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用菌菌丝体深层培养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上官舟建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89年第1期15-16,14,共3页
-
文摘
真菌的营养价值和生活习性,特别是在获得有价值的生物量方面(Solomons,1975),使解决蛋白质短缺的问题成为可能。尤其是工业发酵单细胞蛋白(SCP),已愈为世人所瞩目。 SCP的研究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了。一次大战的德国和卫国战争中的苏联均靠SCP的研制生产战胜过饥荒。六十年代起,世界性的粮食及蛋白食品愈加匮缺,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1967年,在联合国蛋白质顾问组织赞助下,世界上有关专家在美国麻理工学院举行第一次国际单细胞会议,并在会上正式定名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从而统一了该领域来多年混乱的称呼,并促进了其发展。
-
关键词
食用菌
菌丝体
深层培养
营养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鸡腿蘑“昆研C—901”菌株驯化栽培研究
被引量:14
- 2
-
-
作者
罗星野
吕德平
王伟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91年第4期13-15,共3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鸡腿蘑“昆研C—901”菌株的特性,对菌种制备,熟料、生料、发酵料、筐栽、室内外床栽及覆土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操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蘑作为食用菌人工栽培新品种的普及与推广是可行的。
-
关键词
鸡腿蘑
昆研C-901
菌株
驯化
栽培
-
分类号
S646.9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蘑菇罐头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吕德平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0-31,共2页
-
文摘
现有的蘑菇罐头生产工艺存在着菇体失重的问题。将真空水合预处理技术应用于蘑菇罐头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减小菇体缩水率的作用。研究还包括最适灭菌时间和灭菌温度的试验,最适灭菌条件为110℃灭菌38分钟。
-
关键词
蘑菇
罐头
生产工艺
研究
蔬菜罐头
-
分类号
TS295.7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金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 4
-
-
作者
汪欣
刘平
孙朴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2-33,共2页
-
文摘
金耳是一种珍贵食、药用真菌。国内外学者对金耳研究多在形态、分类方面,人工栽培上很少报道。金耳自然产量很低,仅在云南有极少的商品,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我们于1982年对野生金耳进行了考察.1983~1988年又进行了小试和较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了成功,使产量从几百公斤增长到20吨,产值达百万元。人工栽培金耳的色泽、形态均与野生相同,子实体普遍较野生金耳大,最大朵直径达22cm,氨基酸含量也比野生金耳高,且生长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
-
关键词
金耳
栽培
食用菌
-
分类号
S646.1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平菇生产中石灰的作用及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5
- 5
-
-
作者
高经典
杨红
罗孝坤
魏金富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云南省南华县昆华食用菌技术服务站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92年第4期25-26,共2页
-
文摘
石灰有消毒杀菌和促进菌丝生长、增加子体重量的作用,所以在平菇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我们于1990年9月至1991年11月,结合平菇生产,对石灰的作用及其用量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材料和方法本试验共设12个处理,6次重复,每次重复的每个处理装袋10包,共720包,用干料576千克。
-
关键词
枰菇
石灰
栽培
食用菌
-
分类号
S646.11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金针菇——昆研F908号的选育研究和应用初报
被引量:2
- 6
-
-
作者
何伯钦
贺学洋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92年第5期13-14,共2页
-
文摘
昆研F908是一个较耐高温和食味甚佳的金针菇新品种。今年4月通过省级验收鉴定,专家们一致同意是重大开发研究成果,是对发展金针菇的一项重大贡献。该品种在全国13个省和云南20余个菇场大面积种植。
-
关键词
金针菇
食用菌
昆研F908号
选育
-
分类号
S646.190.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谷氨酸在无糖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 7
-
-
作者
李宗菊
桂明英
-
机构
云南大学生物系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49,共5页
-
文摘
无糖培养的要点是促进光合作用, 促进自养生长, 而叶绿素含量是直接决定小植株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子之一。本实验从促进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角度出发,在小植株的无糖培养基中加入了叶绿素合成的起始物质谷氨酸。结果表明, 谷氨酸的浓度在1~10m g/ L范围内, 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 小植株的干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率等皆呈上升趋势。与不加入谷氨酸相比, 加入5m g/ L谷氨酸时, 在第15d,干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率的增量分别为23m g/plantlet、18m g/g D. W.、61μg C O2/plantlet. h; 在第30d, 增量分别为100、67、255。谷氨酸浓度大于10m g/ L时, 各开始呈下降趋势; 当浓度为500m g/ L时, 各指标项指标己明显不如对照。加入5m g/ L谷氨酸的无糖培养各项指标接近有糖培养。
-
关键词
谷氨酸
无糖培养
组织培养
-
Keywords
glutamic acid
sugar free tissue culture
-
分类号
Q946.819
[生物学—植物学]
Q944.6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金耳代料栽培及转色机制
被引量:10
- 8
-
-
作者
刘正南
郑淑芳
张洪
彭年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25,共2页
-
文摘
1983-1984年经过96批共2214瓶(袋)的代料栽培实验,每批次均获得一定的出耳率,子实体的质地、形态、大小、食味及营养成分与野生和段木栽培金耳趋于一致,但是绝大多数子实体只能局部转色,甚至完全不能转为鲜橙黄色金耳,产品不具备理想的商品价值。1985年经8个单因子与综合生态因子的实验,获得了完全转色的金耳子实体。
-
关键词
金耳
代料栽培
转色机制
-
分类号
S646.6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液体培养虫草子座初报
被引量:4
- 9
-
-
作者
蒲春翔
赵建强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昆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92年第6期44-44,共1页
-
文摘
虫草菌丝体生长缓慢,子座更如兔角难觅。本试验通过添加虫体养分及植物油脂等,以求满足草生长所需的类似野生的营养组分。
-
关键词
液体培养
虫草
子座
-
分类号
S567.350.4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微机勾酒数学模型及计算程序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戴力平
李仲
曹玲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云南省食品检测中心
-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14,共4页
-
文摘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化学成分标准含量表和各成分权值,用各参与勾兑样品的成分含量数据,计算勾兑配方的数学方法及 BASIC语言计算程序,它与较精细的分析技术结合可以代替人工日常勾兑。
-
关键词
酒
勾兑
微机
数学模型
计算程序
-
分类号
TS261.4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金耳子实体结构特性的初步订正
被引量:16
- 11
-
-
作者
刘正南
郑淑芳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3,共2页
-
文摘
自从Eles Fries(1815~1822)论述并正式建立耳包革属或白耳属(Naematelia Fries)概念以后,各国的许多菌物学家对金耳的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食性和药效、驯化栽培等方面,都发表过许多论述,但存在问题较多,普遍认为金耳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比较复杂,分类命名意见不一,误定长期存在,驯化和批量栽培悬而未决。 按照早期建立并论述的耳包革属概念,国内的许多菌物学者同样认为,金耳子实体由外层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和内层的革菌(Stereum型)混杂组成的异质复合体,根据笔者对金耳解剖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分层化学分析和物理方法测试的结果,金耳子实体的结构,确实与所有单一体菌类,例如侧耳类、斗菇类、黑伞类、木耳类等不相同,甚至与离体伴生的同质近缘种,例如银耳也有所不同。这类结构特殊的异质复合体菌类,由于单一型菌丝体自身的很大弱点,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都需要相适应的伴生菌类给予帮助,因此,在自然界小的分布量不多。在结构上,金耳的子实体是由分类学地位相距较远,形态、结构。
-
关键词
金耳
子实体
结构
-
分类号
S646.603.2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云南丛生树花净油的组成——1.主要的脂肪酸乙酯
- 12
-
-
作者
黄伟光
戴文英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7-28,共2页
-
文摘
根据气相色谱-质谱数据推定云南丛生树花净油液体部分中四种主要成分为辛酸乙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八烷酸乙酯和2,4,6-十八碳三烯酸乙酯。
-
关键词
丛生树花
净油
脂肪酸乙酯
-
分类号
TQ654.2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山茅草糠栽培香菇初报
- 13
-
-
作者
高经典
杨红
李自禄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云南省昆明市农业学校
-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7-27,共1页
-
文摘
代料栽培香菇,是我国目前香菇生产的主要方式。为了广辟香菇培养料的来源,我们进行了山茅草糠生、熟料栽培香菇的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菌种为L84—002和L84—001。栽培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三种:①山茅草糠80%,麦麸16%,石膏粉2%,白糖1.5%,尿素0.20%,磷酸二氢钾0.15%。
-
关键词
山茅草糠
栽培
香菇
培养料
食用菌
-
分类号
S646.120.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昆研平—841”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申淑琼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89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昆研平—841”是一株无孢子释放的平菇优良菌株。1985年开始向全国推广,不少地区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孢子过敏反映问题,深受菇农欢迎。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841”
-
关键词
昆研平-841
平菇
菌株
食用菌
-
分类号
S646.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金针菇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高经典
罗孝坤
杨红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93年第6期13-15,共3页
-
文摘
1991年10月至1993年7月,笔者用Co—27等12个菌株做了四批十二次金针菇品种比较试验,菌株 Co—27比优良品种三明一号、F908分别增产14.26%和12.39%,差异显著性测验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程度;Co—26、Co—14、Co—23、Co—15、Co—24、Co—13等菌株与两个对照品种相比,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 Co—25之外,各菌株之间菌丝生长速度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且菌丝生长的快慢与产量的高低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关键词
金针菇
品种
比较试验
-
Keywords
Flammulina velutipes (Fr.)Sing
variety test
test of significance
strain
correlativity
-
分类号
S646.190.2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中国真菌资源测报方法初探
- 16
-
-
作者
敬一兵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预测》
1986年第3期40-41,共2页
-
文摘
真菌与所有其他生物具有共同的运动特点,即新陈代谢,因而搞好真菌资源预测,势必可以推广到所有的生物资源预测中。此外,在粮食和能源危机的今天,作好真菌及其他生物资源的预测,将有助于安排和解决将来我国及世界的粮食和生物资来源问题,同时对我国今后食品结构的现代化改进有重要而具体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真菌资源,本文着重讨论用于真菌资源测报的方法。
-
关键词
方法初探
粮食
湿润度
真菌资源
资源预测
高等真菌
地理分布
测报
开发利用
水分
-
分类号
G303
[文化科学]
-
-
题名要重视对生物资源的预测
- 17
-
-
作者
敬一兵
-
机构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出处
《预测》
1987年第6期67-67,共1页
-
文摘
在当今我国未来预测学的研究领域内,对于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尤其是稀有珍品、面临绝种的生物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林副产品等的预测,似乎没有予以充分重视,在这方面的探讨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起来,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
关键词
生物资源
研究领域
预测理论
农林副产品
经济价值
未来预测
生物学
绝种
资源预测
探讨
-
分类号
G303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