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客车车下柴油机组振动问题研究
1
作者 李喜辉 李学远 +2 位作者 刘永志 张相宁 陈永盛 《中国铁路》 2013年第12期50-53,共4页
铁路客车车下吊装柴油机组作为整车电力供应设备,为整车生活及工作提供能源。介绍铁路客车车下小功率柴油机组振动特性,结合柴油机组振动导致的车上振动问题,总结振动对整车车体、内装结构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试验振动数据及设计结构总结... 铁路客车车下吊装柴油机组作为整车电力供应设备,为整车生活及工作提供能源。介绍铁路客车车下小功率柴油机组振动特性,结合柴油机组振动导致的车上振动问题,总结振动对整车车体、内装结构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试验振动数据及设计结构总结小功率柴油机组振动的预防措施,明确铁路客车结构设计对柴油机组振动特性的各方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车 柴油机组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轨客车空调静压风道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秀芳 董伟力 +2 位作者 石录红 孙利苹 耿亚彬 《铁道机车车辆》 2013年第5期49-52,68,共5页
通过具体应用实例对窄轨客车空调通风系统小断面静压风道进行了设计研究,并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小断面风道的整体性能。本研究项目的实施,旨在为以后小断面风道的设计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实现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
关键词 窄轨客车 小断面 静压风道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模块化诱导式吸能单元梁的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晋 罗超 +2 位作者 冯亮 丁国柱 刘娟娟 《铁道机车车辆》 2013年第5期9-13,共5页
列车撞击时吸能结构吸收能量产生塑性变形而被破坏,修护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开发了一种模块化的诱导式吸能结构,考虑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吸能单元梁,设计了不同方案形式的吸能单元梁,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分析了不同方案单元梁... 列车撞击时吸能结构吸收能量产生塑性变形而被破坏,修护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开发了一种模块化的诱导式吸能结构,考虑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吸能单元梁,设计了不同方案形式的吸能单元梁,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分析了不同方案单元梁的塑性变形过程,得到了其力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吸能单元梁的壁厚直接决定其吸收能量的多少,梯形结构的单元梁能吸收较多的能量;相同壁厚和结构形式的单元梁其诱导孔的数量和形式不会影响其对能量的吸收;采用优化的诱导结构可以帮助吸能单元梁产生有序的塑性变形,降低撞击力并缓和其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单元梁 塑性变形 撞击力 能量吸收 诱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25B型客车内装饰模块化设计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闻兴业 张建敏 +1 位作者 李学远 颜田芬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3期26-31,38,共7页
为提升生产能力的需求,同时考虑目前25G、25T型客车简统化客观条件,针对新一代25B型客车模块化设计从原理、目的、原则、程序、各部位模块划分的要求等作了详细说明,并将模块化设计方法在新一代25B型客车上试制后在25G,25T型客车上推广... 为提升生产能力的需求,同时考虑目前25G、25T型客车简统化客观条件,针对新一代25B型客车模块化设计从原理、目的、原则、程序、各部位模块划分的要求等作了详细说明,并将模块化设计方法在新一代25B型客车上试制后在25G,25T型客车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25B型客车 内装饰 模块化设计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发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制动系统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永勤 许红梅 +3 位作者 张瑞玲 胡锐 司丽 谢春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93,共4页
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其已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得到了用户的认可。该制动系统依据欧洲EN 13452标准定义了制动系统功能及性能参数。介绍了该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划分及电制动、液压制动和磁轨制动装置的组成。
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 100%低地板 制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轨道交通车辆材料防火标准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庆涛 田占伟 苏文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93,106,共6页
通过试验分析和标准分析,对欧洲各国轨道交通车辆材料防火标准(包括英国BS 6853、法国NF F16-101、德国DIN5510-2及欧盟统一标准EN45545)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着重从火蔓延、热释放、烟密度、材料毒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不同防火标... 通过试验分析和标准分析,对欧洲各国轨道交通车辆材料防火标准(包括英国BS 6853、法国NF F16-101、德国DIN5510-2及欧盟统一标准EN45545)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着重从火蔓延、热释放、烟密度、材料毒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不同防火标准的等效或等同采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推广应用后可以大幅度降低不同标准相同性能要求的重复性试验,对欧洲防火标准的统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防火标准 等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车用绝热材料介绍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波 《铁道机车车辆》 2008年第4期41-44,78,共5页
对铁道客车常用的有机和无机绝热材料进行综述,并对其主要物理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 铁道客车 绝热材料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安哥拉铁路客车车体强度分析
8
作者 姬芳芳 董伟力 《中国铁路》 2013年第S1期91-93,共3页
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出口安哥拉铁路客车车体进行强度分析,建立该车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几种不同工况下车体结构的强度、刚度分析,证明车体强度满足TB/T 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的规定。
关键词 车体 静强度 刚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_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建强 郭怀龙 +2 位作者 杜会谦 康洪军 吴宁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4-51,共8页
辅助供电系统可靠性对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研究其可靠性,深入分析了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各组成结构及逻辑功能关系,建立了辅助供电系统可靠性框图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武广高铁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 辅助供电系统可靠性对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研究其可靠性,深入分析了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各组成结构及逻辑功能关系,建立了辅助供电系统可靠性框图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武广高铁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故障统计数据,分析计算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各部件的故障率和可靠度,并结合最小路集不交化算法,计算评估了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提出了在辅助供电系统关键设备配电网络中增加热备冗余支路的优化方案,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维护维修及可靠性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辅助供电系统 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评估 不交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亚东 沈长斌 +2 位作者 刘书华 葛继平 黄振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通过室温静态挂片试验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在室温0.2 mol/L NaHSO3+0.6 mol/L NaCl溶液中,对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焊缝以及6082铝合金母材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轴转速为1 200 r/min,焊接速度为200 mm/min,... 通过室温静态挂片试验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在室温0.2 mol/L NaHSO3+0.6 mol/L NaCl溶液中,对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焊缝以及6082铝合金母材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轴转速为1 200 r/min,焊接速度为200 mm/min,搅拌头倾角为3°时的焊缝与母材相比,平均腐蚀速率较小,腐蚀电位Ecorr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J变小。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室温静态挂片试验试样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焊缝表面上只出现少量较浅的点蚀坑,而母材表面的点蚀现象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焊缝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功率平衡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建强 符里 +2 位作者 杨景熙 杜会谦 裴春兴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4-53,共10页
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PETT(Power Electronic Traction Transformer)与传统工频牵引变压器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效率高等优点。针对采用级联H桥和双有源桥式DAB(Dual Active Bridge)变换器的PETT主电路拓扑,首先对级联H桥进行数学建... 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PETT(Power Electronic Traction Transformer)与传统工频牵引变压器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效率高等优点。针对采用级联H桥和双有源桥式DAB(Dual Active Bridge)变换器的PETT主电路拓扑,首先对级联H桥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平均电压调节的直流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并联输出DAB变换器传输功率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得出其功率平衡原理,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平均输出电流调节的均流控制方法。构建PETT系统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级联H桥直流电压平衡控制方法以及并联输出DAB变换器均流控制方法进行仿真研究。设计并搭建2个功率单元组成的PETT实验平台,对上述控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相符,验证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 功率平衡控制 级联H桥 直流电压平衡控制 双有源桥式变换器 输出均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5083-6082搅拌摩擦焊焊缝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长斌 赵亚东 +3 位作者 刘书华 葛继平 黄振晖 董春林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8,共5页
首先,对铝合金5083-6082搅拌摩擦焊(FSW)焊缝与5083母材、6082母材的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的组织与两种母材相比,其晶粒明显细化。其次,通过室温静态挂片试验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试验,在室温0.2 mol/L... 首先,对铝合金5083-6082搅拌摩擦焊(FSW)焊缝与5083母材、6082母材的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的组织与两种母材相比,其晶粒明显细化。其次,通过室温静态挂片试验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试验,在室温0.2 mol/L NaHSO3+0.6 mol/L NaCl溶液中,对铝合金5083-6082搅拌摩擦焊的焊缝以及两种母材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轴转速800 r/min,焊接速度160 mm/min,搅拌头倾角3°时的焊缝与两种母材相比,腐蚀电位Ecorr正向移动,平均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变小,极化电阻Rp增大。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室温静态挂片试验试样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焊缝表面上只出现少量较浅的点蚀坑,而两种母材表面的点蚀现象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异种焊缝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83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与MIG焊缝腐蚀性能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亚东 王志刚 +2 位作者 沈长斌 葛继平 黄振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80,117,共4页
对5083铝合金FSW(搅拌摩擦焊)和MIG(熔化极氩弧焊)焊缝的微观显微组织和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SW焊缝由细小的等轴再结晶组织构成,而MIG焊缝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匀.电化学腐蚀试验表明,主轴旋转频率为300 r/min,焊接速度为160 mm/... 对5083铝合金FSW(搅拌摩擦焊)和MIG(熔化极氩弧焊)焊缝的微观显微组织和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SW焊缝由细小的等轴再结晶组织构成,而MIG焊缝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匀.电化学腐蚀试验表明,主轴旋转频率为300 r/min,焊接速度为160 mm/min,搅拌头倾角为3°的FSW焊缝与MIG焊缝相比,腐蚀电位Ecorr正向移动,平均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密度J变小,极化电阻Rp增大.腐蚀形貌分析显示,FSW焊缝表面上只出现少量较浅的点蚀坑,而MIG焊缝表面的点蚀现象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熔化极氩弧焊 焊缝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环境下列车高速交会流固耦合振动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涛 张卫华 王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5-79,共5页
为防止侧风环境下列车高速交会压力波对车体结构造成破坏及气动载荷冲击对运行安全性影响,综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有限体积法与列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由流固耦合出发,同时对侧风环境下列车高速交会的外流场及列车系统动力响应进行分析... 为防止侧风环境下列车高速交会压力波对车体结构造成破坏及气动载荷冲击对运行安全性影响,综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有限体积法与列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由流固耦合出发,同时对侧风环境下列车高速交会的外流场及列车系统动力响应进行分析,考察会车压力波、气动冲击、车体响应及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背风侧列车会车压力波头波大于迎风侧列车,而尾波则小于迎风侧列车,最大压力波动出现在背风侧列车。侧风环境下列车高速交会时,彼此具有挡风作用,安全性指标出现波动,列车运行安全性短时间内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列车交会 侧风 压力波 运行安全性 列车系统动力学 列车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车顶高压设备绝缘配合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乐恒 苑丰彪 +2 位作者 张凯荣 周佳 李斌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笔者主要论述了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承担的时速400 km高速综合检测车项目车顶高压设备布局的设计原则、绝缘状况分析以及改进优化措施。经过线路运营考核,车顶高压设备布局方案满足线路运营条件要求,验证了布局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笔者主要论述了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承担的时速400 km高速综合检测车项目车顶高压设备布局的设计原则、绝缘状况分析以及改进优化措施。经过线路运营考核,车顶高压设备布局方案满足线路运营条件要求,验证了布局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其他动车组车顶高压设备的布局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配合 高压设备 车顶设备 动车组 综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解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列车转向架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建强 赵治博 +3 位作者 任刚 吴宁 王广明 章国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5,共6页
提取故障特征不理想、诊断速度慢等是目前现有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的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将小波包分解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结合... 提取故障特征不理想、诊断速度慢等是目前现有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的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将小波包分解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结合在一起,充分提取信号故障特征,并利用能量判别法和故障识别搜索算法进行故障模式识别,进一步提高了故障诊断速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构建了轴承实验台,测试分析了广州地铁列车3种故障状态的转向架轴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提取故障特征,迅速锁定搜索频段,准确识别轴承故障,提高了列车转向架轴承故障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轴承 智能故障诊断 小波包分解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ATS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洪军 黄振晖 +2 位作者 张玉琢 储依帆 曹源 《中国铁路》 2015年第1期79-83,共5页
行车调度系统是指导有轨电车有序、正常运行的核心系统,其中ATS系统人机交互搭建了人与机器交流对话的平台。以抽象层级分析法为设计原则,参考地铁和轻轨的ATS系统人机交互界面,以正在计划建造的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为例,根据运营... 行车调度系统是指导有轨电车有序、正常运行的核心系统,其中ATS系统人机交互搭建了人与机器交流对话的平台。以抽象层级分析法为设计原则,参考地铁和轻轨的ATS系统人机交互界面,以正在计划建造的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为例,根据运营需求,设计一套适合于国内工程的人机交互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ATS系统 人机交互界面 抽象层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_(3C)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建模与指标分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永丰 陆阳 +1 位作者 李杰波 穆俊斌 《铁道机车车辆》 2013年第5期75-79,共5页
牵引传动系统是列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根据CRH3C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各个部件的功能特点和逻辑关系,建立了牵引传动系统相关可靠性模型,根据系统部件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技术成熟度、环境条件的指标对牵引传动系统各部件进行可靠... 牵引传动系统是列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根据CRH3C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各个部件的功能特点和逻辑关系,建立了牵引传动系统相关可靠性模型,根据系统部件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技术成熟度、环境条件的指标对牵引传动系统各部件进行可靠性分配,并给出了具体的分配方法,结果表明: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模型正确,分配结果合理,对没有经过完整生命周期的系统采用专家评分分配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传动 可靠性 指标分配 专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_3型动车组车顶高压电气设备闪络故障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乐恒 张凯荣 +1 位作者 周佳 王鑫 《中国铁路》 2013年第2期66-68,共3页
CRH3型动车组运营中发生过多起由车顶高压电气设备发生闪络引起的故障,影响动车组正常运营。结合CRH3型动车组车顶高压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研究分析引起高压电气设备闪络的原因,提出针对车顶高压电气设备的改进措施,为CRH3型动车组的持... CRH3型动车组运营中发生过多起由车顶高压电气设备发生闪络引起的故障,影响动车组正常运营。结合CRH3型动车组车顶高压电气设备的配置结构,研究分析引起高压电气设备闪络的原因,提出针对车顶高压电气设备的改进措施,为CRH3型动车组的持续、安全、可靠运营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H3型动车组 车顶 高压电气 闪络 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动车组常用制动控制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磊 张冬冬 +2 位作者 梁建全 王东星 李化明 《中国铁路》 2015年第3期49-51,共3页
动车组制动系统常用制动采用电制动与空气制动复合的形式,制动指令的传输采用硬线为主、网络为辅的方式。在充分吸收国内动车组成熟制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动车组常用制动的控制模式。
关键词 动车组 常用制动 制动力分配 硬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