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PD-L1表达的价值
1
作者
孙鑫萌
张利霞
+3 位作者
刘海霞
孙杰
曹越
周金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2-968,共7页
目的:探讨CT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肺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2024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297例肺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和CT资料(胸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
目的:探讨CT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肺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2024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297例肺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和CT资料(胸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图像)及PD-L1检测结果。对每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并记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临床及常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将患者的胸部CT双期增强图像导入3D-slicer软件,逐层沿着病灶边缘勾画ROI,生成病灶的容积ROI后,使用Python程序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取随机种子法按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预测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特征,然后采用逻辑回归(LR)分析分别构建动、静脉期及二者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最后,选择最优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联合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评价。采用ROC曲线及AUC、符合率、精确率和F1-score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最优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临床指标中仅性别是肺腺癌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所构建的临床模型的效能较高(训练集:AUC=0.630;验证集:AUC=0.607)。基于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上每个病灶容积ROI分别提取了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动脉期、静脉期及联合二期图像的组学特征经筛选后分别得到19、22及37个最优组学特征。动-静脉期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训练集:AUC=0.810;验证集:AUC=0.697)高于动脉期(训练集:AUC=0.730;验证集:AUC=0.697)和静脉期预测模型(训练集:AUC=0.762;验证集:AUC=0.710)。将AUC最大的动-静脉期联合模型得到的Radscore与临床独立影响因素(性别)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训练集:AUC=0.840;验证集:AUC=0.674)高于各单独模型。临床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CT增强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肺腺癌PD-L1表达情况,能够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影像组学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机器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
17
2
作者
佟旭
周全
+3 位作者
史楠
刘静华
李欣
曹亦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977-398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于2012年12月—2014年2月前瞻性登记在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97例,根据入选与排除标准,并经颅脑磁共振、颅颈CT血管成像证实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于2012年12月—2014年2月前瞻性登记在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97例,根据入选与排除标准,并经颅脑磁共振、颅颈CT血管成像证实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患者共121例。按照入院后是否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将患者分为他汀组79例和非他汀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 mg/d,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改良残疾程度量表(mRS)评分,记录预后良好及生活自理者。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阿托伐他汀能否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卒中史、吸烟、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抗凝、双联抗血小板、住院时间、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责任血管狭窄分布、血管狭窄分布、血管狭窄数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组预后良好率(62.0%)和生活自理率(82.3%)均高于非他汀组(35.7%、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40,95%CI(1.351,2.940),P=0.007;OR=3.157,95%CI(1.357,7.346),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自理的因素〔b=1.016,SE=0.410,Waldχ2=6.147,OR=2.463,95%CI(1.084,5.595),P=0.031;b=1.209,SE=0.493,Waldχ2=6.003,OR=3.056,95%CI(1.104,8.461),P=0.032〕。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周全
佟旭
+2 位作者
王海英
李欣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6期534-538,共5页
我国10%~2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脑动脉狭窄所致,究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因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
我国10%~2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脑动脉狭窄所致,究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因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影像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评估。通过血管影像学显示狭窄分布差异,从而探索卒中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规律及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
狭窄
分布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PD-L1表达的价值
1
作者
孙鑫萌
张利霞
刘海霞
孙杰
曹越
周金平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唐山
市
工人
医院
ct
室
河北省人民
医院
影像科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
医院
影像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2-968,共7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资助,20250220。
文摘
目的:探讨CT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肺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2024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297例肺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和CT资料(胸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图像)及PD-L1检测结果。对每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并记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临床及常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将患者的胸部CT双期增强图像导入3D-slicer软件,逐层沿着病灶边缘勾画ROI,生成病灶的容积ROI后,使用Python程序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取随机种子法按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预测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特征,然后采用逻辑回归(LR)分析分别构建动、静脉期及二者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最后,选择最优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联合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评价。采用ROC曲线及AUC、符合率、精确率和F1-score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最优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临床指标中仅性别是肺腺癌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所构建的临床模型的效能较高(训练集:AUC=0.630;验证集:AUC=0.607)。基于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上每个病灶容积ROI分别提取了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动脉期、静脉期及联合二期图像的组学特征经筛选后分别得到19、22及37个最优组学特征。动-静脉期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训练集:AUC=0.810;验证集:AUC=0.697)高于动脉期(训练集:AUC=0.730;验证集:AUC=0.697)和静脉期预测模型(训练集:AUC=0.762;验证集:AUC=0.710)。将AUC最大的动-静脉期联合模型得到的Radscore与临床独立影响因素(性别)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训练集:AUC=0.840;验证集:AUC=0.674)高于各单独模型。临床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CT增强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肺腺癌PD-L1表达情况,能够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
肺腺癌
影像组学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机器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Lung adenocarcinoma
Radiomics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Machine learning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
17
2
作者
佟旭
周全
史楠
刘静华
李欣
曹亦宾
机构
唐山
工人
医院
神经内科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唐山工人医院ct室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977-398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于2012年12月—2014年2月前瞻性登记在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97例,根据入选与排除标准,并经颅脑磁共振、颅颈CT血管成像证实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患者共121例。按照入院后是否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将患者分为他汀组79例和非他汀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 mg/d,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改良残疾程度量表(mRS)评分,记录预后良好及生活自理者。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阿托伐他汀能否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卒中史、吸烟、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抗凝、双联抗血小板、住院时间、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责任血管狭窄分布、血管狭窄分布、血管狭窄数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组预后良好率(62.0%)和生活自理率(82.3%)均高于非他汀组(35.7%、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40,95%CI(1.351,2.940),P=0.007;OR=3.157,95%CI(1.357,7.346),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自理的因素〔b=1.016,SE=0.410,Waldχ2=6.147,OR=2.463,95%CI(1.084,5.595),P=0.031;b=1.209,SE=0.493,Waldχ2=6.003,OR=3.056,95%CI(1.104,8.461),P=0.032〕。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预后
Keywords
Atorvastatin
Atherosclerosis
Brain infarction
Prognosis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周全
佟旭
王海英
李欣
曹亦宾
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
唐山
工人
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
唐山工人医院ct室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6期534-538,共5页
文摘
我国10%~2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脑动脉狭窄所致,究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因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影像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评估。通过血管影像学显示狭窄分布差异,从而探索卒中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规律及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
狭窄
分布
影像学
Keywords
Ischemic strok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Distribution
Imaging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PD-L1表达的价值
孙鑫萌
张利霞
刘海霞
孙杰
曹越
周金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分析
佟旭
周全
史楠
刘静华
李欣
曹亦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周全
佟旭
王海英
李欣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