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 1
-
-
作者
李霁月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7-58,共2页
-
文摘
为适应网络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并针对网络的利弊,探索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数量众多,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目前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肯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取得成绩的前提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现状分析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西方高校渗透式道德教育及其启示
被引量:21
- 2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1,共3页
-
文摘
西方高校崇尚渗透式道德教育,既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也是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文化长期发展和熏陶的结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高校的新形势下,研究、借鉴西方高校渗透式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与经验教训,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运作机制和长效机制,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高校德育网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关键词
西方高校
渗透式
道德教育
和谐高枝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
文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通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之势,进而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构筑起“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社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它不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固本培元之举,更是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取向。
-
关键词
中等收入者
和谐社会
社会结构
-
分类号
D0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关于构建和谐企业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17,共3页
-
文摘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导入以和合、公平、科学、理性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理念,促进企业内外环境的和谐发展,使企业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
关键词
和谐理念
和谐企业
可持续协调发展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八荣八耻”:一个古老话题的崭新诠释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77,共4页
-
文摘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伦理范畴之一,荣辱观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只有既汲取传统精华、又反映时代精神的荣辱观,才会拥有牢固的根基,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共识和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八荣八耻”
荣辱观
传统美德
时代精神
和谐社会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研究"(2007BZX004)
-
文摘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社会意识现象之一,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作用。要以"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方针为指导,切实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社会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无直接利益冲突”中群体心理的两面性及其优化
- 7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6,共8页
-
文摘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群体心理并非都是消极的、负面的,一些积极的、正面的群体心理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弱化、消解其中的负面成分,引导、升华其中的正面成分,进而实现群体心理的优化,对于防范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关键词
“无直接利益冲突”
群体心理
双面性
优化
-
分类号
C912.64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8
-
-
作者
朱伟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2,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研究>(2007BZX0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知荣辱方能创和谐,纠倒错方能塑美德,扬正气方能利千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它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共识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荣辱观
和谐社会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和而不同”: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 9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45-48,共4页
-
文摘
“和而不同”思想认为,“和”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事物发展多样性的存在。这一思想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事实上已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发展的精髓。
-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和谐社会
人类文明
-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和谐性思维是和谐社会的生命之源
- 10
-
-
作者
龚志宏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0期31-33,共3页
-
文摘
人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任务,选择、转变或创新思维方式。和谐性思维是和谐社会的生命之源。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实现从矛盾性思维到和谐性思维的转变,主要以和谐性思维的方式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和谐的理念处理各种不和谐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
关键词
和谐性思维
矛盾性思维
和谐社会
-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