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煤镜质组热解中胶质体的气孔结构演化特性
1
作者 赵硕硕 李雨阳 +2 位作者 王佳奕 田鑫 孙章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研究烟煤热解中胶质体孔结构的演化对于调控煤基炭材料的孔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烟煤富集镜质组热解至流动度特征温度点(软化温度(t_(p))、最大流动温度(t_(m))、固化温度(t_(k))),采用氮气吸附法研究胶质体焦样的... 研究烟煤热解中胶质体孔结构的演化对于调控煤基炭材料的孔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烟煤富集镜质组热解至流动度特征温度点(软化温度(t_(p))、最大流动温度(t_(m))、固化温度(t_(k))),采用氮气吸附法研究胶质体焦样的气孔结构特征,分析气孔结构的演化行为。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烟煤镜质组热解特征温度点胶质体焦样的吸附-脱附曲线均为Ⅲ型吸附等温线且有滞后环;镜质组热解中胶质体焦样的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且生成阶段比表面积的变化速率小于收缩固化阶段的变化速率;随着热解中特征温度升高,低变质程度的唐口气煤(TK)镜质组胶质体中气孔先生长、孔径变大然后气孔融并贯通形成中孔与大孔,中等变质程度的霍州肥煤(HZ)镜质组胶质体中逐渐形成大量微孔,比表面积高达5.97 m^(2)/g,然后微孔融并贯通形成中孔或较大孔,高变质程度的斯凯拉斯焦煤(SK)镜质组胶质体中先形成较多的中孔或大孔(平均孔径达到13.93 nm)后收缩为小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 热解 胶质体 孔结构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焦煤配比变化对首钢5500 m^(3)高炉用焦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庆彬 程欢 +5 位作者 闫立强 梁英华 于东声 郭瑞 彭军山 谢全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91,共10页
我国配煤炼焦工业长期受强黏结性煤思想束缚,部分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由于过度追求高反应后强度(CSR)焦炭,导致变质程度相对较低的1/3焦煤利用受到一定限制。分期采集了首钢京唐公司四批高炉焦炭试样(对应的龙煤(LM)1/3焦煤配比分别为6%... 我国配煤炼焦工业长期受强黏结性煤思想束缚,部分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由于过度追求高反应后强度(CSR)焦炭,导致变质程度相对较低的1/3焦煤利用受到一定限制。分期采集了首钢京唐公司四批高炉焦炭试样(对应的龙煤(LM)1/3焦煤配比分别为6%(质量分数,下同),7%,8%和9%),对四批焦炭的各项传统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测定(包括工业分析、硫元素含量、机械强度和热性质指标(CRI/CSR)),并采用自主研制的新装置对焦炭综合热性质指标进行了测定。此外,为解释焦炭表观性质变化,对焦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包括光学组织和气孔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采用的LM 1/3焦煤配比增加,传统焦炭质量评价指标中,A_(ad)和S_(t,d)的质量分数有所降低,冷态的机械强度(抗碎强度(M_(40))及耐磨强度(M_(10)))保持稳定,传统热性质指标(CRI/CSR)变化不大,在焦炭综合热性质指标中,对低中温热性能评价指标影响不大,中温热性能评价指标得到改善,高温热性能评价指标略有提高;焦炭微观结构参数中,光学组织结构的细粒镶嵌含量增多,气孔结构的小孔径数量增多。1/3焦煤配比增加引起焦炭微观结构变化可以很好解释焦炭表观综合热性能的改善。由于焦炭综合热性质评价新方法从原理上更能模拟焦炭在高炉中的溶损劣化行为,因此其指标改善为继续扩大使用LM 1/3焦煤提供了一定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焦煤 配比变化 高炉 焦炭质量 综合热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熄焦斜道区浮焦抑制技术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正赟 张效鹏 +3 位作者 薛立民 朱长军 尹尤豪 赵士奇 《冶金能源》 2019年第3期14-17,共4页
针对干熄焦斜道区浮焦频发的问题,利用流体力学和积分学的方法,开展了浮焦成因和抑制技术研究,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环形烟道内墙和斜道区交接区域内形成的高流速的循环气是焦炭发生流态化并形成浮焦的根本原因。(2)通过修正干熄焦斜道... 针对干熄焦斜道区浮焦频发的问题,利用流体力学和积分学的方法,开展了浮焦成因和抑制技术研究,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环形烟道内墙和斜道区交接区域内形成的高流速的循环气是焦炭发生流态化并形成浮焦的根本原因。(2)通过修正干熄焦斜道区内原有的风速分布积分方程,获得了斜道区分隔数量n与风速分布V_n之间的通用方程。从理论上明确了在循环气体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分隔后斜道区最高风速V_(n,max)与单斜道区最高风速V_(s,max)之间的关系:V_(n,max)=V_(s,max)/■。(3)不论斜道区如何分隔,每个斜道内循环气的最低流速都等于V_0/2,且斜道区循环气的总流量Q和平均流速V_0始终保持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熄焦炉 浮焦 导流板 斜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质综合指标的焦炭质量预测
4
作者 闫立强 雷磊 +3 位作者 王保荣 李文超 王杰平 谢全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75-180,共6页
焦炭质量预测有利于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钢铁企业配煤成本。焦炭质量预测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LIBSVM等算法,上述算法大多以煤质工业分析指标和黏结性指标为基础进行预测。基于配合煤的基础数据,结合煤岩分析指标,运用KNN和... 焦炭质量预测有利于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钢铁企业配煤成本。焦炭质量预测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LIBSVM等算法,上述算法大多以煤质工业分析指标和黏结性指标为基础进行预测。基于配合煤的基础数据,结合煤岩分析指标,运用KNN和SVR算法预测焦炭机械强度和热态性能,将炼焦煤的宏观与微观指标相结合预测焦炭质量,提高预测精度。通过6因素和9因素对比,配合煤的基础性质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活性组分、惰性组分3个煤岩指标后的预测精度有所提高,KNN算法的相对误差小于SVR算法。通过对KNN算法进行参数调优,当核参K=9时,均方误差最小,预测焦炭机械强度(M_(40)、M_(10))和热态性能(C_(RI)、C_(SR))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38%、0.98%、0.8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质量预测 煤岩性质 KNN算法 SVR算法 参数调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