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HPV检测法及p16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凤艳 吴蒙 +3 位作者 孙玉满 张玲 杨俊泉 刘宏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不同检测方法及p16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21例LSCC,按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诊...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不同检测方法及p16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21例LSCC,按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诊断标准,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PV-DNA,RNAscope法检测HPV 16型及18型E6、E7的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p16染色并分析其表达特点。结果 LSCC患者发病年龄37~62岁,中位年龄46岁;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HPV 16-DNA检测5例为阳性(5/21,23. 8%),16例为阴性(16/21,76. 2%)。HPV阳性患者中1例p16强阳性(1/5,20. 0%); HPV 16 mRNA检测8例为阳性(8/21,38. 1%),其中5例同时为HPV 16-DNA阳性,3例p16阳性(3/8,37. 5%); 13例HPV 16 mRNA检测为阴性(13/21,61. 9%)。HPV阳性LSCC组织学多表现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细胞核深染,核仁不明显,细胞边界不清。结论 LSCC组织主要为HPV 16型,以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为主。应用RNAscope法检测HPV 16 mRNA比PCR-DNA反向点杂交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p16不能作为检测LSCC组织中HPV感染状态的替代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HPV-DNA HPV mRNA P16 RNAsc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喉癌手术阴性切缘组织中PCNA、COX-2表达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玉满 杨俊泉 +3 位作者 曹渤海 张玲 王宝良 吴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10,41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喉癌手术阴性切缘组织中PCNA、COX-2的表达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经CO2激光手术治疗后的早期喉癌患者标本,对切除的肿瘤组织及切缘组织中PCNA、COX-2表达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对其生存及肿瘤复发... 目的探讨早期喉癌手术阴性切缘组织中PCNA、COX-2的表达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经CO2激光手术治疗后的早期喉癌患者标本,对切除的肿瘤组织及切缘组织中PCNA、COX-2表达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对其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63例早期喉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CNA、COX-2阳性率分别为73.02%、71.43%;切缘组织中PCNA和COX-2阳性率分别为33.33%、30.16%。肿瘤组织与切缘组织中PCNA、COX-2均阳性的患者分别为41例和13例,阳性率分别为65.08%、20.63%;63例随访病例中,局部复发17例,复发率为26.98%。PCNA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1.43%,COX-2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3.68%(P<0.05)。联合检测PCNA和COX-2阳性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独阳性者(P<0.05)。结论早期喉癌手术切缘组织中PCNA、COX-2的表达是喉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并可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后续治疗方案,联合检测二者对术后治疗具有更可靠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手术切缘组织 PCNA COX-2 局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感染及EGFR、Sox2蛋白表达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吴蒙 孙玉满 +2 位作者 杨俊泉 汪宏斌 刘宏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OSCC组织标本85例,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蜡块组织...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OSCC组织标本85例,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蜡块组织中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HPV在OSCC组织中的检出率为29.4%(25/85),阳性患者以非吸烟者居多,高于阴性患者(P<0.001)。HPV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EGFR、S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9.4%(59/85)、71.8%(61/85);EGF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1);Sox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01、P<0.009)。随访2年以上的OSCC患者中17例出现复发(复发组),HPV阳性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5.9%(1/17),低于HPV阴性患者(P=0.037);EGFR、Sox2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2%、94.1%及64.7%、66.2%;Sox2蛋白在复发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47)。结论 OSCC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HPV阳性患者复发率低于阴性患者;EGFR表达与肿瘤分级有关;Sox2表达与肿瘤分级、TNM分期及复发相关。HPV阴性、EGFR及Sox2阳性患者治疗后应定期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口腔鳞状细胞癌 HPV EGFR SOX2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K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宏侠 孙玉满 +1 位作者 汪宏斌 杨俊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19-823,共5页
目的: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唐山市协和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60例NSCLC及20例... 目的: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唐山市协和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60例NSCLC及20例正常肺组织pERK与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ERK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1.3%(98/160)和0(P〈0.05)。NSCLC高、中、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49.1%(27/55)、54.3%(19/35)、74.3%(52/70),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39,P=-0.004)。Ⅰ~Ⅱ期阳性率为49.5%(45,91),Ⅲ~Ⅳ期阳性率为76.8%(53,69),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0.6%(58/7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45.5%(40/88)。P=0.000;pERK阳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2.9%、19.4%,pERK阴性组分别为82.3%、56.5%、37.1%(P=0.002)。MMP-9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5.0%(104/160)和15.0%(3/20),P〈0.05。NSCLC高、中、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54.5%(30/55)、51.4%(18/35)、80.0%(56/70),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02,P=0.002);Ⅰ~Ⅱ期阳性率为53.8%(49/91),Ⅲ~Ⅳ期阳性率为79.7%(55/69),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0.6%(58/7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2.3%(46/88),P=0.000。MMP-9阳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7.5%、18.3%.MMP-9阴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7.9%、41.1%(P=0.002)。pERK与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正相关(r=0.438,P=0.000)。结论:pERK和MMP-9在NSCLC中高表达,pERK可能部分通过正调节MMP-9促进NSCLC侵袭和进展,pERK和MMP-9过表达预示NSCLC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1(Cdk1/p34cdc2)对喉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玉满 刘宏侠 +1 位作者 杨俊泉 吴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的表达,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结果在随访2...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的表达,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结果在随访2年以上的喉鳞状细胞癌中14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组),71例未复发(未复发组)。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切缘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0%和36.5%;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8.8%和21.2%;Cdk1/p34cdc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6%和29.4%。喉鳞状细胞癌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切缘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9.6%(P=0.003),切缘组织中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5.5%(P=0.004),切缘组织中Cdk1/p34cdc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1%和23.9%(P=0.013)。癌旁切缘组织中p53与p21及Cdk1/p34cdc2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过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局部复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p53 P21 Cdk1/p34cdc2 局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切缘组织中p53 p21及PCNA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玉满 吴蒙 +1 位作者 刘宏侠 梁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喉癌手术切缘阴性组织中p53、p21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92例早期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p21及PCNA的... 目的:研究早期喉癌手术切缘阴性组织中p53、p21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92例早期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p21及PCNA的表达情况。电话随访2年以上,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p53、p21及PCNA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及分期无关。92例喉癌患者术后2年内有1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7.39%。喉癌阴性切缘复发和未复发标本中p53、p21及PCNA蛋白表达阳性的切缘复发率分别为50.00%、34.21%和33.33%,明显高于p53、p21及PCNA蛋白表达阴性的切缘(8.33%、5.56%和9.68%)。经统计学分析,喉癌复发标本3种蛋白切缘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标本,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喉癌阴性切缘组织中p53与p21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CNA的表达与p21的表达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早期喉癌手术病理阴性切缘组织中的p53、p21及PCNA是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喉癌切缘组织中p53、p21及PC-NA的表达有望作为预测喉癌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局部复发 P53 P21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喉癌CO_2激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玉满 梁振 +2 位作者 吴蒙 杨俊泉 刘宏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分析CO_2激光切除术与喉裂开手术对治疗早期喉癌效果的差异,探讨喉癌组织中p27、PTEN蛋白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CO_2激光切除术的早期声带癌标本85例(CO_2激光治疗组)及行喉裂开手术的早期声带癌标本46例(裂开组),观察... 目的分析CO_2激光切除术与喉裂开手术对治疗早期喉癌效果的差异,探讨喉癌组织中p27、PTEN蛋白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CO_2激光切除术的早期声带癌标本85例(CO_2激光治疗组)及行喉裂开手术的早期声带癌标本46例(裂开组),观察两种术式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声带癌组织及切缘组织中p27和PTEN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其中85例CO_2激光治疗组14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16.5%;46例喉裂开术组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3.0%;两种术式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无复发组术后未遵医嘱吸烟者10人,复发组术后未遵医嘱吸烟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和PTEN蛋白在声带癌、癌旁切缘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3.5%(57/131)、80.2%(105/131)和48.9%(64/131)、83.2%(109/131);p27和PTEN蛋白在声带癌组与癌旁切缘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声带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中p27和PTE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4/20)、47.7%(53/111)和10.0%(2/20)、55.9%(62/111)。p27和PTEN蛋白在声带癌复发组与无复发组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切缘组织中p27和PTE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0/20)、85.6%(95/111)和40.0%(8/20)、91.0%(101/111),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切缘组织中p27和PTEN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O_2激光手术和传统的喉裂开手术对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手术后再次吸烟与肿瘤的复发有密切相关性。p27及PTEN蛋白阴性的患者复发率高,临床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肿瘤 早期 CO2激光切除术 P27 PTEN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HPV感染及p53、p16、EGFR、Cdc2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玉满 吴蒙 +3 位作者 韩凤艳 刘宏侠 杨俊泉 汪宏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HPV感染及p53、p16、EGFR及Cdc2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涎腺ACC手术标本,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PV-DNA及p53、p16、EGFR及Cdc2表达... 目的初步探讨HPV感染及p53、p16、EGFR及Cdc2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涎腺ACC手术标本,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PV-DNA及p53、p16、EGFR及Cdc2表达,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Kaplan-Meier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涎腺ACC组织中HPV感染率为0(0/76)。p53、p16、EGFR及Cdc2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3%(58/76)、57.9%(44/76)、60.5%(46/76)及64.5%(49/76)。p53、p16、EGFR及Cdc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及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EGFR阳性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阴性患者(χ~2=19.111,P<0.01)。EGFR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低于阴性患者(χ~2=6.621,P<0.01)。Cdc2阳性患者中位OS短于阴性患者(χ~2=3.870,P<0.05)。Cdc2阳性患者中位PFS低于阴性患者(χ~2=6.755,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GFR、Cdc2蛋白表达(RR=13.417、13.075,P均<0.001)是涎腺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涎腺ACC组织中未检测出HPV感染。p53、p16、EGFR及Cdc2蛋白在涎腺ACC组织中呈不同程度表达,p16不能作为涎腺ACC患者HPV感染状态的替代指标。EGFR及Cdc2阳性表达是涎腺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EGFR及Cdc2蛋白表达患者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HPV EGFR CDC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p16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蒙 孙玉满 +2 位作者 汪宏斌 杨俊泉 刘宏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探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p16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的表达;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情况,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下咽鳞状细胞癌组... 目的探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p16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的表达;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情况,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感染率为26.1%(12/46),HPV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16蛋白阳性率为39.1%(18/46),p16蛋白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37,P=0.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PV阳性者比HPV阴性者中位生存期高(P=0.001);HPV阳性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亦高于HPV阴性者(P=0.002)。p16蛋白阳性者比p16阴性者中位生存期高(P=0.001);p16蛋白阳性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亦高于p16阴性者(P=0.003)。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PV感染及p16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R值分别为1.969、4.324、0.294,P值分别为0.018、0.015、0.013)。结论下咽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相关,临床分期早、HPV感染及p16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HPV P16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切缘组织中PTEN和Survivin表达与局部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宏侠 孙玉满 +1 位作者 曹渤海 梁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9-1331,1336,共4页
目的探讨喉癌切缘组织中PTEN、Survivin表达与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喉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和对应喉癌切缘组织中PTEN、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术后对4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42例原发灶组织中PTEN、Survivin的阳性率... 目的探讨喉癌切缘组织中PTEN、Survivin表达与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喉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和对应喉癌切缘组织中PTEN、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术后对4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42例原发灶组织中PTEN、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50.0%、69.0%;对应42例手术切缘组织中PTEN、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83.3%、47.6%。随访期间,发生局部复发20例,复发率为47.6%。喉癌手术切缘组织中Survivin阳性者的局部复发率(75.0%)明显高于阴性者(22.7%)(P<0.05),而PTEN阳性者的局部复发率(37.1%)明显低于阴性者(10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切缘组织中PTEN阴性、Survivin阳性,与其局部复发密切相关。结论喉癌切缘组织中PTEN表达缺失和Survivin阳性者局部复发率高,二者表达可作为预测喉癌局部复发的独立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复发 PTEN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兴海 刘仕杰 +2 位作者 李萌 杨艳芳 李利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35-2638,共4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均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肠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胃动素(MOT)水平、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O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O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AIO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降低MOT水平,有效调节血清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隔药灸 神阙八阵穴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肉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玉满 郭爱桃 +2 位作者 李方 王湛博 韦立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肉瘤(prostatic special-ized stromal sarcoma,PS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2例PSS进行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PS...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肉瘤(prostatic special-ized stromal sarcoma,PS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2例PSS进行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PSS细胞呈梭形及短梭形,呈束状、编织状、车辐状或弥漫性浸润生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细胞核主要呈卵圆形、短梭形,核仁不明显,可见较多增生且扩张的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呈阳性表达,大部分病例PR阳性表达。结论 PSS是来源于前列腺激素依赖性特异性间质细胞的一种少见肉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34和PR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间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c-Met蛋白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宏侠 杨俊泉 +1 位作者 汪宏斌 孙玉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检测c-Met蛋白、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c-Met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8例NSCLC组织中的c-Met进行检测,用CD34单克隆抗体(mAb)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c-Met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 目的:检测c-Met蛋白、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c-Met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8例NSCLC组织中的c-Met进行检测,用CD34单克隆抗体(mAb)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c-Met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63.3%(62/98),Ⅰ~Ⅱ期阳性率为53.6%低于Ⅲ-Ⅳ期阳性率76.2%(P<0.05);c-Met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CD34标记的MVD平均为36.53±10.70条,其中c-Met阴性组28.94±9.62条明显低于c-Met阳性组40.94±8.68条,t检验示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Met阴性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1%、63.9%阳性组分别为75.8%、46.8%、17.7%(P=0.000);Ⅰ-Ⅱ期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8.6%,50.0%;Ⅲ-Ⅳ期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4.3%,38.1%,14.3%(P=0.01);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回归分析,c-Met表达及TNM分期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1)。结论:c-Met的表达与NSCLC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并且是一种预后不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MET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指数在外周 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守东 肖建波 +5 位作者 吕立丽 王轶楠 李红民 赵郁 刘卫东 岳海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预后指数(PIT)在PTCL-U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间61例经免疫组化方法复检确诊的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IT的预后不良因素个数将61例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患者对治... 目的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预后指数(PIT)在PTCL-U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间61例经免疫组化方法复检确诊的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IT的预后不良因素个数将61例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其预后的差异。结果预后不良因素等级与首程化疗的疗效有关(χ2=8.154,P=0.043),4组总的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差异显著(P=0.0498)。4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36+、16.61、13.16、11.98个月。4组的1年总生存(OS)分别为85.66%、68.44%、44.62%、33.25%;2年OS分别为53.75%、39.11%、29.75%、16.62%。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IT评分(P=0.043)可以作为PTCL-U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IT中单一指标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PI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CL-U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指数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Smad4、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丹丹 王迎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4-915,共2页
目的检测Smad4和p53蛋白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与PC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PCa和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组织中Smad4和p53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检测Smad4和p53蛋白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与PC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PCa和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组织中Smad4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Smad4蛋白在PCa中的阳性率低于BPH(P<0.01),p53蛋白在PCa中的阳性率高于BPH(P<0.01);PCa中Smad4蛋白阳性率的降低及p53阳性率的增高与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升高以及骨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Smad4、p53蛋白异常表达与PCa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mad4和p53有可能成为PCa个体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SMAD4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hmin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紫杉类化疗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宏斌 刘宏侠 +3 位作者 杨俊泉 王晓红 张静 高献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Stathmin蛋白表达与紫杉类化疗耐药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10月75例接受以紫杉类化疗的Ⅳ期NSCLC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Stathmin蛋白表达,并对化疗疗效及...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Stathmin蛋白表达与紫杉类化疗耐药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10月75例接受以紫杉类化疗的Ⅳ期NSCLC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Stathmin蛋白表达,并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Stathmin阳性表达(≥50%阳性染色细胞)率为80.00%60/75),男性高表达率为81.63%,女性为76.92%,P=0.627;鳞癌71.79%,腺癌88.89%,P=0.064;≥58岁78.95%,〈58岁81.08%,P=0.817;化疗有效率(CR+PR)为34.67%,Stathmin高表达患者紫杉类化疗有效率低28.33%(17/60),进展率高21.67%(13/60),而Stathmin低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高60.00%(9/15),进展率低0(0/15),P=0.021和P=0.047。Stathmin高表达者有较短的中位OS(12.0个月)和PFS(8.0个月),而Stathmin低表达患者有较长的中位OS(17.0个月)和PFS(13.0个月),P=0.008和P=0.008。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类型与中位OS及PFS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Stathmin高表达NSCLC患者对紫杉类药物耐药且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STATHMIN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型黑棘皮病伴胃腺癌1例
17
作者 韩凤艳 刘爱东 齐凤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5-305,共1页
患者,女性,43岁,因四肢皮肤粗糙多年,加重一年伴皱褶部位色素沉着,剧烈瘙痒入院。发病以来病变处疣状物增多并伴剧烈瘙痒,近1个月出现上腹部不适,夜间胃液返流,体重减轻3~4kg。查体: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轻度压痛。皮肤科检查... 患者,女性,43岁,因四肢皮肤粗糙多年,加重一年伴皱褶部位色素沉着,剧烈瘙痒入院。发病以来病变处疣状物增多并伴剧烈瘙痒,近1个月出现上腹部不适,夜间胃液返流,体重减轻3~4kg。查体: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轻度压痛。皮肤科检查:颈项、腋下、乳晕、下腹部、肘窝、会阴及肛周皮肤褐色色素沉着,表皮呈天鹅绒状增厚,疣状增生,手足皮肤粗糙、肥厚、角化,呈绒毛状。胃镜检查:胃后壁可见不规则隆起并有溃疡形成,隆起处质硬、脆,胃窦体交界处前壁见1.5cm×1.0cm隆起,无蒂,质稍硬,咬取粘膜组织,病理活检示低分化腺癌(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棘皮病 皮肤 胃癌 低分化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误诊为蛎壳状银屑病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小艳 齐风琴 +4 位作者 韩凤艳 富学东 李淑萍 曹海鹏 朱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报告1例被误诊为蛎壳状银屑病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8岁。因全身皮疹32年,加重2个月就诊。32年前发现双 侧股部片状红斑脱屑,病情逐渐发展,2个月前全身出现蛎壳状皮疹,1个月前左侧腰部及股部出现肿物,在外院诊断为"蛎壳状 银屑病&... 报告1例被误诊为蛎壳状银屑病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8岁。因全身皮疹32年,加重2个月就诊。32年前发现双 侧股部片状红斑脱屑,病情逐渐发展,2个月前全身出现蛎壳状皮疹,1个月前左侧腰部及股部出现肿物,在外院诊断为"蛎壳状 银屑病"、因经治不愈转至我科。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蕈样肉芽肿(肿瘤期)。半年后患者死于脑、肺、肝、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蛎壳状银屑病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