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胼胝体压部病变四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宪民 李欣 +1 位作者 刘静 马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4-1236,共3页
急性胼胝体病变原因复杂,不同的病因对其预后影响较大,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4例胼胝体压部病变患者报道如下就其发病原因结合文献加以分析。
关键词 胼胝体压部 病因 影像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寓玲 廖晓凌 +7 位作者 王春娟 赵性泉 王春雪 刘丽萍 王安心 王拥军 王伊龙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 improvement,ENI)对患者3个月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的入选... 目的探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 improvement,ENI)对患者3个月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Thrombo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TIMS-China),从中选取所有进行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 h和24 h NIHSS评分的患者,将ENI定义为溶栓后2 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等于0分,以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减少≥8分或NIHSS评分等于0分,结局指标包括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情况及患者的死亡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对患者3个月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共纳入1100例患者,在溶栓后2 h,310(28.18%)例患者具有ENI,在溶栓后24 h,272(24.73%)例患者具有ENI。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调整了年龄、心房颤动病史、基线血糖水平、基线NIHSS评分水平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发现,无论是溶栓后2 h还是溶栓后24 h,ENI组患者与非-ENI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更好的3个月良好功能结局(2 h:OR 3.772;95%CI 2.676~5.316,P〈0.001;24 h:OR 16.392;95%CI 10.370~25.912,P〈0.001)以及更低的死亡率(2 h:OR 0.504;95%CI 0.268~0.950,P=0.034;24 h:OR 0.149;95%CI 0.061~0.366,P〈0.001),同时,其出血风险(2 h:OR 1.979;95%CI 0.621~6.301,P=0.248;24 h:OR-;95%CI-,P=0.928)均未增加。结论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更加良好的3个月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吕宪民 曹亦宾 +2 位作者 李欣 王海英 马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4-836,共3页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alteplase)联合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半球梗死患者70例,根据溶栓后是否接受肝素治疗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比较...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alteplase)联合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半球梗死患者70例,根据溶栓后是否接受肝素治疗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发病30 d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3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mRS评分,抗凝组34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8例(52.9%),预后不良14例(41.2%),死亡2例(5.9%);非抗凝组36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0例(27.8%),预后不良24例(66.7%),死亡2例(5.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0.0,P<0.05)。抗凝组患者死亡2例(5.9%),非抗凝组患者死亡2例(5.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抗凝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5.9%),非抗凝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例(8.3%),两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抗凝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溶栓 抗凝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吕宪民 陈丽丽 +4 位作者 曹亦宾 安雅臣 王海英 吕艳华 佟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76-3377,3380,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对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1分定义为进展性脑卒中,共30例患者符...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对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1分定义为进展性脑卒中,共30例患者符合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TOAST分型及OCSP分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停用所有抗血栓药物,给予肝素钠+替罗非班持续泵入;对照组单独应用肝素持续静脉泵入;采用NIHSS在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后24h、48h、72h、7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价;在治疗后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定。详细记录用药及随诊期间患者的出血部位及死亡原因。结果入院时及进展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72h及7d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随访,两组患者的mRS评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90d内出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出血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进展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全 佟旭 +2 位作者 王海英 李欣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6期534-538,共5页
我国10%~2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脑动脉狭窄所致,究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因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 我国10%~2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脑动脉狭窄所致,究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因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影像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评估。通过血管影像学显示狭窄分布差异,从而探索卒中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规律及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 狭窄 分布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分布与中国卒中亚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静 李欣 +2 位作者 马梦华 王海平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狭窄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中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目的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狭窄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中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所显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上壁组、下壁组、腹侧组、背侧组,比较不同象限斑块分布引起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RMRI能够清楚地显示大脑中动脉管壁结构,入组27例患者中腹侧斑块10(37.03%)例,背侧斑块3(11.11%)例,上壁斑块7(25.93%)例,下壁斑块7(25.93%)例。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于腹侧,女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于背侧。上壁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穿支动脉病变6例(85.7%),下壁组穿支病变1例(14.3%),腹侧组穿支病变0例(0%),背侧组穿支病变3例(100%),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本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动脉腹侧,与穿支动脉开口相对;上壁和背侧斑块易堵塞穿支动脉开口而引起缺血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全 佟旭 +1 位作者 李欣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 ICAS)的发生率和6个月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唐山工人医院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 ICAS)的发生率和6个月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唐山工人医院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住院患者231例,均经头及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评估颅内外大血管,按血管病变分布情况,分为s ICAS组、非s ICAS组,并对s ICAS组进行6个月随访,按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s ICAS患者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31例,其中有108例(包括单纯颅内动脉病变95例和颅内外联合病变组13例)存在s ICAS,s ICAS发生率为46.8%。单因素分析显示s ICAS患者6个月良好预后与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OR)0.87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5-0.980,P=0.02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 0.354,95%CI 0.132-0.984,P=0.039)、抗凝治疗(OR 2.597,95%CI 1.123-6.004,P=0.026)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轻度狭窄患者相比,血管重度狭窄(OR 0.182,95%CI 0.035-0.943,P=0.042)和闭塞(OR 0.156,95%CI 0.029-0.833,P=0.021)患者、入院NIHSS评分更高(OR 0.768,95%CI 0.661-0.892,P=0.001)患者以及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 0.177,95%CI 0.051-0.608,P=0.006)患者6个月预后更差;给予抗凝治疗(OR 7.714,95%CI 2.440-24.389,P=0.001)患者6个月预后更好。结论唐山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中接近半数存在s ICAS。入院NIHSS评分更高、血管重度狭窄和闭塞、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s ICAS患者6个月预后更差,而抗凝治疗能够改善s ICAS患者的6个月神经功能残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症状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