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保君 朱红军 +1 位作者 张海涛 杨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46例(46眼)为早期POAG组,正常人50人(50眼)为正常组,利用RT-Vue-100FD-OCT GCC程序记录2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分析2组黄斑区不同区域GCC厚度差异,确定OCT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值对早期POAG的最佳诊断指标。结果正常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值分别为(104.76±5.96)μm、(104.89±6.73)μm、(104.61±6.37)μm,各区域厚度值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值分别为(88.81±7.50)μm、(89.04±8.84)μm、(89.07±7.92)μm,各区域GCC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组黄斑区不同区域GCC厚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变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人和早期POAG之间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894、0.903。结论 OCT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可作为早期POAG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处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樊颂雅 李淑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38-183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462眼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298例462眼中,浅前房99眼,浅前房发生率21.4%。小梁切除术358眼,浅前房77眼,发生率2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462眼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298例462眼中,浅前房99眼,浅前房发生率21.4%。小梁切除术358眼,浅前房77眼,发生率21.5%;小梁切除+MMC(丝裂霉素C)85眼,浅前房20眼,发生率23.5%;青光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浅前房2眼,发生率10.53%。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多在术后1~5d,其中滤过过强42眼,占42.4%,脉络膜睫状体脱离29眼,占29.3%;结膜瓣渗漏20眼,占20.2%,恶性青光眼6眼,占6.1%,恶性青光眼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眼,占2.0%。79眼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20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浅前房的发生主要与术前高眼压、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术后滤过强、结膜瓣渗透、脉络膜脱离有关,大多数浅前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术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疗效的Meta分析(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解传奇 张令令 +1 位作者 李淑珍 贾亚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184-2189,共6页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吲哚青绿与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搜集世界范围内应用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inece Direc...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吲哚青绿与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搜集世界范围内应用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inece Direct,NGC,EBSCO,EMBASE,CNKI,,CBM数据库。由两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时经过讨论或请第三者裁决。使用统计软件Rev Man 5.3完成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均是以应用吲哚青绿对比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受试患者598例,通过比较术后3个主要临床指标: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现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组的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吲哚青绿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OR=0.10,95%CI(0.01,0.19)];在术后裂孔闭合率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短期内视力恢复快,优于吲哚青绿,是较理想的内界膜染色剂。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青绿 亮蓝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红军 王保君 +2 位作者 杨华 张海涛 赵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正常人和P...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正常人和POAG患者各15眼分为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应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TVue-100FD-OCT),采用双盲法,检查者A和检查者B间隔4h分别对2组受检者进行GCC程序的扫描,记录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分别计算检查者A和检查者B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查者A和检查者B组内各组数据变异系数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各组数据变异系数的差异。结果操作者A测量正常组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7%±1.16%、2.24%±1.04%、2.10%±1.22%,青光眼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7%±1.34%、3.19%±1.67%、3.23%±1.59%;操作者B测量正常人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6%±1.14%、2.39%±0.84%、2.43%±0.94%,青光眼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3%±1.34%、2.33%±1.61%、3.87%±2.02%。同一操作者内测量正常组、青光眼组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操作者之间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TVue-100FD-OCT测量正常人、POAG患者黄斑区GCC厚度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淑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例29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2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P<0.01)、眼压控制满意(P<0.01)、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非穿透 羊膜植入 青光眼 开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淑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 观察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 ,钝性分离球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 ,于胬肉体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 ,并向泪阜侧掀开 ,将增生的胬肉组织充分暴露 ,再将胬肉与巩膜进行分... 目的 观察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 ,钝性分离球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 ,于胬肉体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 ,并向泪阜侧掀开 ,将增生的胬肉组织充分暴露 ,再将胬肉与巩膜进行分离 ,于半月皱襞处剪断胬肉根部 ,然后逆行将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下来 ,将羊膜移植于巩膜裸露区。结果  31例翼状胬肉患者随访 6~ 18mo,仅 1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莉莉 张琳 周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779-2782,共4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社会支持水平现状,并分析患者遵医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在最后一次复诊时采用医...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社会支持水平现状,并分析患者遵医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在最后一次复诊时采用医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估遵医行为情况,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社会支持情况,分析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个月内,114例患者中失访17例;97例青光眼患者中遵医行为良好58例,占比59.79%,遵医行为低下39例,占比40.21%;遵医行为良好的青光眼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遵医行为低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般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P<0.05);遵医行为低下和遵医行为良好的青光眼患者病程、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月收入≤3000元、心理弹性评分低与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低下有关(OR>1,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且遵医行为还可能与青光眼病程、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心理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遵医行为 社会支持 月收入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白联合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次矫正视...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次矫正视力,其中<0.05者1眼,0.05~0.3者14眼,0.3~0.5者11眼,0.5~1.0者2眼。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术后眼压14mmHg以下20眼,14~21mmHg8眼;平均眼压为(12.8±3.7)mmHg。术后Ⅰ型滤过泡8眼(28.6%),Ⅱ型15眼(53.6%),Ⅲ型5眼(17.8%)。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denhar综合征6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淑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GOLDENHAR综合征 角膜移植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7~14岁82例(135眼)弱视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实验组加服左旋多巴.治疗3个月,随访2年,对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6.81%,对照组...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7~14岁82例(135眼)弱视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实验组加服左旋多巴.治疗3个月,随访2年,对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6.81%,对照组有效率42.42%,两者之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P-VEP中p100波幅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实验组立体视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左旋多巴能有效提高大龄弱视患儿视力,联合疗法优于综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左旋多巴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摘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3期4352-4353,共2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PACG并发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周边虹膜切开...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PACG并发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值和前房深度(ACD)值分别为(0. 70±0. 19)和(4. 31±0. 42) mm,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 31±0. 10)和(2. 32±0. 56) mm,观察组患者眼压为(13. 29±2. 17) mm Hg,低于对照组的(18. 41±2. 31)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 00%,低于对照组的2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晶状体摘出术治疗PACG并发白内障患者,能有效改善眼压,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晶状体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眼底病发生率的差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眼底病发生率的差别。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10例(112只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Ⅰ期植入81例(82眼),Ⅱ期植入29例(30眼)。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71眼(8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眼底病发生率的差别。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10例(112只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Ⅰ期植入81例(82眼),Ⅱ期植入29例(30眼)。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71眼(86.59%),0.5以上27眼(32.93%)。Ⅱ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26眼(86.67%),0.5以上6只眼(20.00%)。Ⅱ期植入人工晶体在术中并发眼内出血及术后人工晶体移位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Ⅰ期植入术。结论Ⅰ期和Ⅱ期植入人工晶体均能提高术后视力,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中出血发生率低,术后人工晶体偏离中心发生率小。Ⅱ期植入术后炎症反应轻,术中容易并发性出血,术后易发生人工晶体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伤性 人工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化沟通联合人文关怀在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莉莉 张新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681-682,652,共3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联合人文关怀在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流...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联合人文关怀在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流程化沟通联合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患者收缩压、心率及舒张压波动值,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及舒张压波动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流程化沟通联合人文关怀模式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缓解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日间手术 流程化沟通联合人文关怀 应激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注射对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作者 李媛 李淑珍 马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783-2786,共4页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注射对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及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黄斑水肿患者112例112眼,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61例61眼。常规组接受注射液...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注射对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及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黄斑水肿患者112例112眼,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61例61眼。常规组接受注射液曲安奈德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注射液康柏西普。治疗后对比两组总有效控制率、视力相关指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房水相关因子[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8%)高于常规组(85.24%)(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CMT较低、BCVA较高(P<0.05);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组间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SDF-1、VEGF比较,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8.20%)低于常规组(21.31%)(P<0.05)。结论注射康柏西普可提高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总有效率,改善视力,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注射液 葡萄膜炎 继发性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5
作者 朱红军 赵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L^(-1)N-乙酰半胱氨酸混合培养24 h。通过荧光探针-二氢乙啶(DHE)法、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基质胶(Matrigel)法、Western blot等检测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增殖情况、迁移能力、管腔形成、p38MAPK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CH组RF/6A细胞中ROS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数量均显著高于CO组、CH组(均为P<0.05)。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迁移面积(像素)分别为31268±1397、56489±2653、39684±1864,细胞管腔形成数量分别为(1.06±1.12)个、(6.04±2.24)个、(3.08±3.67)个,3组间细胞迁移面积、管腔形成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H组RF/6A细胞中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组、C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hemerin对RF/6A细胞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与ROS介导的MAPK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活性氧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匹罗卡品滴眼液引起虹膜后粘连
16
作者 曹嵘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匹罗卡品 虹膜后粘连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曹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26例148眼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伤后无光感与伤后有光感治疗有效率经X2检查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2周内开始治疗与2周以上治疗组有效...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26例148眼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伤后无光感与伤后有光感治疗有效率经X2检查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2周内开始治疗与2周以上治疗组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伤后立即失明,就诊时间晚者,治疗效果差。结论视神经损伤恢复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多途径给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外伤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64例(64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眼视力恢复满意,其中术后第2天39例(39眼)视力>0.5;术后...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64例(64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眼视力恢复满意,其中术后第2天39例(39眼)视力>0.5;术后1周50例(50眼)视力>0.5;术后1个月3例(3眼)最佳矫正视力<0.5,63例(63眼)最佳矫正视力≥0.5。术后少数患者出现角膜水肿、少量虹膜出血、一过性高眼压、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经处理均得到缓解。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成本低且并发症少,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泛,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控制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东风 曹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82-383,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眼位控制能力。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9/2015-04期间收治的1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不同分型分为三组。分开过强型患者54例作为分开过强组;基本型患者48例...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眼位控制能力。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9/2015-04期间收治的1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不同分型分为三组。分开过强型患者54例作为分开过强组;基本型患者48例作为基本组;集合不足型患者44例为集合不足组。分析三组患者视功能情况以及术后眼位矫正情况。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视功能无差异,术后三组患者视功能均有所好转并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以及集合不足组正位率分别为83.3%、81.2%以及54.6%。分开过强组与基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与集合不足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根据分型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其中以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预后较好,集合不足型预后较差。但由于三种类型的斜视对应手术方式不同,如何进一步排除手术因素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眼位 分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梁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1期4000-400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DR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DR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3. 44%(57/61),对照组为75. 41%(46/6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两组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VF-QOL)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干预后VF-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DR患者治疗依从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针对性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