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FIB水平与IL-6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高翠红 高庆双 彭利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其对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5例、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取卵巢癌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及血浆,用胶...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其对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5例、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取卵巢癌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及血浆,用胶乳凝集法测定血浆中的D-二聚体、FIB含量,用ELISA法测定IL-6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肿瘤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癌症组FIB、IL-6、D-二聚体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FIB与IL-6、D-二聚体呈正相关(r=0.31,r=0.56)。结论:FIB、IL-6、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IL-6 D-二聚体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斧状皮瓣转移修复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增生性瘢痕溃疡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永柏 颜培娥 +1 位作者 常娜 李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59-3360,共2页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在整形外科工作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自觉痒痛,因局部摩擦、压迫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产生刺痒或刺痛感。因外伤、感染后极易引起瘢痕表面破溃,继而形成瘢痕溃疡造成经久不愈。单纯手术切除极易造成术后复...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在整形外科工作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自觉痒痛,因局部摩擦、压迫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产生刺痒或刺痛感。因外伤、感染后极易引起瘢痕表面破溃,继而形成瘢痕溃疡造成经久不愈。单纯手术切除极易造成术后复发,为选择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就此进行探讨。自2010年以来,利用斧状皮瓣转移修复体表增生性瘢痕溃疡切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并于术前术后联合局部切口瘢痕药物注射治疗瘢痕溃疡1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注射治疗 皮瓣转移修复 瘢痕溃疡 慢性增生性 皮肤组织缺损 增生性瘢痕 外科工作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伟 杜金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接受帕瑞昔布钠+丙泊酚复合...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接受帕瑞昔布钠+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观察组和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痛觉阈值以及血清指标。结果:术后2h、4h、6h、8h、10h、12h时,观察组患者的痛觉阈值EI5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lu、PS、组胺、5-HT、MCP-1、CCR2、JAK2、STAT3、p38MAPK、PX1、Orexin、IRAK1、TRAF6、FcγRI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ABA、β-E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疼痛感觉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疼痛递质、炎性因子以及相关分子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帕瑞昔布钠 丙泊酚 瑞芬太尼 疼痛 神经递质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治国 杨丹 +1 位作者 李军 孙艳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折正常愈合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39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折正常愈合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39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骨折后1、4、8及12周的血流变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骨折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比较,P均>0.05,而骨折后4、8及12周观察组血流变中的血液黏度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其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呈现较高的趋势,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较低,其对骨折延迟愈合有较佳的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血流变 sICAM-1 SVCAM-1 IGF-1 A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的探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伟 杜金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DEX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DEX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损伤性细胞因子和保护性细胞因子的含量、神经损伤所致高表达蛋白的含量、信号通路分子的含量。结果:DEX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水平以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EX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坍塌反应调节蛋白-2(CRMP-2)、电中性共同转运体1(NKCC1)和水通道蛋白4(AQP4)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包括增加保护性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损伤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以及调节神经功能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静吸复合麻醉 神经功能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小华 殷士良 +3 位作者 赵玉萍 刘晓峰 赵春艳 周凤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7-1178,共2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肌 肝细胞生长因子 替米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丽艳 卢满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63-3765,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法国Synapsys视频眼震图仪对66例单侧管石性BPPV患者进行冷热试验,其中原发性BPPV18例,继发性48例;后半规管BPPV40...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法国Synapsys视频眼震图仪对66例单侧管石性BPPV患者进行冷热试验,其中原发性BPPV18例,继发性48例;后半规管BPPV40例,水平半规管26例。冷热试验在Dix-Hallpike及Roll-test试验后进行,以半规管反应减退相对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作为分析指标,结合病史分析冷热试验在不同BPPV者的结果特征。结果:66例BPPV冷热试验UW异常者49例(单侧27例,双侧22例,占74.2%),其中水平半规管22例(84.6%)、后半规管27例(67.5%),原发性10例(55.6%)、继发性39例(81.25%)。水平和后半规管、原发和继发性BPPV两组异常UW值均行χ2检验(χ2值分别为2.41、3.64,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发性BPPV在临床更常见。管石不是影响半规管功能的主要因素,半规管功能异常与BPPV的病理成因具有同源性,与前庭系统存在广泛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冷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春阳 王永阁 +5 位作者 赵然 张强 王会新 王宝泉 董志伟 张启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38-2138,共1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在重度颅脑损伤(serious brain injury,S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BI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两组预后、颅内压变化和并...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在重度颅脑损伤(serious brain injury,S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BI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两组预后、颅内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良好率为39.53%,研究组良好率为65.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颅内压逐渐降低(P〈0.01),术后3d和7d.研究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伟 王京城 +2 位作者 朱俊友 窦红艳 赵春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20-1821,共2页
目的探究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衡随机化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配合服用当归四逆汤。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 目的探究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衡随机化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配合服用当归四逆汤。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9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春阳 王永阁 +5 位作者 赵然 张强 王会新 王宝泉 董志伟 张启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540-1540,共1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50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存活46例(92%),死亡4例(8%)。存活46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评...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50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存活46例(92%),死亡4例(8%)。存活46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Ⅰ级7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Ⅳ级5例,V级4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可靠,能有效减压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钛网辅16排CT颅骨图像重建治疗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后颅骨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阁 宋春阳 +5 位作者 赵然 张强 王会新 王宝泉 董志伟 张启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39-2139,共1页
目的观察16排CT颅骨图像重建数字化塑形二维钛网治疗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后颅骨缺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颅脑部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37例,均采用6排螺旋cT薄层扫描,获得颅骨缺损部位的二维数据进行颅骨图像三维重建,采用数字机床冲... 目的观察16排CT颅骨图像重建数字化塑形二维钛网治疗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后颅骨缺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颅脑部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37例,均采用6排螺旋cT薄层扫描,获得颅骨缺损部位的二维数据进行颅骨图像三维重建,采用数字机床冲压二维钛网塑形,二维成型钛网和患者的颅骨缺损模型进行模拟组装,使钛网与颅骨缺损区域完美符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将二维钛网置于颅骨缺损部位。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外观满意度、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电图(EEG)和功能独立评分(FIM)。结果:本研究中平均治疗时间为(91.5±12.5)min,37例患者均对外观满意,优率100%。治疗前EEG异常率为78.38%,治疗后为70.27%,经秩和检验,治疗后EEG表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O.01)。治疗前患者的FIM评分为(108.1±11.5)分,治疗后(119.5±4.3)分,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6排CT辅助颅骨三维重建数字化塑形二维钛网治疗颅骨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二维钛网 数字化塑形 颅骨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