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科患者并存内科系统疾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静梅 张立涛 梁俊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骨科患者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情况,为临床评估手术与麻醉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40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内科并存疾病进行调查。结果1.在404例老年骨科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 目的调查老年骨科患者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情况,为临床评估手术与麻醉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40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内科并存疾病进行调查。结果1.在404例老年骨科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病史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48.0%、30.4%、15.1%、12.6%和10.9%。2.高龄患者(年龄≥75岁)合并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病史几率明显增高(P=0.001和P=0.019)。3.老年骨科患者中女性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比例高于男性(P=0.011和P=0.002)。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最易合并的内科疾病为高血压病,高龄女性骨科患者更易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骨科 合并症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衍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静梅 韩林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ST段连续监测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5例老年骨科患者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结果被调查老年患者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为36.8%(35/95),其中全身麻醉43.5%(10/23),腰...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ST段连续监测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5例老年骨科患者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结果被调查老年患者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为36.8%(35/95),其中全身麻醉43.5%(10/23),腰/硬麻醉40%(24/60)和神经阻滞麻醉8.3%(1/12)。未发生心肌缺血者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21/60)明显低于发生心肌缺血者(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的心肌缺血事件,70%(49/70)持续时间<5min;72.9%(51/70)ST段压低≤0.15mV。结论推衍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老年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检测,高血压病为术中发生心肌缺血的易患因素,术中发生的心肌缺血绝大多数持续时间短、ST段压低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衍12导联心电图 老年人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骏然 李冬梅 +4 位作者 翟婧秀 杨海涛 刘弘扬 梁俊生 李力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1,474,共5页
目的探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采用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的1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 目的探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采用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的1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30个月),发生并发症25例。其中11例(5.6%)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3.1%)切口渗液,5例(2.6%)假体周围骨折,3例(1.5%)双下肢不等长。随访期内,未发生假体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过程中存在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切口渗液、假体周围骨折、双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提升手术技术,重视患者病情及术后康复过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直接前入路 半髋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牵引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预防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辉良 梁俊生 张洪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294,共2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对预防老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老龄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共150例,其中41例应用利伐沙班,109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入院后次日及术后10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检查...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对预防老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老龄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共150例,其中41例应用利伐沙班,109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入院后次日及术后10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发现:入院后次日利伐沙班组2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9%;低分子肝素组5例,占4.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0d利伐沙班组4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占9.7%;低分子肝素组10例,占9.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老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相当,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利伐沙班每日用药费用较高,部分患者不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 髋关节周围骨折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宏伟 魏立友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淑正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78-3879,共2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中心ICU住院的严重创伤后ALI/ARDS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中心ICU住院的严重创伤后ALI/ARDS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积极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当天给予美洲大蠊提取物康复新液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经胃管注入,10 ml/次,3次/d,连用7 d。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第7天,测定胃液pH值,测定氧分压,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液pH值、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液pH值、Pa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可改善ALI/ARDS患者胃液pH值、PaO2/FiO2,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应激性溃疡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立涛 张静梅 梁俊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5,8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浆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对106例老年病人骨折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化验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统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好发部位。结果 1.老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浆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对106例老年病人骨折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化验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统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好发部位。结果 1.老年人骨折第二天下肢深静脉血栓总的发生率为17.0%(18/106),其中下肢骨折血栓发生率26.9%(7/26),骨盆与髋部骨折血栓发生率15.6%(10/64),上肢骨折血栓发生率8.3%(1/12)和脊柱骨折血栓发生率0/4。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以胫后静脉血栓(11例)和小腿肌间支静脉血栓(9例)最常见,其中4例病人同时发生胫后和肌间支静脉血栓。3.D-二聚体化验值低于500 ug/L的47例老年骨折病人中有6例下肢深静脉发现血栓。结论老年人骨折后早期即可形成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更是高发人群。血浆D-二聚体化验值低于500 ug/L不能完全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折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止点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磊 霍永鑫 +4 位作者 杜晓健 张文龙 左玉明 王月光 张俊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 目的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结果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深屈肌腱 指伸肌腱 西摩骨折 甲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晓斌 罗程 +3 位作者 冯志杰 房胜辉 李文会 余小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7-469,共3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卒中的疗效,为该类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探索可行的药物预防方法。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口服利伐沙班;对照组5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并于入院当日记录神经系统...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卒中的疗效,为该类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探索可行的药物预防方法。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口服利伐沙班;对照组5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并于入院当日记录神经系统症状、阳性体征并查头部CT除外颅内出血,对于有梗死病灶者记录部位。2组患者均严格控制卒中危险因素,术后第12天复查头部CT,与原片进行比较;对比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记录出血不良事件。结果:2组均未出现新发脑梗死。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3.22%;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3.63%,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利伐沙班 高龄 骨折围手术期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虎骨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魏立友 张宏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了解人工虎骨粉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引发腰背疼痛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老年患者7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另外给予人工虎骨粉口服,对照组给予... 目的了解人工虎骨粉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引发腰背疼痛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老年患者7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另外给予人工虎骨粉口服,对照组给予碳酸钙和维生素D口服。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分别运用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JOA下腰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腰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及腰背功能无差别。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的NRS评分、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虎骨粉能够缓解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引发的腰背疼痛,可改善患者腰背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虎骨粉 骨质疏松 腰背疼痛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对成人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英杰 高顺红 白俊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2-235,257,共5页
目的观察外侧半月板切除术(lateralmeniscectomy,LMT)对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患者128例,根据术后时间分为:0~1年组、2~4年组、5~10年组和11~17年组,设对应健侧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量膝关节周围六个... 目的观察外侧半月板切除术(lateralmeniscectomy,LMT)对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患者128例,根据术后时间分为:0~1年组、2~4年组、5~10年组和11~17年组,设对应健侧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量膝关节周围六个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骨密度,并拍摄术侧膝关节计算机辅助的X线照片(computedroentgenograph,CR)。结果0~1年组膝关节周围六个ROI骨密度均下降,R1~R4骨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年组R1~R4骨密度均下降,而R5、R6骨密度有所增加,其中以R1、R3变化显著,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10年R2骨密度下降,但其余ROI骨密度增加,以外侧ROI骨密度增加明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17年组R1、R3骨密度下降,分别与对应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片结果:部分正常,有的表现为骨小梁模糊、密度减低、可见局限性小片状骨质吸收区,有的表现为关节面内侧密度稍低、外侧密度增高,内髁小梁稀少、骨密度减低,股骨外髁骨质增生、轻度膝外翻,胫骨小梁减少、模糊但密度正常。结论LMT术可引起膝关节周围适应性的骨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半月板切除术 膝关节 骨密度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高前弓非典型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宗双乐 苏立新 +7 位作者 梁卫东 王仲健 王爱军 郑秋涛 李立东 胡启峰 王振旺 阚世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0-592,共3页
非典型股骨干骨折继发于服用双磷酸盐药物人群,也可无此类药物服用史。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并未确立。非典型骨折好发生于股骨粗隆下、股骨干两个区域。由于非典型骨折的严重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
关键词 内固定 老年 股骨干骨折 非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跳跃性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左玉明 王志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8-378,共1页
关键词 脊柱跳跃性骨折 漏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患者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海峰 徐丛 李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目前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特点分析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并肩袖损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8例。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合... 目的目前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特点分析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并肩袖损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8例。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患者的一般特点,肩袖损伤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根据Neer骨折分型分析不同骨折类型肩袖损伤的发生率。结果9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合并肩袖损伤23例(23.5%),其中损伤部位冈上肌肌腱患者发生率最高(65.2%)。肩袖损伤与无肩袖损伤患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岁患者合并肩袖损伤发生率最高(60%),其次为70~79岁,60~69岁(P=0.046)。Neer 3型骨折患者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最高(29.5%),其次是Neer 2型、Neer 4型(20.5%、13.3%),但不同骨折类型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7)。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常合并肩袖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袖损伤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无脉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铁强 左玉明 +4 位作者 王月光 廉小婧 李飞 万广亮 李晓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 目的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结果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结论“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无脉 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Ang-2、VEGF的表达及MVD测定
15
作者 赵小明 薛新宏 赵少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69例骨肉瘤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骨组织中Ang-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与C...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69例骨肉瘤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骨组织中Ang-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与CD34的表达,计算MVD;分析Ang-2的表达与VEGF、MVD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Ang-2mRNA的表达量、Ang-2蛋白阳性表达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高于对照组(t=8.253,χ2校正=11.960和11.470,P均<0.01)。高VEGF表达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VEGF表达组(P<0.01);高MVD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MVD组(P<0.01)。结论:Ang-2参与了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调控,在骨肉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外展牵引治疗器
16
作者 马松立 左玉明 +4 位作者 周钱红 刘长礼 王月光 方镇 赵国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3-73,76,80,共3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儿童全身损伤的1/4左右.肘部是人们赖以进行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各种活动的重要关节.除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外,大部分受伤的儿童需保守治疗,多采用石膏固定.
关键词 肱骨骨折/治疗 牵引术/仪器和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骏然 翟婧秀 +5 位作者 罗程 王磊 徐颖 韩硕 梁俊生 李力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02-2607,共6页
目的对比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患者作为全髋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 目的对比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患者作为全髋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45例患者为半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股骨假体中心性固定、双侧肢体长度差值、术后3、6、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全髋组相比,半髋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双侧肢体长度差值<5 mm比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全髋组明显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初次下床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双侧肢体长度差值<10 mm比率、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更优。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精准重建肢体长度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股骨颈骨折 高龄 关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骏然 翟婧秀 +4 位作者 赵洪波 梁卫东 张洪斌 梁俊生 李力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4-1030,共7页
目的探讨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7月120例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病采用牵引床DAA-TH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 目的探讨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7月120例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病采用牵引床DAA-TH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A~D组,每组30例,比较4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影像学指标(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D组分别为(115.9±15.9)、(104.6±15.2)、(91.1±11.6)(87.8±7.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1.7±36.3)、(251.8±30.0)、(225.8±20.3)、(217.2±23.7)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长于/多于B、C、D组(P<0.05),B组明显长于/多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中心性固定率A~D组分别为40.0%(12/30)、66.7%(20/30)、93.3%(28/30)、90.0%(27/30),A组显著低于B、C、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切口长度、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杯位于安全区比率和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术后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6例,其中大转子骨折3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B组并发症3例,其中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C组与D组各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4组随访13~34个月,(22.4±5.1)月,无脱位、感染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床DAA-THA学习曲线显示在60例左右达到技术稳定期(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床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侧入路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骏然 梁卫东 +2 位作者 翟婧秀 梁俊生 李力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222-3226,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股骨头置换(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采用FHR治疗的7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目的分析应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股骨头置换(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采用FHR治疗的7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牵引床DAA-FHR(观察组),37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初次下床站立时间、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后6个月、术后1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值得肯定,但术前准备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牵引床 股骨颈骨折 高龄 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柯嵩 于利 何宜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82-1086,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生物力学软件在医学建模上的应用及发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对人体骨骼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及试验,来重建骨的微观结构、分析骨的力学规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笔...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生物力学软件在医学建模上的应用及发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对人体骨骼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及试验,来重建骨的微观结构、分析骨的力学规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综述了股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近年来国内外股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并结合新进展探讨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更为准确地预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几率,为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降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风险提供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