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葵花油储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由室内试验和生产试验等两部分组成。室内添加合成抗氧化剂,BHT(二丁基羟基甲苯)效果较好,但不能达到长期保鲜的目的。合成抗氧化剂加辅助措施,其中 BHT 充氮气效果最好,其次是 BHT 加柠檬酸和 PG(没食子酸丙酯),以上三种技术样品... 本文由室内试验和生产试验等两部分组成。室内添加合成抗氧化剂,BHT(二丁基羟基甲苯)效果较好,但不能达到长期保鲜的目的。合成抗氧化剂加辅助措施,其中 BHT 充氮气效果最好,其次是 BHT 加柠檬酸和 PG(没食子酸丙酯),以上三种技术样品经两年零10个月的储藏,其过氧化值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酸价未超过内蒙企业标准,植物性抗氧化材料试验有8种,14种处理方式,最好是肉豆蔻原粉,其次是薄荷原粉,再次是高粱原粉,广柑皮、颠茄果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高梁、广柑皮、颠茄果是没有人研究过的。室内其它储油技术中,通氢气效果最好,样品经两年零10个月的保管,其过氧化值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次是自然瓶装密闭,样品经两年零10个月储藏,其过氧化值仅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7.0%,基本上达到了长期保鲜的目的。葵花油劣变指标探讨:共轭二烯值与过氧化值有很好的相关性,比酸价灵敏得多,可以考虑作为今后衡量葵花油好坏指标,且共轭二烯值灵敏度高,使用试剂单一,量少,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可以作为验质指标。生产试验采用氮气自控系统,样品经近一年时间的储藏,其过氧值远远没有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酸价未超过内蒙企业标准。完全证实了室内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油 储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280℃加热试验后油色变深、絮状物析出起因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肇慈 沈崇钰 +6 位作者 袁建 胡钢 冉启才 谢守华 冯淑忠 胡学春 徐守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43,共5页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食用植物油280℃加热试验后油色变深、絮状物析出的起因。1.在大豆油(高级烹调油)和菜籽油(精制油)中添加不同量的精制大豆磷脂,进行280℃加热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脂添加量增加,油色由浅到深,絮状物从无到有...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食用植物油280℃加热试验后油色变深、絮状物析出的起因。1.在大豆油(高级烹调油)和菜籽油(精制油)中添加不同量的精制大豆磷脂,进行280℃加热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脂添加量增加,油色由浅到深,絮状物从无到有逐渐增加;2.测定菜籽油、大豆油280℃加热试验前后磷脂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试验有多量析出物或油色变黑的油样加热后油脂中磷脂含量显著降低,为加热前的2%~22%,而无析出物或有微量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磷脂含量变化不显著,为加热前的26.8%~73.6%;3.测定菜籽油,大豆油280℃加热试验前后无机磷(磷酸盐)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280℃加热试验无析出物或有微量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无机磷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为加热前的107%~188.6%,而有多量絮状物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无机磷含量有所减少,为加热前的15.5%~69.6%;4.通过对42份菜籽油,53份大豆油,39份棉籽油,27份花生油样品进行磷脂含量的测定,并与280℃加热试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磷脂含量在0.1%以下时,280℃加热试验无絮状物析出或只有微量絮状物析出;而磷脂含量在0.1%以上时,280℃加热试验有多量絮状物析出油色变深;5.应用GB5537植物油检验磷脂检验法,测定一百多份菜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加热 油色变化 絮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磷脂含量测定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肇慈 曹锡忠 +6 位作者 袁建 陈莹莹 冉启才 陶勇 冯淑忠 胡学春 何雨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45-5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能替代280℃加热试验的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的定量测定食用植物油磷脂含量的新方法。用甲醇、冰乙酸溶液提取油脂样品中的磷脂,然后用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提取液,使磷脂中的磷转化为磷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显色剂作用,生... 本文研究了一种能替代280℃加热试验的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的定量测定食用植物油磷脂含量的新方法。用甲醇、冰乙酸溶液提取油脂样品中的磷脂,然后用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提取液,使磷脂中的磷转化为磷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显色剂作用,生成钼蓝,在波长680nm 处测定其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消化时间只需15分钟,整个测定时间1小时。在大豆油、菜籽油中加入0.04~0.20%磷脂,回收范围89.9~96.4%。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条件下,各测定5次,测定结果:变异系数≤8.3%,t<t_(0.05)。油脂样品中磷脂的最低检出含量为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磷脂 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损伤淀粉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明 祁先美 +2 位作者 范春涛 王杏娟 杨浩然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6-30,25,共6页
参照国际上广泛采用的 Farrand 法及 AACC 法,根据我国情况研究并提出了测定损伤淀粉的方法,该法称样量同 AACC 法,反应时间及结果计算均同 Farrand 法,并根据实验确定酶液浓度为15000A/L。其余操作步骤三种方法均相同。为确定测定损伤... 参照国际上广泛采用的 Farrand 法及 AACC 法,根据我国情况研究并提出了测定损伤淀粉的方法,该法称样量同 AACC 法,反应时间及结果计算均同 Farrand 法,并根据实验确定酶液浓度为15000A/L。其余操作步骤三种方法均相同。为确定测定损伤淀粉时所用酶制剂的 α-淀粉酶的活性,根据 ISO 3983并采用黄豆作为β-淀粉酶源提出了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本文所推荐的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及准确性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产品检测 损伤淀粉 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毛菜籽油储藏稳定性(上) 被引量:1
5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48-53,共6页
精炼油与毛油储藏稳定性一直是我国基层油厂(库)的同志十分关注的问题.自从79年以后,我国油菜籽的生产迅速增加,81年占世界首位,在这种形势下,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本研究为增加实验材料之间的可比性,采取同源性系列加工产品为试验材料,即... 精炼油与毛油储藏稳定性一直是我国基层油厂(库)的同志十分关注的问题.自从79年以后,我国油菜籽的生产迅速增加,81年占世界首位,在这种形势下,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本研究为增加实验材料之间的可比性,采取同源性系列加工产品为试验材料,即是同批油菜籽所制的油,进而再行不同程度的加工产品。术语上将榨制出、经粗滤的油,叫做落榨毛油;由此经过水化脱磷的毛油叫做脱胶毛油(一般为二级菜油);脱胶毛油经过脱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精炼油 毛油 储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维生素E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怀幼 陈晓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278-280,共3页
维生素E(以下简写V_E)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是肯定无疑的。然而它的效果与它的同分异构体的含量、添加量以及实验油(油脂)的种类、储存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虽然V_E比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差些,但V_E是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在食用油或油... 维生素E(以下简写V_E)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是肯定无疑的。然而它的效果与它的同分异构体的含量、添加量以及实验油(油脂)的种类、储存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虽然V_E比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差些,但V_E是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在食用油或油脂食品中,可解除人们的不安心理。为了在实践中更有效地使用V_E,本文对使用柠檬或L抗坏血酸(以下简写V_C)作为增效剂提高V_E抗氧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柠檬酸作为增效剂,添加于猪油中,60℃烘箱试验V_E的抗氧化性提高了,比单独使用V_E效果好;以柠檬酸或V_C作增效剂添加于机榨菜油中,室温储存,V_E的抗氧化效果明显提高。两者均比单独使用V_E抗氧化效果好;以柠檬酸或V_C作增效剂添加于精炼棉油中,室温储存,对于提高V_E抗氧化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金属元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7
作者 胥泽道 冉琼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231-237,共7页
本文对四种方法处理油样进行了比较。混酸消化污染大、费时长、回收率和RSD都稍差。两种炭化灰化法都可处理大量样品,回收率也较好,但灯芯燃烧化灰化较直接炭化灰化缩短了前处理时间,RSD也有明显的改善。稀释法污染少、前处理简单、RSD... 本文对四种方法处理油样进行了比较。混酸消化污染大、费时长、回收率和RSD都稍差。两种炭化灰化法都可处理大量样品,回收率也较好,但灯芯燃烧化灰化较直接炭化灰化缩短了前处理时间,RSD也有明显的改善。稀释法污染少、前处理简单、RSD也较好,但需作加入法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灰化法 混酸 稀释法 元素测定 石墨管 油样 空白值 前处理 高温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β——胡萝卜素变化对油脂储藏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程建华 郝文川 +2 位作者 石善登 张式俭 安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272-277,共6页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62份菜籽油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储藏期的变化以及对油脂储藏品质的影响。二级菜籽油β——胡萝卜素含量为30~60ppm。室温储存一年β——胡萝卜素分解率为14%,储存二年其分解率为20%左右。随着β——胡萝卜素分...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62份菜籽油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储藏期的变化以及对油脂储藏品质的影响。二级菜籽油β——胡萝卜素含量为30~60ppm。室温储存一年β——胡萝卜素分解率为14%,储存二年其分解率为20%左右。随着β——胡萝卜素分解,油脂品质降低。此外,对于榨油机型、储油装具、储存温度等因素对储油品质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β——胡萝卜素 油脂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的维生素E及其储藏中的变化
9
作者 郝文川 程建华 +2 位作者 石善登 张式俭 安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6-20,15,共6页
本文研究了菜籽油中V_E及其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变化。菜籽油V_E的构成为:a—V_E,丫—V_E和S—V_E,以及p-生育三烯醇。54个样品统计V_E含量为586.4±82.7pg/g油,o—V_E占近45%,丫—V_E为40%,再次为p—T,6一V_E不足1%,其比率在不... 本文研究了菜籽油中V_E及其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变化。菜籽油V_E的构成为:a—V_E,丫—V_E和S—V_E,以及p-生育三烯醇。54个样品统计V_E含量为586.4±82.7pg/g油,o—V_E占近45%,丫—V_E为40%,再次为p—T,6一V_E不足1%,其比率在不同样品中差异较大。菜籽油储藏中V_E始终是下降的,温度,光线和装具对V_E的变化均有影响,近一年储藏,因条件不同,下降范围为14.7~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维生素E 油脂储藏
全文增补中
油罐分层扦样管
10
作者 郝文川 《中国油脂》 CAS 1988年第5期60-62,共3页
罐储植物油脂分层扦样,多年来都采用吊绳式扦样器.它的缺点是费时,每次扦样量受限,代表性差,有的甚至污染油脂,此外不能解决油脂气调储藏中的扦样.1983~1986年,笔者在承担商业部“植物油脂储藏技术研究”项目时,为解决扦样次数多,提出... 罐储植物油脂分层扦样,多年来都采用吊绳式扦样器.它的缺点是费时,每次扦样量受限,代表性差,有的甚至污染油脂,此外不能解决油脂气调储藏中的扦样.1983~1986年,笔者在承担商业部“植物油脂储藏技术研究”项目时,为解决扦样次数多,提出了定点分层扦样管装置,运用在新做的或改制的试验罐上,取得满意效果.现推荐给我国植物油厂及油库(站)的同行们.扦样管装置在油罐内,用φ1Omm或稍大的钢管制成“Z”形,上端口在油罐直径2/5处,下端穿过罐墙,出口距地面50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样 植物油脂 储藏技术 气调 吊绳 油样 李桂华 涂复 样管 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赤霉病毒素的气相色谱联检法
11
作者 戴学敏 何学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叙述了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DAS)、HT—2毒素(HT—2)、T—2毒素(T—2)、新茄病镰刀菌烯醇(NS)、玉米赤霉烯酮(ZE)含量的分析方法。毒素用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用正己烷脱脂,甲... 本文叙述了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DAS)、HT—2毒素(HT—2)、T—2毒素(T—2)、新茄病镰刀菌烯醇(NS)、玉米赤霉烯酮(ZE)含量的分析方法。毒素用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用正己烷脱脂,甲醇—水层用3×50毫升氯仿提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10毫升,再通过氟罗里矽土、硅胶柱层析纯化,用氯仿—甲醇(9∶1)液淋洗,淋洗液减压蒸干,残留物溶解在200微升衍生试剂 N—三甲基甲硅烷基咪唑、三甲基氯硅烷(5∶1)和乙酸乙酯中制备衍生物,通过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在2%OV—17柱上定量分析。各种毒素的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78%,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75%,新茄病镰刀菌烯醇92%,HT—2毒素90%,T—2毒素77%,玉米赤霉烯酮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毒素 气相色谱法 粮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滗滤的改进与应用
12
作者 郝文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0-50,共1页
介绍了橄榄油生产的滗滤设施的改进;对经改进的滗滤设备的优点和应用,也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橄榄油 滗滤 油脂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