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免疫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元航 李梦苑 +1 位作者 雷迎峰 张欠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853,共5页
大脑是受血脑屏障保护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被由外到内的三层重叠的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所包裹,这些膜统称为脑膜。近年来一系列突破性研究发现,脑膜中存在淋巴系统及免疫细胞,参与脑脊液及外周血液的物质交换,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提... 大脑是受血脑屏障保护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被由外到内的三层重叠的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所包裹,这些膜统称为脑膜。近年来一系列突破性研究发现,脑膜中存在淋巴系统及免疫细胞,参与脑脊液及外周血液的物质交换,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提示大脑不再是与外周免疫相互隔离的“免疫豁免器官”。基于脑膜的独特位置、结构组成以及脑膜免疫细胞的功能特征,脑膜免疫如何在稳态和病理条件下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干预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将对脑膜免疫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进行综述,并主要总结了脑膜免疫在不同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免疫 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永兴 姚志强 +2 位作者 张文彬 杨为松 陈朝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正> 国内外现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其检测敏感性(大于10~5毒粒/ml)尚未达到最低血清感染水平(10~2毒粒/ml)。本文应用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的DNA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以探讨PCR技术在乙型肝... <正> 国内外现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其检测敏感性(大于10~5毒粒/ml)尚未达到最低血清感染水平(10~2毒粒/ml)。本文应用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的DNA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以探讨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及HBVDNA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本组220例,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诊断,急性肝炎5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全套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被引量:11
3
作者 侯颖春 白雪帆 +2 位作者 杨为松 李梅春 李光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7-11,共5页
以3种方法从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成功地扩增出人抗体V区3种基因片段(VH,Vκ,Vλ),通过搭桥拼接延伸反应(SOE),以(Gly4Ser)3为连接子,将重、轻链V区基因连接成为VH-Linker... 以3种方法从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成功地扩增出人抗体V区3种基因片段(VH,Vκ,Vλ),通过搭桥拼接延伸反应(SOE),以(Gly4Ser)3为连接子,将重、轻链V区基因连接成为VH-Linker-Vκ和VH-Linker-Vλ两种单链抗体(ScFv)基因。然后将ScFv基因与载体pHEN1重组,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TG1,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O7的超感染,制备成两种“噬菌体展示人源性全套ScFv抗体文库”,为下一步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所需抗体基因进行测序和表达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工程 噬菌体抗体库 肾综合征出血热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30苦瓜抗HIV蛋白对细胞内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九平 王临旭 +5 位作者 孙永涛 白雪帆 李谨革 陈伟红 孙利 骆抗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 :研究Mr 为 30 0 0 0的苦瓜抗HIV蛋白 (MAP30 )对 2 .2 .15细胞内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 2 .2 .15 ,在MAP30存在的情况下培养后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用共聚焦技术定量分析细胞内HBeAg的表... 目的 :研究Mr 为 30 0 0 0的苦瓜抗HIV蛋白 (MAP30 )对 2 .2 .15细胞内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 2 .2 .15 ,在MAP30存在的情况下培养后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用共聚焦技术定量分析细胞内HBeAg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MAP30培养的细胞内HBeAg荧光量明显减少。结论 :MAP30对 2 .2 .15细胞内HBeAg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MAP30 苦瓜抗HIV蛋白 基因表达 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在实验性急性肝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惠琴 姚志强 +1 位作者 周永兴 苏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白鼠急性肝坏死模型,检测了实验动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tosis,TNF)的含量、转氨酶和肝组织过氧化物水平(LOP);观察了肝坏死的表现及其与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 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 H... 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白鼠急性肝坏死模型,检测了实验动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tosis,TNF)的含量、转氨酶和肝组织过氧化物水平(LOP);观察了肝坏死的表现及其与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 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 HGF)保护组相比较。结果实验肝坏死动物血浆TNF含量和LPO水平明显升高,在用药24~48小时之间达高峰;肝病理为点、片状或亚大块坏死;而HGF保护的大鼠血浆THF含量与LPO显著低于非保护组(P<0.01,P<0.05),肝组织仅见少数肝细胞坏死。因此,肿瘤坏死因子是急性肝坏死的重要介质,而HGF对保护肝细胞,缓解肝坏死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肝坏死 肝细胞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艳荣 张野 +3 位作者 连建奇 李新红 王临旭 黄长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6,308,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IL-21表达的差异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PMA+ionomycin进行刺激,同时每份标本未加PMA+ionomycin...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IL-21表达的差异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PMA+ionomycin进行刺激,同时每份标本未加PMA+ionomycin刺激做阴性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L-2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Th17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PMA+ionomycin刺激能够诱导IL-21的产生,产生IL-21的主要为CD4+T细胞,IL-17A+IL-21+CD4+T细胞几乎检测不到,IL-21+CD4+T细胞比例在急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中较正常对照组和慢重肝组有所升高,Th17细胞亚群比例在各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除急性乙型肝炎组外,其余各组中IL-21+CD4+T细胞比例与Th17细胞亚群比例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IL-21在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外周血CD4+T的表达有一定差异,并且其与Th17细胞亚群有相关性,提示IL-21在HBV感染的发病机制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HBV感染患者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云 潘蕾 +1 位作者 郝春秋 贾战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h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胞内寄生菌,对环境耐受性强,可在较高的盐浓度(可高达40%NaCl)以及宽泛的pH(pH3~12)和温度范围(0~45℃)内生长,并可形成夹膜,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疫苗载体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革兰氏阳性 温度范围 寄生菌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延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研究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光玉 陈延平 +4 位作者 潘蕾 黄长形 陈伟红 徐光华 白雪帆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 明确陕西延安地区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及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择有疫情报告地,进行人群疫情调查及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用夹夜法捕鼠,调查鼠种及鼠密度,采集鼠肺、血标本。人血、鼠血分别用IFA和ELISA法检测IgG抗体;鼠肺采用R... 目的 明确陕西延安地区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及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择有疫情报告地,进行人群疫情调查及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用夹夜法捕鼠,调查鼠种及鼠密度,采集鼠肺、血标本。人血、鼠血分别用IFA和ELISA法检测IgG抗体;鼠肺采用RT-PCR检测汉坦病毒(HV)RNA,测定PCR产物并与HV代表株76-118和Seoul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对延安市防疫站2001年统计的7例HF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属在当地感染;检测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245例人血标本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50例,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0.41%。22份鼠肺及鼠血标本,IFA抗HV IgG阳性3例,ELISA阳性5例。从一只鼠血抗体阳性的鼠肺中检测到HV RNA,序列测定符合Seoul S片段序列(94%)。结论 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为HFRS疫源地及新疫区,洛川交口河镇健康人群、褐家鼠、小家鼠中有HV感染,病毒型别为SEO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自然疫源地 病毒基因型别 特异性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苟艳子 杨苏亚 +8 位作者 张方信 康生朝 梁振斌 陈嘉屿 汪咏 王维 潘蕾 刘博 白雪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13-817,共5页
目的研究Fibroscan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肝纤维化测量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是一个随机、开放的临床研究。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的74例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均接受至少两次Fibroscan检查,血清中ALT、AST及TBil... 目的研究Fibroscan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肝纤维化测量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是一个随机、开放的临床研究。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的74例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均接受至少两次Fibroscan检查,血清中ALT、AST及TBil的检查采用自动分析仪检查,所有74例患者(22例慢性乙型肝炎,32例代偿性肝硬化,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结果 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Scan值治疗6个月后降低,在治疗前后两组FibroSc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治疗6个月后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HA与LSM呈显著正相关性(r=0.517,P=0.048)。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度经过治疗可以降低。在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度值的变化是敏感的。FibroScan将是一个在临床新药实验中评价治疗效果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肝癌细胞HepG_2凋亡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闻勤生 罗俊卿 焦成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13-914,共2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As2O3对 HepG2细胞株的形态学改变和诱发凋亡率。结果 As2O3作用于细胞后,可看到较典型的细...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As2O3对 HepG2细胞株的形态学改变和诱发凋亡率。结果 As2O3作用于细胞后,可看到较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成斑块状、呈半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AO/EB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率为3.1%-9.1%。As2O3诱导 HepG2细胞凋亡作用呈时间依赖性,最佳浓度为 2 μmol/L。流式细胞仪 DNA直方图上呈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As2O3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M期。结论As2O3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胂 肝癌 细胞凋亡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九平 李新红 +2 位作者 朱勇 谢玉梅 连建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6-337,341,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mIL 2R ,sIL 2R ,IL 6 ,IL 8和TNF α与乙肝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A PAAP技术和ELISA法 ,检测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IL 2R ,sIL 2R ,IL 6 ,IL 8和TNF α的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患者mIL 2R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mIL 2R ,sIL 2R ,IL 6 ,IL 8和TNF α与乙肝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A PAAP技术和ELISA法 ,检测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IL 2R ,sIL 2R ,IL 6 ,IL 8和TNF α的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患者mIL 2R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在PHA激活后与正常人基本一致 ,但仍较PHA激活前显著增高(P<0.01)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L 2R ,IL 6 ,IL 8和TNF 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在慢性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肝炎之间 ,肝硬化活动期与稳定期之间 ,重型肝炎的肝坏死期与恢复期之间 ,血清TNF α ,IL 6和IL 8 ,3项指标的差异显著(均P<0.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高低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也提示上述细胞因子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ELISA APA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应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覃华 李端 杜德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拉米夫定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停用原来的拉米夫定,按1∶1随机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或拉米夫定100mg/d...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拉米夫定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停用原来的拉米夫定,按1∶1随机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或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血清生化学指标、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HBVDNA应答率分别为65.1%(28例)和30.2%(13例),两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8,P=0.002);治疗6个月后,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的HBVDNA应答率分别为88.4%(38例)和51.2%(22例),两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3,P=0.000)。两组血清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服用阿德福韦酯或拉米夫定6个月,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耐药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蛋白对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衍国 张海龙 +3 位作者 刘玉峰 高天文 潘蕾 王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24-526,529,共4页
目的 :检验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蛋白对培养的人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的影响。方法 :用UV灭活和热处理的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UV灭活EBV组细胞CD5、CD3、CD4和CD8的表达 ,ELISA法... 目的 :检验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蛋白对培养的人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的影响。方法 :用UV灭活和热处理的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UV灭活EBV组细胞CD5、CD3、CD4和CD8的表达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gG和IgM ,同时与EBV转化B细胞产生的IgG和IgM作对比。结果 :第 14天未检测到T细胞 ,CD5 + B细胞占 4 3% ;2 8天时CD5 + B细胞占 4 7%。UV灭活EBV组 :第 10、18、2 2和 2 6天IgG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第 10天以后各时间点IgM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EBV转化培养B细胞 4 0天 ,IgG和IgMA值与同期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BV蛋白有诱导Ig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蛋白 免疫球蛋白 调节作用 B细胞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外泌体固有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煦暘 叶传涛 +3 位作者 赵洁茹 边培育 张颖 贾战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2-1526,共5页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外泌体(exosome)固有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含量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提取并鉴定HFR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外泌体,对其中的lnc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找出具有足够丰度的...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外泌体(exosome)固有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含量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提取并鉴定HFR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外泌体,对其中的lnc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找出具有足够丰度的固有免疫相关lncRNA,进行实时定量PCR鉴定,分析其与HFRS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提取血浆外泌体;发现固有免疫相关lncRNA抗病毒应答负性调节因子(NRAV)、干扰素应答负性调节因子(NRIR)及核旁斑装配转录物1(NEAT1)在HFRS患者血浆外泌体中有一定丰度,其中NEAT1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但与疾病的进展无明显关系。结论HFRS患者血浆外泌体中含有多种固有免疫相关lncRNA,其中NEAT1含量降低与HFRS的发生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外泌体(exosome)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核旁斑装配转录物1(NE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乙肝抗病毒治疗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蕾 黄长形 白雪帆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X期34-35,47,共3页
针对目前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以及临床用药的情况,对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就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提出医疗原则,认为治疗应该体现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关键词 乙肝 HBV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乳腺肿瘤线粒体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平忠 蒙世杰 +1 位作者 刘佩 姚养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 :了解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 ,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提取细胞总DNA ,用PCR法扩增细胞色素b基因 ,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癌组织发生了nt14931C→G ... 目的 :了解大鼠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 ,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提取细胞总DNA ,用PCR法扩增细胞色素b基因 ,产物用DNA自动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癌组织发生了nt14931C→G ,nt 15 0 0 4C→G和nt15 435T→C 3处点突变。癌旁组织发生了nt15 436A→C突变。正常组织没有突变。结论 :mtDNA突变可能是诱导核基因突变的内源性因素之一 ,对肿瘤的发生可能有促进作用。癌旁组织在DNA水平属非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乳腺肿瘤 DNA 线粒体 细胞色素B 基因突变 序列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0及其受体在免疫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瑜(综述) 范超(综述) 贾战生(审校/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脑信号蛋白(Semaphorins)最初被发现作为轴突导向因子参与神经系统发育.Semaphorins家族是一类结构中具有sema结构域为共同特征的蛋白.目前发现脑信号蛋白家族共有20多个成员,分为8个亚类,其中:Ⅰ和Ⅳ~Ⅶ亚类为膜型蛋白,Ⅱ、Ⅲ和Ⅷ... 脑信号蛋白(Semaphorins)最初被发现作为轴突导向因子参与神经系统发育.Semaphorins家族是一类结构中具有sema结构域为共同特征的蛋白.目前发现脑信号蛋白家族共有20多个成员,分为8个亚类,其中:Ⅰ和Ⅳ~Ⅶ亚类为膜型蛋白,Ⅱ、Ⅲ和Ⅷ亚类为分泌型蛋白.脑信号蛋白除了在神经系统发育、心脏发生、血管及破骨细胞生成等生理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参与多种疾病发生,包括肿瘤发生及转移,神经退行性变和猝死等.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信号蛋白家族中一些成员参与了免疫系统调节作用,故称为"免疫脑信号蛋白(Immune semaphor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调节 CD100 脑信号蛋白 神经系统发育 受体 轴突导向因子 破骨细胞生成 神经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与HBV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杰 申焕君 +5 位作者 杨晓菲 赵荣荣 张野 赵燕燕 黄长形 连建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35-938,共4页
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与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联。HBV感染机体时,TIM-3作为一个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增高,这表明它与HBV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从TIM-3的生物学特性、HBV疾病转归和治疗靶点等方面... 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与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联。HBV感染机体时,TIM-3作为一个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增高,这表明它与HBV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从TIM-3的生物学特性、HBV疾病转归和治疗靶点等方面回顾总结了TIM-3与HBV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TIM-3将会成为HBV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错构瘤误诊为多发肝囊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素娜 梁志军 +4 位作者 康文 贾战生 白雪帆 谢玉梅 郝春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809-810,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于2007年体检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多囊肝,查肝功能正常。2011年11月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115 U/L,AST 67 U/L,B超检查提示多囊肝,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半年效果不佳。因肝功能反复异常1年余遂来我...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于2007年体检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多囊肝,查肝功能正常。2011年11月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115 U/L,AST 67 U/L,B超检查提示多囊肝,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半年效果不佳。因肝功能反复异常1年余遂来我科住院治疗。入院后查肝功能:ALT 72 U/L,AST 45 U/L,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均正常;甲、丙、丁、戊、庚型肝炎抗体、抗核抗体、肝病自身抗体均为阴性,血清铜、铜兰蛋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囊肿 肝疾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斯勇 刘利 +8 位作者 郝淼旺 尹郸丹 伍艳兰 陈任安 李国辉 刘强 王锦程 何华 梁英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15-1418,共4页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身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动员期间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Plt)数降至40×109/L以下。57例患者均采集成功,CEP+G-CSF动员方案组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和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CVP+G-CSF动员方案组(p=0.002和p=0.019)。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CEP+G-CSF和CVP+G-CSF动员方案组WBC数恢复到≥1.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4和12.3天(p﹥0.05),Plt数恢复到≥5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6和19.3天(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HL疗效显著,CEP或CVP联合G-CSF方案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CEP+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化学治疗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