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麻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江 王素洁 王景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级,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30例(A组),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30例(B组),分别记录麻醉前30 min(...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级,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30例(A组),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30例(B组),分别记录麻醉前30 min(T0)、术毕(T1)、术后24 h(T2)静脉血中CD3^+、CD4^+、CD8^+、CD4^+/CD8^+及TNF-α、IL-2、IL-6的水平。结果: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理指标MAP、HR、SpO_2、RR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A、B两组CD3^+、CD4^+、CD8^+、CD4^+/CD8^+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CD3^+、CD8^+在各时点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与T0相比,T1时点A、B两组CD4^+、CD4^+/CD8^+均降低(P<0.05),但B组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T1、T2时点B组CD4^+、CD4^+/CD8^+均比A组明显升高(P<0.05)。与T0时点相比,A组和B组患者在T1、T2时点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时点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相比,A组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B组术后一天明显升高(P<0.05)。IL-2在各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均会对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使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炎症因子 T亚群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复合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鹏 贾兆晋 +4 位作者 李秀华 陈晓伟 魏润生 靳彦涛 金建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21-352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体外循环温度复合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240例患者,最终纳入220例患者,年龄50~75岁,且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术前1 d... 目的研究不同体外循环温度复合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240例患者,最终纳入220例患者,年龄50~75岁,且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术前1 d采用MMSE量表对患者的基础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患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55):低温+生理盐水组(L0)组、低温+右美托咪定组(L1)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0)组和高温+右美托咪定组(H1)组。低温组转流期间维持鼻咽温为(30±1)℃,高温组转流期间维持鼻咽温为(33±1)℃,L1、H1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之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L0、H0组输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于麻醉开始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48 h(T4)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浓度。术后12 h至术后3 d采用重症监护室混淆评估法(CAM-ICU)对患者进行是否发生POD的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术后谵妄组(POD组)和未发生术后谵妄组(NPOD组)。结果220例患者中发生POD 81例,发生率约为36.8%,其中L0组POD发生率约为30.9%、L1组POD发生率约为12.7%、H0组POD发生率约为58.2%和H1组POD发生率约为45.5%。与NPOD组相比,POD组患者NSE、IL-6、TNF-ɑ、MDA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与L0组比较,L1组T2~T4患者血清NSE、IL-6、TNF-α、MDA浓度降低,SOD浓度升高,与H0组比较,H1组T2~T4患者血清NSE、IL-6、TNF-α、MDA浓度降低,SOD浓度升高。与L0组比较,H0组T2~T4患者血清NSE、IL-6、TNF-α、MDA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与L1组比较,H1组T2~T4患者血清NSE、IL-6、TNF-α、MDA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期间低温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PO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温 右美托咪定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舒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凯智 靳彦涛 +2 位作者 李宇虹 杨莉 岳静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舒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6(男10、女6)例,年龄34~61岁,体重48~80kg。舒芬太尼5μg/kg静脉注射,采集注药后1、3、5、10、20、30、6... 目的:探讨国产舒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6(男10、女6)例,年龄34~61岁,体重48~80kg。舒芬太尼5μg/kg静脉注射,采集注药后1、3、5、10、20、30、60、120、240和360min桡动脉血标本。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舒芬太尼血药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分析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注射舒芬太尼后血药浓度立刻达峰值,达峰浓度(16.29±7.14)ng/ml。用药后30min下降至1.18ng/ml,有92.7%的舒芬太尼从血浆被清除。舒芬太尼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用三指数函数方程表示:Cp(t)=18.81e-0.4916t+4.35e-0.0497t+0.28e-0.0032t,符合三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快速分布半衰期(t1/2π)=(1.6199±0.7580)min,缓慢分布半衰期(t1/2α)=(14.8475±4.0819)min,消除半衰期(t1/2β)=(278.66±144.23)min,中心分布容积(Vc)=(0.2473±0.0947)L/kg,表观分布容积(Vd)=(8.8987±4.0163)L/kg,清除率(CL)=(0.0236±0.0050)L/(kg.min)和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19.618±55.161)ng/(ml.min)。结论:国产舒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心脏外科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在神经根性腰腿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海昌 田园 +1 位作者 王文 宋海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82-785,共4页
神经根性腰腿痛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引起神经性腰腿痛的因素较多,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要致病因素,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机理包括化学介质刺激、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周围水肿等,神经根周围炎性水肿... 神经根性腰腿痛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引起神经性腰腿痛的因素较多,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要致病因素,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机理包括化学介质刺激、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周围水肿等,神经根周围炎性水肿程度与病人疼痛程度相关[1,2]。目前临床上缓解疼痛常用方法为神经根阻滞,而准确的定位是保证神经阻滞安全有效实施的基础,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腰椎椎旁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反应 主要致病因素 神经根周围 机械性压迫 神经阻滞 神经根阻滞 炎性水肿 椎旁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发酵物治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 被引量:3
5
作者 白静 胡雷 +4 位作者 张丽 田春雨 庞得全 薄海美 韩淑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叶发酵物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艾叶发酵物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及氟康唑组(20 mg·... 目的观察艾叶发酵物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艾叶发酵物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及氟康唑组(20 mg·kg^-1),每组30只。小鼠灌胃给予相应治疗药物,bid,连续给药5 d。计算模型建立后21 d各组小鼠生存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平板计数法测定小鼠肝、肾组织活菌数目。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叶发酵物中、大剂量组和氟康唑组小鼠存活率,血清IFN-γ、IL-2水平及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较高,而肝、肾组织白念珠菌数目较低(P〈0.01);与艾叶发酵物小剂量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和氟康唑组上述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或P〈0.01),但中、大剂量组与氟康唑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叶发酵物200-400 mg·kg^-1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IFN-γ、IL-2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发酵物 感染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注射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与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凯智 靳彦涛 +2 位作者 岳静玲 陈晨 许艳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6-768,共3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与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A组)与心脏手术(C组)患者各8例,全麻后分别静注舒芬太尼2μg/kg和5μg/k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静注舒芬太尼后1、3、5、10、20、30、60、120...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与心脏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A组)与心脏手术(C组)患者各8例,全麻后分别静注舒芬太尼2μg/kg和5μg/k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静注舒芬太尼后1、3、5、10、20、30、60、120、240和360 min血浆舒芬太尼浓度,并用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三指数函数方程:A组为Cp(t)=2.86e-0.824t+0.75e-0.060t+0.14e-0.005t,C组为Cp(t)=18.81e-0.492t+4.35e-0.050t+0.28e-0.003t。A组药代动力学参数P、A、B、t1/2β和AUC分别是C组的6.6、5.8、2.0、1.8和4.6倍(P<0.05或P<0.01);而A组中心分布容积(Vc)和清除率(CL)大于或快于C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在腹部手术和心脏手术患者药代动力学均可用三室模型描述,疾病性质、CPB与血液稀释可影响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用药应根据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以做到用药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腹部手术 心脏手术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红梅 杨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子宫肌瘤且需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依据预输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负荷剂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子宫肌瘤且需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依据预输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剂量1μg·kg-1,浓度4mg·L-1,泵注时间10min,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泵注。2组均在泵注10min后开始诱导,麻醉中2组患者均使用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2组患者于入室前(T0)、手术2h(T1)和术后拔管时(T2)采血,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并检测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2组患者T0时血清COR和IL-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时COR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OR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手术时间延长2组患者血清IL-2浓度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2时血清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0时CD3+、CD4+、CD8+、CD4+/CD8+和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CD3+、CD4+、CD4+/CD8+及NK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D3+、CD4+、CD4+/CD8+和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皮质醇 白细胞介素 2 T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洁 张满和 刘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10-12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TBI组(T组)、右美托咪定25μ...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10-12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TBI组(T组)、右美托咪定25μg/kg组(D25组)、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D50组)和右美托咪定100μg/kg组(D100组),每组15只。S组仅行头皮切开钻孔手术,T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模型,D25组、D50组、D100组分别于TBI模型建立后立即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5、50、100μg/kg。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建模后12、24、48、72 h的神经功能,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皮层区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T组不同时点mNSS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P<0.05),脑组织TNF-α、IL-1β、IL-6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皮层区BDNF、NG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T组比较,D25组、D50组、D100组mNSS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脑组织TNF-α、IL-1β、IL-6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皮层区BDNF、NG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D25组比较,D50组不同时点mNSS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脑组织TNF-α、IL-1β、IL-6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皮层区BDNF、NG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D25组、D100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右美托咪定25和100μg/kg,右美托咪定50μg/kg腹腔注射可明显改善脑水肿,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加TBI后皮层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炎症反应 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穿刺置管误入腹腔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满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2-1012,共1页
关键词 股静脉穿刺置管 误入腹腔 腹股沟韧带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血肿清除 静脉穿刺困难 化验结果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