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动脉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萍淑 元小冬 +5 位作者 钱琳琳 吴小英 吕淑娟 陶莉 张健 王京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眼动脉(OA)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经MRI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色双重功能超声检查均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患者9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4岁。均... 目的探讨眼动脉(OA)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经MRI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色双重功能超声检查均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患者9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4岁。均为右利手,其中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6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50例。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观察颅脑MRI中脑梗死和临床眼部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96例患者中OA侧支循环开放60例(62.50%),OA侧支循环未开放36例(37.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OA侧支循环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52例(8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36例(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47,P=0.001)。MCA血流动力学指标Vs、Vd、Vm、P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CA供血区有脑梗死灶者,OA侧支循环开放组34例(5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24例(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2,P=0.145)。眼部缺血体征,OA侧支循环开放组11例(18.33%),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9例(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2,P=0.228)。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可通过启动OA侧支循环,弥补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衰减引起的部分血流灌注不足,但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依然有限,仍然具有较高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和一定程度的眼部缺血病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眼动脉 侧支循环 脑血流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脑动脉血流分流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萍淑 吴小英 +3 位作者 孔祥慧 元小冬 邓红亮 张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后,其远端的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向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方法选择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证实的单侧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9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 目的观察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后,其远端的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向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方法选择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证实的单侧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9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5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49例),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ACA、PCA、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据此判断是否有ACA、P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及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94例患者中,患侧PCA向同侧MCA形成脑血流分流者47例、未形成脑血流分流者47例,患侧ACA向同侧MCA均未形成脑血流分流。依据脑血流分流的形成情况,判断患侧PCA与同侧MCA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者47例,没有患侧ACA与同侧MCA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者。结论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患侧P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的特征,没有明显的患侧A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脑动脉血流分流 软脑膜侧支循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血流速度 血管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