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郝瑞彬 尹力军 王伟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3,217,共4页
采用唐山市1978-2007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分析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城市化发展过程,构建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回归模型。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结果表明,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 采用唐山市1978-2007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分析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城市化发展过程,构建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回归模型。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结果表明,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极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多数年份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调和状态,耕地资源总体保持在承载力范围内,短期内尚能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城市化 协调度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郝瑞彬 李文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570-16572,共3页
采用1978~2007年唐山市统计资料,选取耕地面积和人均GDP为指标,分析了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唐山市经济迅速增长,而耕地面积却呈总体下降趋势;随着人均GDP增加,耕地面积变化呈对数... 采用1978~2007年唐山市统计资料,选取耕地面积和人均GDP为指标,分析了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唐山市经济迅速增长,而耕地面积却呈总体下降趋势;随着人均GDP增加,耕地面积变化呈对数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强化耕地资源管理,尤其是强化建设占用耕地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市 耕地资源 经济增长 人均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粮食生产结构变化及其水土资源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方 郝瑞彬 +1 位作者 尹力军 殷书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408-412,共5页
利用199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在分析河北省粮食生产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测算了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对水土资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河北省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相对高产的玉米种植比例不断增加,相... 利用199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在分析河北省粮食生产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测算了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对水土资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河北省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相对高产的玉米种植比例不断增加,相对低产的大豆、薯类和杂粮种植比例持续下降。从全省来看,粮食种植结构变化较好地发挥了节地(播种面积)、节水的作用。分区域看,研究期除沧州市外,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在河北省下辖10个市均发挥了"节地节水"的作用。河北省内各市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空间差异较大,由此引致结构调整的水土资源效应也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结构调整 水土资源 效应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北省耕地资源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尹力军 张新锋 郝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96-10598,共3页
依据河北省1952~2006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硅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是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对河北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依据河北省1952~2006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硅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是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对河北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郝瑞彬 尹力军 王伟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7-220,共4页
采用河北省1978-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经济增长过程,选取耕地面积和人均GDP为指标,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北省经济迅速增长,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却呈总体下降趋势;随着... 采用河北省1978-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经济增长过程,选取耕地面积和人均GDP为指标,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北省经济迅速增长,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却呈总体下降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耕地面积变化呈乘幂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强化耕地资源管理,尤其是强化建设占用耕地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经济增长 人均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大南湖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诚 王淑娟 刘晓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97-2000,共4页
以唐山市大南湖生态区为研究对象,依据SPOT高清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技术手段,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获取唐山市大南湖区2002年、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对唐山市大南湖生态区2002年、2009年的生态环境进行定量... 以唐山市大南湖生态区为研究对象,依据SPOT高清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技术手段,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获取唐山市大南湖区2002年、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对唐山市大南湖生态区2002年、2009年的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2年唐山市大南湖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 042.84万元,2009年为1 661.34万元;对比前后跨度8年的数据,治理后的大南湖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总生态服务价值提高了5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市 大南湖 生态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8-231,共4页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抓手。唐山市是农业大市,但还存在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整体不高、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抓手。唐山市是农业大市,但还存在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整体不高、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最后提出了推进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科技服务业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耕地压力动态变化与调控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郝瑞彬 尹力军 刘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根据唐山市1984-2008年相关数据,分析了耕地-粮食-人口系统的动态变化,计算了耕地压力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唐山市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根据唐山市1984-2008年相关数据,分析了耕地-粮食-人口系统的动态变化,计算了耕地压力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唐山市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受其影响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最后探讨了缓解耕地压力的调控策略,即保持区域内一定数量的耕地和种植高产作物是缓解耕地压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最小人均耕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唐山市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尹力军 张新锋 郝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993-5995,共3页
从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账户两部分构建了唐山市生态足迹框架,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唐山市生态足迹7.00 hm2/人,生态承载力0.41 hm2/人,生态赤字达6.59 hm2/人,远超过全球生态标杆值1.90 hm2/人,说明唐山市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 唐山市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大南湖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淑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76,共4页
以唐山市大南湖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遥感解译、数理统计、数据对比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水域、绿地、未利用地三者之间变化明显;土地... 以唐山市大南湖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遥感解译、数理统计、数据对比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水域、绿地、未利用地三者之间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发生显著变化,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市大南湖 土地类型 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孝君 王小艳 杨青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5-2165,共11页
加快将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真正增长极,对于构建新时代区域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以此为立足点解析了2001-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 EES系统耦合度优于协调度,... 加快将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真正增长极,对于构建新时代区域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以此为立足点解析了2001-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 EES系统耦合度优于协调度,两者绝对差异及相对差异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集聚+级差”的演化格局,形成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区、山东沿海城市群3个相对高值区,耦合协调空间对应关系明显。(2) EES系统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由沿海到内陆呈圈层式热冷点集聚分布;尺度差异格局呈省间差异>省内差异>区间差异。(3) EES系统耦合协调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特征,城市群中心城市为区域增长极;呈等级化特征,与城市行政等级正相关;呈职能化特征,综合型职能城市优于资源型城市;沿海城市优于内陆城市。(4) EES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化是自然地理区位、子系统相互作用、空间邻近效应、战略政策等诸多要素及相关因子综合驱动的,驱动因子作用方向及区域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区域增长极 耦合协调发展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利用特征及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芳 张新锋 崔雪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9,共10页
首先对我国过去60多年的用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水资源利用时间分布特征:农业用水一直占主导地位,1949—1980年为快速增长期,1980年以后为稳定期甚至下降期;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是在1980年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激增期。然后,对我... 首先对我国过去60多年的用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水资源利用时间分布特征:农业用水一直占主导地位,1949—1980年为快速增长期,1980年以后为稳定期甚至下降期;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是在1980年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激增期。然后,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可知:总用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用水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东、中、西部的用水效率呈现出一定差距,并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最后,运用情景分析法,分较高、适中和较低3种方案对我国未来10~15 a的需水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需水量 变化趋势 需水预测 整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发展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文荣 尹力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0-233,共4页
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一种交叉性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河北省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 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一种交叉性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河北省加快发展观光农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北省观光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提高认识水平、加大投资力度、合理规划、充分开发、突出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和广辟客源途径等方面,对河北省观光农业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观光农业 SWOT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资源流失态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力军 郝瑞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共4页
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态势和耕地流失的主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城市化的发展和... 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态势和耕地流失的主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城市化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流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资源流失态势及深层成因剖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力军 郝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456-6457,6495,共3页
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耕地非农化(建设占用)致使大量耕地流失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流失成因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化,但其深层原因则是由于耕地管理方面存在制度缺陷,并由政府利益驱动所致。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流失 深层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压力分析的河北省粮食安全保障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瑞彬 李文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6-259,共4页
为了给政府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在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1980—2007年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 为了给政府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在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1980—2007年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相似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缓解耕地压力的调控策略,即为保持区域内一定数量的耕地和种植高产作物是缓解耕地压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粮食安全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粮食-人口系统与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瑞彬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5-348,共4页
采用山东省1978—2007年耕地、粮食和人口数据,分析了三者的动态变化情况,计算了全省及其17个市的耕地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指数在时空上的变化和在空间上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 采用山东省1978—2007年耕地、粮食和人口数据,分析了三者的动态变化情况,计算了全省及其17个市的耕地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指数在时空上的变化和在空间上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减小趋势;省内各市耕地压力指数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大且耕地压力明显。提出了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8
18
作者 邢志勤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期55-60,共6页
基于对产业生态化思想的研究,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化是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代表着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趋势。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产业生态化系统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在分析文化产业生态化系统内部主体和主体... 基于对产业生态化思想的研究,提出文化产业生态化是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代表着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趋势。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产业生态化系统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在分析文化产业生态化系统内部主体和主体间关系基础上,提出我国文化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应具有的特征,根据其发展特征,为我国文化产业有效实现生态化提出可借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系统 文化产业 产业生态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粮食产量变化贡献因素分解与测算——基于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的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瑞彬 尹力军 +1 位作者 李文荣 沈方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94-98,共5页
利用河北省1980~2015年粮食生产数据,采用RLI模型对198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并对比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各作物单产水平变化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动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粮食作物... 利用河北省1980~2015年粮食生产数据,采用RLI模型对198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并对比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各作物单产水平变化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动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是粮食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其中,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是影响作物生产力效应的主体,贡献率为101.84%;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中,玉米的贡献率最大;播种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为负,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1.69%。粮食产量变化的3个贡献因子,在研究期不同时段的作用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粮食产量 因素分解 RLI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技术的河北省能源碳足迹因素分解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3-728,共6页
利用LMDI方法对河北省1980-2010年能源碳足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能源碳足迹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经济和人口增长是河北省能源碳足迹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过大是河北省碳排放量始终高居全国碳排放大省前列的... 利用LMDI方法对河北省1980-2010年能源碳足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能源碳足迹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经济和人口增长是河北省能源碳足迹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过大是河北省碳排放量始终高居全国碳排放大省前列的主要原因,降低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有助于减少CO2的排放;能源效率的提升是河北省碳减排的最重要手段。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新兴能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及早淘汰六大高耗能产业中的落后产能;积极控制人口规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视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 碳足迹 能源消费 低碳经济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