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的改善情况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星 杨春伟 +3 位作者 梁洁 李晓庆 刘秀荣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78-338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情况、体质指数(BMI)、体育锻炼及健康饮食〕和因素〔总胆固醇(TC)、血压及空腹血糖(FBG)〕的改善情况。结果 (1)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中的吸烟、饮食、血压、FBG及TC均得到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平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数由(2.06±1.09)个增至(2.37±1.05)个,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8,P<0.01);(3)综合干预后心血管平均健康评分由(6.85±1.90)分增至(7.52±1.9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1)。结论在工作场所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功能社区 综合干预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慢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传统危险因素人群中TyG指数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彤 田雪 +8 位作者 左颖婷 郑曼琪 张怡君 吴寿岭 陈朔华 马高亭 佟旭 王安心 莫大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探索在无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研究包括来自中国唐山市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32532名于2006—2007年基线调查没有心脑血管... 目的·探索在无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研究包括来自中国唐山市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32532名于2006—2007年基线调查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的观察者[男性64.01%;平均年龄(48.26±12.89)岁]。TyG指数计算为:ln[三酰甘油(mg/dL)×葡萄糖(mg/dL)/2]。根据TyG指数水平将入选人群进行四分位分组,即Q1、Q2、Q3以及Q4组。研究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随访期间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TyG指数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采用5节点(第5、25、50、75以及95个百分位)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进一步研究TyG指数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中位随访12.97(12.67,3.17)年间,研究观察到1324例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其中1084例脑卒中和255例心肌梗死。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yG指数Q1组相比,Q2组、Q3组以及Q4组的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为1.16(95%CI 0.97~1.38)、1.29(95%CI 1.08~1.53)和1.60(95%CI 1.35~1.90);出现脑卒中的风险比为1.12(95%CI 0.93~1.36)、1.21(95%CI 1.00~1.46)和1.44(95%CI 1.20~1.73);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1.32(95%CI 0.84~2.06)、1.64(95%CI 1.07~2.51)和2.41(95%CI 1.60~3.65)。敏感分析性得到相似的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人群中TyG指数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一致,性别与TyG指数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并且多变量调整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TyG指数与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生风险之间呈J型关联。结论·在没有传统ASCVD危险因素的个体中,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心血管疾病 无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关联分析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于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岳博成 侯旗旗 +6 位作者 韩全乐 杨波 吴铮 吴建美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39-1744,共6页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及痴呆的发病风险。对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目前研究尚少,且其风险是否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职工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总医院健康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12-31,终点事件为患者新发心肌梗死。最终42 833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基线心电资料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70)和非心房颤动组(n=42 563)。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心肌梗死事件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新发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高于非心房颤动组,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进行分层,≤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2.89,95%CI(1.74,4.82),P<0.01],≤60岁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4.72,95%CI(2.11,10.56),P<0.01]。结论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0岁高血压人群,积极控制血压、治疗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重要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肌梗死 影响因素分析 比例危险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与新发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爱丽 侯旗旗 +7 位作者 韩全乐 张伯亨 张佳伟 曹宏霞 张超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21-4526,共6页
背景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CKD)成了近20年增长较快的死亡原因。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CKD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 背景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CKD)成了近20年增长较快的死亡原因。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CKD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是否增加CKD发病风险。方法选取2006—2010年河北省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20-12-31,观察终点事件为新发CKD。根据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非心房颤动组(n=110487)和心房颤动组(n=368)。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CKD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心房颤动对新发CK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BMI、受教育程度、参加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服用降压药、服用降糖药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心房颤动组,饮酒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层,≤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5岁人群心房颤动是新发CKD的危险因素[HR=1.350,95%CI(1.038,1.755),P=0.025]。结论心房颤动是中国北方人群新发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5岁的中青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发病率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永刚 吴寿岭 +8 位作者 张金凤 陈朔华 王丽文 杨凯 熊海亮 高明 姜春宇 刘业强 张艳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06年7月-2007年10月参加健康查体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948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8.6±4.0)年。依据基线血压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分层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06年7月-2007年10月参加健康查体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948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8.6±4.0)年。依据基线血压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血压升高(收缩压120~130 mmHg、舒张压<80 mmHg)、高血压1级[收缩压130~140 mmHg和(或)舒张压80~90 mmHg]、高血压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4组。比较各组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密度。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采用多变量时间依赖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并排除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CVD)、基线服用降压药和基线服用降糖药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在基线水平,高血压1级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高于正常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至随访结束时,发生CKD 2294例,其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1117例,尿蛋白1575例,高血压1级组CKD的发病密度为39.4/千人年,eGFR下降发病密度为16.3/千人年,尿蛋白发病密度为25.5/千人年,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1)。(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血压比较,高血压1级可使糖尿病人群发生CKD的风险增加29%(HR=1.29,95%CI 1.09~1.52)、eGFR下降的风险增加40%(HR=1.40,95%CI 1.08~1.80)。结论高血压1级(≥130/80 mmHg)即可增加糖尿病人群发生CKD和eGFR下降的风险,且eGFR下降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1级 肾损伤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尿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臂踝脉搏波波速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晖 安洁 +5 位作者 刘妍 陈朔华 李春慧 赵华灵 宋路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99-220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波速(baPW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 440例职工中。于2010-2013年度分别进行第3、4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观察其... 目的:探讨不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波速(baPW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 440例职工中。于2010-2013年度分别进行第3、4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观察其进展情况,选择其中65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32例。依据第3次健康体检时hs-CRP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比较两次baPWV的变化,对影响baPWV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次健康体检中,2型糖尿病患者hs-CRP<1 mg/L(n=166)、1 mg/L≤hs-CRP≤3 mg/L(n=172)、hs-CRP>3mg/L(n=94)各组平均△baPWV分别为86.14 cm/s,l23.63 cm/s,83.80 cm/s(P=0.855)(2)在校正影响△baPWV后的多元线性分析中,hs-CRP与baPWV进展无影响(P=0.979)。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s-CRP水平的升高与baPWV的进展无相关性,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baPWV进展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2型 糖尿病 动脉僵硬度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