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与机体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冬凤 孙尧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40-1241,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岳庆丽 孙红梅 +3 位作者 杨华 周国强 常雅琴 刘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8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脏彩超提示E峰、A峰、E/A等...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脏彩超提示E峰、A峰、E/A等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两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及心率、血压下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DHF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酒石酸美托洛尔 舒张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惠荣 刘全良 +2 位作者 冯玉平 刘国红 黄洁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212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n=107)和对照组(n=105);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氟伐他汀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212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n=107)和对照组(n=105);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氟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mg/d,连续口服12周。观察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抵抗素水平和IM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氟伐他汀组在治疗后LDL-C、hsCRP、抵抗素、IMT均显著下降,分别为LDL-C(2.7±0.7)mmol/L vs(1.9±0.6)mmol/L、hsCRP(5.5±0.8)mg/L vs(2.4±0.9)mg/L、抵抗素(2.7±0.8)μg/L vs(1.7±0.5)μg/L、IMT(2.2±0.3)分vs(1.4±0.4))分(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hsCRP显著下降,hsCRP(3.7±0.4)mg/L vs(3.9±0.9)mg/L(P<0.05)。治疗12周后,氟伐他汀组LDL-C、hsCRP、抵抗素、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LDL-C(1.9±0.6)mmol/L vs(2.7±0.5)mmol/L、hsCRP(2.4±0.9)mg/L vs(3.9±0.9)mg/L、抵抗素(1.7±0.5)μg/L vs(3.2±0.5)μg/L、IMT(1.4±0.4)分vs(2.2±0.4)分(P<0.05或<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机制与降低血清LDL-C、hsCRP、抵抗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蛋白类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 反应蛋白质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与炎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冬凤 孙尧 +3 位作者 刘全良 赵军 陆莲芬 梁桂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591-1592,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