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保君 朱红军 +1 位作者 张海涛 杨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差异,评价其对早期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OAG患者46例(46眼)为早期POAG组,正常人50人(50眼)为正常组,利用RT-Vue-100FD-OCT GCC程序记录2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分析2组黄斑区不同区域GCC厚度差异,确定OCT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值对早期POAG的最佳诊断指标。结果正常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值分别为(104.76±5.96)μm、(104.89±6.73)μm、(104.61±6.37)μm,各区域厚度值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组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值分别为(88.81±7.50)μm、(89.04±8.84)μm、(89.07±7.92)μm,各区域GCC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OAG组黄斑区不同区域GCC厚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变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人和早期POAG之间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894、0.903。结论 OCT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可作为早期POAG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红军 王保君 +2 位作者 杨华 张海涛 赵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正常人和P...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正常人和POAG患者各15眼分为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应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TVue-100FD-OCT),采用双盲法,检查者A和检查者B间隔4h分别对2组受检者进行GCC程序的扫描,记录黄斑区平均、上方及下方GCC厚度,分别计算检查者A和检查者B测量黄斑区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查者A和检查者B组内各组数据变异系数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各组数据变异系数的差异。结果操作者A测量正常组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7%±1.16%、2.24%±1.04%、2.10%±1.22%,青光眼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7%±1.34%、3.19%±1.67%、3.23%±1.59%;操作者B测量正常人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6%±1.14%、2.39%±0.84%、2.43%±0.94%,青光眼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3%±1.34%、2.33%±1.61%、3.87%±2.02%。同一操作者内测量正常组、青光眼组黄斑区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值的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操作者之间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TVue-100FD-OCT测量正常人、POAG患者黄斑区GCC厚度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淑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 观察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 ,钝性分离球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 ,于胬肉体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 ,并向泪阜侧掀开 ,将增生的胬肉组织充分暴露 ,再将胬肉与巩膜进行分... 目的 观察胬肉逆行切除加羊膜移植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 ,钝性分离球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 ,于胬肉体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 ,并向泪阜侧掀开 ,将增生的胬肉组织充分暴露 ,再将胬肉与巩膜进行分离 ,于半月皱襞处剪断胬肉根部 ,然后逆行将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下来 ,将羊膜移植于巩膜裸露区。结果  31例翼状胬肉患者随访 6~ 18mo,仅 1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行切除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denhar综合征6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淑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GOLDENHAR综合征 角膜移植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朱红军 赵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L^(-1)N-乙酰半胱氨酸混合培养24 h。通过荧光探针-二氢乙啶(DHE)法、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基质胶(Matrigel)法、Western blot等检测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增殖情况、迁移能力、管腔形成、p38MAPK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CH组RF/6A细胞中ROS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数量均显著高于CO组、CH组(均为P<0.05)。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迁移面积(像素)分别为31268±1397、56489±2653、39684±1864,细胞管腔形成数量分别为(1.06±1.12)个、(6.04±2.24)个、(3.08±3.67)个,3组间细胞迁移面积、管腔形成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H组RF/6A细胞中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组、C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hemerin对RF/6A细胞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与ROS介导的MAPK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活性氧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匹罗卡品滴眼液引起虹膜后粘连
6
作者 曹嵘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匹罗卡品 虹膜后粘连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