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小儿外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立宝 周薇莉 +5 位作者 戴秀华 赵晓波 张剑峰 孙文丽 马代明 周玉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小儿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腹部手术后需肠外营养支持5d以上的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低热量组)30例,对照组(传统高热量组)30例,研究组采用传统高热量的60%~70%供给,即1岁以内婴幼儿为251~335kJ.k... 目的研究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小儿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腹部手术后需肠外营养支持5d以上的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低热量组)30例,对照组(传统高热量组)30例,研究组采用传统高热量的60%~70%供给,即1岁以内婴幼儿为251~335kJ.kg-1.d-1(60~80kcal.kg-1.d-1),以后年龄每增长3岁,能量需要减41.8kJ.kg-1.d-1。肠外营养(PN)采用全营养混合液的方式经外周静脉24h均匀输注。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d、7d检测血浆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后3d血浆白蛋白均开始上升,术后7d左右达到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7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逐步恢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46.7%(14/30),对照组中2例胆汁性淤积患儿经停用PN和保肝、降黄治疗2~3个月后,黄疸自行消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具有对机体干扰小、治疗效果肯定、费用低、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小儿外科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小儿肠旋转不良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索林 周薇莉 +4 位作者 于增文 孙文丽 仲智勇 李萌 时保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42-44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的可行性以及治疗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适合条件。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施行腹腔镜Ladd手术15例。采用三孔技术,腹腔镜下牵拉肠管纠正中肠扭转复位,切断Ladd带、游离十二指肠及全部小肠,最后经腹壁戳孔...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的可行性以及治疗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适合条件。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施行腹腔镜Ladd手术15例。采用三孔技术,腹腔镜下牵拉肠管纠正中肠扭转复位,切断Ladd带、游离十二指肠及全部小肠,最后经腹壁戳孔提出阑尾切除。结果15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Ladd手术,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合并十二指肠旁疝和1例合并空肠异位胰腺同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75min。术后1~3d进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6d,平均5d。12例随访1~42个月,平均21个月,生长发育良好,症状消失。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以在新生儿期完成,适用于并发亚急性中肠扭转的病儿,对于急性扭转并有腹胀者可能会很困难且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腹腔镜 Ladd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0例报告 被引量:9
3
作者 周薇莉 孙立宝 赵晓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04-705,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成功经验.方法2001年4月~2004年4月,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0例,年龄12~90 d,平均35 d.分别在左、右上腹各置入3 mm trocar,左侧tro...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成功经验.方法2001年4月~2004年4月,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0例,年龄12~90 d,平均35 d.分别在左、右上腹各置入3 mm trocar,左侧trocar置入无损伤抓钳夹近幽门处胃壁,右侧trocar先后置入伸缩式幽门肌切开刀、剥离器和幽门分离钳,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8例,中转开腹2例,其中1例为术中发现幽门前瓣膜症,1例为幽门黏膜损伤,经开腹修补痊愈.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25 min.术后6 h拔胃管,开始喂奶.3~5 d出院.42例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术中良好的麻醉和合适的手术器械是完成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法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晓波 周薇莉 孙立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技术对13例小儿美克尔憩室行切除术。于脐环下缘及右下腹分别置入5mm trocar,探查找到憩室后,延长脐部切口,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切除...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技术对13例小儿美克尔憩室行切除术。于脐环下缘及右下腹分别置入5mm trocar,探查找到憩室后,延长脐部切口,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切除吻合。结果13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70min,平均50min。术后24h肠功能恢复,术后3d进食流质,5~7d出院。13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3个月,无复发,无肠粘连、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孔法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诸多优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美克尔憩室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儿肠套叠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薇莉 孙立宝 +3 位作者 张剑峰 赵晓波 徐强 蒙长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0-252,249,共4页
目的观察复位前、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儿肠套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小儿外科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0名急性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 目的观察复位前、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儿肠套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小儿外科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0名急性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血清ALP、SOD及MDA含量进行分析,并比较受累阑尾损伤程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复位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复位后试验组血清ALP、MD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阑尾组织细胞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试验组患儿饮食及二便很快恢复正常,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是小儿外科治疗肠套叠损伤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治疗 丹参注射液/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82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晓波 李英超 +3 位作者 孙立宝 周薇莉 孙文丽 李索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经验,并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82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97例开... 目的总结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经验,并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82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97例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L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的使用、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OA组(P〈0.01),而在住院费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治疗小儿阑尾炎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外科学 腹腔镜/手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玉玲 孙文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肠套叠 治疗 急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包皮炎100例临床诊治分析
8
作者 张剑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阴茎头炎/诊断 阴茎头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晓波 李索林 +1 位作者 周薇莉 孙立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6-37,79,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阶段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效果,探讨该术式的学习曲线。方法2001~2006年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0例,以每30例手术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4个阶段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 目的评估不同阶段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效果,探讨该术式的学习曲线。方法2001~2006年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0例,以每30例手术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4个阶段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各阶段手术效果。结果4个阶段患儿年龄和性别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30例平均手术时间35±12min,2例因术中损伤幽门黏膜予中转开腹修复术,2例合并脐部戳孔疝;后期90例平均手术时间(15±6)min(P<0.01),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各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的学习曲线约30例,随着手术经验的逐步积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亦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 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薇莉 孙文丽 孙立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患儿全麻后取截石位,扩肛后,牵开肛门。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形成粘膜管后,继续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环形切断肌鞘一周,劈开肌鞘后壁,并... 目的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患儿全麻后取截石位,扩肛后,牵开肛门。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形成粘膜管后,继续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环形切断肌鞘一周,劈开肌鞘后壁,并切除部分肌条。进入腹腔后,直视下游离直肠、结肠的移行段和扩张段,妥善结扎系膜血管,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结肠浆肌层与保留肌鞘间断固定,结肠断端及直肠齿状线切缘缝合固定。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min~100min,出血约15ml~30ml,术中均未输血。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平均切除肠管13cm~25cm。1例于术后6d出现小肠结肠炎,治疗后好转,其余6例恢复顺利。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1年,每日排大便2~4次,无便秘复发、腹胀,无吻合口狭窄,无污粪,无肛周感染、肠管回缩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短段型及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外科学 肛门 外科学 结肠 外科学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20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薇莉 孙立宝 +2 位作者 赵晓波 李索林 时保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955-957,共3页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治疗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的价值。方法2003年2月-2006年1月,20例婴幼儿巨结肠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切除术,CO2人工气腹压力为10—12mmHg。腹部置3个trocar,腹腔镜直视下应用超声刀紧贴结肠壁将痉挛段、移...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治疗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的价值。方法2003年2月-2006年1月,20例婴幼儿巨结肠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切除术,CO2人工气腹压力为10—12mmHg。腹部置3个trocar,腹腔镜直视下应用超声刀紧贴结肠壁将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管肠系膜切断,环形切开盆底腹膜反折。会阴部采用改良Soave术,在肛管后壁齿状线上0.5cm处环形切开直肠黏膜并游离直肠黏膜呈管状,切断直肠侧韧带,打开盆底腹膜反折,进人腹腔,将游离的病变段结肠拖出,切除病变段结肠,其近端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切缘吻合。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32min。切除病变段结肠肠管长度20-55cm,平均35cm。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4ml,均未输血。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2例。20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5月,无并发症发生,排便控制在1-2次/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镜 超声刀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 瘦素受体 VEGF和CD3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晖 徐渭贤 +2 位作者 曹丽静 王辉 康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瘦素受体(Ob-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标记组织微血管密度以反映血管形成活跃程度的特异性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瘦素受体(Ob-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标记组织微血管密度以反映血管形成活跃程度的特异性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VEGE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瘦素、瘦素受体和VEG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远处转移及有脉管瘤检明显相关微血管密度(MVD值)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VEGF的表达与CD34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微血管密度是衡量结直肠癌发展、浸润及转移的重要指标瘦素与瘦素受体结合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瘦素与 VEGF协同作用可促进结直肠癌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瘦素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直肠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剑峰 周薇莉 孙立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观察再灌注前给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致肝损伤的影响,为丹参注射液的外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wister大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B、C两组分别于再灌注前静注生理盐水、丹参注射液,以A组为对照。测定所有... 目的观察再灌注前给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致肝损伤的影响,为丹参注射液的外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wister大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B、C两组分别于再灌注前静注生理盐水、丹参注射液,以A组为对照。测定所有动物血清中ALT,AST和LDH含量,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以及肝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C组肝组织及血清中各项指标均接近A组(P>0.05),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肝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C组肝组织细胞仅轻度受损,而B组肝细胞中重度损伤。结论再灌注前给予适量的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I/R所致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肝损伤 肝保护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肠造瘘术39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剑峰 周薇莉 孙文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7-68,共2页
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院对39例新生儿肛肠疾病患儿实施肠造瘘术,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肠造口术 肠镜检查 新生儿 肛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人字切口手术治疗中低位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薇莉 孙立宝 +1 位作者 赵晓波 孙文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6-547,共2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后人字入路直肠肛门及外括约肌成形术治疗中低位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患儿47例,均采用限制性(3 cm 以内)切口,显露瘘管及直肠下端,... 目的探讨限制性后人字入路直肠肛门及外括约肌成形术治疗中低位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患儿47例,均采用限制性(3 cm 以内)切口,显露瘘管及直肠下端,在直肠下端的后方,将肛门外括约肌复合体部分切开,将两侧的肌纤维环包于直肠下端半周,完成外括约肌成形术。在中线后切瘘管及直肠壁2 cm,与正常肛隐窝处完成肛门成形术。结果本组47例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患儿经该术式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除2例因瘢痕体质出现肛门瘢痕性狭窄和1例因继发直肠扩张术后发生便秘外,全部患儿恢复自主排便,无便失禁及黏膜外翻等并发症,肛门外观良好。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局部创伤小,术后避免了直肠回缩,并发症少,不需扩肛,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闭锁 肛管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