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曹妃甸区水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张保战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6期48-51,共4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曹妃甸区水稻各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利用曹妃甸区气象局1991-2023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并与当地水稻发育期、产量等资料相结合,着重选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等探讨曹妃甸区气候变化对水稻发育期及产...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曹妃甸区水稻各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利用曹妃甸区气象局1991-2023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并与当地水稻发育期、产量等资料相结合,着重选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等探讨曹妃甸区气候变化对水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曹妃甸区水稻生长季节年平均气温有所增加,而降水与日照则有所减少。与此同时,水稻全生育期缩短,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移栽期、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呈不同程度的推迟趋势,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则有所提前,而水稻每亩产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发育期 产量 影响 曹妃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曹妃甸区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磊明 张洁新 刘倩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3期48-50,共3页
气象条件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为此,基于气象条件的产量动态预报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唐山市曹妃甸区水稻试验田产量与水稻生育期间的气象... 气象条件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为此,基于气象条件的产量动态预报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唐山市曹妃甸区水稻试验田产量与水稻生育期间的气象要素的关系,选出影响水稻产量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曹妃甸区水稻产量预测模型,为更好地开展曹妃甸区气象为农服务和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关键气象因子 气象产量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区海参养殖的气象条件分析探究
3
作者 张洁新 米欣悦 +1 位作者 龙强 董磊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2期238-240,共3页
通过对1991—2020年曹妃甸区气象观测资料温度、降水的统计分析,研究气象条件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目的是为海参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区4月、10月温度、降水条件均适宜池塘海参... 通过对1991—2020年曹妃甸区气象观测资料温度、降水的统计分析,研究气象条件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目的是为海参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区4月、10月温度、降水条件均适宜池塘海参养殖生长;3月、5月中的大部分日期温度是适宜的;6月、9月、11月中的部分日期温度是适宜的;6~8月是曹妃甸最高气温(≥30℃)的日数较多且持续日数较长、最多降水量(≥100 mm)出现集中且最多连续降水量(≥100 mm)出现概率较高的季节,是海参养殖的夏眠期;1~2月、11~12月气温较低不适宜海参生长,为冬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养殖 气象条件 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滨海“新小站稻”产区气象条件分析与服务要点
4
作者 王川 《现代农村科技》 2013年第3期12-13,共2页
唐山滨海地区濒临渤海,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由于特殊的退海地理环境,土质黏重,土壤矿化物质含量高,加之有天然无污染的滦河水灌溉,所产出的"新小站稻"远近闻名。该区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4月上旬,终日在10月下旬,... 唐山滨海地区濒临渤海,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由于特殊的退海地理环境,土质黏重,土壤矿化物质含量高,加之有天然无污染的滦河水灌溉,所产出的"新小站稻"远近闻名。该区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4月上旬,终日在10月下旬,间隔日数200多天,活动积温平均在3700℃以上,80%保证率积温也在3600℃以上,大于水稻不同品种类型对10℃以上活动积温的要求,是我国单季稻生育期最长的地区,也是河北省重要的优质大米生产基地。目前,栽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有盐丰47、海繁1—8系、垦育38、垦育88、津原E28、冀糯1号、津糯1号等。现就该区水稻各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生育期气象服务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分析 滨海地区 气象服务 小站稻 唐山 产区 活动积温 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渍土稻田秸秆还田、氮肥减施及秸秆腐熟剂的优化组合研究
5
作者 戴相林 孙建平 +6 位作者 马瑞萍 赵子婧 李皓 姚玉涛 刘雅辉 何萍 董磊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6-971,共16页
【目的】滨海盐渍土稻田土壤盐分含量高,有可能降低秸秆的腐熟速度,影响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施氮量,以及使用秸秆腐熟剂的效果,旨在为滨海盐渍土稻田的培肥、水稻高产以及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 【目的】滨海盐渍土稻田土壤盐分含量高,有可能降低秸秆的腐熟速度,影响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水稻生产中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施氮量,以及使用秸秆腐熟剂的效果,旨在为滨海盐渍土稻田的培肥、水稻高产以及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技术方案。【方法】于2022和202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在不施用腐熟剂HT20(D0)和施用腐熟剂45 kg/hm^(2)(D1)下,分别设置秸秆半量还田(HS,5250 kg/hm^(2))和全量还田(S,10500 kg/hm^(2))。并每个秸秆还田量下,设置减施氮肥40%(N1)、减施氮肥20%(N2)和常规氮量(375 kg/hm^(2),N3)3个水平。另外,在不施腐熟剂、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设不施氮肥(CK)和只施常规氮量(F)两个对照。在水稻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层土壤和地上部植株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植株生物量和氮素含量,成熟期测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水稻成熟期,与F处理对照相比,D0HSN3、D1HSN3和D1SN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两年平均提高2.11%~7.59%;12个组合处理土壤碱解氮提高11.76%~28.71%;D1N2和D1N3处理土壤铵态氮增加26.21%~42.68%;D0N3、D1N2和D1N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32.94%~74.76%;12个组合处理土壤有机碳增加了1.83%~15.95%;D0N2、D0N3、D1SN2和D1SN3处理土壤电导率(EC)提高4.20%~7.29%;12个组合处理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加4.43%~12.23%;水稻各生育期不同处理间pH值无显著差异。与F处理相比,8个N2、N3组合处理提高了齐穂至成熟期水稻地上部氮积累量0.93%~2.78%;4个N2组合处理提升氮肥表观回收率11.16%~12.95%、氮肥农学效率23.50%~27.11%,且均以D1HSN2处理最高。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千粒重、土壤NH_(4)^(+)-N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移除上述4种变量分别导致模型预测率下降41.39%、23.43%、22.94%和11.83%。成熟期地上氮素积累量、土壤NH_(4)^(+)-N和CEC是影响氮肥表观回收率的重要因子,移除上述3种变量分别导致模型预测率下降62.83%、28.06%和13.86%。TOPSIS综合评价表明,D1HSN2组合最优,其次是D0HSN2组合。【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常规施氮量减少20%可显著提升滨海盐渍水稻土的有机碳、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增施秸秆腐熟剂可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常规施氮量减少20%的条件下,秸秆半量还田较全量还田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并获得更高的氮肥表观回收率;增施秸秆腐熟剂可进一步提升氮肥表观回收率。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减氮20%(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秸秆半量还田(还田量5250 kg/hm^(2)),并配施腐熟剂HT2045 kg/hm^(2),或不施腐熟剂,两种组合均可作为当前滨海盐渍稻田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稻田 秸秆还田量 减施氮肥 腐熟剂HT20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TOPSIS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作业海区大风特征分析及气象信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琳琳 龙强 +2 位作者 王锋 米欣悦 王畅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4,共7页
利用冀东油田作业海区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东、西、南部海区的大风特征,对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作了分型,并针对风、浪的专业站点观测值和现场人工经验观测值之间的差异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释用方法。结果表明:(1)南... 利用冀东油田作业海区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东、西、南部海区的大风特征,对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作了分型,并针对风、浪的专业站点观测值和现场人工经验观测值之间的差异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释用方法。结果表明:(1)南部海区年大风日数最多,约为150 d,西部海区最少,约为100 d;(2)大风的季节性分布整体呈两峰两谷的趋势,5、11月是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3)各海区大风风向均以NW、WNW和ENE、E为主导风向,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极端化"分布;(4)低槽冷锋是产生大风日数最多的天气系统,约占所有个例的一半;(5)专业自动站观测的风力均比现场人工经验观测的风力小,可提高1~3个等级后用于实际作业,自动观测的浪高普遍比人工观测的浪高小,可通过增加修正值或使用线性关系式予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天气系统 大浪 经验 释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港海雾的环境要素特征和环流背景分析
7
作者 龙强 王洪峰 +4 位作者 米欣悦 刘跃 周义人 张洁新 刘爽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5,共11页
利用唐山港2015—2019年海雾观测数据,综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2.5°×2.5°等压面资料和0.25°×0.25°的全球最终分析资料(FNL),分析了唐山港海雾的时间变化和海雾期间地面气象要素的特征,同时对海... 利用唐山港2015—2019年海雾观测数据,综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2.5°×2.5°等压面资料和0.25°×0.25°的全球最终分析资料(FNL),分析了唐山港海雾的时间变化和海雾期间地面气象要素的特征,同时对海雾日数异常的年份和月份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海雾集中出现在7月和10月—次年1月,且主要发生在凌晨—上午;风速在3级以内的偏南风和偏东风最有利于海雾的发生;当相对湿度超过90%时,唐山港的水平能见度很可能低于500 m;海雾发生期间水温大多低于20℃,水气温差超过5℃的情况约占一半;海雾发生在大气环流比较平直、近地层气压梯度小、风速整体偏弱的偏南风环境中,期间存在一个或多个逆温层,低空暖平流和弱垂直环流为大气增湿和逆温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唐山港海雾的年际变化与副热带高压有关,强度大、西脊点西伸且脊线位置偏北的副热带高压更有利于热带洋面暖湿气流的向北输送,平流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易形成海雾,在这样的环流背景下唐山港海雾日数会偏多,反之则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港 海雾 能见度 环流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农业气象设备移动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张保战 刘跃 +2 位作者 王锋 龙强 孙云锁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期85-86,90,共3页
该文基于业务人员设备维保、站点社会化保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农业气象设备移动保障系统的设计并予以实现,其依托当前成熟的物联网技术,采用"调度中心(web端)+手持终端(APP端)+蓝牙适配连接"的组合模式,实现了设备运行监... 该文基于业务人员设备维保、站点社会化保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农业气象设备移动保障系统的设计并予以实现,其依托当前成熟的物联网技术,采用"调度中心(web端)+手持终端(APP端)+蓝牙适配连接"的组合模式,实现了设备运行监控、巡检管理、无线连接调试、维保监控、站点导航、资料查询等多种功能。一年多的业务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可使农业气象观测设备的运行监控、维保管理等工作更加直观、便捷,能够提高设备巡检维保的工作效率,也为观测系统社会化保障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设备 巡检 维保 调试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北岸海陆风及湍流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龙强 王锋 +1 位作者 王畅 米欣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利用渤海湾北岸祥云岛岸基站2017—2018年观测数据和两座梯度测风塔2011—2013年观测资料分别分析了当地海陆风和湍流强度特征,并重点对不同天气系统所致大风条件下的湍流强度特点做了剖析。结果表明:渤海湾北岸海陆风特征明显,昼夜风... 利用渤海湾北岸祥云岛岸基站2017—2018年观测数据和两座梯度测风塔2011—2013年观测资料分别分析了当地海陆风和湍流强度特征,并重点对不同天气系统所致大风条件下的湍流强度特点做了剖析。结果表明:渤海湾北岸海陆风特征明显,昼夜风向主要由SSW向ENE转变,夏季昼夜风向转换尤为显著。整体而言,风速和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大分别呈增大、减小趋势,且近海面层湍流强度小于近地层湍流强度。湍流强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夏季大、冬季小、春秋季变化不明显,且近海面层湍流强度相对近地层变化平缓。近海面层70 m及以下湍流强度在偏东大风条件下反而比近地层湍流强度大,雷雨大风期间近海面层和近地层均出现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大而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大而减小的特殊情况,台风靠近风塔时各层风速显著增大、湍流强度变化不明显,但台风中心到达时湍流强度迅速增至峰值,二者时间一致并早于风速最小值出现时间约1 h。近海面层和近地层有8%~10%样本的湍流强度超出了IEC-61400设计标准,建议渤海湾北岸风力发电风机抗湍流参数调整至0.43~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海陆风 近海面层 近地层 湍流强度 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