱蓟马危害期,6月下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是葱蓟马发生高峰期,大葱甜菜夜蛾的危害高峰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9月中旬;葱蓟马日活动规律呈双峰曲线,高峰分别在9∶00—11∶00和15∶00—17∶00,甜菜夜蛾日活动高峰为19∶00至次日7∶00,诱集占比高达90.18%;蓝板诱集结果显示,蓝板底端距离大葱顶端0cm时诱集葱蓟马数量最多;性信息素诱集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芯悬挂10d时诱集甜菜夜蛾的效果最好。因此,大葱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田间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合理调整施药时间,并结合物理诱集技术,全面保障大葱绿色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葱蓟马 甜菜夜蛾 蓝板 性诱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与氮素配施对婺源皇菊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建廷 刘爽 +3 位作者 樊永信 薛光山 李晨 朱翠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9-534,共6页
为明确有机肥与氮素不同配施量对菊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婺源皇菊’为试材,设0 kg•667m^(-2)、500 kg•667m^(-2)、1000 kg•667m^(-2)(分别标记为L、M、H)三个有机肥梯度,在此梯度基础上每千克土施氮设0、0.20、0.35、0.50 g(分别标记... 为明确有机肥与氮素不同配施量对菊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婺源皇菊’为试材,设0 kg•667m^(-2)、500 kg•667m^(-2)、1000 kg•667m^(-2)(分别标记为L、M、H)三个有机肥梯度,在此梯度基础上每千克土施氮设0、0.20、0.35、0.50 g(分别标记为N0,N1,N2,N3)四个梯度,以LN0为对照,在植株花期测定植株产量及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相同时,单株产量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施氮量相同时,则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花朵中总酚、类黄酮、Vc含量均随有机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氮素施用增加使Vc含量有降低趋势,对总酚及类黄酮影响不显著;有机肥与氮素的配施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综合上述指标,以MN2处理(即有机肥500 kg•667m^(-2)与每千克土施0.35 g氮素配施)最适宜‘婺源皇菊’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皇菊 氮素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种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亦文 张晓鑫 +3 位作者 王玥 贾润普 左一立 姚玉新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本研究以一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自根苗为试材,幼苗周围人工种植野豌豆和黑麦草及自然生草,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草种对根箱内葡萄幼苗生长、碳氮营养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黑麦草和自然生草能显著提高枝条和... 本研究以一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自根苗为试材,幼苗周围人工种植野豌豆和黑麦草及自然生草,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草种对根箱内葡萄幼苗生长、碳氮营养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黑麦草和自然生草能显著提高枝条和根系储藏营养;野豌豆显著降低葡萄幼苗生长量和根系储藏营养。黑麦草和自然生草可减小根系直径,提高二级侧根和毛细根数量,而野豌豆则相反。黑麦草和自然生草作为绿肥为葡萄提供相似水平的氮素,效果显著优于野豌豆;自然生草对增加葡萄碳素贡献最大,明显优于黑麦草和野豌豆。三种草均能优化土壤理化性状。总之,黑麦草和自然生草适合葡萄幼苗行内生草,野豌豆不宜用于葡萄幼苗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幼苗 生草 生长 碳氮营养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意义及建议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如利 李振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6期167-167,170,共2页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营养价值较高,用途广泛,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小麦。基于对食品安全提出的较高要求,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主要阐述了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推广建议,包括加大宣传力度...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营养价值较高,用途广泛,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小麦。基于对食品安全提出的较高要求,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主要阐述了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推广建议,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等,以期为相关农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小麦 种植技术 示范基地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