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类偶联剂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宁 李先铭 +3 位作者 李改花 张红霞 杨笑春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3,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热重分析法、力学谱仪等测定改性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偶联剂仅对水滑石表面进行了有机改性,未改变其晶体层状结构,减少了晶粒间的团聚,能够更好地延缓PVC热降解,提高材料的弹性和韧性。其中铝钛复合偶联剂的用量最少但改性效果最佳,使PVC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44℃,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前分别提高了3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偶联剂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提取物在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2
作者 郭强强 赵海燕 +1 位作者 石春杰 田会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4-172,共9页
目的 开发一种新的植物提取物缓蚀剂,研究其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枸杞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制备出提取物(LBLE),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运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进行评估,采用扫描... 目的 开发一种新的植物提取物缓蚀剂,研究其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枸杞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制备出提取物(LBLE),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运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进行评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碳钢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 LBLE对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当LBLE质量浓度为800mg/L时,在30~60℃温度范围内,缓蚀率均在90%以上。极化曲线表明,随着LBLE的加入,腐蚀电位正移,且偏移不超过85 mV,LEBE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交流阻抗表明,电荷转移电阻随着LBLE浓度的增大而增大,LBLE缓蚀剂分子通过吸附保护,抑制了电极表面与溶液之间的电荷传递;吸附热力学表明,在30~60℃温度范围内,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均在-30 kJ/mol左右,表明吸附过程为混合型吸附。结论 LBLE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酸洗缓蚀剂,通过与碳钢表面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吸附双重作用形成的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盐酸溶液/碳钢界面的电荷转移,表现出了优异的缓蚀效果,为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提取物 碳钢 盐酸 缓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度的球铰模糊可靠性寿命模型构建及评估方法
3
作者 陈爽 李仕华 孙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34,共9页
结合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模糊可靠性理论,分析球铰在机构中的服役寿命.为了准确预测满足机构精度要求下的寿命,构建基于精度要求的球铰磨损寿命模型和评估方法.提出机构精度特性的量化指标,分析含间隙球铰的多体动力学,建立球铰磨损间隙与... 结合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模糊可靠性理论,分析球铰在机构中的服役寿命.为了准确预测满足机构精度要求下的寿命,构建基于精度要求的球铰磨损寿命模型和评估方法.提出机构精度特性的量化指标,分析含间隙球铰的多体动力学,建立球铰磨损间隙与机构精度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机构精度要求确定球铰最大允许磨损间隙.针对磨损间隙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双重不确定性,由球铰的最大允许间隙得到最大允许磨损量,进一步考虑固体润滑工况,构建固体润滑球铰的模糊可靠性寿命模型.以3-RPS并联机构为例,计及所有球铰的影响,通过设定机构精度阈值,分别预测大气和真空环境下固体润滑球铰的磨损寿命.基于精度的寿命评估新方法能够根据机构精度要求预测球铰使用年限,提高机构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为建全磨损寿命评价方法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铰 磨损寿命评估 精度指标 模糊可靠性 固体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2 位作者 李改花 刘爽 刘征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法、热重分析法等测定了SDS改性前后PVC/LDHs样品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恒定pH=7,SDS为LDHs质量的10%,水浴80℃下搅拌3 h,改性效果最佳;SDS并未破坏LDHs的晶体结构,仅吸附在表面,增强了与PVC的相容性;改性后的PVC/LDHs样品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65、28.5 min,改善了后期着色,更易塑化成型;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对应温度为346℃,较未添加前增加55℃,能较好地抑制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类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课程图谱研究:价值探析、模型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李祎 赵雪妍 +1 位作者 张书琪 范佳荣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8,共9页
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是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鉴于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内涵和表现机制上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实践视域下落实素养测评的探索仍然面临着测评项目属性把握困难、测评项目针对性... 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是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鉴于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内涵和表现机制上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实践视域下落实素养测评的探索仍然面临着测评项目属性把握困难、测评项目针对性不强等现实困境。为全面刻画表征学生在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素养,研究依托课程图谱可视化测评的优势,基于理论分析法,构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点为顶层指引、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各种表现水平任务为核心的课程图谱结构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构建了课程图谱实例,并在实际教学测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从支持计算机自适应测试开展、助力个性化学习追踪与诊断、优化习题训练智能导学过程的视角给出了课程图谱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构建符合时代新要求的素养评价机制提供方向指引、理论框架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测评 课程图谱 表现性任务 数字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稀土类水滑石的制备及对PV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制备了碳酸根插层的镁铝镧稀土类水滑石(MgAlLa-LDHs),然后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KH550未破坏MgAlLa-LDHs的晶体结构,通过化学... 制备了碳酸根插层的镁铝镧稀土类水滑石(MgAlLa-LDHs),然后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KH550未破坏MgAlLa-LDHs的晶体结构,通过化学键合作用覆盖在表面。将KH550改性MgAlLa-LDHs添加到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探讨了改性温度、改性溶剂、改性剂用量及体系pH值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以PVC静态热稳定时间为评价依据,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KH550质量分数为2.5%,10%乙二醇为溶剂,体系pH值=9,改性温度为70℃。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仪等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市售镁铝水滑石,MgAlLa-LDHs中镧元素的少量加入可增强PVC的热稳定性能,但对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KH550改性后的MgAlLa-LDHs能够延长PVC的静态热稳定时间至52 min,较好地抑制样品着色;能够降低加工扭矩和能耗,缩短塑化时间;PVC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46%,30%,32%,表明KH550改性MgAlLa-LDHs可显著提高PVC的热稳定性能、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偶联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爽 韩雪艳 +2 位作者 安帅帅 王勇杰 李仕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177,共9页
为揭示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固体润滑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轴承钢基体上沉积MoS_(2)/Ti薄膜。通过划痕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粗糙度轮廓... 为揭示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固体润滑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轴承钢基体上沉积MoS_(2)/Ti薄膜。通过划痕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粗糙度轮廓仪,分别评价MoS_(2)/Ti薄膜的膜基结合力、物相成分、表面微观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并采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干摩擦、固体-油复合润滑和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MoS_(2)/Ti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基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MoS_(2)/Ti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薄膜中(002)_(MoS_(2))和(100)_(MoS_(2))衍射峰的强度先减弱后增加;薄膜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降低。当基体表面粗糙度为0.01μm时,干摩擦条件下MoS_(2)/Ti薄膜具有良好的润滑特性,平均摩擦因数为0.101,磨痕浅且小;随基体粗糙度的升高,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主要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转变为屑片形成和破碎。当基体粗糙度较大时(R_(a)=0.26μm),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大于机械啮合作用。采用固体-油复合润滑,高基体粗糙度的薄膜磨损表面不再出现片层剥落现象,磨痕较浅,平均摩擦因数最高可减小19%。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样品摩擦磨损性能较差,基体粗糙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表面粗糙度 MoS_(2)/Ti薄膜 干摩擦 复合润滑 阴影效应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电磁场增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梦君 方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8-1103,共6页
表面等离激元自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位于金属纳米结构中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可产生非常显著的近表面电场增强,并成功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当中,而对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与外界入射... 表面等离激元自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位于金属纳米结构中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可产生非常显著的近表面电场增强,并成功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当中,而对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与外界入射光中磁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该研究在前期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模拟计算了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结构间隙处的近表面电、磁场增强,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单束紧聚焦径向偏振光束的激发下,金属纳米圆盘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呼吸模式和上下表面处的电偶极矩模式,该模式使圆盘中心纵向表面电场得到增强。由于金属纳米圆盘与金属纳米球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电偶极矩的耦合共振相互作用,可以形成纵向电场得到有效增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间隙模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证明该金属纳米结构间隙模式的纵向电场分量相对于径向偏振入射光的有效激发横向电场分量即近表面电场的增强因子高达250倍;而近表面磁场的增强因子高达170倍。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出这种新型金属纳米结构的光谱特性以及近表面电、磁场分布特征,还展示出了该金属纳米结构的近表面电场增强分布、近表面磁场振幅分布以及近表面电、磁场共振波长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结构具有明显的局域近表面电、磁场增强优势以及较宽的频谱波段。由于本文提出的金属纳米结构具有电、磁场增强优势,希望计算结果能应用到更多的研究领域当中,尤其是生物医学等领域,为人们抗击疫情提供一点点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学 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电磁场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选择性浸出钢铁厂转炉粉尘中的锌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哲 王京秀 +3 位作者 林银河 尹国亮 刘淑兰 罗林根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采用有机酸浸取工艺对比了草酸、柠檬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6种有机酸对某转炉粉尘中铁和锌的浸出效果,并进一步对丁酸浓度和液固化学计量比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6种酸对锌和铁的浸出行为不同,草酸极易在粉尘表面生成沉淀物... 采用有机酸浸取工艺对比了草酸、柠檬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6种有机酸对某转炉粉尘中铁和锌的浸出效果,并进一步对丁酸浓度和液固化学计量比进行了优化探索。结果表明:6种酸对锌和铁的浸出行为不同,草酸极易在粉尘表面生成沉淀物阻碍浸出,柠檬酸具有络合性有利于浸出但锌的浸出选择性差,其余4种烷基酸随碳链增加对锌的浸出选择性增大,到丁酸效果较好。对丁酸浸出条件进行初步优化后,锌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51.2%和0.5%,浸出液中锌与铁的质量比为12.6,并设计了丁酸浸出工艺流程,可为未来处理钢铁含锌冶金粉尘提供参考依据。丁酸的高效选择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我国钢铁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粉尘 常温酸浸 有机酸 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饲机青贮块间歇型自动撑袋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占贺 王莹 +1 位作者 任文营 郑绍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6,共8页
目的 为青饲机青贮块成型后的套袋装置中的撑袋结构设计一款基于连杆开槽的偏置曲柄滑块与双滑块组合的间歇型机构,以实现可停歇的撑袋功能,并具有急回特性,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分析人工撑袋过程,进行撑袋机构的设计,推导该机构的停歇... 目的 为青饲机青贮块成型后的套袋装置中的撑袋结构设计一款基于连杆开槽的偏置曲柄滑块与双滑块组合的间歇型机构,以实现可停歇的撑袋功能,并具有急回特性,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分析人工撑袋过程,进行撑袋机构的设计,推导该机构的停歇时间与连杆滑槽长度的数学关系式,通过Matlab优化偏置曲柄滑块的杆长参数,并利用Solidworks进行建模仿真,模拟撑袋机构的运行,对比分析3种不同行程速比系数下撑袋机构杆长参数与各自运动特点。结果 从3组数据中选取1组相对合适的参数进行公式验证,得出撑袋机构具有停歇功能和急回特性,仿真结果与解析公式计算结果一致。结论 撑袋机构设计合理,满足工艺要求,为青贮块的自动化装袋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袋机构 组合机构 间歇机构 优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