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瑞霞 张晖 +2 位作者 王爱田 师靖 张慧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15例肝硬化患者,按肝硬化类型将其分为病毒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以医学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为调查工具,对两组肝...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15例肝硬化患者,按肝硬化类型将其分为病毒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以医学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问卷为调查工具,对两组肝硬化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应对方式有差异性,病毒性肝硬化组与常模比较,面对应对得分低于常模(P<0.05),回避屈服应对得分高于常模(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病毒性肝硬化组比较,采用面对应对得分高(P<0.05),采用回避应对得分低(P<0.05)。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与面对应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为肝硬化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寻求干预对策,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他们的远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医学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的白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琪佳 宫恩聪 +1 位作者 刘叔平 鄂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揭示溃疡性结肠炎 (UC)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浸润的炎细胞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T淋巴细胞 (CD45RO)、抗B淋巴细胞 (CD2 0 )、抗巨噬细胞 (CD68)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对... 目的 :揭示溃疡性结肠炎 (UC)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以及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浸润的炎细胞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T淋巴细胞 (CD45RO)、抗B淋巴细胞 (CD2 0 )、抗巨噬细胞 (CD68)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对 5 0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活检标本 (32例活动期 ,18例非活动期 )及 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进行了淋巴细胞亚型分析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对上述病例进行了TNF α的检测分析。结果 :T淋巴细胞数量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 (P <0 0 1)。而固有层内B淋巴细胞数量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细胞因子TNF αmRNA的表达在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结论 :TNF α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可作为炎症介质 ,介导结肠黏膜的病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 淋巴细胞亚型 巨噬细胞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艳 王伊龙 +1 位作者 吴敌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4月~1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所有病例均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血管狭窄。63例(46.3%)颅内动脉存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4月~1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所有病例均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血管狭窄。63例(46.3%)颅内动脉存在中度以上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73例(53.7%)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人口学因素、既往病史及个人史。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吸烟史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OR=2.631,95%CI1.124~6.160,P=0.026)、脂代谢紊乱(OR=2.255,95%CI1.060~4.797,P=0.035)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宁胶囊治疗844例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常莉莎 李文娟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78,共1页
头痛一般是指头上部区域的疼痛,即从眼眶至枕下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约4/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有偏头痛的经历,多发生在35岁之前。中医辨证施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独特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头痛宁胶囊对原发性头痛的患者进行... 头痛一般是指头上部区域的疼痛,即从眼眶至枕下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约4/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有偏头痛的经历,多发生在35岁之前。中医辨证施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独特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头痛宁胶囊对原发性头痛的患者进行短期的治疗观察,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宁胶囊 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 原发性头痛 中华民族 偏头痛 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后大鼠颅缝成骨样细胞Ets1和Cbfa1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淑娟 戚孟春 +2 位作者 胡静 陈扬熙 罗颂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颅骨缝成骨细胞在张应力作用下Ets1和Cbfa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揭示骨缝牵张成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缝成骨样细胞,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加力装置对其施加单一周期的机械张力,并通过SYBR G reen实时定量RT-PCR技... 目的:探讨大鼠颅骨缝成骨细胞在张应力作用下Ets1和Cbfa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揭示骨缝牵张成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缝成骨样细胞,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加力装置对其施加单一周期的机械张力,并通过SYBR G reen实时定量RT-PCR技术,对Ets1和Cbfa1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ts1和Cbfa1的mRNA水平分别在机械张应力作用后6 h及12 h内显著增高,随后,mRNA水平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Ets1先于Cbfa1表达,在加力后表达立即升高,并在0.5h达到最高水平,而Cbfa1则首先经历一个短暂的潜伏期,后表达逐渐升高,在6 h达到最高水平,Cbfa1的最高表达水平约为Ets1的2.58倍。结论:Ets1和Cbfa1在骨缝牵张中对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基质蛋白可能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而它们的功能具有时序性。高频率的牵张(>2次/24 h)更有利于Ets1和Cbfa1的最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缝牵张 成骨细胞Etsl CBFAL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体内给药部分阻止大鼠去卵巢导致的骨丢失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杰 张柳 韩大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54-658,650,共6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的成骨作用机制。方法24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G1)和去卵巢组(G2)每天蒸馏水灌胃;去卵巢大鼠10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G3);去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的成骨作用机制。方法24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G1)和去卵巢组(G2)每天蒸馏水灌胃;去卵巢大鼠10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G3);去卵巢大鼠20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G4)。所有实验动物在处死前10 d和4 d分别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行荧光双标记。实验持续4周,所有大鼠在最后1次灌胃后的第2天被处死,取大鼠右侧股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整体和远端骨密度;取右侧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G2组大鼠骨量显著低于G1组。G3和G4组大鼠股骨整体骨密度和远端骨密度比G2组显著增加;骨小梁相对体积(BV/TV)和骨形成相关参数:荧光周长百分率(%L.Pm)、骨形成率(BFR/BS)和类骨质表面(OS/BS)都显著高于G2组,G3和G4组之间无差别;骨吸收相关参数如破骨细胞数(Oc.N)和骨吸收表面(ES/BS)与G2组无差别。结论本实验发现辛伐他汀体内给药能够通过促进骨形成部分阻止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外科治疗210例的远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利民 段明科 +2 位作者 王海玲 刘志勇 赵维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切除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 1987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2 10例接受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 9个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切除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 1987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2 10例接受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 9个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 3年生存率为 3 7.4% ,5年生存率为 3 0 .1% ,10年生存率为 2 3 .5 %。单因素分析显示 :p TNM分期中T和N的不同分期、肺癌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和手术性质对手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p TNM分期中T和N的不同分期和手术性质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N2 3 期肺癌患者手术后死亡的危险比 (hazardratio)是N0 1者的 2 .42倍 (P =0 .0 0 0 1) ,T2 4期肺癌患者术后死亡危险比是T1者的 3 .5 0倍 (P =0 .0 3 3 0 ) ,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术后死亡危险比是根治性切除者的 1.77倍 (P =0 .0 2 2 4)。结论 p TNM分期中T和N的不同分期和手术性质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要提高肺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 ,早期手术治疗是关键 ,同时手术中必须彻底清扫淋巴结 ,避免非根治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科治疗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