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位一体”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商丘学院为例
1
作者 郭学良 耿志博 +4 位作者 董红秀 杨雅琳 凌娜 张宗英 马丽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风景园林工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及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的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校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的目的,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风景园林工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及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的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校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的目的,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全过程,力求综合破解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结果表明,该课程的实施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工程 教学改革 五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尺度的中小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洁 雷震 辛文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定量评估黄河下游中小型城市商丘市的洪涝灾害风险性,利用GIS技术,以栅格格网(500 m×500 m)为研究尺度,从承载体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致灾因子危险性和孕灾环境敏感性4个角度选取14个评估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叠加法... 为定量评估黄河下游中小型城市商丘市的洪涝灾害风险性,利用GIS技术,以栅格格网(500 m×500 m)为研究尺度,从承载体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致灾因子危险性和孕灾环境敏感性4个角度选取14个评估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叠加法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评价其洪涝灾害风险情况。结果表明:造成洪涝灾害较严重的影响因子有夏季降水变率、河流密度、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和坡度,其中夏季降水变率的影响率高达15.77%;商丘市风险区自南向北呈现层次性分布特征,高风险区的面积占比高达14.5%,且高风险区沿河流走向分布;黄河故道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梁园区,在民权县中部和虞城县西部零星分布着一些较高风险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避免城镇过度开发,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防涝排涝,利用高新技术进行防灾预测,并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GIS 栅格格网 中小型城市 商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商丘月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娄喜艳 郭洋洋 裴冬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8-143,共6页
月季是一种世界上常见的、重要的观赏植物。2019年10月在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长江路、文化路等绿化带发现月季植株患有黑斑病,为鉴定河南省商丘市月季黑斑病病原菌,采集月季患病植株叶片,使用单孢分离法对该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 月季是一种世界上常见的、重要的观赏植物。2019年10月在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长江路、文化路等绿化带发现月季植株患有黑斑病,为鉴定河南省商丘市月季黑斑病病原菌,采集月季患病植株叶片,使用单孢分离法对该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株病原菌SQYJAA-1。对该病原菌SQYJAA-1进行形态学鉴定,利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对其rDNA ITS、GPD和EF1-α等3个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为棕褐色,呈倒棒状,表面有横隔膜和纵隔膜。该菌株能使健康月季离体叶片出现黑斑病病症。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株SQYJAA-1(ITS序列MN495846,GPD序列MK683866,EF1-α序列MT133312)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ITS序列MN495797,GPD序列MK683865,EF1-α序列KY094931)聚于1个分支,由此确定河南省商丘市月季黑斑病病原菌SQYJAA-1为链格孢。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SQYJAA-1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pH值为6.0,光照条件为24 h光照,最适宜SQYJAA-1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商丘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黑斑病 链格孢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生物学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商丘月季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娄喜艳 王欣阳 裴冬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6-121,共6页
为鉴定河南省商丘市月季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对月季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2019年10月在商丘市长征路采摘患炭疽病的月季病株,对患病叶片采用单孢分离方法,经过纯化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该病原菌进... 为鉴定河南省商丘市月季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对月季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2019年10月在商丘市长征路采摘患炭疽病的月季病株,对患病叶片采用单孢分离方法,经过纯化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该菌株能使健康月季叶片出现病斑,对此病斑进行病原菌再分离可得到原接种病原菌。对菌株显微形态学分析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呈长圆形、无色、单孢;分生孢子大小为(15.6~21.5)μm×(3.5~5.2)μm;菌丝有明显的隔膜;气生菌丝发达。通过测序、比对和利用ITS、ACT、GAPDH、CHS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确定河南商丘市月季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侵染所致。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培养基影响菌丝生长状况的分析可得,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pH值为5时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在24 h暗处理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以蛋白胨和硝酸钾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较快;淀粉是该菌丝的最适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炭疽病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生物学特性 多基因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长江源各拉丹冬冰川冰裂隙的自动检测识别
5
作者 陆贤东 张顺 +2 位作者 贺振 朱新玉 李治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1,共12页
冰裂隙是冰川动态变化的重要特征,通过研究冰裂隙,可以有效监测冰川的变化情况。然而,传统的冰裂隙遥感监测方法往往存在人工干预多、效率低下或对复杂冰川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以GeoScene Pro 3.1软件为平台,利用高... 冰裂隙是冰川动态变化的重要特征,通过研究冰裂隙,可以有效监测冰川的变化情况。然而,传统的冰裂隙遥感监测方法往往存在人工干预多、效率低下或对复杂冰川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以GeoScene Pro 3.1软件为平台,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择长江源各拉丹冬冰川区为试验区,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探讨了U-Net像素分类模型、HED边缘检测器和BDCN边缘检测器在冰裂隙检测与提取中的应用。首先,通过调整不同的训练样本集组合与训练参数,对以上3种模型分别进行了5次模型训练和冰裂隙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U-Net像素分类模型和HED边缘检测器都存在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而BDCN边缘检测器能够有效抑制检测噪声干扰,并能准确地检测并识别出冰裂隙的分布位置和宽度。其次,利用BDCN边缘检测器对各拉丹冬4条冰川进行冰裂隙检测,冰裂隙检测率分别达到90%、92%、89%、93%,模型检测宽度与人工采样宽度的最小差值仅为0.3 m,充分证明了该模型在不同冰川区域应用时具备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研究表明BDCN边缘检测器更适合冰裂隙的检测识别,可为各拉丹冬冰川及类似区域的冰裂隙周期性监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各拉丹冬 冰裂隙 GeoScene Pro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月季高质量生态化发展模式分析
6
作者 娄喜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3期166-169,共4页
月季(Rosa hybrida)作为国际上极为流行的花卉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花期和强大的适应性,被誉为“花中皇后”。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月季的重要栽培区,其月季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面对全球花卉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月季(Rosa hybrida)作为国际上极为流行的花卉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花期和强大的适应性,被誉为“花中皇后”。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月季的重要栽培区,其月季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面对全球花卉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河南省月季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河南省月季产业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高质量生态化发展的新模式,旨在为河南省月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高质量发展 生态化 乡村振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所文脉的豫东黄河故道绿道规划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苗苗 赵依勃 +3 位作者 周冰杰 陆江祥 梁春玲 杨贵玲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7-103,114,共8页
在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探寻文脉遗产,织补乡村文化,探索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场所文脉”与“产业生态构建的相互关系”、“场所文脉”在乡村生态绿道建设中的重... 在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探寻文脉遗产,织补乡村文化,探索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场所文脉”与“产业生态构建的相互关系”、“场所文脉”在乡村生态绿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入手,以豫东黄河故道绿道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文脉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方法,阐明了构建黄河故道生态文化廊道在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激活场所文脉、推动豫东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场所文脉 生态 豫东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I数据的河南省臭氧时空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治国 田琴 +4 位作者 李聪颖 陈施羽 韩雪姣 高湘泉 吴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01,共13页
中国中部地区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区域内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为弥补对华中地区臭氧(O_(3))污染动态的认知不足,利用OMI臭氧遥感数据,提取并分析了2010—2020年河南省的臭氧柱浓度数据,... 中国中部地区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区域内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为弥补对华中地区臭氧(O_(3))污染动态的认知不足,利用OMI臭氧遥感数据,提取并分析了2010—2020年河南省的臭氧柱浓度数据,探究近11年来河南省的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1年来,河南省的臭氧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4、2018、2020年出现短暂回升。臭氧总量的年际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2)河南省的臭氧柱浓度的月均值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每年最高值通常出现在3—4月,最低值通常出现在10—12月;臭氧柱浓度的季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320.29 DU)、夏季(301.25 DU)、冬季(293.60 DU)、秋季(280.38 DU)。(3)结合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和日照时数)、后向轨迹模型以及潜在源区分析,发现河南省臭氧污染的成因和主要来源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春季主要受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的甘肃省和四川省等地的污染物输送影响;夏季主要受来自东北方向的山东省及近海区域的污染物输送影响;秋冬季主要受来自西部的甘肃、青海、河南省等地的污染物输送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河南省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阐明了关键传输路径和主要污染源,可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时空变化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9
作者 周庆峰 程功鹏 +2 位作者 姜书纳 马丽 陈亚伟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0期14-16,共3页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结合河南省现有农业发展基础,探索一条适合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水平农业人才较为缺乏,种业研发水平不够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偏低。建议围绕现代农业人才培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结合河南省现有农业发展基础,探索一条适合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水平农业人才较为缺乏,种业研发水平不够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偏低。建议围绕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地方种业振兴、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农业智慧化建设四个领域,采用“政校企”协作模式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现代农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AquaCrop作物模型的多同化算法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邢会敏 李振海 +3 位作者 徐新刚 冯海宽 杨贵军 陈召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83-192,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数据同化方法在AquaCrop(FAO Crop model to simulate yield response to water)模型模拟作物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冠层覆盖度(canopy cover,CC)和产量过程的效率,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2013、201... 为了研究不同数据同化方法在AquaCrop(FAO Crop model to simulate yield response to water)模型模拟作物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冠层覆盖度(canopy cover,CC)和产量过程的效率,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2013、2013-2014和2014-2015年冬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将标定的Aqua Crop生长模型与遥感光谱信息相结合开展同化技术分析,应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和复合型混合演化(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SCE-UA)3种数据同化算法,以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氮肥水平的AGB和CC为双变量开展多同化算法的模拟分析,对3种数据同化算法的运算效率和同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种数据同化算法达到的应度值0.26时,SCE-UA同化算法用时最少(833 s),SA数据同化算法用时最多(1433 s),表明SCE-UA同化算法效率最优,SA数据同化算法效率最低;2)不同生育期的同化结果,AGB的同化精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AGB的模拟值在拔节期和挑旗期高于实测值,被高估,在开花期和灌浆期被低估,总的AGB被低估;CC在拔节期和挑旗期被低估,在开花期和灌浆期被高估,总的CC被低估;3)不同水分处理的同化结果,AGB普遍被低估,CC在雨养(W0)条件下被高估,在正常灌溉(W1)和过量灌溉(W2)条件下被低估;产量均被低估;4)不同氮肥水平,AGB的模拟精度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普遍被低估,CC普遍被高估,产量均被低估。以上结果表明,PSO、SA和SCE-UA 3种数据同化算法均能有效模拟冬小麦的AGB、CC和产量,其中SCE-UA数据同化算法无论在运算效率还是同化结果的精度上均优于PSO和SA数据同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模型 AquaCrop模型 数据同化 生物量 冠层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玉-豆轮作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新玉 刘洁 +1 位作者 贺振 吴东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42-7253,共12页
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 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002只,隶属于3纲11目29科37个类群,凹唇蚁、玉米毛蚁和直角通缘步甲为优势类群。免耕(NT,no tillage)有利于增加蜘蛛类群密度,垄作(RT,ridge tillage)和秋翻(MP,mould board plough)显著增加了玉米毛蚁密度。耕作方式仅对群落密度有显著影响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特征(P<0.05; P<0.001)。长期玉米大豆轮作种植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功能群在不同耕作方式中所占比例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T、RT)更有利于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常规耕作(MP)则是杂食性动物占据优势,明显呈现对不稳定环境的适应。大豆不同生育期,各功能群的个体数与类群数的动态变化不尽一致,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对维持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内部物种间的关系及其营养结构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种植模式相结合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类群 保护性耕作 地表节肢动物 轮作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南四湖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泉洲 董杰 +4 位作者 刘恩峰 周蕾 梁春玲 张怀珍 曹建荣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00—2015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16天合成的植被指数数据(NDVI和EVI)作为植被覆盖的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线性趋势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南... 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00—2015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16天合成的植被指数数据(NDVI和EVI)作为植被覆盖的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线性趋势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南四湖湿地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和稳定性格局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了控制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南四湖湿地植被覆盖度受景观格局控制,呈现由湖岸向湖心减小的带状分布特征。2)南四湖植被覆盖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00—2003年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处于较高水平,2004—2006年处于较低水平,之后波动变化;植被覆盖年内变化呈双峰特征,尤其在下级湖。3)湿地的水陆交错地带植被覆盖下降趋势明显,植被指数平均每10年减少0.1~0.3,其他区域植被覆盖略有上升。4)植被覆盖的稳定度亦呈现以湖心为中心的环带状特征,由湖心到湖岸植被的稳定性逐渐增高。5)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与区域降水导致的湖泊水位变化关系密切。除去极端降水的2003年,年降水量与湿地植被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0(NDVI)和-0.66(EVI)。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水利枢纽,南四湖频繁的水文调蓄必然影响湿地植被覆盖格局,进而影响南四湖湿地生态过程及生态功能,需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EVI NDVI 植被覆盖 南四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Fenton技术深度处理造纸废水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雪花 许会道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4-89,共6页
采用电Fenton技术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后的造纸废水,以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120 min、初始pH值=3、电压12 V、Fe^2+浓度0.8 mmol/L、H2O2浓度0.8 mmo... 采用电Fenton技术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后的造纸废水,以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120 min、初始pH值=3、电压12 V、Fe^2+浓度0.8 mmol/L、H2O2浓度0.8 mmol/L、极板间距10 cm、电解质Na2SO4浓度6 g/L。最佳反应条件下,电Fenton法对造纸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89.5%和68.4%。动力学分析表明,电Fenton技术对造纸废水COD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k=0.2072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FENTON 造纸废水 深度处理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4
作者 王利彦 周国娜 +2 位作者 朱新玉 高宝嘉 许会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09-2718,共10页
森林凋落物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的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该问题对于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凋落物去除与添加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 森林凋落物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的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该问题对于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凋落物去除与添加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凋落物去除与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探究不同处理下SOC含量变化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机理。选取承德市雾灵山1405—1435 m海拔范围内核桃楸—蒙古栎混交林的表层土壤,采用室内培养结合Biolog⁃ECO方法,测定了培养第21天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均匀度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分析培养期内凋落物的不同处理下SOC含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凋落物处理对SO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DL>HL>NL>CK;(2)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3)不同处理的SO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双倍凋落物添加在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难以达到显著水平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SOC含量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 代谢功能 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南四湖菹草群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焦银合 于泉洲 +3 位作者 刘恩峰 梁春玲 田晓飞 张保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91,共10页
作为山东第一大湖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路线,近年来,南四湖菹草泛滥严重,引发水质污染和河道阻塞等生态问题,对南水北调工程构成季节性威胁。因此,科学地提取湖区中的菹草,明确其时空变化特征对后续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基于MODIS... 作为山东第一大湖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路线,近年来,南四湖菹草泛滥严重,引发水质污染和河道阻塞等生态问题,对南水北调工程构成季节性威胁。因此,科学地提取湖区中的菹草,明确其时空变化特征对后续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基于MODIS MOD13Q1 16d合成数据提取的南四湖不同地类的NDVI时序曲线的特征差异及物候信息,结合Landsat系列数据监督分类的结果,借助决策树及遥感动态监测手工阈值设定方法,对多年间湖区菹草群落分别进行提取,探究菹草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起,南四湖菹草群落面积呈大幅增长趋势,由1988年的25.22km^2上升至2018年的171.46km^2,且由湖岸地区蔓延至湖心,占湖区面积比由3.61%上升至24.55%,尤其是微山湖最为明显。年际尺度上,菹草已由普通优势种演变为湖区绝对优势种。经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菹草面积与湖区营养盐和富营养化程度等指标的相关系数均显著高于0.8(P<0.05),相关性显著。南四湖菹草的泛滥现状对南四湖生态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大治理力度以防其对南水北调水质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菹草 NDVI时序曲线 物候信息 MODIS LANDSAT 环境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哨兵光学及SAR卫星影像协同分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俊杰 杨武年 +2 位作者 李红 王芳 杨鑫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针对光学遥感影像中云及云阴影以及微波影像中叠掩、阴影、透视收缩等导致的地物信息缺失对分类、定量反演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光学卫星哨兵二号(S2)、SAR卫星哨兵一号(S1)影像为例,将R语言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 针对光学遥感影像中云及云阴影以及微波影像中叠掩、阴影、透视收缩等导致的地物信息缺失对分类、定量反演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光学卫星哨兵二号(S2)、SAR卫星哨兵一号(S1)影像为例,将R语言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机器算法引入光学微波遥感图像协同分类研究中。研究表明:协同S1,S2各自优势,可充分协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微波后向散射、极化分解等信息,有效减轻S2云、云阴影以及S1影像地物信息缺失对地类识别造成的不利影响。采用RF交叉验证函数(RFCV)和IncNodepurity(节点纯度总增加)值确定RF最优分类因子,采用varImp函数以及按分类因子重要性逐个添加法可选取ANN、SVM最优分类因子。RF算法分类精度较高,适用于样点分布随机、均匀的研究区,研究区不同地类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灌草、其他、落叶林、草地、常绿林、混交林、水体。协同分类结果表明,光学、微波影像协同法、最优因子选择法以及R语言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在影像分类中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协同分类 光学遥感 微波遥感 影像信息缺失 最优因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近30年东平湖湿地植被覆盖演变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邱挺 于泉洲 +2 位作者 刘加珍 张怀珍 梁春玲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东平湖湿地1985-2015年间7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人文活动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方面探讨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东平湖植被... 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东平湖湿地1985-2015年间7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人文活动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方面探讨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东平湖植被覆盖呈波动下降趋势,植被面积年均减少5.12km^2,并且中低覆盖度的植被区面积减少最为剧烈;(2)水域面积显著增加,由1985年的50.94km^2增加到2015年的101.73km^2,湖区裸地面积缓慢下降;(3)人类活动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调水间接地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生境,导致植被分布格局和面积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湿地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洛阳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异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志国 班高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26-230,共5页
碳储量变化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指标之一。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分析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Invest模型计算洛阳市碳储量并分析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洛阳市碳储量呈现南多北少、山多谷少的空间分布特征。10年间洛... 碳储量变化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指标之一。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分析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Invest模型计算洛阳市碳储量并分析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洛阳市碳储量呈现南多北少、山多谷少的空间分布特征。10年间洛阳市碳储量略有增加,说明在地形复杂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只要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就可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 洛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春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1,共6页
为了研究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选择洞庭湖主要湿地(荫草群落、水蓼群落、苔草群落、芦苇群落),2016—2018年连续3年监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 为了研究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选择洞庭湖主要湿地(荫草群落、水蓼群落、苔草群落、芦苇群落),2016—2018年连续3年监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clntosh均匀度指数表现为芦苇群落>苔草群落>水蓼群落>荫草群落,随着年份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对于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均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其中以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逐渐降低,以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储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荫草群落、水蓼群落、苔草群落、芦苇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Cody指数和Sorenson指数与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绝对值来看,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高于有机碳储量的相关系数。双因素分析表明植被类型和年份对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植被类型×年份对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湿地 植被多样性 有机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钢铁产业与GDP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贵成 贺振 高俊丽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在收集2000~2017年我国GDP和钢铁产业共10个指标数值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软件,计算出了4种灰色关联度矩阵。经分析,找出了最(准)优系统特征行为序列、准优和次准优相关因素序列、最差和次最差相关因素序列。对GDP和钢产量进行延迟后... 在收集2000~2017年我国GDP和钢铁产业共10个指标数值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软件,计算出了4种灰色关联度矩阵。经分析,找出了最(准)优系统特征行为序列、准优和次准优相关因素序列、最差和次最差相关因素序列。对GDP和钢产量进行延迟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到了延迟的年份。运用灰色预测软件GM(1,1),对9个指标2018~2021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误差很低,反映了各个指标的增长态势:GDP、GDP增长率和铁矿石进口量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钢产量、钢消费量、钢进口量、钢自给率将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而铁矿石产量、铁矿石自给率则将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经济发展 钢铁产业 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