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盐渍土稻田秸秆还田、氮肥减施及秸秆腐熟剂的优化组合研究
1
作者 戴相林 孙建平 +6 位作者 马瑞萍 赵子婧 李皓 姚玉涛 刘雅辉 何萍 董磊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6-971,共16页
【目的】滨海盐渍土稻田土壤盐分含量高,有可能降低秸秆的腐熟速度,影响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施氮量,以及使用秸秆腐熟剂的效果,旨在为滨海盐渍土稻田的培肥、水稻高产以及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 【目的】滨海盐渍土稻田土壤盐分含量高,有可能降低秸秆的腐熟速度,影响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施氮量,以及使用秸秆腐熟剂的效果,旨在为滨海盐渍土稻田的培肥、水稻高产以及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技术方案。【方法】于2022和202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在不施用腐熟剂HT20(D0)和施用腐熟剂45 kg/hm^(2)(D1)下,分别设置秸秆半量还田(HS,5250 kg/hm^(2))和全量还田(S,10500 kg/hm^(2))。并每个秸秆还田量下,设置减施氮肥40%(N1)、减施氮肥20%(N2)和常规氮量(375 kg/hm^(2),N3)3个水平。另外,在不施腐熟剂、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设不施氮肥(CK)和只施常规氮量(F)两个对照。在水稻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层土壤和地上部植株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植株生物量和氮素含量,成熟期测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水稻成熟期,与F处理对照相比,D0HSN3、D1HSN3和D1SN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两年平均提高2.11%~7.59%;12个组合处理土壤碱解氮提高11.76%~28.71%;D1N2和D1N3处理土壤铵态氮增加26.21%~42.68%;D0N3、D1N2和D1N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32.94%~74.76%;12个组合处理土壤有机碳增加了1.83%~15.95%;D0N2、D0N3、D1SN2和D1SN3处理土壤电导率(EC)提高4.20%~7.29%;12个组合处理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加4.43%~12.23%;水稻各生育期不同处理间pH值无显著差异。与F处理相比,8个N2、N3组合处理提高了齐穂至成熟期水稻地上部氮积累量0.93%~2.78%;4个N2组合处理提升氮肥表观回收率11.16%~12.95%、氮肥农学效率23.50%~27.11%,且均以D1HSN2处理最高。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千粒重、土壤NH_(4)^(+)-N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移除上述4种变量分别导致模型预测率下降41.39%、23.43%、22.94%和11.83%。成熟期地上氮素积累量、土壤NH_(4)^(+)-N和CEC是影响氮肥表观回收率的重要因子,移除上述3种变量分别导致模型预测率下降62.83%、28.06%和13.86%。TOPSIS综合评价表明,D1HSN2组合最优,其次是D0HSN2组合。【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常规施氮量减少20%可显著提升滨海盐渍水稻土的有机碳、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增施秸秆腐熟剂可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常规施氮量减少20%的条件下,秸秆半量还田较全量还田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并获得更高的氮肥表观回收率;增施秸秆腐熟剂可进一步提升氮肥表观回收率。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减氮20%(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秸秆半量还田(还田量5250 kg/hm^(2)),并配施腐熟剂HT2045 kg/hm^(2),或不施腐熟剂,两种组合均可作为当前滨海盐渍稻田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稻田 秸秆还田量 减施氮肥 腐熟剂HT20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TOPSIS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优质香稻新品种滨香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
作者 徐亚会 于长群 +4 位作者 张薇 耿雷跃 邹拓 王硕 杜琪 《北方水稻》 2025年第3期17-19,24,共4页
滨香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将垦育90和垦稻2015的杂交F1代与垦育118进行复交选育出的常规粳型香稻品种,202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耐盐、优质、抗病、抗倒伏、稳产、适应性较广,适宜在河北省东南... 滨香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将垦育90和垦稻2015的杂交F1代与垦育118进行复交选育出的常规粳型香稻品种,202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耐盐、优质、抗病、抗倒伏、稳产、适应性较广,适宜在河北省东南地区如唐山、保定、秦皇岛等地作为一季稻种植。从种子处理、播种、插秧、施肥、水层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滨香3号的栽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滨香3号 耐盐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除草剂水稻耐药性及后代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邹拓 杜琪 +3 位作者 耿雷跃 张薇 孟令启 张启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6-140,共5页
为了解抗除草剂水稻与常规水稻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以及探索一种针对抗除草剂水稻育种过程中快速筛选杂交后代抗性材料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咪唑乙烟酸溶液对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滨稻K1及常规水稻品种垦育60的根与叶片喷... 为了解抗除草剂水稻与常规水稻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以及探索一种针对抗除草剂水稻育种过程中快速筛选杂交后代抗性材料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咪唑乙烟酸溶液对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滨稻K1及常规水稻品种垦育60的根与叶片喷施后,测量计算其生长率及浸种后计算种子出苗率。结果表明,常规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迅速降低,并在较低浓度下停止生长和出苗;抗除草剂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先缓慢均匀降低,达到较高浓度后快速下降直至停止生长和出苗。分析数据得出抗除草剂水稻的种子、根和叶片对除草剂的耐药能力分别是常规水稻的20、90、15.7倍,抗除草剂水稻种子、根和叶对除草剂的耐力极限浓度分别为1.000%、0.900%、1.100%,2种水稻的不同部位间的耐药能力均为叶片>种子>根;利用0.03%咪唑乙烟酸溶液浸种72 h,或用0.07%咪唑乙烟酸溶液在水稻3叶1心期进行叶面喷施,可快速杀死全部不具有除草剂抗性的后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除草剂 后代筛选 耐药性 咪唑乙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优质粳稻新品种滨稻2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薇 耿雷跃 +5 位作者 邹拓 刘林斌 徐亚会 张启星 孟令启 杜琪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2期43-44,47,共3页
滨稻2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育成的常规中晚熟粳稻品种,具有耐盐、优质、高产等特性,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耐盐等级3级。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56.4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14.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7.8 kg/... 滨稻2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育成的常规中晚熟粳稻品种,具有耐盐、优质、高产等特性,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耐盐等级3级。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56.4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14.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7.8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14.9%。202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长城以南的唐山市、秦皇岛市作一季稻插秧栽培种植,被秦皇岛市列为2023年水稻主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滨稻20 耐盐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 优质 抗病香稻新品种垦香48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启星 张华 +3 位作者 耿雷跃 张薇 邹拓 杜琪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91-94,共4页
垦香48是以武运粳21为母本、05-18为父本杂交,在F_2代优选单株,经过连续7 a单株系统选择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条纹叶枯病、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特点。2016~2017年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511.... 垦香48是以武运粳21为母本、05-18为父本杂交,在F_2代优选单株,经过连续7 a单株系统选择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条纹叶枯病、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特点。2016~2017年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511.3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4.3%;2017年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9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3.5%。2017~2018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9 665.3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3.9%;2019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634.2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4.5%。该品种稻米品质达到了国家优质3级米标准。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稻20180002);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44)。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一季春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垦香48 育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基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邹拓 耿雷跃 +3 位作者 张薇 杜琪 孟令启 张启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50,共6页
为提高冀东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水平,对157份粳稻资源通过田间诱发感病鉴定其稻瘟病抗性,并利用12个抗病基因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157份粳稻资源中表现为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材料分别为2、70、64、9、12个,其中,材料ZY1... 为提高冀东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水平,对157份粳稻资源通过田间诱发感病鉴定其稻瘟病抗性,并利用12个抗病基因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157份粳稻资源中表现为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材料分别为2、70、64、9、12个,其中,材料ZY1和ZY2表现为抗。Piz和Pid3这两个抗病基因出现频率最高,而Pigm、Pia、Pita、Pik和Pi5在本地区对稻瘟病的抗性上起到主效作用,且聚合越多抗性基因,抗病性越高。结合种质资源农艺及产量性状,发现ZY2、ZY13、ZY15和ZY21适合作为抗稻瘟病育种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