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碳”背景下自然科学类期刊转型发展研究
1
作者
许建飞
王利双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出版行业科技期刊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在双碳背景下,抢抓机遇实现自我创新转型升级,是自然科学类期刊高质量健康发展的...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出版行业科技期刊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在双碳背景下,抢抓机遇实现自我创新转型升级,是自然科学类期刊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会迎来一系列技术革新突破,而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过程则可为新技术革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突破也会促进科技期刊的品牌效应和反推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利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将“双碳”背景下期刊转型升级过程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以矩阵形式排列,然后使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相关管理部门、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和行业人才四个方面提出双碳背景下期刊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期刊
转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精度的球铰模糊可靠性寿命模型构建及评估方法
2
作者
陈爽
李仕华
孙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34,共9页
结合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模糊可靠性理论,分析球铰在机构中的服役寿命.为了准确预测满足机构精度要求下的寿命,构建基于精度要求的球铰磨损寿命模型和评估方法.提出机构精度特性的量化指标,分析含间隙球铰的多体动力学,建立球铰磨损间隙与...
结合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模糊可靠性理论,分析球铰在机构中的服役寿命.为了准确预测满足机构精度要求下的寿命,构建基于精度要求的球铰磨损寿命模型和评估方法.提出机构精度特性的量化指标,分析含间隙球铰的多体动力学,建立球铰磨损间隙与机构精度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机构精度要求确定球铰最大允许磨损间隙.针对磨损间隙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双重不确定性,由球铰的最大允许间隙得到最大允许磨损量,进一步考虑固体润滑工况,构建固体润滑球铰的模糊可靠性寿命模型.以3-RPS并联机构为例,计及所有球铰的影响,通过设定机构精度阈值,分别预测大气和真空环境下固体润滑球铰的磨损寿命.基于精度的寿命评估新方法能够根据机构精度要求预测球铰使用年限,提高机构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为建全磨损寿命评价方法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铰
磨损寿命评估
精度指标
模糊可靠性
固体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案例开发
3
作者
李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5期63-64,共2页
本文基于跨学科教学理念梳理了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的流程;将真实生活中的学习目标嵌入课程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任务,使其学会运用新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人工智能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爽
韩雪艳
+2 位作者
安帅帅
王勇杰
李仕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177,共9页
为揭示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固体润滑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轴承钢基体上沉积MoS_(2)/Ti薄膜。通过划痕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粗糙度轮廓...
为揭示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固体润滑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轴承钢基体上沉积MoS_(2)/Ti薄膜。通过划痕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粗糙度轮廓仪,分别评价MoS_(2)/Ti薄膜的膜基结合力、物相成分、表面微观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并采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干摩擦、固体-油复合润滑和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MoS_(2)/Ti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基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MoS_(2)/Ti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薄膜中(002)_(MoS_(2))和(100)_(MoS_(2))衍射峰的强度先减弱后增加;薄膜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降低。当基体表面粗糙度为0.01μm时,干摩擦条件下MoS_(2)/Ti薄膜具有良好的润滑特性,平均摩擦因数为0.101,磨痕浅且小;随基体粗糙度的升高,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主要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转变为屑片形成和破碎。当基体粗糙度较大时(R_(a)=0.26μm),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大于机械啮合作用。采用固体-油复合润滑,高基体粗糙度的薄膜磨损表面不再出现片层剥落现象,磨痕较浅,平均摩擦因数最高可减小19%。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样品摩擦磨损性能较差,基体粗糙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表面粗糙度
MoS_(2)/Ti薄膜
干摩擦
复合润滑
阴影效应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AN总线的车用惯性测量单元研究
5
作者
王利双
李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控制目标是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其中横摆角速度可以由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直接测得,而质心侧偏角则是由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由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测得。针对传统的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侧...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控制目标是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其中横摆角速度可以由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直接测得,而质心侧偏角则是由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由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测得。针对传统的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是独立的装置,需要分别将信号发送给ESC,安装比较繁琐。设计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将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纵向加速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并通过CAN总线将3组惯性信号发送给ESC。测试结果表明,该惯性测量单元可满足ESC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惯性信号
CAN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碳”背景下自然科学类期刊转型发展研究
1
作者
许建飞
王利双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期刊社
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基金
华北理工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JSQ2023009):双碳背景下自然科学类期刊转型发展研究
唐山市社科研究委托课题(TSSKWT2024-002):双碳背景下唐山市汽车电子产业未来“智造”发展新赛道优势研究。
文摘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出版行业科技期刊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在双碳背景下,抢抓机遇实现自我创新转型升级,是自然科学类期刊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会迎来一系列技术革新突破,而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过程则可为新技术革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突破也会促进科技期刊的品牌效应和反推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利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将“双碳”背景下期刊转型升级过程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以矩阵形式排列,然后使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相关管理部门、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和行业人才四个方面提出双碳背景下期刊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双碳”
期刊
转型
发展
Keywords
double carbon
periodic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精度的球铰模糊可靠性寿命模型构建及评估方法
2
作者
陈爽
李仕华
孙静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
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
学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503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22203077)
+2 种基金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2371801D)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46Z1818G)
唐山师范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2023B31).
文摘
结合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模糊可靠性理论,分析球铰在机构中的服役寿命.为了准确预测满足机构精度要求下的寿命,构建基于精度要求的球铰磨损寿命模型和评估方法.提出机构精度特性的量化指标,分析含间隙球铰的多体动力学,建立球铰磨损间隙与机构精度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机构精度要求确定球铰最大允许磨损间隙.针对磨损间隙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双重不确定性,由球铰的最大允许间隙得到最大允许磨损量,进一步考虑固体润滑工况,构建固体润滑球铰的模糊可靠性寿命模型.以3-RPS并联机构为例,计及所有球铰的影响,通过设定机构精度阈值,分别预测大气和真空环境下固体润滑球铰的磨损寿命.基于精度的寿命评估新方法能够根据机构精度要求预测球铰使用年限,提高机构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为建全磨损寿命评价方法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球铰
磨损寿命评估
精度指标
模糊可靠性
固体润滑
Keywords
spherical hinge
wear life evaluation
accuracy index
fuzzy reliability
solid lubrication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案例开发
3
作者
李祎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5期63-64,共2页
基金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研究”(2021JG003)成果。
文摘
本文基于跨学科教学理念梳理了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的流程;将真实生活中的学习目标嵌入课程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任务,使其学会运用新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人工智能
教学实践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爽
韩雪艳
安帅帅
王勇杰
李仕华
机构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
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17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5475)。
文摘
为揭示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固体润滑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轴承钢基体上沉积MoS_(2)/Ti薄膜。通过划痕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粗糙度轮廓仪,分别评价MoS_(2)/Ti薄膜的膜基结合力、物相成分、表面微观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并采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干摩擦、固体-油复合润滑和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MoS_(2)/Ti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基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MoS_(2)/Ti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薄膜中(002)_(MoS_(2))和(100)_(MoS_(2))衍射峰的强度先减弱后增加;薄膜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降低。当基体表面粗糙度为0.01μm时,干摩擦条件下MoS_(2)/Ti薄膜具有良好的润滑特性,平均摩擦因数为0.101,磨痕浅且小;随基体粗糙度的升高,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主要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转变为屑片形成和破碎。当基体粗糙度较大时(R_(a)=0.26μm),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大于机械啮合作用。采用固体-油复合润滑,高基体粗糙度的薄膜磨损表面不再出现片层剥落现象,磨痕较浅,平均摩擦因数最高可减小19%。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样品摩擦磨损性能较差,基体粗糙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基体表面粗糙度
MoS_(2)/Ti薄膜
干摩擦
复合润滑
阴影效应
磨损机制
Keywords
surface roughness of substrate
MoS_(2)/Ti film
dry friction
composite lubrication
shadow effect
wear mechanism
分类号
TG115.5 [金属学及工艺—物理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AN总线的车用惯性测量单元研究
5
作者
王利双
李琰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人文法律
学院
出处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基金
唐山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8001026)。
文摘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控制目标是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其中横摆角速度可以由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直接测得,而质心侧偏角则是由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由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测得。针对传统的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是独立的装置,需要分别将信号发送给ESC,安装比较繁琐。设计一种惯性测量单元将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纵向加速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并通过CAN总线将3组惯性信号发送给ESC。测试结果表明,该惯性测量单元可满足ESC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惯性信号
CAN总线
Keywords
ehicle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nertial signal
CAN bus
分类号
U463.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碳”背景下自然科学类期刊转型发展研究
许建飞
王利双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精度的球铰模糊可靠性寿命模型构建及评估方法
陈爽
李仕华
孙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案例开发
李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陈爽
韩雪艳
安帅帅
王勇杰
李仕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CAN总线的车用惯性测量单元研究
王利双
李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