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惠农政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东坡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59,共3页
如何利用中央惠农政策使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农业的高成本、低产出,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河南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适当加大中央对河南贫困地区农民的扶持力度,降低农业成... 如何利用中央惠农政策使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农业的高成本、低产出,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河南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适当加大中央对河南贫困地区农民的扶持力度,降低农业成本,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保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农政策 贫困地区 增收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招生计划的宪法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世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前,高校在普通本科招生时主要是依据行政区域来事先分配录取指标的,而且倾向于分配给学校所在地较多的招生指标。这种招生指标分配制度违反形式平等原则,给落后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分配较多的指标虽然符合实质平等原则的要求,但实现高... 目前,高校在普通本科招生时主要是依据行政区域来事先分配录取指标的,而且倾向于分配给学校所在地较多的招生指标。这种招生指标分配制度违反形式平等原则,给落后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分配较多的指标虽然符合实质平等原则的要求,但实现高校招生实质公平的最佳手段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提高这些地区考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在录取标准上的照顾。因此,现行高校招生指标分配制度违反宪法平等原则,构成高校招生地域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歧视 宪法学 高校 招生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实施效能省思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雷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环境监管失职罪是生态法益司法实践的有益尝试,于我国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实施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受复杂因素影响,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实施效能有待提升。从规范层面分析,存在法益衡量不尽合理、责任主体过于多元、归责条件太过宽泛及因... 环境监管失职罪是生态法益司法实践的有益尝试,于我国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实施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受复杂因素影响,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实施效能有待提升。从规范层面分析,存在法益衡量不尽合理、责任主体过于多元、归责条件太过宽泛及因果关系限定不明等问题。从实证层面分析,存在经济利益博弈影响、科层管理体制拘囿、法律监督能力限制、基层执法短板等弊端。提升本罪实施效能须以科学理论完善优化环境监管立法、以法治政府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水平、以监督手段创新加大环境侵权行为追责及以严格法律惩戒力度提升民众环境保护法规敬畏四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管失职罪 生态环境保护 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与伦理:违法审判责任的局限及补救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广林 冀宗儒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134,共7页
责任具有道义惩罚和利益补偿、提升法官品质之功用。因此,科学的责任机制可以有效规避法官的弱点。我国通过"违法审判责任"机制对法官违法行为予以治理,但由于其诞生于科层制组织之中,运行于行政伦理和法律伦理矛盾之间,致使... 责任具有道义惩罚和利益补偿、提升法官品质之功用。因此,科学的责任机制可以有效规避法官的弱点。我国通过"违法审判责任"机制对法官违法行为予以治理,但由于其诞生于科层制组织之中,运行于行政伦理和法律伦理矛盾之间,致使实施效果欠佳。同时,又因此种责任模式侧重违法实体裁判"结果"追究而非"不当行为"防范的机理,加之缺乏利益保障等局限,便引发法官畏惧独立审判、辞职和出走、不当行为频繁发生等诸多弊端。而职业伦理责任重在对法官的"不当行为"进行治理,与当前法院试行的员额制、惩戒机制等弱化行政化的改革相适应。为此,应着重完善利益、业绩考评、违法惩戒等保障机制以强化法官职业伦理责任之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独立 不当行为 违法审判责任 职业伦理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明涛 周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121,共5页
加强农村大气污染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事关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进程。现阶段,我国农村大气污染治理不仅未实现与全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同步化、一体化,也未被纳入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面临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弱、治理资金... 加强农村大气污染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事关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进程。现阶段,我国农村大气污染治理不仅未实现与全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同步化、一体化,也未被纳入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面临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模式不适应等困难,与农村居民改善人居环境的新期待还有一定距离。加强农村大气污染治理,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权,应从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加强基层政府治污能力建设、创新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完善治理资金投入机制和推动农村居民公众参与等方面重点完善现有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气污染治理 城乡二元制 健康权 平等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准入的法律制度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明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但土地流转准入制度缺失导致受让方良莠不齐,引发农地使用"离粮化""脱农化"等问题,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日本和韩国的农地流转准入制度适应了其国内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促进了...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但土地流转准入制度缺失导致受让方良莠不齐,引发农地使用"离粮化""脱农化"等问题,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日本和韩国的农地流转准入制度适应了其国内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促进了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及农业经营规模化。以此为借鉴,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应当明确农村土地流转准入的主体范围,以农业经营能力要求为核心,构建系统的农村土地流转准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受让人资格 农业经营能力 农业生产法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推定对犯罪主观方面“明知”的证明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远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8,共6页
刑法中有关犯罪主观方面"明知"的规定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表现,但在具体的诉讼实践中却出现了证明上的困难,一方面导致刑法的惩戒功能无法发挥而放纵犯罪,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程序法上刑讯逼供等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且暴露出我国... 刑法中有关犯罪主观方面"明知"的规定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表现,但在具体的诉讼实践中却出现了证明上的困难,一方面导致刑法的惩戒功能无法发挥而放纵犯罪,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程序法上刑讯逼供等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且暴露出我国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定日益脱节的现状。对我国目前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理论进行挖掘,结合国外立法实践,通过程序法寻求推定的技术性手段来解决主观"明知"的证明难题,对于长期困扰公诉机关主观方面"明知"证明困难的解决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知 证明 严格责任 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子的练兵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东坡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孙子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它关系战争的胜败,提出了"兵非益多"的质量建军思想。他主张要把士兵按照一定的编制合理地组织起来,进行指挥信号、队列、阵法和战术的演练,组建和训练"选锋"。在练兵时,要注意仁爱士兵... 孙子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它关系战争的胜败,提出了"兵非益多"的质量建军思想。他主张要把士兵按照一定的编制合理地组织起来,进行指挥信号、队列、阵法和战术的演练,组建和训练"选锋"。在练兵时,要注意仁爱士兵,以教戒为先,以法治军,严明赏罚。他希望通过练兵,达到全军团结如一人,行动高度一致,在战斗中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最终成为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霸王之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武 孙子兵法 练兵 治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被引量:6
9
作者 牛月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79,83,共4页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境界。本文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如何构建...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境界。本文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论述,从中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价值观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晓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66,共5页
新型城镇化注重内涵式发展,要求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形成合作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是促进农村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的重要因素,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 新型城镇化注重内涵式发展,要求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形成合作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是促进农村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的重要因素,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资源整合机制,存在人力资源匮乏、社会资本发育不足、社会组织发展缓慢等问题。对此,应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提升其服务能力;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共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会资源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与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开良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共3页
关键词 WTO 中国 农业结构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法理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远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当犯罪者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时,许多国家采取了对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即由国家出资补偿被害人,以帮助被害人摆脱犯罪给其造成的悲惨境况。被害人因受犯罪行为侵害所遭受损失的及时有效弥补事关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和诉讼的公正问题,备受... 当犯罪者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时,许多国家采取了对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即由国家出资补偿被害人,以帮助被害人摆脱犯罪给其造成的悲惨境况。被害人因受犯罪行为侵害所遭受损失的及时有效弥补事关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和诉讼的公正问题,备受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潮流,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追究惩罚犯罪,有利于公民法治理念的培养,有利于切实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 法理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农民群众理想信念的探索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明珠 黄耀霞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2,共7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群众理想信念培育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方式主要包括用群众语言讲述时代信念、惠及农民群众物质利益、培养农民群众朴素的政治实践能力、提升农民群...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群众理想信念培育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方式主要包括用群众语言讲述时代信念、惠及农民群众物质利益、培养农民群众朴素的政治实践能力、提升农民群众时代文化素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从这些实践探索活动可知,延安时期培育农民群众理想信念始终遵循了坚持以文化知识教育为载体、以政治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以阶级意识教育为重点、以党的建设为主导的经验原则,从而为全国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其历史经验也为当代中国团结、教育、宣传农民群众,凝聚改革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农民群众 理想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兵法》的和平思想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麻陆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孙子崇尚道义的尚德思想,崇尚"非战"的不尚武思想,以及强调有备无患的积极防御思想。孙子认为,要尽最大可能实现和平解决争端,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后手段。这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传统思想中尚德不尚武的... 《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孙子崇尚道义的尚德思想,崇尚"非战"的不尚武思想,以及强调有备无患的积极防御思想。孙子认为,要尽最大可能实现和平解决争端,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后手段。这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传统思想中尚德不尚武的传统,成为中国人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尚德 非战 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侦查程序的诉讼化改造——比较法视野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远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诉讼"的特性。但是我国目前侦查程序的行政化特点明显,弊端众多,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是运用"三方组合"诉讼理论重新构建侦查制度。本文从我国现阶段侦查模式...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诉讼"的特性。但是我国目前侦查程序的行政化特点明显,弊端众多,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是运用"三方组合"诉讼理论重新构建侦查制度。本文从我国现阶段侦查模式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比较法研究的手段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侦查程序,进而提出我国侦查程序实现诉讼化改造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程序 侦查程序诉讼化 司法控制原则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信仰:真实还是幻象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宏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9-132,共4页
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以及法律意识的形成关系密切。从语源学的视角能够剖析法律信仰之源起。当前,人们对法律信仰问题还存在着多种认识上的误区,对此予以深切考量是奠定法律信仰的理论基础。法律信仰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政治、经济、... 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以及法律意识的形成关系密切。从语源学的视角能够剖析法律信仰之源起。当前,人们对法律信仰问题还存在着多种认识上的误区,对此予以深切考量是奠定法律信仰的理论基础。法律信仰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自身发展规律均是提升公民法律信仰、推进法律文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宗教 法律文明 中国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及立法价值取向的民法解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树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个人信息不同于个人隐私与个人资料,使用"个人信息"进行权利定义更符合立法的目的。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既包括人格权属性也包括财产权属性,针对这一特殊之处,美国和欧盟国家在各自立法中均有所侧重并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个人信息不同于个人隐私与个人资料,使用"个人信息"进行权利定义更符合立法的目的。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既包括人格权属性也包括财产权属性,针对这一特殊之处,美国和欧盟国家在各自立法中均有所侧重并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基于我国的法律传统和法律实践,有必要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人格权 财产权 立法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思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远熙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39,共3页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认定为公诉案件当事人,对追究犯罪、保障被害人权利是有益的,但是在法理上尚难以自圆其说。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屡见不鲜,使现行的公诉案件当事人制度呈现出自身难以修...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认定为公诉案件当事人,对追究犯罪、保障被害人权利是有益的,但是在法理上尚难以自圆其说。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屡见不鲜,使现行的公诉案件当事人制度呈现出自身难以修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案件 被害人 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建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共5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到宋代依然得到较大发展。佛教的发展一方面说明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妥协,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佛学理论思辩性强的特点,这突出表现在它的佛性论方面。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尽管也和宋代其他士人一样...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到宋代依然得到较大发展。佛教的发展一方面说明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妥协,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佛学理论思辩性强的特点,这突出表现在它的佛性论方面。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尽管也和宋代其他士人一样,对佛教展开了批判,但由于他认识到了佛学心性思想的可取之处,在批佛的过程中,灵活地采取了明排佛学、暗窃佛学的方式,对佛教的佛性论进行了吸收改造,从而发展完善了自己的心性思想。朱熹的心性思想使儒家心性论达到了完备的程度,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心性论 佛性论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圭臬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3,共3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已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由多种矛盾和因素引发的"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也日益增多。目前,"无直接利益冲突"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为有效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已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由多种矛盾和因素引发的"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也日益增多。目前,"无直接利益冲突"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一矛盾,必须创新利益诉求渠道,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财富分配机制,创新社会管理组织模式。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防范"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无直接利益冲突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