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曹妃甸海域风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龙强 孟艳静 +2 位作者 王锋 郑元鑫 付晓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7,共6页
利用2011—2012年曹妃甸沿岸区域站和海面气象浮标观测站四个季节的两分钟平均风速、风向和极大风速资料,对曹妃甸海域风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区域的风速日变化有较大差异,沿岸和海面冬季月平均风速明... 利用2011—2012年曹妃甸沿岸区域站和海面气象浮标观测站四个季节的两分钟平均风速、风向和极大风速资料,对曹妃甸海域风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区域的风速日变化有较大差异,沿岸和海面冬季月平均风速明显偏大,汛期月平均风速较小,但极大风速较大;(2)沿岸和海面年内的最大频率风向皆为S风,出现频率分别为9.5%和9.7%,频率最低的分别为WNW风和NNW风,海域春季风向过渡特征不明显,主吹SSW风;(3)沿岸的两分钟平均风速与极大风速间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后者大致是前者的1.5倍,海面的情况更为理想,二者的比值约为1.2,该结论可为二者之一缺测时的数值估计以及检验两风速的记录准确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域 平均风速 极大风速 风向频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OPSIS法评价唐山北部山区板栗栽培气象条件 被引量:6
2
作者 孟艳静 袁素琴 +2 位作者 杨凤瑞 高桂芹 龙强 《农业工程》 2012年第12期22-25,共4页
为了探讨唐山北部山区不同地方板栗栽培的气象条件特征,根据板栗生长周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板栗生长特点和果树专家的思想,采用DTOPSIS分析法对唐山北部地区板栗生长适宜性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优势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气候角度分... 为了探讨唐山北部山区不同地方板栗栽培的气象条件特征,根据板栗生长周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板栗生长特点和果树专家的思想,采用DTOPSIS分析法对唐山北部地区板栗生长适宜性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优势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唐山市北部各县(市、区)并非都适宜板栗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当属北部山区的迁西县,其次是迁安,滦县、遵化、丰润和玉田则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OPSIS法 评价 板栗栽培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湾精细化海区大风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畅 刘倩 +1 位作者 龙强 王锋 《海洋预报》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根据唐山湾的特殊地理环境,将其分为西部、南部和东部3个海域,并选取3个沿岸站、2个海岛站和1个浮标站分别作为3个海域的代表站,对每个站点的大风日数、风速、年际和月际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南部海域出现≥6级的大风和极... 根据唐山湾的特殊地理环境,将其分为西部、南部和东部3个海域,并选取3个沿岸站、2个海岛站和1个浮标站分别作为3个海域的代表站,对每个站点的大风日数、风速、年际和月际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南部海域出现≥6级的大风和极大风的天数最多,出现大风的概率与东部海域相当,均为西部海域的3倍左右;整个唐山湾海域大风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呈两峰两谷分布,5月和11月是出现大风最多的月份;3个海域的极大风速极值均在17.2 m/s以上(8级以上),7月16日急性型冷锋的出现使得嘴东站的极大风速达到31.2 m/s(11级);唐山湾3个海域的≥6级大风年主导风向为NE-ENE,≥6级极大风年主导风向为ENE-E,所有大风几乎没有偏南的风向,即唐山湾6级以上大风均以偏北风为主。综合分析3个海域代表站的大风资料,可以精确的反映唐山湾海域大风的气候特征,更为各个海域的天气预报提供辅助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湾 大风 统计分析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高温热浪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33
4
作者 宋晨阳 王锋 +3 位作者 张韧 白成祖 刘科峰 龙强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201-206,共6页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愈加频繁的变化趋势,从风险分析角度提出了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探讨了我国1983-2012年高温热浪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为解决风险评估建模时决策者难以有效评判的情况,构建了犹豫层次分析法(Hesitant An...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愈加频繁的变化趋势,从风险分析角度提出了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探讨了我国1983-2012年高温热浪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为解决风险评估建模时决策者难以有效评判的情况,构建了犹豫层次分析法(Hesita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H-AHP)和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华东地区6座城市作为承险体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合理构建高温热浪风险指标体系,得到与事实接近的量化评估结果,研究思想和方法途径可为其他气候灾害评估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犹豫层次分析法 TOPSIS 风险评估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鹏 张韧 +2 位作者 洪梅 王锋 龙强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气候变化影响是指气候变化背景下社会经济或资源环境的响应。气候变化风险是指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或资源环境的可能损失。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是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定性和对风险的量化。针对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体系... 气候变化影响是指气候变化背景下社会经济或资源环境的响应。气候变化风险是指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或资源环境的可能损失。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是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定性和对风险的量化。针对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体系,本文从风险指数、风险概率和脆弱性评估三个方面,对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和通常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求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风险评估 脆弱性/敏感性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极端高水位的频率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以宁波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汪杨骏 张韧 +2 位作者 钱龙霞 葛珊珊 王锋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213-218,共6页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极端高水位事件将严重威胁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因此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极端高水位事件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此引入频率风险思想,从极端高水位事件发生...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极端高水位事件将严重威胁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因此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极端高水位事件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此引入频率风险思想,从极端高水位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造成的后果等角度构建了频率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耿贝尔极值法、灰色Verhulst模型和Arc GIS平台的极端高水位频率风险评估模型;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进行了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极端高水位发生频率对我国沿海城市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我国极端高水位预估情景,2050年极端高水位事件的发生频率预期将远大于当前,沿海城市岸堤的防范能力较之目前将有大幅度的降低;并给出了不同强度的极端高水位事件对宁波市构成潜在威胁和经济损失风险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极端高水位 频率风险分析 耿贝尔极值法 灰色VERHULST模型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极值理论和Copula函数的极端海平面高度预测建模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杨骏 侯太平 +3 位作者 张韧 钱龙霞 王锋 龙强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70,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是一个潜在的重大风险,为防范气候灾害,应对极端气象海洋事件,需客观、定量地对未来极端海平面变化进行科学预测。为此,基于Copula函数和动态极值分析理论,综合考虑平均海平面变化(包括垂直陆地运动和基...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是一个潜在的重大风险,为防范气候灾害,应对极端气象海洋事件,需客观、定量地对未来极端海平面变化进行科学预测。为此,基于Copula函数和动态极值分析理论,综合考虑平均海平面变化(包括垂直陆地运动和基准的局地变化)与潮、涌、浪等其他气候变化的增水对极端海平面高度的影响,采用DREAM方法改进Bayes推断对动态极值模型的参数空间估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对未来极端海平面高度变化进行预测,旨在改进传统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并运用该模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厦门地区未来35年的海平面变化情景进行了模型应用和实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海平面高度 动态极值模型 DREAM方法 BAYES推断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ARW模式在北京城市热岛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倩 刘斌 +2 位作者 王晓云 王锋 王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146-151,164,共7页
为了分析城市化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程度,利用NCEP 1℃×1℃逐日再分析资料、Landsat遥感产品数据以及中尺度WRF模式,对北京城市下垫面因子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城市化对北京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北京的城市、近... 为了分析城市化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程度,利用NCEP 1℃×1℃逐日再分析资料、Landsat遥感产品数据以及中尺度WRF模式,对北京城市下垫面因子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城市化对北京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北京的城市、近郊、远郊存在气温的逐级递减趋势,而夜间热岛分布广且城郊温差小,城市热岛强度总体维持在1℃以上。下垫面由郊区变为城市会使当地的气温升高;并且这种升温效果在夜间比较显著。城区面积的扩张,会进一步增加城市中心区的温度。从不同年份小风区面积的变化看出,城市化在夜晚不断的加剧城市热岛效应,而白天则先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WRF模式 北京城市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OFIS平台在渤海湾北部海面气温和风速精细化预报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龙强 王锋 +1 位作者 孟艳静 米欣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58-265,共8页
基于"动力-统计"预报方法的MEOFIS(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平台以相关模式预报结果为基础,结合历史实况资料建立预报模型,实现站点的精细化预报.利用2009~2011年的T639模式产品和渤海湾北部相关观测站的数据积累统计建模,并对2012... 基于"动力-统计"预报方法的MEOFIS(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平台以相关模式预报结果为基础,结合历史实况资料建立预报模型,实现站点的精细化预报.利用2009~2011年的T639模式产品和渤海湾北部相关观测站的数据积累统计建模,并对2012~2013年海面4个季节的气温和风速进行预报统计,对比分析该平台在海面气温和风速预报中的适用性.经客观检验,1℃误差范围内,海面各季节的气温和风速预报准确率均高于陆上的预报;海面日最高、日最低和逐3 h气温预报准确率均超过68%,秋季的日最高气温、逐3 h气温和冬季的日最低气温预报最为理想,准确率分别达86.8%、75.2%和78.9%,春季的气温预报整体不理想;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和T639直接输出的结果相比,MEOFIS在各季节的气温预报中具有明显的订正能力.2 m/s误差范围内,过渡性季节春、秋季的日最大风速预报准确率均超过75.0%,夏季的预报效果较差,但逐3 h风速预报准确率最高,达78.0%,冬季的风速预报效果整体不佳;利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对各月逐3 h的海面气温和风速预报误差做滤波处理,结果显示MEOFIS平台对这两要素的预报误差均存在明显的双周震荡波,通过滤波可以提高二者预报的准确率,且气温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更大.预报偏差和方差小的季节,预报准确率的改善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MEOFIS平台 气温 风速 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法 渤海湾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