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成本管理浅谈
1
作者 于冬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第5期131-132,共2页
目前,医疗改革持续深化,医院要想获得发展,需要对外增收,对内挖潜,通过恰当的方法对医院成本进行管理,不断降低医疗成本,才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成本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朝军 韩丽 +6 位作者 尹东武 杨利 李小健 冯文顺 史雪双 董必成 白虎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6例(138膝)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76膝)和对照组53例(62膝),两组均采用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1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方辅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6例(138膝)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76膝)和对照组53例(62膝),两组均采用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1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拟补肾活血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治疗8周评价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和IL-6。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为88.7%,两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MP-3、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OA效果较好,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MP-3和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金属基质蛋白酶3 白细胞介素6 自拟补肾活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肾活血方剂口服辅助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3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朝军 韩丽 +6 位作者 尹东武 杨利 李小健 冯文顺 董必成 白虎荣 史雪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1水平的影响。方法膝关节OA患者106例(138膝),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76膝)、对照组53例(62膝)。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观察组及对照...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1水平的影响。方法膝关节OA患者106例(138膝),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76膝)、对照组53例(62膝)。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观察组及对照组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OA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分析血清IL-1水平与OA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7%,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水平高于正常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膝关节OA患者血清IL-1水平与OA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4,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OA疗效较好,可降低血清IL-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补肾活血方剂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树立 李龙 +4 位作者 侯文英 张军 王文雅 谢华伟 崔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787-790,共4页
目的对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1月28例漏斗胸患儿按手术时间分为胸膜外入路组(n=12)和胸膜腔入路组(n=16),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 目的对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1月28例漏斗胸患儿按手术时间分为胸膜外入路组(n=12)和胸膜腔入路组(n=16),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气胸,无心包、心脏、肺损伤,手术结束漏斗畸形即校正。2组手术时间(34.4±3.4)min vs(33.4±5.9)min无统计学差异(t=0.524,P=0.605)。胸膜外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5±0.5) ml显著少于胸膜腔入路组(7.5±2.6)ml(t=-6.542,P=0.000),但最大出血量仅有10 ml。胸膜外入路组住院时间(3.8±1.2)d显著短于胸膜腔入路组(5.6±1.8)d(t=-2.994,P=0.006)。胸膜外入路组满意率为100%与胸膜腔入路组93.8%无统计学差异(P=1.000)。胸膜外入路组皮下气肿、胸膜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胸膜腔入路组(0 vs 31.2%,P= 0.053;0 vs 31.2%,P=0.053)。28例患儿随访2~10个月,平均7.6月,所有患儿胸廓外形维持优良,无钢板及固定器移位、滑动或旋转,无肺感染。结论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安全、可行、有效。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比较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胸膜腔完整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胸腔镜 NUSS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理肺化瘀方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琳英 韩丽 +1 位作者 于晓震 高晶晶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5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理肺化瘀方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剂,浓煎400 mL早晚分服,1剂/d。治疗8周后... 目的观察自拟理肺化瘀方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剂,浓煎400 mL早晚分服,1剂/d。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道高反应性情况,观察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患者均有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分别为40、27例,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D+4/CD+8、IgE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gG、IgA、IgM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自拟理肺化瘀方剂用于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改善患者气道高反应性,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理肺化瘀 气道高反应性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酸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彭金玲 边育红 +1 位作者 王丽 李金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59-64,共6页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及终止妊娠等功能。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风湿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及终止妊娠等功能。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风湿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由于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而引起的肾脏损害报道日益增加,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兜铃酸化学结构、毒理作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对其肾毒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使其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通过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用剂型,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预防并减少毒性作用,将使该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毒性 马兜铃酸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在小儿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树立 李龙 +7 位作者 王文雅 侯文英 张军 马丽霜 谢华伟 周峻 王文晓 张金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应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肿瘤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8天~12岁(<1岁12例,≥5岁6例),肿瘤直径2~15cm。对良性肿瘤及囊性肿瘤大小不作限制;对恶...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应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肿瘤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8天~12岁(<1岁12例,≥5岁6例),肿瘤直径2~15cm。对良性肿瘤及囊性肿瘤大小不作限制;对恶性实体肿瘤,选择直径<5cm者应用腔镜进行切除。良性肿瘤35例:甲状腺肿瘤4例,腹部畸胎瘤2例,卵巢囊肿13例,肠系膜淋巴管瘤1例,肠系膜囊肿1例,腹膜后巨大囊肿1例,肾上腺腺瘤6例,胰腺囊肿1例,胰腺胰岛素瘤1例,肾囊肿2例,纵隔肿瘤3例,肿瘤直径3~15cm,(7.3±2.8)cm;恶性肿瘤10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2例,肾母细胞瘤2例,腹部恶性畸胎瘤2例,纵隔恶性畸胎瘤1例,肺转移肿瘤3例,肿瘤直径2~5cm,(4.2±0.9)cm。均通过腔镜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对良性肿瘤实施肿瘤完整切除,对恶性肿瘤采用根治性切除。结果 45例全部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不能完整切除者。手术时间30~185min,(112.6±41.7)min。出血量5~50ml,无输血病例。手术后第1~3天进食水,住院时间平均3~10d(6.5±2.5)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回报肿瘤切除完全,边缘无肿瘤组织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8.5年,35例良性肿瘤均健康生存,无肿瘤复发;10例恶性肿瘤中8例仍健康生存,2例肝母细胞瘤肺转移患儿术后5、10个月因多发转移死亡。结论应用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良性、囊性肿瘤及直径<5cm的恶性实体肿瘤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腔镜 儿童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理肺化瘀方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白三烯D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琳英 韩丽 +1 位作者 于晓震 高晶晶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6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机制。血清白三烯D4(LTD4)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机制。血清白三烯D4(LTD4)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清LTD4水平,判定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LTD4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血清LTD4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理肺化瘀方 白三烯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韩丽 王琳英 +1 位作者 于晓震 高晶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吸氧、抗炎、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的基础上用自拟理肺化瘀方,均治疗8周。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吸氧、抗炎、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的基础上用自拟理肺化瘀方,均治疗8周。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吸气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肺动脉收缩压力(SPAP)、肺动脉舒张压力(DPAP)、肺动脉平均压(MAP)及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PEF及血浆NO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AP、DPAP、MAP及血浆ET-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理肺化瘀方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拟理肺化瘀方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理肺化瘀方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丽 王琳英 +1 位作者 于晓震 高晶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共治...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EOS计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88.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OS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均<0.05)。结论自拟理肺化瘀方可以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血清EOS计数,改善哮喘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药 理肺化瘀方剂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五例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春香 乌日娜 +4 位作者 董友玲 刘桂英 谷瑞瑜 霍晓燕 曾小芳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癌误诊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卵巢癌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发热、下腹部疼痛、腹胀、低热、盗汗等原因入院,误诊为盆腔炎、黄体破裂各2例,... 目的:分析卵巢癌误诊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卵巢癌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发热、下腹部疼痛、腹胀、低热、盗汗等原因入院,误诊为盆腔炎、黄体破裂各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误诊时间7~60d,予相应处理病情均未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卵巢癌,其中4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手术,后病情稳定出院,嘱其出院后继续化疗。结论:卵巢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生应加强对卵巢癌的认知、提高诊断思维能力、加强业务学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或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误诊 盆腔炎性疾病 腹膜炎 结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给药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鸿源 尹静 +3 位作者 李媛媛 李昆鹏 赵元奎 白耀武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术前给药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入室前60 min给予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术前给药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入室前60 min给予不同剂量的Dex滴鼻,A组剂量1μg/kg, B组剂量2μg/kg, C组剂量3μg/kg,比较三组患儿滴鼻前(T0)及滴鼻10 min(T1)、30 min(T2)、60 min(T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术前镇静效果(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评分、分离抵抗评分、建立静脉通路行为学反应评分),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HR、MAP、SpO_(2)组间、各时间点间、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评分、分离抵抗评分、建立静脉通路行为学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18、10.37、9.18、23.05,P<0.05);三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5、29.41,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B组7.50%,C组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前经鼻滴入2μg/kg Dex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该类小儿手术术前麻醉的推荐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腺样体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镇静效果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滋肾活血温阳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雪 王雅红 +3 位作者 周齐 张春香 冉淑玲 杨光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56-56,共1页
目的观察疏肝滋肾活血温阳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手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手术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滋肾活血温阳,治... 目的观察疏肝滋肾活血温阳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手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手术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滋肾活血温阳,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滋肾活血温阳法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手术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滋肾活血温阳法 腹腔镜保守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液钙浓度改变对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志芳 伦立德 +1 位作者 孙彦玲 张赤兵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8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透析液钙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总医院肾病科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mmol/L(dCa2+1.75)及1.50mmol/L(dCa2+1.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1... 目的探讨透析液钙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总医院肾病科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mmol/L(dCa2+1.75)及1.50mmol/L(dCa2+1.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15次透析,观察每次透析0、1、2、3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压,并分别于第15次透析前后观察一般临床指标及血清总钙(Ca2+)、磷(P3+)、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与dCa2+1.75比较,采用dCa2+1.50进行透析,患者的血压降低,尤其在第3h及透析结束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钙、钙磷乘积降低(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降低透析液Ca2+浓度,有助于血液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难治性高血压 透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治疗非扩张性胰胆合流异常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树立 李龙 +6 位作者 侯文英 黄柳明 王文雅 张军 马丽霜 谢华伟 崔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治疗非扩张性胰胆合流异常的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1月,13例不合并胆总管囊肿的胰胆合流异常患儿,年龄4~12岁,中位年龄5岁,男5例,女8例。均有腹痛病史,反复胆管炎发作3例,反复梗阻性黄疸病史8例,胰腺炎病史3例...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治疗非扩张性胰胆合流异常的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1月,13例不合并胆总管囊肿的胰胆合流异常患儿,年龄4~12岁,中位年龄5岁,男5例,女8例。均有腹痛病史,反复胆管炎发作3例,反复梗阻性黄疸病史8例,胰腺炎病史3例。术前超声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扩张,总胆红素(TBIL)34~1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4~70.8μmol/L。6例转氨酶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8.7~89IU/L,丙氨酸转氨酶(ALT)45~81IU/L。4例血淀粉酶升高,147~198U/L。4例术前ERCP检查发现胰胆合流异常。13例均经术中胆道造影证实存在胰胆合流异常,然后实施胆总管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首先以3mm镜头用作胆道镜探查,然后用8号尿管以生理盐水冲洗,或用小儿尿道镜将结石勾出或冲出。4例合并蛋白栓处理方法与并发结石者基本相同,但相对容易。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胆道造影显示Komi分型Ⅰ型10例、Ⅱ型3例;共同管长度5~12mm,中位数7.0mm,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2~216min,中位数170min。术中出血5~10ml,无需输血病例,无脏器损伤,无胆漏、肠漏。术后住院4~7天。TBIL、DBIL术后3周均恢复至正常范围。6例AST、ALT升高者在术后4个月内恢复正常,4例淀粉酶升高者术后3周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50个月,中位数28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腹痛、黄疸、发热等。肝胆系统超声无胆管扩张、肝硬化表现。结论经腹腔镜治疗伴有反复腹痛、黄疸、胰腺炎等并发症的非扩张性胰胆合流异常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合流异常 腹腔镜 胆总管 儿童 胆道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琳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方法 164例C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研究组使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10 d,研究...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细菌清除率。方法 164例C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研究组使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10 d,研究组痊愈率为82.93%,总有效率为9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为42.68%、总有效率为62.20%)(P均<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89.2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69%)(P<0.05)。结论临床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AP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滋肾汤治疗女性腰椎骨性关节炎4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薄云 赵丽艳 +4 位作者 李淑贤 王振宏 王春英 李红 耿海霞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滋肾汤内服、外敷治疗女性腰椎骨性关节炎(L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疏肝滋肾汤口服、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壮骨关节丸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 目的:观察疏肝滋肾汤内服、外敷治疗女性腰椎骨性关节炎(L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疏肝滋肾汤口服、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壮骨关节丸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痛、僵硬感、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直腿抬高试验、腰椎活动角度等症状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滋肾汤内服、外敷治疗LOA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腰椎 疏肝滋肾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毒性作用的监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青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神经毒性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0例(观察组)临床资料,另选择我院同期正常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1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神经毒性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0例(观察组)临床资料,另选择我院同期正常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1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进行检测.并测查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TBC、B/A比值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R111波、V波潜伏期及I-Ⅲ、I-V波间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①高胆患儿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与NBNA评分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46,P〈0.05)。结论①NBNA评分可应用早期诊断高胆所致的脑损伤。②B/A可作为评估胆红素神经毒性危险因素的指标之一。@ABR对了解新生儿早期听神经及脑干功能障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神经毒性 新生儿神经行为 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玄昌波 杨士伟 +9 位作者 潘国忠 王显 周志明 胡宾 贾德安 孙佳音 任晓霞 韩红亚 王海洋 于海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806-809,共4页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经冷冻球囊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短暂性膈神经麻...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经冷冻球囊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短暂性膈神经麻痹、食管损伤等;消融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首先考虑与消融后肺静脉狭窄相关,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静脉狭窄目前已很少发生;消融术后肺动脉高压亦是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一种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尚未见冷冻球囊消融后该并发症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出现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导管消融 左心房僵硬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疫苗加强注射频率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彦玲 李小林 王心捷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0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初免成功后不同频度定期加强免疫1 a、2 a内各组患者表面抗体(HBsAb)变化情况。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分别予每3个月(第1组)、6个月(第2组)、12个月(第3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剂量为20μg/次...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初免成功后不同频度定期加强免疫1 a、2 a内各组患者表面抗体(HBsAb)变化情况。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分别予每3个月(第1组)、6个月(第2组)、12个月(第3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剂量为20μg/次,加强期限为12个月。观察2 a内各组患者HBsAb变化情况(每半年检测1次)。根据HBsAb水平分为3种情况:①HBsAb≥100 mIU/mL为完全应答;②HBsAb 10~100 mIU/mL为中度应答;③HBsAb<10 mIU/mL为无应答。结果患者均完成加强疫苗注射,疫苗耐受性良好,患者加强接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HBsAb为完全应答时HBsAb水平:6个月时第1组和第2、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时第1组和第3组、第2组和第3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8个月时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第1组和第3组、第2组和第3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BsAb为中度应答时HBsAb水平:各组间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组内各时间点HBsAb水平第1组、第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第3组12、24个月时与6、18个月时HB-sA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疫苗初免成功后抗体浓度下降速度快、维持时间短,建议抗体滴度下降后即进行加强免疫,不必等到完全消失。乙肝疫苗免疫成功后1 a内,建议无论抗体水平如何均要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以保证2 a内抗体水平均维持在相对稳定和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乙肝疫苗 加强注射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