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部分野生植物油料调查及发展工作的意见 被引量:2
1
作者 温光源 《中国油脂》 CAS 1984年第S2期697-712,共16页
我国地大物博,野生植物资源尤其丰富.其中的野生油脂植物,其品种之多,分布之广,在能源危机的今天赋有新的活力,为了使这地上宝藏发挥应尽的作用,现对我国野生油料的资源、开发利用、购销、管理以及有关政策等方面所做的调查加以整理,并... 我国地大物博,野生植物资源尤其丰富.其中的野生油脂植物,其品种之多,分布之广,在能源危机的今天赋有新的活力,为了使这地上宝藏发挥应尽的作用,现对我国野生油料的资源、开发利用、购销、管理以及有关政策等方面所做的调查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如何搞好野生植物油料合理利用及发展工作的意见.这次调查共收集了十四个省(自治区)的有关资料,其中对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做了重点调查;对辽宁、吉林、青海、宁夏、河北、安徽、湖南、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十一个省(区)仅收集了土产部门经营的野生油料品种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料 野生植物资源 西南地区 能源危机 部门经营 油脂植物 原料质量 油料加工 樟树籽 花椒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卫明 吴国荣 +2 位作者 赵伯涛 王红 陈仕荣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82-86,共5页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茶籽饼粕 化学成分 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果粗脂肪及粗皂甙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卫明 吴国荣 +2 位作者 赵伯涛 王红 骆本兴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82-85,共4页
本文报道了茶果在成熟过程中粗皂甙及粗脂肪的积累情况。果皮中粗皂甙积累较为缓慢,在果实成熟期含量为12.4%。果皮中粗脂肪的含量一直很低。种子干重在7、8、9三个月中增加较快。种子中粗皂甙和粗脂肪的含量在8、9二个月中增长最多,此... 本文报道了茶果在成熟过程中粗皂甙及粗脂肪的积累情况。果皮中粗皂甙积累较为缓慢,在果实成熟期含量为12.4%。果皮中粗脂肪的含量一直很低。种子干重在7、8、9三个月中增加较快。种子中粗皂甙和粗脂肪的含量在8、9二个月中增长最多,此期是茶果成熟的关键时期。茶果成熟度与粗脂肪及粗皂甙的含量关系很大,在果实成熟时,它们的含量较高。研究表明.茶果采收的最佳时间应为十月的最后一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果 粗脂肪 粗皂甙 积累 山茶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菁水解蛋白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安全性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学玲 朱荣誉 孙晓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27-28,共2页
田菁为豆科植物,其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子叶三部分组成。胚乳部分经粉碎即为田菁胶,种子提胶后的子叶与种皮统称为田菁胶下脚料。田菁种皮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子叶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据初步统计,目前仅江苏省每年田菁胶下脚料... 田菁为豆科植物,其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子叶三部分组成。胚乳部分经粉碎即为田菁胶,种子提胶后的子叶与种皮统称为田菁胶下脚料。田菁种皮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子叶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据初步统计,目前仅江苏省每年田菁胶下脚料就在1万吨左右。为了使该下脚料能用作畜禽饲料,我们开展了田菁水解蛋白饲料的生产研究,并已建厂投产。现仅就田菁水解蛋白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安全性试验作一介绍。 1.材料和方法 1.1 田菁水解蛋白饲料样品净化的田菁胶下脚粉水解物与少量毛发水解物混合、干燥、粉碎备用(为中间试验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田菁 蛋白饲料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广伦 肖正春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共2页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肚蘑、木耳蘑菇,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马鞍菌科(Helv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食用菌。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一些国家。羊肚菌在我国主产于山西、云南、新疆、四川等省区,河北、湖北、黑龙江...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肚蘑、木耳蘑菇,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马鞍菌科(Helv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食用菌。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一些国家。羊肚菌在我国主产于山西、云南、新疆、四川等省区,河北、湖北、黑龙江、辽宁、浙江等地也有发现羊肚菌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营养成分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