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市2009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庞保东 张双 +1 位作者 田庆玲 李进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687-690,共4页
目的对唐山市2009年儿童手足口病(HFMD)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订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9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做回顾性调查,同时对住院的931例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做... 目的对唐山市2009年儿童手足口病(HFMD)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订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9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做回顾性调查,同时对住院的931例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唐山市累计报告儿童手足口病5076例,发病率71.10/10万。发病农村高于城市:市区儿童1982例(39.0%),农村3094例(61.0%)。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病,路南区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迁西、迁安,发病率最低为乐亭县。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93.0%以上)多见,其中1-3岁发病最高;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0.2%。发病高峰为6-8月份,占72.0%。931例住院患儿522例(56.1%)并发心肌损害,228例(24.5%)合并病毒性脑炎,脑干脑炎24例,左下肢弛缓性瘫痪1例,87例(9.34%)并发肺炎,145例(15.6%)并发肝损害,74例重症患儿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16例(21.6%),CoxA16阳性15例(20.3%)。其他肠道病毒12例(16.2%)。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1-3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加强疾病监测,准确处置疫情,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重不等,病原以EV71及COX16为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儿童 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年唐山地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艳芹 庞保东 +2 位作者 田庆玲 张双 王志杰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9期1698-1701,共4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数病例是轻症病例,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数病例是轻症病例,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数据收集 流行病学方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镇静镇痛策略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冬梅 田庆玲 +4 位作者 张双 张润春 宋鹏 张晴 冯雪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镇静镇痛方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90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95例患儿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为M组,95例患儿应... 目的探讨两种镇静镇痛方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90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95例患儿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为M组,95例患儿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为M+F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镇静后,两组患儿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均在合理的镇静范围。M+F组患儿镇静后2、4、6、8、10、12小时Ramsay评分更接近理想的镇静终点,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降低幅度越明显。M+F组患儿镇静后2、4、6、8、10、12小时PAED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1)。M+F组患儿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准确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M组(P<0.01)。M+F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M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可明显缓解患儿的疼痛,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减轻躁动,还能缩短苏醒时间和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呼吸 人工 深度镇静 咪达唑仑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镇静镇痛方法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冬梅 张双 +3 位作者 田庆玲 张润春 冯雪 宋鹏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心电监护指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为对照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心电监护指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为对照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镇静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电监护指标及血气指标。结果镇静后,两组患儿心动过速、高血压均显著改善。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心率、舒张压、收缩压逐渐趋近于稳定。观察组患儿镇静后2h、4h、6h、8h、10h、12h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增加,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变化不显著。两组患儿镇静后1d、2d、3d、4d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有助于稳定机械通气患儿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芬太尼 重症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